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養豬成本與利潤是多少美元
擴展閱讀
配送成本受哪些因素影響 2025-05-15 04:52:19
企業賠償費用屬於什麼 2025-05-15 04:36:41

養豬成本與利潤是多少美元

發布時間: 2022-08-27 18:37:17

❶ 養豬的利潤與成本分別是多少

01 養豬的成本包含場地、豬苗、飼料的購買以及人工費用,如果只考慮以上的基本成本,豬都能順利出欄,那麼目前的行情一頭豬的成本在2500—2700元,如果按照一斤豬18元來算的話,260斤的豬純利潤大概在2000元左右。

養豬是養殖項目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不管是農村散戶還是規模化養殖。養豬行業是個非常有市場的行業,不管是做什麼,市場調查都是必須要做的准備工作。在養豬之前,我們就需要了解當地生豬的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等方面的市場行情。其次就是不進要了解當地的情況,還需要關注時事新聞,了解目前所有市場上生豬的市場情況和養殖現狀,最後再決定養殖的模式、數量、發展方向等。

養豬的成本由很多因素決定:

1、時期、地域、品種結構、市場定位、規模化程度、日糧構成。

2、豬苗、飼料、疫苗、用葯、需水、需電、工人工資等。

3、場地選擇、豬場布局、建築要求、飼養方式、清糞方式、環境控制措施。

4、如果不算豬舍、人工、環保費用,只考慮豬苗、飼料、獸葯、疫苗等基本成本,豬都能順利出欄,那麼目前的行情一頭豬的成本在2500—2700元,如果按照一斤豬18元來算的話,260斤的豬純利潤大概在2000元左右。

5、養豬的成本包含場地、豬苗、飼料的購買以及人工費用,所以養豬之前要考慮慎重。

❷ 養豬的利潤與成本

養豬行業是個非常有市場的行業,很多農戶其實都不太清楚養豬成本到底需要多少,以及養豬利潤有多少,,那麼養豬的成本與利潤究竟需要多少呢?



養豬的成本由很多因素決定:

1、時期、地域、品種結構、市場定位、規模化程度、日糧構成。

2、豬苗、飼料、疫苗、用葯、需水、需電、工人工資等。

3、場地選擇、豬場布局、建築要求、飼養方式、清糞方式、環境控制措施。

如果不算豬舍、人工、環保費用,只考慮豬苗、飼料、獸葯、疫苗等基本成本,豬都能順利出欄,那麼目前的行情一頭豬的成本在1200-1400元,養50頭豬大概需要6-7萬元。豬價不少地方已經突破7.5元1斤,以一頭豬240斤計算,50頭豬的銷售收入為9萬元。也就是說風里來雨里去,沒白天沒黑夜的忙乎大半年後,刨去成本,掙的並不是很多。

養豬的成本包含場地、豬苗、飼料的購買以及人工費用,利潤微乎其微,所以養豬之前要考慮慎重。

❸ 在美國豬肉多少美元一斤

按照1美元=7.16元,1美擔=45.36公斤來計算的,目前美國豬肉價格跌至35美元/美擔,摺合成人民幣就等於5.52元/公斤。

美國對中國出口情況有所回溫。美國農業部10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日的一周中,中國對美國豬肉的進口量猛增至142,200噸。

美國生豬市場下跌走勢是最嚴重的,從3月份開始,美國生豬和豬肉已經開始大幅度下降了,直至4月底美國生豬價格跌至35美元/美擔以下,豬胴體價格則在4月中上旬跌至51.07美元/美擔後觸底。

9月全月的豬肉出口量為19,900噸。而隨著豬肉進口量大增,進口價格也隨之上漲,8月達到2.27美元/千克,較年初累計漲幅達31.6%,同比上漲36.6%。而北美豬肉每公斤0.98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不到7元/公斤。因此,北美豬肉有望利用其低價優勢殺回中國市場。

(3)養豬成本與利潤是多少美元擴展閱讀:

豬肉價格無小事,豬肉是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所謂民生,就是指人民的衣、食、住、行,這其中又以吃飯為最大的民生。糧食蔬菜肉類為食物的最大組成部分,現在,肉類中的豬肉供應出現了問題,就是民生出了問題,難怪國務院非常重視。

