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種植業成本有哪些
擴展閱讀
鋼筆工具的描邊如何上色 2025-05-20 01:45:22
方舟手機版石油怎麼用 2025-05-20 01:04:51

種植業成本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18 22:50:53

『壹』 苗木種植成本有哪些

1、苗木、種子成本2、土地使用成本3、整地、育種、栽植成本4、除草5、病蟲害防治成本6、化肥農葯7、看護8、越冬管理9、苗木出圃分級等人力成本10、運輸11、苗木檢疫等其他管理成本

『貳』 玉米每畝種植成本

玉米 種植 前需要知道種植的成本和利潤,以免造成虧本。那麼玉米每畝的種植成本有多少?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玉米每畝種植成本,希望對您有用。

玉米每畝種植成本
玉米行距50厘米,平播畝密度在5000株左右,平均畝產量700公斤。市場價1.80元/公斤。畝產秸稈500公斤。

1000畝的產出就是(700公斤X1.97元+500公斤X0.15元)X1000畝=1335000元。

每公頃玉米,所需純氮量為(225-270×0.6)÷0.30=210kg。磷肥用量為(108-90×0.5)÷0.2=315kg,考慮到磷肥後效明顯,所以磷肥可以減半施用,即施150kg。鉀肥用量為(180-202.5×0.6)÷0.50=120kg。若施用磷酸二銨、尿素和氯化鉀,則每公頃應施磷酸二銨300~330kg,尿素330~375kg,氯化鉀210kg。

玉米地除草2次,殺蟲2次,殺菌1次。

玉米地灌溉水費、工人工資。
玉米栽培管理技術
一、選種

1、選擇適宜在本地推廣的國審、省審或認定的品種。

2、如果選用外地選育的品種,一定選擇在本地能夠正常成熟的品種,少用晚熟品種。

3、選擇高抗倒伏的品種。

4、選擇抗病或耐病品種。

5、選擇生產潛力大、適應性廣的品種。

6、多熟期、多品種搭配種植。

7、因特殊需求應選擇特用品種。

二、玉米播種技術

1、播期的確定

適宜的播種時期,不僅可以保證出苗率、保苗率高,而且植株生長健壯、安全成熟、產量高、品質好。因此,確定播種時期,即要考慮品種特性,更要注意地溫、土壤水分、栽培制度和病蟲害發生規律等因素。

(1)春玉米的播期

溫度是決定春玉米播種期的主要因素。通常在5-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或略高,在溫度、水分達到要求的條件下即可播種。過早播種,土溫低,種子萌發慢,長勢弱,不整齊,缺苗嚴重;延遲播種,生長發育快,營養生長期短,不利於高產。春玉米播種期因地區不同差異很大,黑龍江、吉林5月上旬;內蒙古、華北北部及新疆北部一般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平原及西北各地4月中下旬;長江流域以南一般在3月中下旬,部分地區提早到2月。

(2)夏玉米的播期

玉米播種有“春爭日,夏爭時”、“夏播爭早,越早越好”的說法。夏玉米播種應抓緊時間搶時搶墒早播,這樣可延長生育期,避免和減輕病害和“芽澇”,是爭奪高產的重要 措施 。

(3)秋玉米播種

秋玉米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種,最遲不超過8月5日。

(4)套種玉米的播期

玉米與其他作物套種,盡量減少上茬、下茬的共生時間,減輕上茬、下茬作物上相互影響。共生時間以20-30天為宜。

2、播種方式

由於各地的種植方式和自然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有差異。

(1)條播

玉米條播根據播種工具不同可分為機播、耬播和用犁開溝撒播等。機播工作效率高,播種均勻,深淺一致,但用種量較大,適用於大面積種植或土表墒情較差的地塊。在丘陵山區和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區,可採用耬或犁等工具開溝播種。開溝後,可以先溝施拌葯的毒谷或毒土,誘殺害蟲和防止病害產生,然後播種蓋土

(2)點播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刨穴、施肥、點種、覆土蓋種。一般行距60-70厘米,株距50-60厘米,雙珠每穴點種4粒,擺成方形,覆土3-4厘米。

