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公司外顯成本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的發票怎麼查 2025-05-14 16:46:27
想買一台車怎麼查看價格 2025-05-14 16:45:46

公司外顯成本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8-30 07:54:57

⑴ 總成本,會計成本,顯成本,隱成本之間有什麼關系

總成本是在一定時期內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賬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會計成本沒有時間概念,總成本是一定會計期間的,其他沒有本質區別。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

(1)公司外顯成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通過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總支出,將總成本與收入、利潤、凈利潤等比較,能獲得有意義的分析指標。

總成本的節約或超支,往往對於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有重要意義。

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相結合,便能進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⑵ 機會成本經濟成本外顯成本會計成本 豆丁網

是的。會計成本就是經濟學中得顯性成本,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而機會成本就經濟學所說的隱性成本。

⑶ 請舉例說明內含成本與外顯成本,會計成本與經濟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的區別

會計學中的成本概念,是同會計本身的應用相聯系的,把會計核算中應該計入成本的各種消耗概括以後加以表述,因此有單位成本,總成本等許多成本概念.研究的目的是直接為會計工作服務,為經濟工作服務.
經濟學則從理論上對成本加以概括,把生產商品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即(C+V)表述為成本,實際上是一種理論概括,或叫理論成本.研究的目的是從理論高度指導經濟工作(提供理論依據),以減少或避免盲目性.

會計利潤就是我們通常所收的利潤,也就是收入-成本費用
經濟利潤則是經濟學上的概念,經濟學家認為會計利潤是高估的,只考慮了企業表面發生的成本費用,沒有考慮隱性的成本,也沒有考慮期末的資產升值或貶值,簡單的說,經濟利潤就是會計利潤-機會成本

⑷ 舉例說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1.顯性成本比如說是買狀態的錢,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2.隱性成本(Implicit cost)比如說,為了買裝備而放棄的買資料的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拓展資料:
1.現行成本是指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所需要的交換價格。現行成本會計中的現行成本通常指重置成本,即重新購置同樣的資產或重新生產同樣的產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現行成本會計 一種以現行重置成本為基礎,對按歷史成本表述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正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方法。
2.現行價值會計的一種。其程序為: (1) 確定資產等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 (2)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和收益及留存收益表項目進行調整,以現行成本來表示。 (3) 計算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在現行成本模式下,資產在持有期間按重置成本計價,其與歷史成本相比增加的價值,就表現為各該期間的未實現和已實現的持有利得,計算時先匯總計算有關項目的歷史成本與現行成本之間的差額 (即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然後匯總已實現和未實現的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 (4) 重編現行成本基礎的財務報表。該方法的缺陷是,確定各個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比較困難。

⑸ 會計成本與外顯成本的區別

外顯成本是記在賬上的實際支出。
在權責發生制下,會計成本是與本期收入配比的成本,包括本期直接計入損益的費用化支出和應分擔的折舊、攤銷。
例如購入固定資產100元,預計使用5年,那麼將購入時支出的錢資本化,計入資產負債表,分五年折舊,每年承擔20元的折舊費用,這20元計入當期損益表,屬於與當期收入配比的成本。如果你有100元的管理費用支出(費用化),那麼這100元本期全部計入損益表,屬於本期的成本。
機會成本指的是,你計劃把100元投資A項目,如果你不把這100元投資A項目的話,你可以用它投資B項目或者C項目等等,這些替代項目能帶來的最大收入就是你投資A項目的機會成本,即你因為投資A項目而放棄了的其他項目帶來的最大收益。

⑹ 外顯成本、內涵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如何計算

外顯成本=35000+10000+8000+2000+5000=60000(元)

內含成本=機會成本=3000(元)

會計利潤=收入-外顯成本=100000-60000=40000(元)

經濟利潤=收入-外顯成本-內含成本=37000(元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額

企業的目標應是長期的經濟利潤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最大化。

使用經濟利潤法和使用折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法評價企業價值其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如果使用同樣的資本成本對未來的經濟利潤折現,然後把折現後的經濟利潤加到已經投資的資本額上去,就可以得到與DCF方法完全相等的結果。

會計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減去所有的顯性成本或者會計成本以後的余額。顯性成本是指企業為獲得生產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而發生的實際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生產中購買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在經濟分析中提到利潤時,是指企業獲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勞動、資本等所有生產要素的全部機會成本之後的剩餘。

機會成本是指廠商生產某種產品或服務的代價。在會計利潤的計算中沒有考慮隱性成本,也就是企業使用的早已佔有的並非購買亦非租用的要素進行生產而導致的機會成本,在會計記錄中體現不出來,但經濟分析中必須考慮這部分成本。

(6)公司外顯成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服務主體不同。

2、目的角度不同。會計利潤是站在企業所有者角度的經營成果指標,經濟利潤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體。

可以通過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兩個渠道來籌集資本,對於公司而言無論是債權人還是股東都是「投資者」,當公司通過計算得出有經濟利潤時,說明投資這家公司就會獲得「超額利潤」,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公司。

3、計量的范圍不同。

4、計量依據不同。

5、成本計量不同。

6、應用范圍不同。

7、計量的程序不同。

8、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依據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利潤

⑺ 外顯成本和隱含成本

顯性成本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但是,從現代經濟學和現代管理學更加開闊的視野來分析企業成本,就會發現許多成本尚未被管理者重視,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我們把它稱為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⑻ 會計成本和外顯成本的區別

會計成本的目的是財務報告;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按市場價格支付的一切費用;通常通過財務報表反映。

經濟成本的目的是經濟決策,考慮資源用於放棄的其他可能用途的最大潛在收益;企業生產的經濟成本是企業生產投入的所有經濟要素的價值消耗。

所謂機會成本是指資源用於某用途是放棄的其他可能潛在用途的最大收益。

企業使用經濟要素包括自有要素與外購(外雇)要素

自有要素的使用形成隱成本(內含成本)。

外購(外雇)要素的使用形成顯成本(外顯成本)。

會計成本只考慮顯成本 經濟成本同時考慮顯成本與隱成本

⑼ 什麼是「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也可以說是企業從事一項經濟活動時所需要花費的貨幣支出,包括雇員工資、購買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設備的費用,利息,保險費,廣告費以及稅金等。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在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例如廠商僱傭了一定數量的工人,從銀行取得了一定數量的貸款,並租用了一定數量的土地,為此,這個廠商就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資,向銀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這些支出便構成了該廠商的生產的顯成本。

顯性成本包括:
1、原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
3、庫存成本
4、應收賬款成本
5、特殊運輸費用
6、退貨和索賠

隱性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explicit cost)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例如,為了進行生產,一個廠商除了僱傭一定數量的工人、從銀行取得一定數量的貸款和租用一定數量的土地之外(這些均屬於顯成本支出),還動用了自己的資金和土地,並親自管理企業。
隱性成本包括
作為成本項目記入賬上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設備的折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