從去年以來,受到非洲豬瘟爆發的影響,我國許多非洲豬瘟疫區的生豬及豬肉禁止流通銷售。國家雖然有補貼,但是對養豬戶及養豬專業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生豬和豬肉無法運輸銷售,造成的損失政府補貼又是遠遠不夠補償,嚴重削弱了養豬戶的養殖熱情。同時,在非疫區,人們受到非洲豬瘟宣傳的影響,豬肉銷量大大減少。

❹ 為什麼現在的生豬價不停地下跌

生豬和豬肉價格目前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2007年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養豬生產發展的政策,財政部的數據表明國家用於扶持發展養豬生產的資金投入達到150餘億元,資金支持幾乎覆蓋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母豬補貼、良種補貼、保險補貼、發展規模養殖補貼、治理養豬環境補貼、免疫補貼等,免徵養殖(豬)企業所得稅、明確發展規模養殖(豬)用地政策等,政府的扶持力度和廣度也是空前的。

但應該看到,自2008年以來,玉米、豆粕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截止八月末,全國平均及價格分別達每千克1.79元和4.40元,年內平均分別上漲1.56%和3.50%,不僅飼料價格上漲,幾乎所有生產成本因素都不同幅度上漲。出欄豬成本普遍在12元/千克甚至以上,豬糧比價已經從傳統的1:5.5增長到1:6.3左右,養豬生產的盈利能力已經減弱,市場風險(供過於求)在逐漸加大。

養豬生產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下滑,由於飼料原料漲價、豬無名高熱和藍耳病等影響,導致生豬出現新的周期性波動,豬賤傷農。在分析研究2007年以來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時,通常都認為,占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約60%的散戶飼養由於無法抵禦2006年市場價格的沖擊而退出了,因此造成了市場供應數量減少。同時也有相當多數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專家都認為,農村散戶飼養是擴大疫病傳播、導致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散戶飼養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等原因。

農業部2008年6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規模養殖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6.9%,出欄增長17.6%。

導致2007年至今全國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在高價位上徘徊,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2006年發生了高致病性藍耳病,引起中大豬以及母豬死亡,母豬出現繁殖障礙,養豬生產的整體水平下降,導致生豬出欄數量減少,發展養豬生產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發展養豬生產必須對豬病保持高度警覺,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盡管當前豬病流行相對比較平緩,但是潛在的危害,特別是混合感染、繼發感染遠沒有消除。

現代養豬業必須是可控的,控制的難點在於機體自身免疫水平降低、多病原感染等。有效地控制疫病的發生,是豬場經營管理的根本。

我們對全國養豬生產及價格動態監測項目周報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統計樣本中的181家種豬場2007年基礎母豬存欄數較2006年上升30.91%,假設基礎母豬和仔豬、育肥豬的數量關系不變,這種增長將直接轉化為2008年的豬肉供給的增長。我們估計2007年基礎母豬(能繁母豬)較2006年增長在30%以上。

我們把能拿到的全國48個種豬養殖企業的基礎母豬存欄數量和育肥豬價格變化數據來分析,同農業部主管領導的公開發表數據是一致的。我們相信基礎母豬是豬肉供給的發動機,在8-12個月的間隔內,是豬肉價格變化的領先指標。因此,我們也應該相信有關領導現在開始建議防範明年生豬放量過大,帶來價格大幅下降的觀點。

8月5日媒體的一則消息引起行業的普遍關注,媒體稱:高盛斥2億~3億美元的巨資,在我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10餘家養豬場。同時,德意志銀行注資6000萬美元獲取上海某養豬場30%的股份,並有意亟需投資6000萬美元在天津的某農業集團。經調查,是總部設在江西的艾格菲國際公司在境外募集資金後,先後在福建、廣西、海南和江西收購豬場,並不是高盛等國際投行的行為。

❺ 豬肉越來越貴,農民為啥不養豬原因出在哪裡

隨著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加,年輕人都逃到了城市,留在農村的都是老人,他們不得不種地、照顧孫子。 當他們有時間養豬的時候,以前家家戶戶都沒有養豬的現象。

隨著養豬業的發展,豬病的種類越來越多,對養豬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不懂養豬技術的人,一般是不敢從事養豬的。 而且,現在豬的價格這么高,相應的仔豬價格也很高。 養十頭、八頭豬的投資是幾萬美元。 普通農民年收入只有1萬到2萬元。 一般來說,他們不敢冒這個險。

