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工程勞務的成本分析表怎麼做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工程勞務的成本分析表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09-21 19:54:43

⑴ 建築行業施工過程中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1. 成本分析的內容
(1) 基本情況的分析:工程基本情況介紹,預算收入情況,施工部位及施工產值完成情況,報告期和開工累計成本情況。
(2) 具體情況分析:分析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對降低成本的影響,採取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對降低成本的影響,環境因素、預算收入、工程質量對降低成本的影響、工期改變等對降低成本的影響。
(3) 明細項目分析:
①材料費分析:分析材料采購個環節,分析材料的價差和量差因素,採取技術措施節約材料的實際效果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浪費,反映材料費的節超原因。以及按照01定額規定的其他材料費,如二次搬運費、工具費等的分析。
②人工費分析:從價差和量差兩個方面分析人工費節、超原因,分析勞務合同的執行情況對人工費節超的影響。
③機械費分析:分析現場機械的配備情況、使用情況,分析租賃價格與概算收入的差異,反映機械費的節超原因。
④間接費用分析:分析項目部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項目開支對間接費節超額的影響,分析臨時設施購置、搭建、攤銷等情況對間接費節超的影響。

⑵ 工程施工成本表格怎麼畫

工程施工成本核算表格工作簿應包括如下內容:

間接費用明細

工程施工明細帳

竣工成本決算

竣工工程用量分析


每張表的樣本如下:


項目成本,就是指項目消耗和佔用資源的數量和價格的總和,在施工項目中,對項目成本的管理控制是公司降低成本的關鍵。構成項目成本的部分有:決策工作成本、設計成本、采購成本、實施成本等。

⑶ 人工成本分析怎麼做

我的PPT已經上傳到其他資料版了大家去看看吧我覺得還挺全面的,而且也有計算方法是政府講課的時候用的,應該還挺權威的

⑷ 市政工程成本分析怎麼做,盈虧怎麼做,單價怎麼測算,本人從沒搞過計劃,都不會啊,跪求高手指點啊。

基於你的情況,我推薦你採用詢價和參照別的施工單位的施工定額進行成本分析。
1.將現行的工程量刨除材料成本,材料成本可以上網查詢材料單價,也可找相應的材料供應商詢問單價。機械材料信息指導價:http://www.gzgczj.com/jcxx/index.aspx,這類的網站很多。
2.根據施工組織方案,確定大型的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時間,明確該類型的設備是自己購買還是租賃後,則可根據使用時間確定機械費用,確定過程同樣可以找租賃公司咨詢和自己網上查詢機械台班價格或者機械購買單價。
3.按照工程量找幾家勞務公司進行勞務報價和詢價,則基本可確定人工費成本。
4.按上述的方法確定了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後,根據當地的稅金費率(一般3.8%左右)和你們公司的管理費成本(一般5%左右),則可以確定你的綜合成本了。
5.將工程總造價-總成本=利潤。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⑸ 建築工程項目成本如何核算

