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收入加成本

如何收入加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9-11 15:35:17

『壹』 利潤太高怎麼增加成本

利潤太高,為考慮合理避稅,就需要考慮增加成本的方法了,增加成本的方法主要有:擴大公司規模、增加廣告投入、增加員工數量、增加新的項目、增加員工福利、設立獎勵金。這么多種的增加成本的方法,不僅可以把公司做大,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積極性、同時也能減少稅收等等,當然,最佳的還是使用比安財穗這樣的稅籌平台,才能達到合理的避稅,更利於企業的發展。

『貳』 電腦和軟體出售怎麼確認收入和成本

收入就是你的公司的進項總金額成本是出項總金額自有軟體的售價的制定是按照市場來制定的,而銷售成本是你的財務做帳的問題.
根據版主所述,軟體的專利權應該未轉移,則是銷售軟體的使用權,視同讓渡資產使用權。2、收入的確認時點需根據合同簽訂條款,如是收取年費的,應按期限分期確認收入,軟體攤銷及伺服器費用等作為成本;如為一次性收款,則可簽約收款並提供賬號密碼時確認收入,但需預計相應的伺服器等相關成本

『叄』 怎麼確認收入和成本

摘要 確認收入:1.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前提;2.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基礎;3.確定交易價格——關鍵;4.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核心;5.履行各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判斷。

『肆』 收入和成本怎麼配比

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原則是會計原則之一,亦稱配合原則。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因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進行間接配比。

作用: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所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
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
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比來確定損益。

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
(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
(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

處理方法: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伍』 如何確認收入同時結轉成本

會計分錄問題,確認收入同時結轉成本的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成本
貸:庫存商品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所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比來確定損益。

『陸』 怎麼增加成本

怎麼增加成本

怎麼增加成本,有很多公司利潤和成本兩極分化,利潤很高成本很低,這樣很容易導致經濟鏈短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成本,那怎麼增加成本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怎麼增加成本1

擴大公司規模

這是最燒錢,也是對我們公司成本消耗最大的一項。我們可以通過擴大公司規模,來增加我們對於公司建設的支出,從而提高我們的成本。

增加廣告投入

我們利潤變高時,多餘的錢我們可以加大對於廣告的投入,這樣既能讓我們合理的增加成本,同時對於公司的知名度以及業務的擴散能力都有顯著提高。

增加員工數量

這一種方式是政府大力提倡,也對於公司來說利好的增加成本的方式。我們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同時新員工的到來不僅對公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能讓新員工熟悉工作流程後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

增加新的項目

我們可以在原公司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公司經營許可的'新項目。為新項目購置新的設備以及相關器件,讓成本用在了新刀刃上。不僅在增加成本,同時也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增添新的可能性。

增加員工福利

利潤太高,為了大力調動員工積極性。我們可以將成本用在給員工發福利上。包括但不限於發放購物卡、高溫補貼、交通補貼、提升基本工資等。將成本用在服務員工上,員工高興了,自然工作積極。福利多了,員工自然更願意待在公司與公司一起發展。

設立獎勵金

可以將成本用在完成績效考核上,讓員工達到規定任務以後,超出的部分都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獎勵金。讓員工工作更有緊張感,不會因為超額完成任務後沒有獎勵就不願意繼續做的情況。

怎麼增加成本2

1、混淆已銷產品和未銷產品成本,重復列支;

2、虛增土地出讓金、購買土地支付的價款,可以達到虛增成本,少交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3、虛增人員工資;

4、將銷售交給中介公司負責,房產公司不計收入只列支成本,收入實現後中介公司人間蒸發;

5、銷售停車場等一些可以不訂合同的產品時,不做收入,只列支成本;

6、只要膽子大,盡可能多拿些發票入帳,但最好是成本方面的,費用方面還要做納稅調整,麻煩;

在單位產量、利潤增加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提高單位管理人員工資、給員工發放各種福利待遇、發放年終獎、多組織單位內部活動等,然後盡量把所發生的支出都取得發票入賬,合理的增加企業的成本費用。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

『柒』 建築企業怎麼結轉收入與成本

一、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每月根據項目部確認的產值(工程量)或工程部審核的產值(工程量)確認收入,年底根據甲方、監理公司確認的數額確認年度收入,並對年度其他月份進行適當調整。

產值確認後,根據合同毛利率等確認合同毛利,記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主營業務收入」「與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的差額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二、在承包經營方式下,應確認的合同毛利應包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結算管理費和內部借款利息。即:

合同毛利=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結算管理費。

1、每月根據項目部確認的產值(工程量)或工程部審核的產值(工程量)確認收入,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本年利潤

貸:公司內部往來——上繳款

公司內部往來——綜合費

2、年末根據工程部核實的項目年度施工產值(工作量)進行收入和成本的調整(調減用負數)

借:主營業務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3、工程完工後,應根據決算文件,扣除以前年度確認的收入和成本,來確認當期收入和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4、計算各期應交納的稅金及附加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應交城建稅等

其他應交款——應交教育費附加等

三、工程結算

向業主開出工程價款結算單辦理結算時,按結算單所列金額,通過「應收賬款」和「工程結算」科目反映。「工程結算」科目反映累計已結算的合同款,

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尚未完工工程已開出工程價款結算單辦理結算的價款,本科目只在工程完工時與「工程施工」科目對轉。「應收賬款——應收工程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應收未收的進度款。

(1)確認應收的進度款

借:應收賬款——應收工程款

貸:工程結算

(2)收到進度款後,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應收工程款

(3)根據合同協議約定,所收到的預收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應收工程款

工程決算

工程完工決算後,應將工程結算科目與工程施工科目沖抵,沖抵後,工程施工科目與工程結算科目余額均為零。

借:工程結算

貸: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7)如何收入加成本擴展閱讀:

一、建造合同收入:

1、建造合同與建造合同收入

⑴建造合同是指為建造一項資產或者在設計、技術、功能、最終用途等方面密切相關的數項資產而訂立的合同,包括固定造價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⑵建造工程合同收入包括合同中規定的初始收入和因合同變更、索賠、獎勵等形成的收入。

2、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應採用完工百分比法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合同收入和相關的合同費用。

3、在完工比例法下,應採用下列公式計算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費用:

⑴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合同總收入×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的收入

⑵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合同總收入-合同預計總成本)×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的毛利

⑶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以前會計年度預計損失准備

4、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則不能採用完工百分比確定合同收入,此時當合同成本能夠收回時,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確認收入;當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不確認收入。

二、分期收款銷售:

1、分期收款銷售,是指商品已經交付,但貨款分期收回的一種銷售方式。分期收款銷售的特點是銷售商品的價值較大,收款期較長,收取貨款的風險較大。因此,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企業應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銷售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表

主營業務收入表

2、採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的企業,應設置「分期收款發出商品」賬戶,核算已經發出但尚未結轉的商品成本。

3、分期收款銷售會計處理實例:

[例]大華公司於20X0年6月1日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A商品一台,售價500 000元,增值稅率為17%,實際成本為300 000元,合同約定款項分5年平均收回,每年的付款日期為當年6月1日,並在商品發出後先支付第一期貨款。每年收回貨款100 000(500 000÷5)元。

企業應作如下會計分錄(假定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所有條件):

①發出商品時:

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300000

貸:庫存商品 300000

②每年6月1日: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117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0

③同時結轉商品成本=300 000÷500000×100000=60000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60000

貸: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60000

『捌』 怎麼做到成本和收入配比呢

1,按照上期銷售成本與銷售額的百分比確定銷售成本率來計算結轉本業務的銷售成本額。

待完工後再根據實際成本再進行調整。

2,成本的做賬以及等項目竣工後開票確認收入了,那麼這筆成本應當這樣來結轉:

結轉收入時結轉工程施工到主營業務成本--工程結算成本。第一個月如果每結轉收入,就不結轉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借方余額在建住安裝企業財務上叫「未完施工」,表示為沒有工程收入相對應的成本。

只要是沒開發票掛預收,肯定不在月底確認主營業務收入。

每月發生的成本是進入「工程施工」科目,待工程結束和「工程結算」對沖。
按完工百分比確認「收入」「成本」及「工程施工-毛利」。 3,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借方與工程結算貸方的差額在報表中記入已完工未結算款。 平時收到工程款時,暫不記入收入科目,可記入預收賬款:
結轉收入:
借:預收賬款
貸:工程結算收入
平時發生的工程成本,先記入工程施工:
結轉成本時:
借:工程結算成本
貸:工程施工

『玖』 利潤太高怎麼增加成本

利潤太高而增加成本的方法主要就是刻意膨脹「成本、費用和損失」,利用各種虛假支出及列支項目,盡可能地擴大成本、費用以及損失,縮小凈收入,少納所得稅,據了解比安財穗可以針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增加成本的方法,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