❻ 養豬的成本與利潤分析

養豬成本主要包括豬舍成本、飼料成本、獸葯及消毒成本、人工成本,出欄一頭生豬成本大約在1000元到1300元。生豬出欄重量大約在250斤到300斤左右,按市場價每斤10元計算,一頭豬的利潤大概在2000元左右。

按市場價格一斤25元計算,12.5*250斤=3125元;3125元-1100元=2025元。即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來說,養1000頭豬能賺1000*2025=2025000元。即養1000頭豬的年利潤約為2025000元。

養豬需要注意的事項:

1、豬舍外圍牆壁要厚實嚴密

豬舍的後牆、山牆、前牆在冬季時要增加保溫設施。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稈,可以臨時砌泥土坯。最好是在豬舍初建時,就把外圍的四面牆體做加厚處理。陳舊的豬舍要及時封嚴牆體、門窗的殘留間隙。

2、提高豬舍溫度

提高豬舍溫度的辦法很多,但經濟、簡便、實用的辦法有四種。

一是開放式豬舍覆蓋塑膜。最好是覆蓋雙層塑膜,雖然成本比單層塑膜覆蓋高些,但保溫效果較好。這種辦法適宜肥豬舍和非哺乳母豬舍。

二是封閉式養豬車間實行鍋爐式暖氣供熱。

三是開放式豬舍暖氣供熱加塑膜覆蓋。四是暖氣供熱加電熱器,適宜於哺乳母豬舍。

3、增設床板

在小豬階段,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纖維板等溫暖性床板,沒有條件可鋪設水泥預制板。

