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
擴展閱讀
鑽石店工作怎麼做 2025-05-14 18:28:13

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

發布時間: 2022-08-29 18:49:14

1. 請問各位大神們,每個季度報企業所得稅時,成本費用和實際做的賬的成本費用不一致,到時候要怎麼調成一樣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題主所描述的賬表不一致的情況,成本費用的入賬也是要有依據的。若出現預先計提的情況,年終也要依發票說話。匯算清繳所得稅前調增或調減。

2. 企業所得稅里的營業成本都填錯了,那我要怎麼處理呢

在匯算清繳的時候調整到正確即可。

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不包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2)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等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64號)文件的規定,營業成本填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等國家會計規定核實的營業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其營業成本只填報主營業務成本即可,不需要填報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及其他業務成本。

3. 第四季度所得稅 成本填多了 把十萬的寫成百萬了所得稅已經申報 這個這么改啊 請各位高人指點指點 謝謝

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時,按正確的申報就可以了。

4. 網上申報企業季度所得稅輸入金額錯誤怎麼辦

應交所得稅金額沒有錯誤就沒有關系。因為,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之間沒有鉤稽關系。注意,下季度申報時,把營業成本的數據調整過來就行了。

5. 這個月網上申報季報,發現上個月季報的「本期金額」和「累計金額」都填錯了,應該怎麼改

把本期的累計數填寫到累計金額就可以,所得稅季報營業成本本期金額和累計金額填錯了,如果已經申報還沒有交稅,可以作廢重新申報,如果已經申報納稅,就等到二季度申報所得稅時申報正確即可。

企業所得稅季報的本期數是指:本季度3個月的金額;累計數是損益表的累計金額,如果現在是10月份需報第3季度所得稅的納稅申報表,本期數就是7-9月的金額,累計數也就是1-9月的金額。

對於所得稅的繳納:稅務局是按累計數申報所得稅的。比如第2季度本期數利潤總額是80萬元,三季度是虧損100萬元,累計數利潤總額是負數(即虧損20萬元),那麼第3季度所得稅還是零申報。

(5)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擴展閱讀:

季報是指每三個月結束後的經營情況報表。

一個年報包括兩個半年報,或者說包括四個季報、12個月報。

一個半年報包括兩個季報。

三季報包括一季報、中報。

年度經營目標、上半年經營目標、下半年經營目標、一季度經營目標、二季度經營目標、三季度經營目標、四季度經營目標。

目標年報、目標半年報、目標季報、目標月報。

6. 小規模企業所得稅季報A類,前三個季度把本年累計數填錯成本季度累計數了,怎麼辦

本年度累計數。

企業所得稅的申報、繳納方式與該納稅人是否屬於小規模納稅人沒有必然聯系。

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是增值稅的概念。在企業所得稅和居民企業的概念中,只有符合條件、利潤微薄的小型企業作為特殊的優惠對象,在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中才具有特殊的地位。

至於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中的數據填報,無論是填報季度金額還是累計金額,主要是審計徵收和核定徵收的相關數據不同。

也就是說,在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上,無論填表中的數據是季度數還是年初至今的累計計數,審計徵收和核定徵收都是不同的。

(6)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損益表中當年累計的金額記錄在當年累計的金額欄中,反映了從年初到月末各項目累計的實際金額。應將今年累計計數欄的各項目金額按上月利潤表計算,並將本月數欄的各項目金額相加,然後將其相加在該欄的相應項目中計算。

如果你把去年12月份的利潤表加起來,就是把1月到12月的所有數據加起來。

編制當月的利潤表,今年累計是自一月填報當月的累計計數。以8月份的利潤表為例,今年的累計計數是1-8月。

7. 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填錯了如何更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
填報說明
一、本表適用於實行查賬徵收方式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居民納稅人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的非居民納稅人在月(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使用。
二、本表表頭項目: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後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開始經營之日至所屬季度的最後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三、各列的填報
1、「據實預繳」的納稅人第2行-第9行:填報「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填報「累計金額」列,數據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季度(或月份)最後一日的累計數。納稅人當期應補(退)所得稅額為「累計金額」列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的數據。
2、「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第16行:填報表內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
四、各行的填報
本表結構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為第1行至第16行,納稅人根據自身的預繳申報方式分別填報,包括非居民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實行據實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2至9行;實行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1至14行;實行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6行。
2、第二部分為第17行至第22行,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在填報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填報第18至20行;分支機構填報第20至22行。
五、具體項目填報說明: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其中包括從事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在本行填寫按本期取得預售收入計算出的預計利潤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比照填報。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5、第6行「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出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期金額」列不填。
8、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本次應補(退)預繳所得稅額。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時,填0, 「本期金額」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報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不包括納稅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依據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按季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12、第14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的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確定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依據稅務機關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的本月(季)應繳納所得稅額。
14、第18行「總機構應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分支機構本行填報總機構申報的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分配表》中確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當期總機構申報表中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數額。

8. 季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填錯了怎麼辦

這情況是已經申報,還未扣款。那就到辦稅服務廳更正申報。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預繳,年度匯算清繳,比對季度預繳的稅額,多退少補。

按季度預交稅款,年底是算總的匯繳清算;申報若沒有成功,未提交退出即可。

企業所得稅季報預繳納稅申報表填寫錯誤的處理方法有:

1、在申報期范圍內報錯的,且未清繳稅款的。可以重新申報;

2、過了申報期,發現有誤,且清繳稅款的,需要攜帶稅務登記證、經辦人身份證明、蓋有公章的正確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到稅局前台申請重報。

(8)季度申報成本金額怎麼修改擴展閱讀:

從稅務管理部門的角度來說,必須要建立比較健全的納稅人自行申報管理制度,這個自行申報的管理制度是由稅務機關或是主管部門進行批准。

對於納稅人或是扣繳義務人來說,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申請以及上報,大多可以採用郵寄或是數據電文的方式來進行辦理相應的納稅申報管理。通過報送或是代扣代繳,或是代收代繳等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稅款的上報工作。

除此以外,中國還實行定期定額進行繳納稅款的方式進行納稅,對於納稅的方式來說分別可以採用簡易申報、簡並征期等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納稅申報的工作。

9. 季度所得稅報表營業成本數字填錯已申報了怎麼辦

季度所得稅報表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並不等於利潤
僅營業成本數字填錯 不影響利潤數字的正確
下季申報時注意必須保證營業成本的累計數字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