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培養一位奧運運動員的錢來自哪些方面
細化一下,首先是地方。地縣市,以此類推。一個少年運動員苗子,不管由哪個地方推薦最終是到省體工隊。然後培訓參加國內比賽,拿成績。慢慢的入國家隊,為什麼都要想進國家隊?因為還是金錢利益,一個冠軍個人覺得至少200萬。比如河南吧,舉重推選人才在奧運會拿金牌,國家獎勵的錢一部分就得分到省體工。然後來年這個省隊就成為奧運培養人才基地,好給國家要錢。。。話說回來,不管那個層面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為什麼有些運動員在沒拿金牌的時候說對不起國家和組織,那就是因為是國家拿出來巨大的稅金來支撐著這么多運動員的夢想.咱們國家的體育精神已經變味了.金牌第一,體育精神第二.....
Ⅱ 美國培養一個奧運冠軍要多少錢
射擊 (Shooting)
費用:每年大約7萬-15萬美元。
馬術(Equestrian)
費用:每年成本10萬美元,另加養馬的成本。
達到奧運級別的訓練時間:4-6年
游泳 Swimming
費用:每年5-10萬美元
達到奧運級別的訓練時間:10年。
射箭(Archery)
費用:每年2萬5千美元以上。
達到奧運級別的訓練時間:4年以上。
體操(Gymnastics)
費用:每年1萬8千美元
達到奧運級別的訓練時間:5-8年
擊劍(Fencing)
費用:每年2萬美元。
達到奧運級別的訓練時間:10-15年
乒乓球(Table Tennis)
費用:每年2萬美元。
達到奧運選手級別的訓練時間:8-12年
Ⅲ 中國培養一個奧運冠軍要花多少錢
我只知道美國不花一分錢,全是民間自費,中國花上千億,這就是差距。
Ⅳ 你知道中國培養一名奧運冠軍要付出多少代價
你是問個人代價吧。。。
對國家而言並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所謂的運動會,說直白一點就是選怪胎,每項運動因為側重點不同,所以在選運動員培訓的時候是要考慮身體素質的,emmmmm,並不是你認為的那種身強體壯的模板。。。
像孫楊這種奧運級別的游泳選手,他的身材天生和別人不一樣,手長腿短,肺活量大,比較適合游泳。。。
像劉翔屁股大,臀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發達,一般買褲子要特製或者選大腿加粗的尺碼。。。
當然還有體操運動員需要天生身體柔韌;足球運動員需要身材矮小,小腿粗壯;籃球運動員需要身高和協調能力優異。。。
總的來說就是選有特異長相的怪胎,這個十分重要,因為起點足夠,天分足夠才有幾率成為頂尖,之前有個娛樂節目找個孫楊,他入水游泳就是比別人快一大截,兩個人的訓練量是一樣的,天生的才能不是可以通過刻苦訓練彌補的!這就是奧運冠軍的首要條件和基礎。。。
Ⅳ Roboon:我國每年培養運動員花費多少錢
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說:從2001到2003年,國家體操隊每年的費用為2000萬元,這只是體操隊的訓練費用,並不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費用。這樣國家體操隊備戰奧運4年,訓練費用就要花去8000萬元。如果體操隊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萬元。
這只是最簡單地計算奧運金牌的訓練成本,沒有把運動員早期培養的費用計算在內,實際上一枚金牌所花費的費用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我國主要是以 「少年體校」的方式來培養運動員的,培養一個運動員大約需要花費七、八年的時間,所有的費用都由國家負擔。現在中國各地少年體校的在校生約有20萬人,如果每人每年花費的培訓費用為2萬元的話,那麼20萬人一年就要花費40億元。
體育總局科研所的研究員李力研透露了這樣一個數字: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每年10億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漲到每年30億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體育總局事業費又漲到每年50億元。按這個數據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就要花費200億元。如果這次中國隊獲得30枚金牌,那麼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真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
Ⅵ 29歲奔奧運冠軍多少錢能培養出來
培養一名國家級運動員要花多少錢。
咱先別說國家級別的,單單說職業的,那麼在中國培養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需要多少成本?