❼ 求一篇養豬的文章

杜洛克後備豬選種的現代理念

1 杜洛克豬的品種文化底蘊
杜洛克豬的血緣可以追溯到1493年哥倫布遠航北美洲時帶去的8頭非洲幾內亞紅毛豬。19世紀上半葉,北美新英格蘭地區詞養紅毛豬蔚然成風,曾形成3個紅毛豬種群:①產於新澤西州的新澤西紅豬(jersey red 0f New Jersey);②產干紐約州的紅毛杜洛克(mur0c 0f New Y0rk);③產於康乃狄格州的紅巴克夏(red berkshire 0f C0nnecticut)。上述3種豬在1883年合並正式命名為杜洛克一澤西豬(r0c一JerSey),1891年杜洛克協會(NatiOnal Dur0c Rec0rd Assoiation)成立後簡稱為杜洛克。屆時已有23個家系5O2萬頭純種豬。從血統來源分析,它有來自非洲(幾內亞)、歐洲(紅巴克夏豬)、亞洲(紅巴克夏豬帶有亞洲豬基因)的3種血統,遺傳基礎豐富,選擇餘地較大。杜洛克豬因生長快、料重比低、體格結實健壯而在全世界廣為引用,是當今用的最廣的雜交父本。國際市場最優秀的杜洛克種公豬售價達32 0O0美元。由於遺傳基礎豐富,在上世紀後半葉杜洛克豬很快地從脂肪型(圖1)選育方向調整到瘦肉型(圖2)選育方向。
杜洛克豬之所以從世界豬種之林中脫穎而出能成為世界第一雜交父本,當歸功於其與時俱進的後備豬選育。以Waldo原種豬場為例,該場的選種在BLUP的基礎加大了基因標記選擇力度。征該場的dnA檢測選種中已應用了SNP的標記有NCR298ASN(促生長)、NC4R298ASP(促瘦肉沉積)、HMGA1(促瘦肉沉積)、CCKAR(促食慾和生長)、PRKAG3(改進肉色肉質)、CAST制蛋白酶位點(改進多汁性和嫩度)。迄今該場共測定了189 56O頭生長豬、94 2l1頭種豬、2 300個胴體、1 26O肉樣,其育種工作量可見一斑。從育種成績看,該場最好的杜洛克公豬達lOO Kg體重只需108 d!(約合123日齡l12.5 kg)堪稱世界之冠。
杜洛克豬引入我國可追溯到1936年,前輩泰斗許振英先生曾引進過,但未形成規模。我國在1936~1971年間,進口品種以兩夏(約克夏、巴克夏)為主,許先生引進的那批杜洛克豬是唯一
的~一批有記載的杜洛克種豬。l972年美國總統,己克松帶來中國的杜洛克種豬掀開了中國杜洛克豬發展的序幕。此後,中國進口杜洛克種豬的勢頭有增無減,現在已基本上普及到全國各省的養豬地區。
2 我國現有的後備豬選擇技術和選育理念
我國純種杜洛克的飼養量有增無減,育種群在3OO頭母豬和1O個血統以上者幾乎偏及全國農區,每年還不斷從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批量引進。杜洛克豬作為我圈當今使用最廣泛的雜交父本,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商品代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一頭父母代公豬的質量至少要影響到(每年)5OO頭商品代生豬的質量。祖代以上的杜洛克的影響則呈幾何級數遞增。由於目前還未形成全國統一育種,昕以各種育種軟體(諸如GBS,Herdsman)的優勢一時難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美國Waldo公司聯合中國安徽、北、重慶、福建、黑龍江、廣東、貴州7個合資育種場將要把中國的杜洛克豬選育技術納入Herdsman育種程序,但是,從全國所有的杜洛克育種場來看,
整體水平還處於一個以個體詵擇為主的初級階段。目前的個體選擇不僅對於小群體育種有相當重要意義。而且可以將有關測定參數納入將來的聯合育種的GBS或Herdsman軟體。這就要求育種技術員能准確測定和判定待選後備公、母豬的遺傳素質。中國傳統育種理念中早期選擇(7O日齡以前)往往被疏忽,以致70日齡時因經濟原因淘汰大量小公豬。留下的少量公豬往往判斷有誤卻不具有頂級的育種值。故筆者建議在28日齡時進行一次初選,類似影視明星的海選。28日齡入圍的小公豬在7 O日齡時無重大損征不得淘汰,應盡量測到10O~l14 kg活重再做定奪,以確保選種的准確性。這種手段和當今國際最先進的育種場是一致的。結合中國的國情,28日齡入圍的數量和質量是初選中較關鍵的一著。就目前杜洛克育種幾
個具體選種關鍵問題分述如下:
2.1 初生重
杜洛克豬的初生重當屬各品種之冠。現代版的進口杜洛克 初生重約為17 kg(初產)和1.8 kg(經產)。美國同行喜歡天生的4磅豬(約1.8 kg)。最新版的杜洛克豬初生重在2.O~2•5 kg者也不稀罕。初生重大是向體大快長方向選育的必然結果。優秀種公豬的後代的初生重往往落在1.8~2•5 k g之間。