3、播種量和播種深度

(1)播種量

播種量因品種、種子大小、生活力、種植密度、種植方式和栽培目的地不同而又差異,一般條播2.5-4千克/畝,點播和穴播用量可以減少,一般2.5-3.5千克/畝。播量過大不但造成種子浪費,而且間、定苗費工,幼苗爭光、爭肥、爭水,成苗荒而減產。

(2)播種深度

適宜的播種深度,要根據土壤墒情、土壤質地確定。土壤墒情好,可適當淺些,表層土干可適當深一些,沙壤土的比黏土深一些。一般播種深度為5-6厘米,覆土3-4厘米。土質黏重,含水量高,地勢較低窪時,宜淺播4-5厘米,淺覆土蓋籽;反之適當深播6-8厘米。南方春玉米宜淺播淺覆土,夏秋玉米宜深播,但最深不超過10厘米,播種後如出現落干現象,及時澆蒙頭水,確保出苗齊全。

4、合理密植

玉米以群體進行生產,產量主要取決於穗數、每穗粒數和籽粒的重量。種稀了,果穗雖然長得大一些,但穗粒數和粒重的增加,往往補償不了穗數少對產量的影響;種密了,植株生長瘦弱,穗小粒輕,同樣不宜高產。只有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三者協調的情況下,群體產量才能達到最高。

合理密植可以使玉米群體發展適度,個體發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獲得高產。玉米的適宜種植密度受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土壤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適宜密度的確定應根據上述因素綜合考慮,一般應掌握以下原則:

(1)株型緊湊和抗倒品種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伏性差的品種易稀。

(2)肥地宜密,極薄的地塊宜稀。

(3)陽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低窪地和重砧土地宜稀。

(4)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宜密;反之宜稀。

(5)精細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

5、施用種肥

種肥的施用能及早滿足幼苗對肥料的需求,有利於培育壯苗。可增產5%-10%。種肥以氮、磷、鉀化肥為主,適量配以微肥。種肥的施用量不得超過總施肥量的20%,注意種、肥不能接觸以免肥料燒種。

6、化學除草

雜草對玉米的為害較大,雜草過多可嚴重影響玉米產量。所以應在播種後出苗前噴施除草劑進行土壤封土。可直接噴施72%的都爾乳油75毫升加50升水進行封閉式噴霧,墒情差時應適當加大用水量。

三、大田管理

1、防治病蟲草害

播種期用敵克松50倍液拌種,防治大斑病、小斑病;苗床期防治鼠、雀為害,及時查苗補缺;大田苗期防治玉米螟、黏蟲、薊馬,消滅枯心苗;中後期防治蚜蟲、玉米螟、黏蟲和紋枯病,特別是對紋枯病和大、小斑病的及時防治,是玉米穩產增產的保障,切實加強玉米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2、人工去雄、輔助授粉技術

重點是把握時間和注意效果,特備是在災害性氣候條件下採用輔助授粉的效果更加顯著。

3、化學調控,抗災避災

(1)在玉米1%的植株抽雄時,可用40%乙烯利水劑500倍液30千克/畝,噴施植株上部葉片,促使植株矮化健壯,防止倒伏,提早成熟4-7天,有明顯增產作用。

(2)使用豐產素促進玉米早熟增產 用1.4%的豐產素5000倍液40千克/畝,在玉米抽雄始期均勻噴施植株上部葉片,可改善其品質和增加產量。

(3)使用健壯素撞稈抗倒促早熟 用玉米健壯素0.06%-0.08%溶液40千克/畝,噴施抽雄始期待植株上部葉片,抑制節間伸張,促進莖稈健壯,根系發達,增加產量。

4、灌溉

(1)灌水量 一般每生產1千克籽粒需水700-800升。因缺水而致葉片萎蔫捲曲,傍晚仍不能恢復時,就應及時灌溉。

(2)灌溉原則 依據玉米需水規律保證出苗水,巧灌拔節水,灌好抽穗水,飽灌灌漿水。灌溉方式為溝灌或畦灌。

保證出苗水:播種時。要求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於80%,否則就應該在前茬作物收獲前澆灌一次或播後澆灌壓茬水。