想當職業球員,小孩一般從6-8歲開始學球,每年費用為1萬到6萬元不等。按照這種演算法,從開始學球到19歲之前,花費至少在30萬左右,高一點的還會達到60萬元。這一筆費用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並不是小數目,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90%的家長認為學球的費用太高,不堪重負。
一足球從業者說,最少得二三十萬,才能培養一個二線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但是想要上一線,成本可能要變成四五倍。我們以早年間的恆大足球學校為例。據不完全測算,一名9歲新招學生入讀恆大足校、再選拔進入恆大西班牙足校深造,再到18歲學成歸來,足校累計投入將超過500萬元。這是一筆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都無法支付的開支!恆大集團2011年投入19億元,建設世界規模最大、在校生高達2800人、硬體設施一流的國際足球學校。恆大足校辦學七年來,每年虧損約1.1億元,累計虧損已超6.5億元。
Ⅶ 培養一個奧運冠軍,國家要花多少錢
平常的開支大約是20萬左右,訓練器在大概在100萬左右,拿一塊世界級金牌國家獎勵一百萬,服裝大約要20萬左右,大概總共需要400萬左右
Ⅷ 一枚金牌多少錢冠軍運動員要付出多少成本
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說:從2001到2003年,國家體操隊每年的費用為2000萬元,這只是體操隊的訓練費用,並不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費用。這樣國家體操隊備戰奧運4年,訓練費用就要花去8000萬元。如果體操隊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萬元。
Ⅸ 中國培養一名金牌運動員要多少錢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今天我們來談談雅典奧運會上的幾個意外之喜。中國軍團這次在奧運會上實現的歷史性突破,尤其激動人心。但我們在驚喜之餘,也很想知道,中國選手這些創造歷史的成績,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金牌背後的故事。 田徑跑出劉翔 雖然,奧運會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了。但劉翔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要說中國這次獲得的32枚奧運金牌里,份量最重的,無疑就數劉翔拿到的那塊男子 110 米欄金牌了。當他以 12 秒 91的成績沖過終點的時候,劉翔的名字一下子傳遍全球。外電的報道中,無一例外都使用了驚喜、意外,這樣的字眼。而對劉翔的評價中,類似黃色旋風、亞洲新飛人等等贊美之辭也是不絕於耳。事後劉翔回憶,當這一切到來的時候,他也感覺像是恍然如夢。那麼,這個夢是怎麼降臨到劉翔身上的呢? 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記者找到了田徑科研組,負責人李愛東告訴記者,從2002年田徑國家集訓隊組建以後,課題組十多名科研人員承擔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專門為劉翔備戰奧運男子110米欄項目提供科技服務。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李愛東告訴記者,這個課題主要是技術分析和圖像的快速反饋。 從2002年6月開始,科研小組對劉翔的日常訓練和參加的歷次國內外比賽都進行了跟蹤拍攝,再通過專門的軟體對所有圖像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並將結果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教練員和運動員。這期間,一些通過肉眼觀察和日常訓練很難發現的細小問題都會無處遁形。 專門負責劉翔項目的科研人員李汀告訴記者,往往在一場比賽中,都會有三個以上的機位對劉翔的每一個技術動作進行記錄。 一套分析軟體的造價就在3萬左右,科研組總共引進了兩套,為了及時掌握一手資料,專門的科研人員要隨同劉翔一起南征北戰。而科研科技服務方面的投入在劉翔整個訓練投入中還只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 在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羅超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幾年當然不光是科技方面了,我們對劉翔的支持,科研保障方面,對他們訓練經費津貼的補助,營養費,以及給他出國參賽,我們初步算了一下,接近三百萬。」 在羅超毅主任提供的一份劉翔訓練投入清單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幾組數字: 訓練補貼方面,田徑中心每個月要給運動員和教練員提供訓練補貼,2004年的標準是每個月8000元,這兩年總額已達到35萬元; 為保證運動員大運動量訓練後的伙食和營養補助,田徑中心每天提供60元的伙食費和營養費,總額已達到10萬元; 在科研和科技服務方面,2003年中心專門成立了110米欄課題組,經費總額在25萬元左右; 為了提高劉翔實戰能力,近幾年,中心送劉翔和教練孫海平參加了多次國外比賽和培訓,這方面的經費總額已經達到了160萬元之多; 此外,為了保證不同季節的訓練需要,田徑中心還出資50萬元改造了訓練房、添置了各種訓練和比賽器材。 在邁進雅典奧運賽場之前,劉翔其實已經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接近了成功。2002年第14屆亞運會上獲男子110米欄冠軍後,他在2003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上獲得了男子60米欄第3名;200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上,兩次打破男子60米欄的亞洲室內紀錄並奪得亞軍;2004年大阪田徑大獎賽,劉翔首次戰勝美國名將阿蘭-約翰遜並奪得冠軍,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欄亞洲紀錄。 在國家強有力的支持和大量科研人員、教練員的充分配合下,劉翔終於在雅典奧運會上為中國田徑拿下了含金量最高的一枚金牌。 這位體壇新秀一夜之間功成名就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的色彩。但是,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和科研人員卻用事實和數據告訴了我們,劉翔能邁出通向冠軍的最後一步,決不是偶然的。賽場上一絲一毫的領先,都是運動員和他們身後的團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付出累積而成。
Ⅹ 培養一名奧運冠軍,花費的成本是多少
一個奧運冠軍可以為一個國家帶來非常大的榮譽。每一個參加奧林匹克比賽的運動員,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自己可以獲得奧運冠軍的榮譽。這樣的話,不僅為自己的國家帶來了榮譽,也是自己努力訓練而得來的回報。培養一名奧運冠軍花費的成本是多少?
三、奧運冠軍是一種榮譽。
我國的選手如果獲得奧運冠軍的話,那麼就是為國爭光,這是一種榮譽,值得每一個人都去歡呼沸騰。這也代表了這些運動員們為了獲得奧運冠軍有多麼的不容易,經常沒日沒夜的在那裡練習,如果不是自己本身的努力,根本無法獲得奧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