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企業工資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怎麼低成本吸引廣告商 2025-05-15 00:02:03
安裝工程如何節約成本 2025-05-15 00:01:15
方太灶具是哪裡的產品 2025-05-14 23:45:59

企業工資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8-29 02:36:33

1. 公司員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業員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計算方法: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1)企業工資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按我國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社會保險費用

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含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

職工福利費用

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

2. 一般國有企業的工資是怎麼核算的

1、在實際工作中,工資結算是歸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的。以工業企業為例,由人力資源部門制定全公司的薪資結算辦法,其中包括那個單位是實行計件工資
,那個部門實行計時工資
2、財務部門主要負責實發工資的核算,這里包括在勞資部門報來的應發工資中作各種扣款:三金的扣款、職工個人借款、應由職工負擔的房租水電費扣款,醫葯費扣款還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
3、如果企業規模比較大,可以設一名專職的工資會計。
具體帳務處理如下
具體處理如下:
計提工資時:借:管理費用--工資經營費用--工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工資)
代扣水電費時: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貸:其他應收款-公司代付職工水電費
-公司代付保險費(職工承擔部分)
-公司代付個人所得稅
支付工資時: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貸:銀行存款

3. 公司的薪水成本如何計算

稅後不包括保險公積金。這個你也沒說2000塊是怎麼構成的,底薪多少?提成多少?獎金多少?補助多少?個人所得稅是1600以上才交的。很少,估計也就幾快錢,住房公積金是按底薪的%6-15%,這個標準是按你們公司上一年的平均工資水平和全省的工資水平對比。按你說的這個,稅後拿2000,估計公司實際付出也就2200-2300之間。

4. 公司人力成本和稅前工資換算

人力成本計算公式是: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稅前工資Q(應發工資)=到手工資D(實發工資)+社保個人繳納部分W+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G+個人所得稅X。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稅率為R,該稅率對應的速算數為N,並且R的計算需要參考(未扣稅)應納稅所得額(=Q-W-G-i)所落入的稅率區間,具體參可考一些個稅計算網站,同時注意"各項社會保險費"還包括了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社保(即五險)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後兩項一般不需要個人繳納,且即便單位繳納,一般也不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一般不一樣多。

5. 成本管理職工工資如何計算,有幾種方法

摘要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6. 企業的人工成本怎麼算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

7. 工資成本如何計算

職工應付薪酬都是。

8. 工資費用的計算

工資費用分配的概述
將工資費用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計入產品成本。主要有工資分配的原則、工資分配的對象以及工資費用的分配方法三個問題。

工資費用分配的原則
(1)分清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工資費用一般都應計入產品成本,但醫務、福利人員的工資則應由福利費開支,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應由管理費開支,專設銷售機構人員的工資應由銷售費負擔。

(2)應該分清直接計入成本的工資費用與間接計入相應的產品成本。而生產單位管理人員的工資應先按不同的車間進行歸集,計入製造費用,然後與其他製造費用匯總以後分配計入產品成本。

工資費用的分配對象
可作如下分類,生產工人的工資應分配給所生產的產品或勞務;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由各車間的製造費用承擔;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應由管理費負擔,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費用應根據成本開支渠道的規定列支。

由於工資形式不同,工資費用的分配方法也各不相同。現以計時工資形式與計件工資形式分別介紹直接工資費用的分配方法。

在計時工資形式下,如果基本生產車間只生產一種產品,則可以將該項工資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明細賬的「」直接工資「」成本項目;如果生產兩種以上的產品,則可以將該車間生產工人的工資按工時比例進行分配後計入各有關品種的成本明細賬該成本項目。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計件工資形式下,可直接根據各種產量記錄所記合格品數乘以計件單價求得。並將其直接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明細賬的「」直接工資「」成本項目。至於計件工人應得的津貼、補貼和非工作時間的工資,一般應按各種產品計件工資費用比例進行分配。

