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精確做造價預算
造價預算不可能做到精確。只能做到合理。
1材料單價的來源不同,會有一定的出入,
2工程量計算因個人的計算習慣、比例尺、圖紙比例的誤差產生一定的誤差量
3對圖紙和定額的理解不同,套用定額子目也會有一定的出入
4圖紙算量與實際工程施工用量用一定出入。
5實際損耗量和定額損耗量也會有一定不同。
所以造價預算不可能做到精確。只能做到合理。
說要把造價預算做精確的人不是外行就是所謂理論家
㈡ 預算編制主要包括有哪五種方法
是根據預算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業務量水平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固定費用或者數額比較穩定的預算項目。2.彈性預算:
是在按照成本(費用)習性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系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與預算執行單位業務量有關的成本(費用)、利潤等預算項目。
3.滾動預算:
是隨時間的推移和市場條件的變化而自行延伸並進行同步調整的預算,一般適用於季度預算的編制。4.零基預算:
是對預算收支以零為基點,對預算期內各項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項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預算數額的大小,逐項審議決策從而予以確定收支水平的預算,一般適用於不經常發生的或者預算編制基礎變化較大的預算項目,如對外投資、對外捐贈等。
5.概率預算:
是對具有不確定性的預算項目,估計其發生各種變化的概率,根據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其期望值,從而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難以推測預測變動趨勢的預算項目,如銷售新產品、開拓新業務等。
㈢ 成本預算怎麼做
很簡單:
首先:成本構成有:料、工、費及間接費用
比如你們公司生產鋼門,其成本預算為:(數據不一定正確,僅演示方法)
一個標準的0921防火門,
一、料:
1、門框:1.8MM方鋼4米,單價為100元每米,預算成本4*100=400元
2、門板:0.9MM冷砸鋼板3.5平方米,單價為80元每平方,預算成本3.5*80=280元
3、門鎖:防火鎖一個,單價80元,預算成本80
4、輔料:螺絲、鉚釘、電鋸片、鑽頭燈,共30元
以上用料合計:400+280+80+30=790
二、工
生產一個防火門,需要切割、折彎、焊接、輔助等工序,一個工時45元
1、切割:定額工時為0.8,需0.8*45=36
2、折彎:定額公司為0.6,需0.6*45=27
3、焊接:定額工時為1.2,需54
4、輔助:定額工時為0.3,需13.5
以上人工合計:36+27+54+13.5=130.5
三、直接費用
1、分攤的設備折舊:(方法很多,僅用定額法舉例) 20
2、電費20
3、運費20
4、噴漆30
費用合計20+20+20+30=90
四、間接費用
1、廠部管理費:2(同上用定額法舉例)
2、廠部其他費:1
以上合計3
五、稅收,定額稅收17元
那麼以上成本為???自己算
以上為單個產品的成本預算,
你把所有的產品的成本預算都做完,然後按料、工、費、間接費、稅金等5個大項合計後,就是總體成本預算
我QQ為373276108,在的話在線回答
㈣ 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哪幾種內容
預算編制的主要辦法其實共有6種,具體如下:
一、固定預算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把企業預算期的業務量固定在某一預計水平上,以此為基礎來確認其他項目預計數的預算辦法。也就是說,預算期內編制財務預算所依據的成本花費和盈利信息都只是在一個預定的業務量水平的基礎上確認的。顯然,以未來固定不變的業務水平所編制的預算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必須是預計業務量與實際業務量相一致(或相差很小),才比較適合。
固定預算的缺點:一是過於呆板,因為編制預算的業務量基礎是事先假定的某個業務量,所以在這種辦法下,不論預算期內業務量水平實際可可以發生哪幾種變動,都只可以以事先確認的某一個業務量水平為編制預算的基礎;二是可比性差,當實際的業務量與編制預算所依據的業務量發生較大差異時,有關預算指標的實際數與預算數就會因業務量基礎不同而失去可比性。例如,編制財務預算時,預計業務量為生產可以力的90%。其成本預算總額為40 000元,而實際業務量為生產可以力的100%,其成本實際總額為55 000元,實際成本與預算相比,則超支很大,但是,實際成本脫離預算成本的差異包含了因業務量增長而增加的成本差異,而業務量差異對成本分析來說是無意義的。
二、彈性預算
彈性預算是按照成本(花費)習性類別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系,思考到計劃期間業務量可可以發生的變動,編制出一套適應多種業務量的花費預算,以便分別反映在各種業務量的情形下所應支的花費水平。在編制預算時,變動成本隨業務量的變動而予以增減,固定成本則在相關的業務量范疇內穩定不變。分別按一系列可可以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可以適應企業在預算期內任何生產經營水平的預算。由於這種預算是隨著業務量的變動作機動調整,適用面廣,具有彈性,故稱為彈性預算或變動預算。
彈性預算的優點:一是預算范疇寬;二是可比性強。彈性預算一般適用於與預算執行單位業務量有關的成本(花費)、盈利等預算項目。
彈性預算的編製程序為:
(1)確認某一相關范疇,定在正常生產可以力的70%~110%之間。