1、當月成本的核算
2、多個工程的成本核算
3、竣工結算的處理
一、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
成本核算對象,是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為歸集和分配費用而確定的費用承擔者。
1、成本核算對象確定的原則
成本核算對象一般應根據工程合同的內容、施工生產的特點、生產費用發生情況和管理上的要求來確定。有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工作開展不起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對象確定與生產經營管理相脫節。成本核算對象劃分要合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劃分的過粗,把相互之間沒有聯系或聯系不大的單項工程或單位工程合並起來,作為一個成本核算對象,不能反映獨立施工的工程實際成本水平,不利於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況;當然,成本核算對象如果劃分的過細,會出現許多間接費用需要分攤,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難以做到成本准確。
2、成本核算對象劃分的方法
1)、建築安裝工程一般應以每一獨立編制施工圖預算的單位工程為成本核算對象,對大型主體工程(如發電廠房本體)應盡可能以分部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
2)、規模大、工期長的單位工程,可以將工程劃分為若幹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
3)、同一工程項目,由同一單位施工,同一施工地點、同一結構類型、開工竣工時間相近、工程量較小的若干個單位工程,可以合並作為一個成本核算對象。
3、工程成本明細帳的建立
成本核算對象確立後,所有的原始記錄都必須按照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填制,為集中反映各個成本核算對象應負擔的生產費用,應按每一成本核算對象設置工程成本明細帳,並按成本項目分設專欄,以便計算各成本核算對象的實際成本。
二、成本項目的含義
建築安裝工程成本項目劃分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和間接費用,每項費用都有其特定內容,也都有與其他費用相關之處,熟悉這些,對成本核算非常重要,僅以人工費項目為例:人工費項目包括直接從事建安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資及自工地倉庫運料至施工現場的運輸工人工資等內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購人員、施工機械上人員及材料到達工地倉庫以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工資等。
三、成本核算程序
1、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審核,以確定應計入工程成本的費用和計入各項期間費用的數額。
2、將應計入工程成本的各項費用,區分為哪些應當計入的工程成本,哪些應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負擔。
3、將每個月應計入工程成本的生產費用,在各個成本對象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工程成本。
4、對未完工程進行盤點,以確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實際成本。
5、將已完工程成本轉入"工程結算成本"科目中。
6、結轉期間費用。
四、成本核算的科目設置
為了按照用途歸集各項費用,劃清有關費用的界限,正確計算工程成本,應設置"工程施工"、"機械作業"、"輔助生產"、"間接費用"、"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等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該科目應按工程項目或單位工程設置二級科目;間接費用項目應通過"間接費用"科目歸集並分配;該科目貸方記錄已完工程成本。
2、"機械作業"科目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該科目核算企業及其內部獨立核算的施工單位、機械站和運輸隊使用自有施工機械和運輸設備進行機械作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應按承包工程和機械類別設置二級科目;該科目貸方記錄:分配計入"工程施工"、"其他業務支出"和"專項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費用。
3、"輔助生產"科目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該科目核算企業非獨立核算的輔助生產部門為工程施工、產品生產、機械作業、專項工程等生產材料物資、提供勞務(如設備維修、構件現場製作、固定資產清理、風水電供應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貸方記錄:分配計入"工程施工"、"機械作業"和"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的費用或成本。
4、"間接費用"科目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該科目核算企業及其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活動所發生的現場性費用支出,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員往往把握不住這點,比如,工資分配時,把所有的工資都計入本科目。
五、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及各部門的成本管理職責
1、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物資的管理與清查盤點制度、內部價格制度及內部稽核制度
2、各部門的成本管理職責
1)、計劃(經營)統計部門:
編制預算及內部結算單價,按成本核算對象確認當期已完工程的實物工程量和未完工程情況,編制工程價款結算單,及時同業主和分包單位進行結算,。
2)、勞動工資部門
制定項目用工記錄、統計制度,收集班組用工日報表,建立項目用工台帳,編制職工考勤統計表、單位工程用工統計表。編表時,要符合如下公式:職工人數X日歷天數=各項目(生產)用工工日之和+非生產用工工日+各類休價日
3)、物資管理部門:
搞好計劃采購,建立材料采購比價制度,按經濟批量采購,降低存貨總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發、領、退制度,做好修舊利廢工作,耗料註明工程項目或費用項目;加強機械設備的調度平衡和檢修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機械設備運輸記錄和機械費用的分配資料。 考試吧
4)、財務部門:
財務部門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全面組織成本核算,掌握成本開支范圍,參與制定內部承包方案並對其執行情況進行考核,開展成本預測,進行成本分析。
六、費用核算與分配
工程成本核算,就是將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根據有關資料,通過"工程施工"科目進行匯總,然後再直接或分配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計算出各個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
成本核算總的原則是: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計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項費用的核算方法
1、人工費的核算
勞動工資部門根據考勤表、施工任務書和承包結算書等,每月向財務部門提供"單位工程用工匯總表",財務部門據以編制"工資分配表",按受益對象計入成本和費用。
採用計件工資制度的,費用一般能分清為哪個工程項目所發生的;採用計時工資制度的,計入成本的工資應按照當月工資總額和工人總的出勤工日計算的日平均工資及各工程當月實際用工數計算分配;工資附加費可以採取比例分配法;勞動保護費的分配方法同工資是相同的。