巧灌拔節水:拔節期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於76%,否則就應灌水。

灌好抽穗水:抽雄開花期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於80%,否則就應灌水。

『叄』 玉米種植每畝成本是多少2022種玉米能賺錢嗎

玉米種植每畝成本是多少?2022種玉米能賺錢嗎?能賺錢,不同企業實體之間的成本投入分配差異很大。種植業的核心成本包括材料消耗成本和生產服務支出。材料消耗成本的核心是種子、化肥、農葯、燃料等。據估計,種子、化肥和農葯占材料消耗成本的%,而其他僅占%。大型糧食生產者生產成本的核心構成。據調查,大家庭的總運營成本元/畝。在其構成中,土地承包費和化肥投資相對較大,其中:土地承包費為元,約占%,化肥采購成本為元,約占%。另一方面,燃料和人工成本為元,占%。

大面積推廣玉米與大豆分區復合技術

廣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技術,預計種植面積1500萬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技術的意義是什麼,簡而言之,它是玉米和大豆的套種。理論上,套種不會影響玉米產量,但同時會提高大豆產量。然而,農民知道土壤中有如此多的養分,其中一些分配給大豆,這勢必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產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2022年中國東北地區的玉米產量可能會下降。

燃料乙醇的有限生產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應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據悉,這是繼2017年國家提出「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後的又一次政策調整,這一調整意味著什麼,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玉米產量不足。首先,我們必須確保糧食安全。顯然,用玉米作為燃料加工酒精並不比糧食安全更重要,因此我們做出了政策調整。

『肆』 種植業如何核算成本

土地使用費用,材料費,人工費。交稅費用。這就是成本,用賣出收入減去這些就是利潤!

『伍』 種植一畝地玉米的成本是多少

隨著秋收接近尾聲,不少農戶開始計算上茬作物的收益,在小幫手高產交流群,一些玉米種植戶算了一筆帳,從種植成本到收益,詳細內容大家一起來看:

群友一:玉米種子60元,播種20元,化肥140元,農葯40元,收割70元,滅茬30元,澆水30元,不含人工費用,一畝地的種植成本為390元。今年畝產900斤左右,目前當地的價格為1.06元/斤,總收益為954元,凈利潤為564元。

群友二:種植一畝地玉米,種子50元,化肥130元,農葯30元,播種30元,收80元,粉碎秸稈40元,總成本為360元,今年畝產量1100斤,每斤1.04元,總收益為1144元,凈利潤為784元。

群友三:玉米種子60元、播種20元、肥料180元、除草10元、三遍葯約40元、收割100元,合計410元,不含人工費用。產量800斤左右,價格1.05元/斤,總收益為840元,除去成本,凈利潤剩餘430元。

從以上三個群友發的內容來看,不同區域,不同的種植方式,所花費的成本有差別,而管理不同,產量上相差也比較大,另外一點,今年的玉米價格同期相比前幾年來說,每斤上漲了1-2毛錢,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收益,如果和去年相比,此時的玉米價格,基本上在0.9元/斤居多,一畝地總收益減少了100-200元。

除此之外,上述都是不加地租的賬單,如果加上地租,根據區域性不同、水源是否便利等條件,租金也有高有低,一年500元/畝已經算較低的價格,對於一些較好的位置,租金能達到800-900元/畝,如果加上地租的費用,上述所計算的凈利潤基本無剩餘,甚至還是負數。

這種情況下,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何還有人去承包地種植玉米呢?

