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經濟術語縮寫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2、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英文縮寫為GDP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3、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英文縮寫為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時期內本國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佔有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內外的凈要素收入。
4、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 ,英文縮寫為PPI
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5、采購經理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英文縮寫為PMI
采購經理指數,是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能夠反映經濟的變化趨勢。
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
6、國民生產凈值(Net National Proct),英文縮寫為NNP
國民生產凈值指一個國家的全部國民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凈值。一般以市場價格計算。它等於國民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
折舊是經濟中設備和建築物存量的磨損或損耗,例如卡車報廢和電腦過時。在商務部提供的國民收入賬戶中,折舊被稱為「固定資本的消費」。
NNP=GNP-資產折舊價值
7、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英文縮寫為NI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8、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英文縮寫為PI
個人收入指一個國家一年內個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個人從各種途徑所獲得的收入的總和,包括工資、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會福利等所收取得來的收入。
反映了該國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了未來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等需求的變化。個人收入指標是預測個人的消費能力,未來消費者的購買動向及評估經濟情況的好壞的一個有效指標。
9、個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英文縮寫為DPI
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B. 國內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是()。A. 國內生產凈值 B. 國民收入 C. 國民生產總值 D. 個人收入
A國內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就是國內生產凈值,即國內生產凈值包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和勞動者報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終的成果和服務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C. 銷售成本減去固定成本是什麼
銷售收入減固定成本是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根據變動成本發生的原因可將變動成本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性變動成本、另一類是酌量性變動成本。
1、技術性變動成本是指單位成本由技術因素決定而總成本隨著消耗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通常表現為產品的直接物耗成本。
2、酌量性變動成本是指可由企業管理當局決策加以改變的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也稱「固定費用」,是變動成本的對稱: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維護費、辦公費等。當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的變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時,固定費用就會有所增減。
所以,固定成本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概念,我們稱之為「相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影響而變動。
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產都會發生的成本,比如折舊。
D. 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減數是什麼意思
國民生產總值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簡稱GNP)。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一國(地區)全部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地區)領土范圍內,包括本國居民、外國居民在內的常住單位在報告期內所產和提供最眾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從生產角度,等於各部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從收入角度,等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餘之和;從使用角度,等於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之和。以上三種情況,從計算角度來看,分別可以稱為生產法(亦稱部門法)、收入法(亦稱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稱最終產品法)。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地區)外凈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包括本國(地區)居民在國(地區)外創造的價值但不包括外國(地區)居民在本國(地區)創造的價值,它不同於國內生產總值強調地地域概念,強調的是國民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就是國內生產凈值,即國內生產凈值包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和勞動者報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終的成果和服務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注視的國際統計項目。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
兩個統計數字都涉及生產的概念,是指投入資金、勞力及企業精神的結果,所以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買力平價作轉換,以避免可能匯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後,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為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晶元,設計,版圖,晶元製造,工藝,製程,封裝,測試國民收入並沒有包括不在市場進行的生產,如家庭主婦的生產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並沒有反映資源的投入,如長工時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資源的使用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只反映當期的收入,並沒有反映累積的收入。
國民收入沒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標除以總人口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
E. 收入減去成本等於什麼
收入減去成本等於毛利(經營利潤),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交所得稅=凈利潤。
成本一般是指進貨的成本和進貨的費用,如烤鴨的成本就是買鴨的錢和運費、烤鴨用到的料、烤鴨師付工資、烤鴨用的水電費。
費用一般有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是指老闆和管理人員的工資、房租、辦公室的費用(電話費等)。銷售費用是指買烤鴨人員工資、包裝等等。
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5)生產總值減去固定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系:
毛利是凈利的基礎,一家企業毛利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它的凈利,而凈利最終是要分給大股東,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盈利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股價走勢。所以說,一家沒有足夠高的毛利的企業,通常沒有投資價值的。
利會因行業而異,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非經常性損益。因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等是所有企業固定的,但非經常性損益差別可以很大,進而間接影響凈利。非經常性損益指與公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偶然性發生的盈利或虧損。
F. 為什麼國內生產凈值要減固定資產折舊!
國內生產凈值 (Net Domestic Proct) 簡稱NDP
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里,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凈值,及新增加的產值。
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凈值的簡稱,等於國內生產總值減去所有常住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 即:NDP=GDP-資本折舊(Depreciation)
最終產品價值並未扣去資本設備消耗的價值,如把消耗的資本設備價值扣除了,就得到凈增價值,即從GDP中扣除資本折舊,就得NDP。
凈投資是總投資中扣除了資本消耗或者說重置投資部分。例如,某企業某年購置10台機器,其中2台用來更換報廢的舊機器,則總投資10台機器,凈投資為8台機器。
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雙重角度來看,NDP的價值要遠遠大於GDP,也即衡量一國經濟總量用國內生產凈值指標要比國內生產總值指標優越的多。GDP是衡量一定時期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一個地域概念,但NDP考慮到了「消耗」或者說「折舊」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因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概念,也是一個國民概念——它真正詮釋了生產、增長及總價值與消耗、效率、凈價值之間的關系。
G. GDP總量是除去成本的純利潤嗎
GDP總量是沒有除去成本的利潤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即未扣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