不少同行擔心選留初生重大的公仔留種,後代會積累這種大胎兒性狀而導致後代母豬難產。目前杜洛范初產母豬:准產問題時有報導,但原因分析極不一致。大胎兒與難產之間尚不能
構成必然的因果關系。順產的大胎兒仔豬不在少數。為了減少難產損失,對杜洛克後備母豬的合理飼養是預防難產的重要手段。新版的杜洛克母豬約在7月齡左右出現首次發情(見表1),在第2次發情時配種時,其體重應在15O kg以上,比傳統杜洛克母豬的初配體重(125 kg)要大得多,骨架也大得多,故新版的杜洛克母豬在初情期前不宜限詞,在l2O kg活重之前絕對不能限飼,並要加強放牧運動(這才是技術關鍵)以促進後軀骨架,特別是骨盆的伸展、壯大,以保證順產。有些晚熟型杜洛克後
備母豬要到8月齡以後才出現初情,此時體重已逼近甚至超過20O kg(圖3),此種個體生產2 kg以上的大胎兒可能性極大。在目前引進的優秀品系中,往往是在這些大體型的母豬的頭窩
仔豬中選到出類拔萃的小公仔。
2.2 28日齡個體重與初選
傳統杜洛克仔豬的28日齡重為7.5~8.5 kg,而現代杜洛克豬已將此性狀改良至8•O~11.O k g。安徽安泰種豬公司2008年的最好(個體)成績競達l4.6 kg(圖4)。
1)4周齡對個體重超過均數+2倍標准差的公仔豬要倍加關
心,可逐漸進行人豬親和調教(圖5),以便做好跟蹤調查,並觀
察其同窩的全同胞,整齊度越高,該公豬的估計育種值越可靠。
2)品種特點:要求基本符合杜洛克的體型和毛色。毛色從金黃——大紅——棕紅——棕——深棕(接近黑色,此毛色在初生時帶條狀斑紋)都屬正常。在美國還有一個小群體的白色杜洛克也算是純種。細看杜洛克豬會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杜洛克的鼻鏡部分有白斑,小的如綠豆,長大後如山核桃。此乃其祖先紅毛巴克夏傳下的特點,國內某些場家將不少性能優異的「白鼻』』杜洛克以品種不純定罪淘汰,實在可惜。
3)初步鑒定與繁殖有關的性狀:乳頭排列是否整齊(圖6)?是否有l4個以上?有無單睾或陰囊疝等?要嚴格淘汰有繁殖損征的個體。
4)初步鑒定有無先天性四肢病:每隻腳著地的兩瓣蹄子一人…一小是杜洛克豬的隱性遺傳缺陷。這種異常蹄型多見於肌肉特剔發達,後臀特別肥犬的個體。這種異常蹄在28日齡已有表觀,當體重超過90 kg以後開始表現為犬坐後肢麻痹、跛行,失去西己種能力,應予以及早淘汰。
2.3 7O日齡個體重與選種
保育豬在在70日齡下床時體重應在3l~33 kg(2 kg的季節差異)以上。2008年度安徽安泰公司的最佳杜洛克公豬達49 kg,說明此階段種豬長速檔次已拉開,有較大的選擇餘地。此時是選擇名譜公豬血統繼承者的關鍵時刻,選擇重點為:
1)體重:一般留種豬盡量選留35 kg以上者,這樣才能保證l53~l56 d達到114 k g活重的長速,這是2OO8年最新版本的原種杜洛克優秀種豬應達到的水平。
2)體型:此時長速好,身體健壯的豬菡的外貌特點多為骨架高大,身材修長伸展而無厚重之感覺(遠不如身材短小,肌肉豐滿的豬好看),猛一看有些單薄。如果不看體重測定記錄,又無實踐經馬金,很容易錯過好豬。
3)對外生殖器要嚴格把關:此階段公豬外生殖器特性無明顯暴露。最常見缺陷是包皮過人。杜洛克豬包皮過火的概率比長白豬、大白豬、漢普夏豬高得多。公豬的疝氣、母豬的異常超小陰戶(上翹陰戶)在此日齡已開始明顯暴露,應予以淘汰。
4)在純種杜洛克豬中大約有O.l%概率的個體會發生豎耳變異(圖7),應予以淘汰。豎耳變異是緣於基因突變還是其祖先紅巴克夏豎耳隱性基因的再度純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4 生長期選擇(7O日齡一初情期) .
現代杜洛克豬趨向大型晚熟,但體重增長極快。長速是後備豬的首選目標。目前杜洛克豬的優良終端父系水平是l53日齡達ll4 kg活重,最佳國際水平是l32日齡達1l4 kg活重。2OO8年最佳個體為123日齡達ll4 kg(相當於108日齡達lOO kg活重)。與此對應的成年種公豬最大體長為214 cm(約630 kg活重)。我國杜洛克豬目前的平均生長速度大約在179日齡達114 kg活重,與美國差24 d。一頭大肥豬24 d的飼養成本大約要l00~l50元人民幣。可見,杜洛克種公豬選種質量可以導致一個萬頭豬場每年1OO~15O萬元的利潤出入。美國原產地之所以注重生長期日增重的選擇是因為生長速度是改進料重比、周轉率和經濟效益最有效的性狀。也是目前養大豬養快豬戰略中的主要技術杠桿。
生長期的選種是否到位是決定選育效果的最關鍵也是最後的一著。中國杜洛克豬選育和美國杜洛克豬選育的最大差距就在這一步。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第一,中國杜洛克種豬在7O日齡已基本定局,很多有潛力的種豬苗還沒來得及表現就被出售。留下來做種的待選,後備種豬能有1.3:1就不錯了。而在美國這個比例可以於5:l,而且是全群同胞性能測定。