工資費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進行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專門設有「工資及福利費」或 「直接人工」成本項目。其中計件工資屬於直接計入費用,應根據工資結算單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這一成本項目;計時工資屬於間接計入費用,應按產品的生產工時比例,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的這一成本項目;獎金、津帖補貼,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應按直接計入的工資比例或生產工時比例,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的這一成本項目。

對於生產工人工資費用的分配,應當按產品的生產工時比例分配,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將產品所分配的工資費用與勞動生產率聯系起來。如果取得各種產品的實際生產工時數據比較困難,而各種產品的單件工時定額比較准確,也可以按產品的定額工時(產品數量與工時定額的乘積)比例分配工資費用。

在進行費用分配時,直接進行產品生產、設有「工資及福利費」成本項目生產工人工資,應單獨地記入「基本生產成本」總賬賬戶和所屬明細賬的借方;直接進行輔助生產的工人工資,用於基本生產和輔助生產但末專設成本項目的職工工資,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專設的銷售部門人員的工資、用於固定資產購建等工程的工資以及應由應付福利費用開支的生活福利部門人員的工資等,則應分別記入「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在建工程」和「應付福利費」等總賬賬戶和所屬明細賬的借方。六個月以上病假人員的工資作為勞動保險費,記入「管理費用」賬戶。已分配的工資總額,應記入「應付工資」賬戶的貸方。

9. 生產成本計提工資怎麼計算的

計提工資時,你手中有工資表或工資匯總表,按應稅工資中,生產員工的應稅工資計入生產成本,生產管理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製造費用,其他管理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管理費用,銷售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銷售費用,即可。

10. 成本會計中工資核算要怎麼算

薪資明細表一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收入元素、扣減元素、社保公積金費用、應付工資、稅前工資、個人所得稅、稅後扣除項目、實際收入。

1、收入元素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計件工資、補貼(常見的有:交通補貼、通訊補貼、餐費補貼、油費補貼、住房補貼、駐外補貼、夜班補貼、出差補貼等)、津貼(常見的有:崗位津貼、技術津貼、職稱津貼等);

帶薪假期工資(帶薪假期一般有:年假、病假、產假、產檢假、陪產假、喪假、工傷假、婚假、哺乳假、流產假)產假工資差額、獎勵金額、優秀員工獎、高溫補貼、防寒補貼、經濟補償金、競業限制補償金、加班工資(平時加班工資、周末加班工資、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工齡工資、補發工資等。

2、扣減元素包括:事假扣除、績效獎金扣除金額、考勤扣除(遲到、早退、曠工、缺卡等)、其他罰款、抵稅額等。

3、應付工資即收入元素加扣減元素的總和。

4、社保公積金費用報告:社保公積金繳費基數、社保公積金繳費比例、社保公積金繳費金額(公司部分和個人部門)。

5、個人所得稅:個人稅前工資超過免稅起征點的部分要按照一定的稅率繳納個稅,一般都由公司代為扣除和申報。稅前工資=應付工資-社保公積金費用(個人部分)-抵稅額。

6、稅後扣除、補發項目:一般為公司特殊的規定項目,如水電費、借支費用等。

7、實際工資:即員工當月實際收到的工資。實發工資=稅前工資-個人所得稅-稅後扣除項目+稅後發放項目。

(10)企業工資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1、當月實際工作日:某一個月份除周六日以外的天數,包含法定節假日天數。即員工某月應出勤的天數。例如:2016年12月自然日天數為31天,工作日天數為22天,則當月員工應出勤的時數為22天。員工正常出勤的工資應該按照實際出勤天數與該應出勤天數進行折算。

2、月工作日:勞保部門規定的以制度月工作時間,每月固定為20.83天。

月工作日=(365天-104天(每年周末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12月=20.83天。需要明確的是20.83天和工資計算沒有直接關系,只是月出勤天數的基準而已。

3、月計薪天數:勞保部門規定的計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的天數為21.75天,與制度月工作日的區別為該天數包含每年11天的法定節假日天數。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假日現在為帶薪假日,平時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都是按照21.75天計薪日得出的「日工資」來計算加班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