(2)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3)按照成本性態分析的辦法,將企業的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大類,並確認成本函數(y=a+bx)。
(4)確認預算期內各業務量水平的預算額。
三、增量預算
增量預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花費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通過調整原有花費項目而編制預算的辦法。增量預算辦法比較簡單,但它是以過去的水平為基礎實際上就是承認過去是合理的,無需改進。因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項目,可可以使原來不合理的花費繼續開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開支合理化,造成預算上的浪費。
四、零基預算
零基預算,或稱零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於所有的預算支出均以零點為基礎,不思考其以往情形怎麼,從實際需要與可可以出發,研究分析各項預算花費開支是否必要合理,進行綜合平衡,從而確認預算花費。
零基預算是差別於傳統的增量預算而設計的一種編制花費預算的辦法,它在編制預算時,對所有的預算支出均以零為基底,從實際需要與可可以出發,逐項審議各種花費開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開支數額的大小,從而確認預算成本。其基本做法是:
(1)企業內部各有關部門,根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各該部門的具體任務,提出預算期內需要發生的各種業務活動及其花費開支的性質、目的和數額。
(2)對各項預算方案進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即對每一項業務活動的所費與所得進行對比,權衡得失,據以判斷各項花費開支的合理性及優先順序。
(3)根據生產經營的客觀需要與一定期間資金供應的實際可可以,在預算中對各個項目進行擇優安排,分配資金,落實預算。
(4)劃分不可延緩花費項目和可延緩花費項目,在編制預算時,應根據預算期內可供支配的資金數額在各花費之間進行分配。應優先安排不可延緩花費項目的支出。然後再根據需要和可可以,按照花費項目的輕重緩急確認可延緩項的開支。
零基預算的優點是不受現有條條框框限制,對一切花費都以零為出發點,這樣不僅可以壓縮資金開支,而且可以切實做到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從而調動各部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資金,提高效益。
零基預算的工作量較大,編制預算需要較長的日期。為了克服這一不足,不需要每年都按零基預算的辦法編制預算,只需每隔幾年按此辦法編制一次預算。
五、定期預算
定期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以不變的會計期間(如日歷年度)作為預算期的一種編制預算的辦法。這種辦法的優點是便於將實際數與預算數進行對比,也有利於對預算執行情形進行分析和評價。其缺點在於:第一,盲目性。因為定期預算多在其執行年度開始前兩三個月進行,難以預測預算期後期情形,特別是在多變的市場下,許多數據材料只可以估計,具有盲目性。第二,不變性。預算執行中,許多不測因素會妨礙預算的輔導功可以,甚至使之失去作用,而預算在實施過程中又往往不可以進行調整。第三,間斷性。預算的連續性差,定期預算只思考一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即使年中修訂的預算也只是針對剩餘的預算期,對下一個會計年度很少思考形成人為的預算間斷。
六、滾動預算
滾動預算,又稱連續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將預算期與會計期間脫離開,隨著預算的執行不斷地補充預算,逐期向後滾動,使預算期始終保持為12個月的一種預算辦法。其特點在於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始終保持12個月,每過去1個月,就根據新的情形調整和修訂後幾個月的預算,並在原預算基礎上增補下1個月預算,從而逐期向後滾動,連續不斷地以預算方式規劃未來經營活動。
滾動預算的基本做法是使預算期始終保持12個月,每過1個月或1個季度,立即在期末增列1個月或1個季度的預算,因而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使預算保持有12個月的日期幅度,故又叫連續預算。
滾動預算可以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對未來始終保持整整12個月日期的思考和規劃,從而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可以夠穩定而有秩序地進行。
滾動預算可以克服傳統定期預算的盲目性、不變性和間斷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編制預算已不再僅僅是每年末才開展的工作了,而是與日常管理密切結合的一項措施。
關注環球網校預算的編制方法有哪幾種內容
㈤ 成本估算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成本預算的編制方法具體有:
1、固定預算
也稱增量預算或減量預算,是傳統的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編出後,再預算期內除特殊情況必須追加預算外一般不做變動或更迭,具有相對固定性,編制簡單。
假設前提是:1)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必須的
2)原有的各項開支都是合理的