2、材料費的核算
應根據發出材料的用途,劃分工程耗用與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於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計入成本核算對象的"材料費"成本項目,為組織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種施工機械所耗用的材料,應先分別通過"間接費用"、"機械作業"等科目進行歸集,然後再分配到相應的成本項目中。
材料費的歸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領用時能夠點清數量、分清用料對象的,應在領料單上註明成本核算對象的名稱,財會部門據以直接匯總計入成本核算對象的"材料費"項目;
2)、領用時雖然能點清數量,但屬於集中配料或統一下料的,則應在領料單上註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門根據配料情況,結合材料耗用定額編制"集中配料耗用計算單",據以分配計入各受益對象。
3)、既不易點清數量、又難分清成本核算對象的材料,可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實際消耗量,然後根據核算對象的實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額編制"大堆材料耗用計算單",據以分配計入各受益對象。
4)、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應按實際領用數量和規定的攤銷方法編制相應的攤銷計算單,以確定各成本核算對象應攤銷費用數額。
3、機械使用費的核算
租入機械費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對象;自有機械費用,應通過"機械作業"歸集並分配。其分配方法
1)、台班分配法。即按各成本核算對象使用施工機械的台班數進行分配。它適用於單機核算情形。
2)、預算分配法。即按實際發生的機械作業費用占預算定額規定的機械使用費的比率進行分配。它適用於不便計算台班的機械使用費。
3)、作業量分配法。即以各種機械所完成的作業量為基礎進行分配。諸如,以噸公里計算汽車費用。
4、其他直接費的核算
其他直接費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對象。發生時直接計入成本。
5、間接費用的核算
間接費用的分配一般分兩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費為基礎將全部費用在不同類別的工程以及對外銷售之間進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將第一次分配到各類工程成本和產品的費用再分配到本類各成本核算對象中。分配的標準是,建築工程以直接費為標准,安裝工程以人工費為標准,產品(勞務、作業)的分配以直接費或人工費為標准。
七、工程成本的計算
企業應在期末對未完工程進行盤點,按照預算定額規定的工序,摺合成已完部分分項工程量,再乘以該部分分項工程預算單價,以計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成本的均衡性問題
施工的過程分三個階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個階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注意這些。
1)、籌建期存在的問題
施工項目在籌建期間是一般是沒有產值的,費用除計入固定資產及福利費以外,其餘一般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工程開工後分期攤入成本。也就是說,成本費用在當期不體現,這樣可以避免工程項目在籌建期就出現人為虧損的現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問題
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費用發生,發生的應計入工程成本的費用屬於未完工程性質的,應計入相應科目核算,如果來年開工後,有可靠的價款收入,則當期發生的費用不予結轉,待開工後一次或分期結轉,否則直接計入當期成本。
3)、收尾階段存在的問題
正常施工期應對收尾的費用予以充分估計,通過預提費用計入成本,這樣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後虧,也能保證工程尾工階段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問題
分包工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種是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與自營工程相同;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與自營工程沒有本質性的差別,只不過它講的是總體成本,屬於臨建部分的需要攤銷,屬於主體部分的要與自營工程同步進行,體現出分包工程利潤。在實際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項的支付為依據,而不是採取應收應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潤體現在自營工程之中,無法直觀反映二者各自的經營成果,與整個核算體系相分離。
3、成本口徑差異問題
施工企業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過預算成本來衡量實際成本的節約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徑有許多不同。
1)、預算上的施工管理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內容的不同
如會計上的管理費用,期末轉至當期損益。該項費用只與時間相關。
2)、預算上的其他間接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內容的不同
預算上的其他間接費項目中的勞動保險費與會計核算中管理費用勞動保險費相對應;其他間接費用項目中的臨時設施費與會計核算有所不同,會計上通過"臨時設施"科目歸集臨時設施費用,並通過"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費"科目攤銷。
3)、因為預算與會計是兩個不同體系,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總是存在的一些差異。
4)、預算上沒有的項目,實際中可能發生的費用。
九、成本核算與項目管理的關系
目前,水電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點多、戰線長、分布面廣,項目上的分權管理已經造成工程局一級管理機構宏觀上不同程度上的失控。項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著一些短期行為,成本信息失真現象還普遍存在,所以,在用道德、輿論及監督機制約束項目經理行為的同時,實行目標成本管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目標成本是預計收入與目標利潤的差額,對於企業而言目標利潤率應達到同類企業水平,才不至於落後。對於工程項目而言,目標利潤只有達到工程局所要求的水平,企業的目標才能實現。目標成本管理強調的是有為而治,而不是問題出現了才去補救。
十、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必須明確成本核算只是一種手段,運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數據來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才是它的目的。
2、必須明確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
3、必須提高財務人員自身業務素質,成本核算人員不僅對成本很專研,而且要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預算等相關知識。
4、必須提高財務人員地位,參與成本決策,使企業一切經濟活動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
查看工程項目信息,請上西部工程建設網: http://www.cnxigong.com/