對於租地的朋友來說,都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是種植糧食作物的情況下,一年種植2季,只能掙一季的錢,比如種植玉米和小麥,一畝地一年可能只能掙小麥的利潤,或者是玉米的利潤,如果當年產量高,價格高的情況下,利潤相對高一些,如果遇到極端的天氣,或者價格較低的年份,夠本已經算好的結果。

既然承包土地利潤不大,還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何還有人去承包土地種植呢?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小幫手認識了一些承包土地的種田大戶,和他們聊天中得知,雖然一畝地每年的利潤不多,可能只有400-500元,但是,種植面積越大,這個數值就多了,並且,當種植面積較大後,種植成本會略有下降,同時,還能申請一些農業補貼,整體來說,還是比外出打工要好一些,還比較自由一些。

『陸』 兩畝地的蔬菜大棚種植利潤能有多少成本有哪些

一、種一畝蔬菜的成本

1、如果是一般蔬菜大棚開展種植的話,總體修建成本竹木結構建築的每平米為15元左右,也就是8000-10000元一畝地,這類溫室大棚一般可用3年左右,膜2年換1次,均值出來,每一年的成本是5000元左右。

3、期內取正中間值3.0元1公斤來測算,那麼一畝地能獲得大概2500KG左右的蔬菜,蔬菜大棚一年基本能夠獲得1-3季的蔬菜,也就是大概近1萬公斤蔬菜,依照3.0元/KG來測算,大概能夠盈利為3萬余元左右。

『柒』 種植業成本核算方法

一、蔬菜生產中生產成本的核算

「生產成本———蔬菜」的成本構成為: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地租費」是指種植蔬菜的年土地使用費。

(二)「人工費」是指種植蔬菜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三)「農用物資」是指種植蔬菜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葯,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四)「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大棚、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築物、構築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二、蔬菜生產中人工費用的核算

我國的蔬菜生產仍以手工勞動為主,因此人工費用在蔬菜產品的成本中佔有較大比重。人工消耗折算成貨幣比較復雜,種植戶可視實際情況計算僱工人員的工資支出,也要把自己的人工消耗算進去。

三、蔬菜產品的成本核算

核算成本首先要匯總某種蔬菜的生產總成本,在此基礎上計算出該種蔬菜的單位面積(畝)成本和單位質量(公斤)成本。生產某種蔬菜所消耗掉的物質費用加上人工費用,就是某種蔬菜的生產總成本。如果某種蔬菜的副產品(如瓜果皮、莖葉)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時.計算蔬菜主產品(如食用器官)的單位質量成本時,要把副產品的價值從生產總成本中扣除。

生產總成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單位面積成本=生產總成本/種植面積。

單位質量成本=(生產總成本-副產品的價值)/總產量

蔬菜的生產成本按蔬菜的品種及批次進行成本的歸集,在採收時根據生產部的估產產量,按估產單位成本進行成本的結轉,在採收結束時或年末進行一次性調整,也可根據採收產量情況,隨時調整。在採收結束之後發生的成本費用,歸集在下一批次成本核算。

「製造費用」是種植分攤的間接成本費用,其歸集的對象是那些不能直接分清使用對象的費用歸集,其分攤的方法可按核算方式進行分攤,月末轉入生產成本。

為搞好成本核算,生產部應在做好生產經營檔案的基礎上,把種植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成本詳細計入,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今後的種植大有益處。

18個大棚:

方案一:按目前財務核算方式完善優化:按照蔬菜大類確認核算單元,分為葉菜、果菜、甘藍三類。

葉菜類:育苗期分長期和短期兩種, 長期生長期50-60天,如上海青、油麥菜等,短期生長期35-40天,如茼蒿、小白菜等;該品種分批次種植,一年可種植均50次左右,種植方式以成本分批次投入。

果菜類:育苗期分冬季和夏季,冬季苗期90-100天,夏季苗期60-70天,成熟採摘期為110-120天,冬季為80-90天;一年需兩次種植,生產資料分次投入,如滴灌帶、地膜、肥料。

甘藍類:育苗期35天,生長期70-90天,如花菜、甘藍。

核算方式:

由育苗期、生長期各項成本(含製造費用)歸集列入生產成本,月末按蔬菜類別轉入消耗性生物資產,成熟採摘後實際產量占預計產量的百分比分配計入各類別農產品。

消耗性生物資產成本的分配標准:各類別(批次)種植面積(平米)*當月種植天數/全部品種(批次)的種植面積*當月種植天數

結轉各類別農產品成本分配標准:消耗性生物資產實際產量/消耗性生物資產計劃產量

優 點:核算相對簡單,可及時統計各品種產量、成本

缺 點:無法獲取每個大棚生產指標,人工及其他大棚固定費用分配有難度,如棚模、棉被、採暖費以及製造費用。

方案二:

若按大棚做為核算單元:從施肥整地開始,

葉菜生產種植流程:施肥-整地-做畦-播種-澆水-下菜

借:生產成本-**大棚-**品種-人工費 - 正式工 - 臨時工

生產成本-**大棚-**品種-種子費

生產成本-**大棚-**品種-肥料費

貸:原材料、銀行存款等

折舊、水電、管理費用列入製造費用,月末按大棚面積、品種、時間歸集後分配轉入生產成本,成熟採摘後直接轉入農產品。

結轉各類別農產品成本分配標准:各大棚品種實際產量/各大棚品種計劃產量

果菜生產種植流程(核算同上):施肥-整地-做畦-鋪滴灌覆膜-定植-澆水-吊蔓-整枝打叉-授粉-採摘

優點:各大棚、各品種經營指標均能統計核算,大棚相關固定成本、人工費用易歸集,並有利於管理。

缺點:核算相對復雜,生產基礎數據需及時完整統計上報,工作量相對增加。就目前會計核算方式需增設會計科目。

果樹種植的核算方法

果樹的分類:果樹的分類很多,按地域分,如南方果樹、北方果樹;按可掛果分,如掛果樹、未掛果樹;按樹勢大小分,如幼齡樹、成齡樹等。

果樹的核算分割點(核算周期)是按可掛果樹及未掛果樹的分類作為核算的分割點,在分割點之前的投入作為「在建工程———果樹」核算;在分割點之後的投入作為「生產成本———果樹」核算。

「在建工程———果樹」主要構成為:開發費用、種苗、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開發費用」是指種植果樹開發費用,如土地勘測費、財產補償費、土地征地費、修理梯田、修路、修溝、挖穴、其他等。

(二)「種苗」是指種植果樹所使用的苗木費用,包括補苗費用。

(三)「地租費」是指種植果樹的年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法使用土地,則地租費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四)「人工費」是指種植果樹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五)「農用物資」是指種植果樹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葯,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六)「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築物、構築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七)「其他」是指種植果樹費用中除以上項目外的間接費用,包括製造費用的轉入。

「生產成本」主要構成為:地租費、人工費、農用物資、折舊費、其他等。

(一)「地租費」是指種植果樹的年土地使用費,如以征地方式使用土地,則地租應包含在征地費中。

(二)「人工費」是指種植果樹的人工工資,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員工資。

(三)「折舊費」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折舊費,包括果樹(掛果樹)、交通工具、機械用具、倉庫、廠房、水井、蓄水池、水管、道路、等建築物、構築物、交通工具及灌溉設施等折舊。

(四)「農用物資」是指種植果樹使用的農用物資,包括農葯,肥料,其他防寒、防凍、防蟲等物資。

(五)「其他」是指種植成本中除以上項目外的間接費用,包括製造費用的轉入。

「在建工程———果樹」根據果樹生長及掛果情況,在掛果的當年把「在建工程———果樹」一次性轉入「固定資產———果樹」,果樹按生長及掛果情況,參照固定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計提折舊。筆者認為,果樹計提折舊的期限,最長不宜超過20年,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和產品生產周期性,雖然有的果樹能掛果30年,但果樹到了後期果質會變味,果實會變小,所以需要更新換代。

「生產成本———果樹」成本的結轉。果樹生產成本按果樹的品種及批次進行成本的歸集,在採收時(成熟季節)根據技術部的估產產量報告,按估產單位成本進行生產成本的結轉。在採收結束時進行一次性調整,也可根據採收產量情況,隨時調整。在採收結束之後發生的成本費用,歸集在下一批次的成本核算中。

『捌』 在農村種植什麼利潤高呢

在農村裡發展,種植一些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已經沒有多少利潤了,一畝地在弄好的情況下也只能在千元左右。也正是如此,很多農民有的舍棄了自己的土地進城打工,有的則改變了種植模式,以尋求更高的利潤。