3)增加費用預算是值得的
2、彈性預算
又稱變動預算,這種預算隨著物業經營管理活動水平的不同可以作相應的調控,具有伸縮性,根據業務量的多少,列出幾個不同水平的費用預算。
主要方法:1)列表法,又稱多水平法
2)公式法,y=a+bx,=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金額×業務量
3、零基預算
西方國家廣泛使用,在每一預算期對任何一項預算開支項目,不考慮以往費用項目或費用額,所有預算支出均以零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製成本預算。
4、滾動預算
包括逐月滾動、逐季滾動、混合滾動。
5、概率預算
對成本預算編制中涉及的諸多變數(價格、業務量等)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動作出近似的估計,從而使預算的編制更為符合實際。
㈥ 成本預算怎麼做
成本預算是把估算的總成本分配到各個工作細目,以建立預算、標准和檢測系統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預算前所需要的各項信息、決策提出初步目標、敲定企業預算等步驟
㈦ 怎麼做成本預算
1.成本預算包括對成本項目的預算:也就是料、工、費三大塊,這跟成本核算的方向應該是一致的。 2.成本預算的重點是製造費用的預算,應著重關注以下幾點: A.關於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通常有一個固定的工資及福利支出預算,相當於固定費用。 B.廠房租金或不動產折舊也應是固定的。 C.生產及其配套設備,須按投資規模作標准來計提折舊及修理費用。 D.如果屬於水電消耗量比較大的行業,還應把這塊作為重點預算對象。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㈧ 如何做成本預算
預測未來的銷量,產品BOM,材料價格,管理費用,人工費用,水電費等。只要是根據舊產品BOM和新產品預測BOM以及BOM下零件材料的采購價格,計算出產品的采購成本,再按比例攤入其它費用就是整個產品的生產成本,預測售價-生產成本=預計利潤,再出相關的資金流、資產負債等報表。最好是有輔助軟體,或者有Excel預測模板,做起來會比較方便有條理。希望對你有用!
㈨ 全面預算如何編制
全面預算 資源配置 管控 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預算是指企業管理領域的預算,冠以「全面」二字是說明預算的范圍涵蓋了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或者說是涵蓋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的預算。全面預算是企業為了實現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按照一定程序編制、審查、批準的,以量化形式表現的企業預算期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的統籌計劃,具有規劃未來、資源配置、內部溝通、強化控制、考評業績五項功能。
傳統預算存在的不足
(1)缺乏依據。所謂缺乏依據,就是指單純依靠歷史數據和主觀判斷。例如,有些公司提起編制預算時,所有部門經理和部門主管立刻把數據寫上來,而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數據的來源,都是憑感覺和主觀判斷。企業在編制預算時,一定要經過市場調研,對國家和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保證編制依據充分、信息全面完整。單純依靠歷史數據、閉門造車造出來的數據會導致很大的預算偏差。
(2)預算脫節。所謂預算脫節,是指戰略計劃與預算相互獨立。例如,很多企業編制預算時,預算環節是孤立的,和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年度計劃沒有關聯,甚至很多企業在沒有年度計劃和部門工作計劃的前提下做出了預算。
企業編制預算時,首先要有戰略規劃,再有詳細的業務計劃,最終才能得出預算
㈩ 編制財務預算是怎麼編制的
財務預算編制的行為模式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結合三種方式。它們分別適用不同的企業環境和管理風格,並各具優缺點。
財務預算編制一般是建立在經濟預測主要是銷售預測基礎上。銷售預算是整個預算編制的起 。銷售預算確立了,就可以按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和相關的成本費用預算, 並匯總編制綜合預算。
為保證預算控制有效,財務預算編制適度的靈活性是需要的 財務預算編制期一般與會計期間保持一致,通常為一年。
為方便控制,對有些預算如銷售預算、成本費用預算要求按季分列為保持預算的連續性,可以採取按季滾動編制辦法。
編制方法:
一、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把企業預算期的業務量固定在某一預計水平上,以此為基礎來確定其他項目預計數的預算方法。
彈性預算是固定預算的對稱,它關鍵在於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大部分。
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的主要區別:固定預算是針對某一特定業務量編制的,彈性預算是針對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
二、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的基礎上,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通過調整原有關成本費用項目而編制預算的方法。