⑹ 該如何進行項目管理的成本分析

成本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耗費的總和。成本管理的內容很廣泛,貫穿於項目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准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過程來說,其內容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下面僅就工作項目的成本預測、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三方面引以闡述。

1搞好成本預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

成本預測是成本計劃的基礎,為編制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提供依據。因此,成本預測對提高成本計劃的科學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預測。成本預測的內容主要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結合中標價根據各項目的施工條件、機械設備、人員素質等對項目的成本目標進行預測。

1.1工、料、費用預測

①首先分析工程項目採用的人工費單價,再分析工人的工資水平及社會勞務的市場行情,根據工期及准備投入的人員數量分析該項工程合同價中人工費是否包住。

②材料費占建安費的比重極大,應作為重點予以准確把握,分別對主材、地材、輔材、其它材料費進行逐項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應地點、購買價、運輸方式及裝卸費,分析定額中規定的材料規格與實際採用的材料規格的不同,對比實際採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與定額用量的差異,匯總分析預算中的其它材料費,在混凝土實際操作中要摻一定量的外加劑等。

③機械使用費:投標施組中的機械設備的型號,數量一般是採用定額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來的,與工地實際施工有一定差異,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測算實際將要發生的機使費。同時,還得計算可能發生的機械租賃費及需新購置的機械設備費的攤銷費,對主要機械重新核定台班產量定額。

1.2輔助工程費的預測

輔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單或設計圖紙中沒有給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

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兩線,高壓進洞等,也需根據實施性施組作好具體實際的預測。

1.3施工方案引起費用變化的預測

工程項目中標後,必須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技術上先進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實

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經濟、自然地理條件、施工工藝、設備選擇、工期安排的實際情況,比較實施性施組所採用的施工方法與標書編制時的不同,或與定額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據實作出正確的預測。

1.4大型臨時設施費的預測

大型臨時工作費的預測應詳細地調查,充分地比選論證,從而確定合理的目標值。

1.5小型臨時設施費、工地轉移費的預測

小型臨時設施費內容包括:臨時設施的搭設,需根據工期的長短和擬投入的人員、設備的多少來確定臨時設施的規模和標准,按實際發生並參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歷史數據確定目標值。工地轉移費應根據轉移距離的遠近和擬轉移人員,設備的多少核定預測目標值。

1.6成本失控的風險預測

項目成本目標的風險分析,就是對在本項目中實施可能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進行事前

分析,通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

1)對工程項目技術特徵的認識,如結構特徵,地質特徵等。

2)對業主單位有關情況的分析,包括業主單位的信用、資金到位情況、組織協調能力等。

3)對項目組織系統內部的分析,包括施組設計、資源配備、隊伍素質等方面。

4)對項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電力的分析。

5)對氣候的分析。

總之,通過對上述幾種主要費用的預測,即可確定工、料、機及間接費的控制標准,也可確定必須在多長工期內完成該項目,才能完成管理費的目標控制。所以說,成本預測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2圍繞成本目標,確立成本控制原則施工項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實施過程中對資源的投入,施工過程及成果進行監督,檢查和衡量,並採取措施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

成本控制的對象是工程項目,其主體則是人的管理活動,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則有:

2.1節約原則

節約就是項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節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節約絕對不

是消極的限制與監督,而是要積極創造條件,要著眼於成本的事前監督、過程式控制制,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檢查是否出偏差,以優化施工方案,從提高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入手來達到節約。

2.2全面控制原則

全面控制原則包括兩個涵義,即全員控制和全過程式控制制。

1)項目全員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項目組織中的所有部門、班組和員工的工作,並與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有關,因此應充分調動每個部門、班組和每一個員工控製成本、關心成本的積極性,真正樹立起全員控制的觀念,如果認為成本控制僅是負責預、結算及財務方面的事,就片面了。

2)目標控制原則

目標管理是管理活動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它是把計劃的方針、任務、目標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實。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應切實可行,越具體越好,要落實到部門、班組甚至個人;目標的責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責任,更要有成本責任;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對責任部門(人)的業績進行檢查和考評,並同其工資、獎金掛鉤,做到獎罰分明。

3)項目全過程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的發生涉及到項目的整個周期,項目成本形成的全過程,從施工准備開始,經施工過程至竣工移交後的保修期結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隨項目施工的每一階段,如在施工准備階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施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減少施工成本支出,並確保工程質量,減少工程返工費和工程移交後的保修費用。工程驗收移交階段,要及時追加合同價款辦理工程結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終處於有效控制之下。