而他們的種植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種植食用菌、有的種植中葯材、還有的種植一些花卉、有的則種植觀景樹等。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農民在改變種植模式後也的確發了財,畢竟只要農民有頭腦,在哪裡發展也是可以的。那麼問題來了,在農村裡種植什麼利潤比較高呢?李子依託當地的種植情況給大家說一下,以供參考。

綜上所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有頭腦的農民深耕農村繼續發展種植業的話,其種植前景還是不錯的。而這則需要一些農民的膽識和技術了,畢竟這“一想、二等、三靠”是少部分農民的陋習,只要這些陋習不能改變,就算是“金山銀山”,農民們也不會依靠種植來發財的。

『玖』 一畝蔬菜種植成本

蔬菜 種植 需要一定的成本,那麼一畝蔬菜種植成本有多少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一畝蔬菜種植成本,希望對您有用。

一畝蔬菜種植成本
一般的每畝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為了節省造價及延長大棚的使用時間,比較經濟的建造大棚的 方法 是,用菱鎂大棚骨架以及塑料紙;如此一來既降低了建設成本,也便於日常的使用維護。這樣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換塑料紙就可以了。每畝每年蔬菜種苗、農葯、肥料等成本大約為700元,土地租用費每年800元左右。

結合以上的計算,大棚蔬菜種植成本為,每畝地初期的投入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畝地每年的均攤成本為2500元左右。

大棚蔬菜種植利潤可以達到150%-250%,每年可以出2-3季的蔬菜,如果是種植一般的蔬菜,1-2季的蔬菜基本就可以回收初期的建造及大棚蔬菜管理成本,這樣第一年就可以實現盈利,平均利潤為100%-150%;以後的年份每年的成本就是換些塑料紙。
蔬菜種植技術
(一)整地:蔬菜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基本上是靠土壤提供,所以選擇的土壤必需具有適宜的肥力,並能不間斷的提供給水分、養分、空氣及適當的溫度,能夠保證各個生育階段的要求。蔬菜種植是一種集約型農業,要求精耕細作程度高,所以要對土壤進行翻、松、碎、混、壓、平等到 措施 ,做到耕作細作,耕層深厚,疏鬆透氣、熱量適中,使土壤疏鬆,增強吸水及透水性,對改良土壤。

(二)播種:露地育苗在播種後要蓋上覆蓋物如草木灰、草、松毛等便於保證土壤濕度,同時,由於空氣對流及陽光直射,蒸發作用強,所以前期要勤澆水,待出苗後才逐漸減少澆水次數;而地膜育苗則播種後畦面一次性澆透水,蓋上覆蓋物,然後在蓋膜,待出苗完全後去掉覆蓋物,在晴天10-17時去掉薄膜進行降溫煉苗,擇日移栽。

(三)定植:把育好的幼苗從苗床移栽到大田或栽培床上。結合耕作施入大量的腐熟有機肥,人糞尿,通過耕翻整地作基肥,利於幼苗早期生長發育。如果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料,往往由於分解過程中產生高溫或土壤溶液濃度過高而造成“燒根”或誘導“地蛆”等地下害蟲危害作物根部

(四)施肥:蔬菜生長迅速,復種指數高、需肥量較大。但不同蔬菜對肥料需求取決於作物、品種、根系吸收能力、產量高低、生長期長短、生長速度以及環境條件等。凡根系發達、入土深、側根多、根毛發達蔬菜品種能從土壤中吸收較多養分,對肥料吸收及需要量大,反之則少。

(五)灌溉、排水:蔬菜的需水量遠比 其它 作物多,在蔬菜生長發育的一生中,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需求量也不相同。苗期根系小,吸水量不多,但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既要保證足夠水分,又要適當控制,以利根系健壯生長,防止徒長。一般進入旺盛生長期則需要大量水分。各種蔬菜對水分的要求受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對水分消耗量的多少而定。大體看,凡根系強大、能較大地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蔬菜抗旱力強。而葉面積較大,組織柔嫩,蒸騰作用旺盛的則抗旱力弱。

