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邊際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機會成本就是廠商將投入生產的要素投入其他領域可能帶來的最大收益.舉例來講:機器原來生產A產品,可得一筆利潤收入,現在改用來生產B產品的機會成本就是它生產A產品可能得到的凈收入.機會成本為投資者選擇獲利最大的方案提供了准確的依據.
邊際效應,有時也稱為邊際貢獻,是指消費者在逐次增加1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雖然帶來的總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邊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即:用戶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為後購買的商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了)。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嗜酒如命的人,是越喝越高興,或者集郵愛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郵票,那麼這一套郵票中最後收集到的那張郵票的邊際效應是最大的。
B. 如何理解「價格等於邊際成本」這一市場規律
首先在理解邊際成本等於價格這個規律之前,要明白三個點。
1、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也就是,你沒有定價權,所以不論你的成本是50也好,45也好,價格都是50元。當然,參加和推出市場是你的權利。同時在壟斷市場擁有定價權的情況下,反而你不會遵循這個市場規律,因為在壟斷市場這樣做反而無法達到利潤的最大化。當然這個就有點扯遠了。
2、你是一個理性的人,你會遵循著利潤最大化的原則開始你的生產。
3、邊際成本,指的是最後一個單位的產品的邊際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一定要重點理解黑字部分。
那麼此時,你的利潤從何而來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總利潤=(平均價格-平均成本)×生產量。
其次,應該理解,邊際成本是先遞減後遞增的,而且在競爭市場里,僅在最後一個單位的產品的邊際成本大於平均可變費用時,企業才會繼續生產。
從道理上也是這樣,如果這個產品的價格過低,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技術可以壓低你的成本,你的邊際成本從未低於產品價格,而是一直高於產品價格且隨產量遞增的話,你絕對不會生產。
一開始你的邊際成本或者固定成本較高,看似虧損,但是慢慢地隨著產量擴大,你的邊際成本下降,小於價格,你的利潤就來了,而不停擴大產量,邊際成本又會上升,直到上升到和價格一樣時。
你就會停止擴大生產,保持原有產量,此時達到利潤的最大化,因為此時再擴大你的產量,你的邊際成本就大於價格,也就開始虧了。
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q時,如若邊際成本小於價格,則你可以再獲得一些利潤,直到,邊際成本等於價格時,你的利潤獲取空間為零,此時便停止擴大生產量。
你的利潤即等於MC於價格P0圍成的陰影,又等於AC與P0圍成的陰影。應注意理解,不是說成本越低總利潤就越大,因為還需要看產量,也不是產量越大,總利潤就越大,還需要看成本和價格的差。當然這個在壟斷市場會有不同的表現,因為價格會變,但是總的邏輯不會變太多。
C. 邊際成本的通俗解釋是什麼
1.通俗解釋,邊際成本:每多生產一個東西,你就要多掏的成本邊際收益:解釋雷同邊際成本,就是每多賣出去一個東西,多賺的錢。
2.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3.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時候,處於一個靈界點,說明最後的這個產品不賺不賠,那麼如果繼續擴大生產量就會增大成本。邊際成本,比如不管你生產多少東西你都要花費A元,而每件東西生產過程中還要花費B元,當你要生產N件東西的時候,你的成本是N*B+A。當你要生產第N+1件東西的時候,你的成本變成了(N+1)*B+A,多出來的實際上就是B,也就是每件產品生產的變動成本,也就是你現在的邊際成本。
4.在一定產量的范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分攤到每件產品上面的固定成本就會越少,就好比,你現在生產東西的固定成本是10萬,變動成本是1萬,那麼你生產十件東西,你的平均成本就是2萬,如果你要生產20件東西,你的平均成本就是1.5萬。產量要在一定范圍內是因為,當邊際成本等於最小的平均成本的時候是最好的,因為市場購買力是一定的,如果繼續加大產量,只會增加成本,並不能增加銷量,從而會減少利潤。
拓展資料:
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D. 什麼是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邊際成本遞減是指隨著產量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將越來越小,例如規模效應。邊際成本遞減是幾乎每種商品的普遍規律,但應明確,對於一般商品而言,其遞減的范圍是有限的,即超過一定的限度,生產一單位商品的邊際成本將出現上升。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邊際成本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
但應注意的是,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E. 什麼是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後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後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後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後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F. 邊際成本是什麼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G. 什麼叫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後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後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後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後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H. 什麼叫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
(8)什麼是邊際成本規律擴展閱讀
邊際收入,指但企業的銷量達到某一相對固定的銷量Q時,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引起銷售收入變動額。
例:當企業銷售100件商品時(為基準銷量),銷售收入為7000元;若企業銷售101件商品,銷售收入為7090元。則:邊際收入即:7090-7000=90元/件,一般確定後不變。
邊際成本,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動額,通常只與變動成本有關。
例:生產某種產品 100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成本: 50元/件。若生產 101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5 040元,單位成本:49.9元/件。則有:
分析:邊際成本=5040-5000=(5040-1000)-(5000-4000)=40元/件
I.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什麼它與平均成本的關系如何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邊際成本和單位平均成本的關系 邊際成本和單位平均成本不一樣,單位平均成本考慮了全部的產品,而邊際成本忽略了最後一個產品之前的。例如,每輛汽車的平均成本包括生產第一輛車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輛車上進行分配)。而邊際成本根本不考慮固定成本。 邊際成本法是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用於計算企業一定時期產品或勞務的生產成本,對製成品和在產品、存貨計價,計量企業獲得的利潤。在邊際成本法下,企業所有的成本都要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按照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工會定義;邊際成本法是一種會計制度,在此制度下,成本單位僅包括變動成本,某一時期的固定成本全部由邊際貢獻毛益中銷記。這樣處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理由是:每生產一件產品,變動成本都會起變化,而固定成本則不管產量多少都支付。因此,貢獻毛益首先用於彌補固定成本,如補償有餘就是利潤,補償不足就是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