⑺ 如何合理准確的測算一個建築工程的勞務成本,建築工程分項包括主體、裝飾裝修、安裝幾大塊。

人工成本信息的測算與發布
(一)數據收集
1.選定當地有代表性的20家大中型施工企業,以土建、安裝施工企業為主,要求各企業提供不少於5份下屬項目部在建的不同工程項目人工成本信息調查表;
2.通過勞務市場調查勞動力市場價格;
3.通過社保機構調查政府指導價。
根據《建築工程實物工程量人工成本信息調查表》(附表1),由各企業上報實物工程量的人工工日消耗量、人工工日成本及實物工程量人工成本信息;
根據《建築工種人工成本信息調查表》(附表2),由各企業上報不同工種的日工資、月工資、小時工資。
(二)分析測算
1.根據《建築工程實物工程量人工成本信息分析對比表》,分析對比03版定額中人工含量和單價與市場調研價格的差異;
2.剔除非正常的調研數據;
3.建築工程實物工程量人工消耗量,根據市場調研的數據結合定額人工含量綜合考慮;建築工種人工成本按照社保機構發布的指導價、勞務市場的市場價、施工企業項目班組調研價加權綜合測算,當地社保機構發布的指導價權重佔50%,勞務市場的調研價權重佔30%,施工企業的調研價權重佔20%。
(三)信息發布、上報
各市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應按季測算本行政區域內的建築工程實物工程量與建築工種人工成本信息,按照統一格式(附表3、4)在當地的工程造價信息網並以文本形式定期發布。同時於每季度最後一個月的20日前將測算結果上報省造價管理總站;省造價管理總站負責匯總各地的測算結果,並按要求將有關測算數據上報建設部。

⑻ 如何計算一個工程的成本價(希望能詳細點)

現在通常施工造價分三類來考慮
1.大包,即包工包料,包括主材和輔材
2.小包,即包工和包輔材
3.清包,只包工
這三類中各個造價特點又不太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尤其第3和第1.2.
其中第三類往往是剛做施工的,手頭沒有資本,只有人力,預算時候重點是定額工,單位往往是走各省市的定額,算出定額工,然後每個定額工按照原先約定的價格,從而得出工程造價。計算得失就是你在工程中大致出了多少錢,然後比較預算價錢,得出盈虧。這個在施工中重點是搶時間,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加班加點,不能窩工。通常預算時候把實際發生的量和沒發生的量都算上,實在不行了再調,這個一般做兩份預算,大的和小的。大的不行換小的。
第一二類因為涉及到材料費,所以預算時候材料費越高越好,而在施工中采購的材料價格越低越好(前提是必須滿足規范材質要求),因此定材料價格是整個預算的關鍵,通常你先採用該施工工程年份中價格最高的那個,怎麼確定,通過建設網發布的材料價格,和甲方或者是你上家的發包方最終敲定,他們覺得太高,你就稍微調下,重點是份額比較大的那塊。至於定額工按照第三類的算。計算得失就不在累述。
我就簡要的大體給你說下,當然能找個專業的預算人員給你算下你更放心,不過人家要提成的。

⑼ 如何進行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分三類:一是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二是人工成本結構性指標;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標。
總量指標
人工成本總量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人工成本的總量水平。
由於不同企業職工人數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來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該指標可以顯示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業聘用一名職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夠表示企業職工的工資和保險福利水平,也就能作為企業向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勞動力價格信號。企業要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吸引高素質的勞動者到企業來,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標,以便企業對人工成本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發展。
結構性指標
人工成本結構指標是指人工成本各組成項目占人工成本總額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構成的情況與合理性。其中,工資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結構指標中的主要項目。
效益指標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標)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標,是進行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標,是一組能夠將人工成本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的相對數。人工成本效益指標包括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指標。其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中率為主要指標。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勞動對物化勞動的吸附程度,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大,反之,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小。該指標用於衡量企業有機構成高低和確定人工費用定額。由於各行業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因此,不同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這一指標可能差異很大。

⑽ 工程成本預測如何做

首先是按照施工工序將總成本層層分解。依據施工進度及施工組織設計規范的施工步驟分部分項計算預計成本支出。如果有企業施工定額,可以參照工程量清單當中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及《綜合單價分析表》套用企業定額進行成本預測。具體技術問題可以與預算部門、材料采購部門、施工工長及技術負責人討論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