(六)病害防治:蔬菜的一生最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主要的病害有霜霉病:受病部位葉片正面呈不規則病斑,背面潮濕時能看到白霜狀霉,花感病時成綠色,此病在高濕低溫下較易流行,倒伏變黃萎蔫而死;軟腐病:從傷口開始感病,初期呈浸潤半透明狀,以後擴大為明顯的水漬狀,表皮下陷上面有白色細菌溢濃,病部除了維管束組織外全部腐爛,呈粘滑軟腐狀有惡臭;病毒病 主要表現為花葉、明脈,心葉扭曲,嚴重時植株矮縮、不結球、不結實,主要由蚜蟲帶毒傳播。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子或種子用50%多菌靈粉劑、70%甲基托布津拌種,用葯量為種子重量的0.4%;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避開作物感病期選用抗病品種,消除田間病殘株,減少病原菌。

(七)蟲害防治:蔬菜害地下部分有蔥蠅、蠐螬、螻蛄、地老虎;為害地上部分有菜粉蝶、夜蛾類、蚜蟲、菜葉蜂、蝸牛、紅蜘蛛、粘蟲等。防治方法上採用:適時翻耕曬田,消滅田間雜草,病殘株,使用腐熟有機肥料,合理輪作,選用抗蟲品種。葯劑防治:地下害蟲葯劑防治多採用拌種、葯劑溝施、澆根、毒土法等,選用葯劑有40%辛硫磷,用量為每畝300-400毫升。地上部分害蟲多採用噴霧法,選用葯劑有功夫、速滅殺丁等,用量為600-800倍液。
大棚蔬菜種植方法
一、選地點:這個選地點非常重要,這也是大棚蔬菜種植得前提條件,比如:

a.要選在空氣質量好的地方,

b.最好選在河邊,這樣方便澆灌,

c.要選擇在平原地帶種植大棚蔬菜。

二、選大棚塑料:這個對大棚蔬菜種植的影響也非常大,學過化學的都知道,塑料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組成的,這些成分越多對大棚蔬菜的影響就越大,這樣對人體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選擇質量高的大棚塑料,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大棚塑料,另外大棚塑料的透光度也非常重要,透光度直接影響大棚蔬菜的生長。

三、選肥料:肥料是大棚蔬菜生長的根本,正如:人要吃飯一樣,如果你吃的不好,那麼你的身體就沒那些吃的好的人健康,大棚蔬菜也一樣,如果沒有肥料,大棚蔬菜也不會生長。

四、施肥:在不同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時間段施用不同的肥料,這樣有利於大棚蔬菜的生長。

五、大棚蔬菜施用二氧化碳技術:學過生物的都知道,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這會大大增進植物的生長,大棚蔬菜也不例外,要時常給大棚內注入二氧化碳,但要注意注入的量,量太少要影響光合作用,量太多大棚蔬菜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六、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得其它細節:比如:要控制好大棚塑料內的溫度,要控制大棚蔬菜的密度,種植不同大棚蔬菜相應的環境也要變過,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你所種植的大棚蔬菜作相應的調整。

『拾』 種什麼農作物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原因是什麼呢

我家是種了一輩子地的庄戶人,說實話,既要利潤高、成本低,還要穩賺不賠,這樣的農作物基本沒有。農村種植業很多都是風險與利潤並存,再說,種地哪來的穩賺不賠?人禍可以免,天災不可免,萬一遇到「受災年」,賠本就是鐵定的事實,根本談不上穩賺不賠。我這里屬於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區,當地農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麥、胡麻、土豆、黃豆、青稞等等。這幾樣農作物當中,沒有一樣符合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這3個條件。






寫在最後




總之,在農村並沒有絕對化的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的農作物,我們只能和種植的普通農作物做對比。從中挑選出幾樣相對利潤較高、成本較低、風險較小的農作物。我上面說的塑料大棚蔬菜、紫花苜蓿牧草、常見的中葯材,雖然並不能保證穩賺不賠,但起碼比種植小麥、玉米等普通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