零基預算,或稱零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於所有的預算支出以零為基礎,不考慮其以往情況如何,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研究分析各項預算費用開支是否必要合理,進行綜合平衡,從而確定預算費用。
增量預算與零基預算的區別:增量預算是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零基預算是一切從零開始。相比之下,增量預算較易編制,但容易造成預算冗餘。
從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一些不必要發生的費用。零基預算能對環境變化做出較快反應,能夠緊密地復核成本狀況,但耗時巨大,參加預算工作的人員先要進行培訓,並且需要全員參與。
三、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
定期預算就是以會計年度為單位編制的各類預算。
滾動預算又稱永續預算,其主要特點在於: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始終保持十二個月,每過去一個月。
就根據新的情況進行調整和修訂後幾個月的預算,並在原預算基礎上增補下一個月預算,從而逐期向後滾動,連續不斷地以預算形式規劃未來經營活動。
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的區別:定期預算一般以會計年度為單位定期編制,滾動預算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連續不斷向後滾動,始終保持十二個月。
(10)如何准確編制預算成本擴展閱讀:
財務預算編制的行為模式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結合三種方式。它們分別適用不同的企業環境和管理風格,並各具優缺點。
(一)自上而下式
在這種方式下,財務預算由企業總部按照戰略管理需要,結合企業所有者意願及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環境而提出,財務預算是全面而詳細的,各分部或分公司只是財務預算執行主體。
一切權力在總部,總部財務預算管理職責集中於財務預算管理委員會,它要根據業務單一這一特徵對企業內部組織成員進行定位。
自上而下式的最大好處在於能保證總部利益,同時考慮企業戰略發展需要。但其最大的不足在於將權力高度集中在總部。
從而不能發揮各分部自身的管理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於「人本管理」,從而不利於企業的未來長遠發展。
(二)自下而上式
在這種方式下,總部主要起到管理中心的作用,它視財務預算管理為各分部落實其經營責任的管理手段,並認為財務預算管理的主動性來自於各分部,總部只對財務預算擁有最終審批權。
總部的管理責任是確定財務目標(如目標資本報酬率等),分部的管理責任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為此,分部編制並上報的財務預算在總部看來只是對總部財務目標實現的一種行動承諾。
總部審批下級上報的財務預算的目的,只是出於對這一行為承諾可靠性進行的核實。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提高分部的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分權和人本管理,同時將分部置於市場前沿,提高了分部獨立作戰的能力。其最大的不足則在於:
1、可能引發管理失控(如果只強調結果控制而忽略過程式控制制尤其如此);
2、寬打窄用,既不利於企業目標最大化的實現,又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比如為爭奪資本資源而多報或少報財務預算;
3、不利於分部盈利潛能的最大發揮,如分部的經理人員為保持對分部的長期經營權,會採用「擠牙膏」式的財務預算方式,年度利潤財務預算只在上年度基礎「適當」增長,以保持利潤逐年增長的「業績」。
可見,在這種方式下,總部對分部財務預算的審批非常關鍵,而審批財務預算關鍵點又在於分部經理人員可能存在的「偷懶」行為。
(三)上下結合式
在我國目前的實踐中,上下結合式顯然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顧名思義,上下結合式博採兩式之長,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經歷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往復。而採用這一程序的關鍵點,並不在於其中上與下的偏重。
而是上與下如何結合、其對接點如何確定的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分部的主觀能動性,又盡可能提高財務預算編制的效率,我們主張財務預算目標應自上而下下達。
財務預算編制則應自下而上地體現目標的具體落實,各責任部門通過編制財務預算需要明確「應該完成什麼,應該完成多少」的問題。
因此,財務預算的編制過程是各責任單位的資源、狀況與企業財務預算目標相匹配的過程,是企業財務預算目標按部門、按業務、按人員分解的過程。採用如此模式的優點在於:
1、能夠有效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
2、按照統一、明確的「游戲規則」分解目標,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避免挫傷「先進」,保護「落後」。
3、財務預算的編制必須以目標的實現為前提,避免了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的「討價還價」、「寬打窄用」,提高了財務預算編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