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

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

發布時間: 2022-08-31 02:55:49

1. 產品成本怎麼算

產品成本演算法:通過設置「生產成本」明細賬戶核算,按生產的產品所需進行計算。

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動力(電費)、燃料(煤、柴油)、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等等。按實際使用記賬,月底合計就是當月生產成本。有的企業還有直接成本外的記「製造費用」。

生產成本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本月生產線領用的原材料金額全部計入該科目

2、直接人工。本月給直接產線工人發放的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薪酬支出全部計入該科目

3、製造費用。與生產有關的所有費用,無法直接歸集到哪種產品上的,都先計入製造費用,月末將所有製造費用結轉到「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

(1)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為了反映費用的發生及按用途分類的情況,需要作一筆會計分錄,即:

借: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貸:有關資產負債賬戶

2. 一道成本會計題,

解:(1)各車間、部門動力用電量=12500+3700=16200度
各車間、部門照明用電量=2300+1100+1850=5250度
本月各車間、部門應承擔照明用電費合計為:5148*5250/(5250+16200)=1260元
本月各車間、部門應承擔動力用電費合計為:5148-1260=3888元
本月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照明用電費用為:1260*2300/5250=552元
本月輔助生產車間應承擔的照明用電費用為:1260*1100/5250=264元
本月行政管理部門應承擔的照明用電費用為:1260*1850/5250=444元
本月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動力用電費用為:3888*12500/16200=3000元
本月輔助生產車間應承擔的動力用電費用為:3888*3700/16200=888元
(2)本月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動力(電力)費用為:552+3000=3552元
本月甲產品應負擔的基本車間動力費用為:3552*1150/(1150+850)=2042.4元
本月乙產品應負擔的基本車間動力費用為:3552*850/(1150+850)=1509.6元
(3)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042.4
-乙產品 1509.6
輔助生產成本 1152
管理費用 444
貸:銀行存款 5100
應付賬款 48
(4)借: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662.4
-乙產品 489.6
貸:輔助生產成本 1152
綜上,甲產品共分配生產成本2042.4+662.4=2704.8元,乙產品共分配生產成本1509.6+489.6=1999.2元,管理費用444元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3. 成本價計算公式

成本價=單位產品成本+加成額

=單位產品成本*(1+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加成內容/相關成本。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3)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

《企業會計准則-存貨》中規定: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及其他可以直接歸屬到存貨采購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的商品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其他稅金等。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其他輔助材料費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折舊費,水電汽等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費用。

4. 生產成本如何計算

一般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費用的歸集,其計算是: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進行核算。

5. 生產成本怎麼算謝謝拉

生產成本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5)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6. 成本價怎麼算 公式

一、成本價怎麼算公式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

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某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二、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

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

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7. 如何計算生產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7)生產成本度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

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8. 計算成本的公式,越簡單越好

計算成本的公式有

  1. 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在產成品成本

  2. 本期在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3. 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 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5.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

9. 生產成本核算,具體的方法

你好:工業企業成本如何核算,題是有點大,但是不是不能回答。可分幾個步驟。
1、你必須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
2、你必須了解你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
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
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
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
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
其他具體的,必須根據你們企業的具體的情況而定。
主要的成本核算報表有:原材料分配表、費用分配表、單位成本表、總成本表等。你能把前邊的6條搞清楚,報表自然就出來了。在企業的成本核算中,報表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企業的特性自行設計,借鑒可以,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自己設計的也好用。
你問的是會計中的約當產量法吧
1、約當產量法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盤點的數量用技術測定,定額工時消耗或憑借經驗估計,確定它們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將在產品摺合成產品的數量,然後將產品應計算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量進行計算,求出單位成本、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2、計算公式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公式1: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公式2:
費用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量)
第三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公式3: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公式4: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3、實例
某廠生產某產品,月末完工8件,在產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產費用發生1800元,月初在產品200元,請用約當產量法分配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
約當產量=4×50%=2(件)
月初在產品(200)+本月生產費用(1800)=全部生產費用(2000)
費用分配率
=2000/(8+2)=200
完工產品成本=8×200=1600(元)
在產品成本=2×200=400(元)
希望採納

10. 計提生產成本怎麼計算

生產成本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材料、工資、製造費用。你說的計提可能是工資這一塊,按名義工資算的企業可以計提人工成本,按人數與計提標准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