第二,測定觀念的差異。中國的杜洛克種豬受傳統觀念影響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限飼,其理由是防止母豬過肥,減少肢蹄病。殊不知現代版的瘦肉豬皆走向晚熟,後備時期是唯恐其不肥而導致乏情失配。對於肢蹄病.,筆者專程在3個不同季節(早春5~10℃;初夏20~32 ℃;晚秋5~25℃)訪問了美國11個典型的後備核心育種群,東至俄亥俄,西至內布拉斯加,南至堪薩斯,北至明尼蘇達。筆者所到之育種場基本屬於不限飼,卻沒有發現肢蹄病和難產。那為什麼國內育種場不限飼就容易出現肢蹄病呢?結合對比歐洲育種場的後備豬飼養方式,筆者發現關鍵在於豬舍結構。歐美式的後備豬舍有6~2 O m的運動場(見圖8、圖9),正是後備豬的逍遙運動改善了肢蹄,促進了生長。國內的後備豬舍基本沒有運動場,像養肥豬一樣養種豬,長得一快,體重一大,肢蹄就來病。為了防止蹄病則用限飼來校正。蹄病防住了,日增重下來了,遺傳潛力最好的快長個體沒有表現機會而被淘汰,這是中國式選種失敗的症結所在。那中國現有的繁殖豬場如何解決該問題?筆者曾在安徽安泰公司育種場試驗將所有後備豬在清晨和傍晚由飼養員趕到1.3 3萬m2!(20畝)運動場活動2次,並從小到大一貫不限飼。用這種方法杜絕了後備豬的肢蹄病,並曾培育出1頭123日齡達1OO k g而且四肢健全的後備公豬(圖10)。
一頭6月齡的後備豬應盡量具備如下參考記錄:初生重、28日齡重、70日齡重、達l14 kg日齡、體長(此時應達到l35~145 cm)、父親的父系或母系指數、母親的父系或母系指數、同胞肥育成績(料重比)、同胞胴體測定成績、同胞肉質測定成績、單核苷酸多態(SNP一sing1e nuclear tidc poly nlorphism)分析測
定結果和Herdsman軟體需要登記的實測數據。參考記錄越詳實,選種越准確後備豬達性成熟時藎本可以確認留種資格。此時的後備公豬應具備的外部特點是:眼大額廣,鼻直口寬,一對垂耳相對渺
小,獠牙初現如冬筍萌動,泡沫滿嘴似啤酒開瓶,項脊豐滿雄壯可比西班牙鬥牛.,肩寬肉厚如披重甲,深胸圓肋與前肩構成三角身材,虎背熊腰接圓尻凸現拱形曲線,箭桿肚下包皮緊收,尾巴圈後睾丸外展(杜洛克豬的睾丸比其他品種大得多),四肢粗壯,蹬地有力,渾身上下氣宇軒昂,厚重、矯健、威猛、性感、帥獃子!此時相應的後備母豬眼大有神,口鼻水淋秀麗,臉腮圓潤端莊,頸清秀而不單薄。肩豐滿而不臃腫,廣背寬腰。圓肋深胸,腹大而不下墜(小母豬忌細腰!),腰長而不下塌,腹線修長排列奶頭7對齊而不亂。卵圓大尻豐滿而開闊,陰戶大而下垂,四肢結實,,步態婀娜,整體曲線圓潤,無人起人伏,一看便知是天才。
3 環境方差的控制
杜洛克豬的原產地美國新英格蘭的氣候相當於我國的黑龍江省。目前美國杜洛克豬產區集中於種西部玉米帶,該地區氣候相當於我國北京。故杜洛克豬最適應於短夏長冬的自然條件,成年豬喜涼怕熱,任美國北方的豬場經常能見到杜洛克妊娠母豬白天在積雪的大圈中逍遙自在,晚上在四面漏風的簡易棚舍里鼾聲悠揚。杜洛克豬在我國南方高溫高濕的梅雨期和漫長夏
季則表現出相當程度的不適應。具有快長基因的優秀杜洛克生長豬無法發揮遺傳潛力。住高溫高濕條件下,「最好的」杜洛克豬需要18O d以上才有可能逼近1OO kg,而且體型扁,皮褶大。這樣的杜洛克豬既無選種價值又無市場價值。可見,高溫是干擾杜洛克豬育種的最大環境因子。為了保障杜洛克生長豬育種環境的穩定性,南方的育種場在高溫季節宜採用全密閉水簾通風豬舍飼養後備豬以降溫避蚊,而北方的育種場則可以靈活設汁,效法美式後備豬舍,在運動場加設水坑,豬熱了可以滾一身稀泥,既降溫又防蚊。
4藍領與白領
美國的杜洛克原種場老闆多為畜牧科班出身或學士或碩士一身或博『-h。通常老闆都要雇l~3個育種博士或人牌顧問形成一.個育種梯隊協同日常育種工作。他們用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豬舍做測定和選擇,二分之---一的時間在辦公室和實驗室處理記錄和簡單的常規理化測定(肉質測定、基因組學測定、蛋白組學測定請大學協助),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參加國內外養豬育種和商務會議義與同行交流。這樣,育種並對每一頭種豬從初選到銷售能融會貫通如數家珍,同時對市場了如指掌能調整自家留種與銷售的比例。這種白領育種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值得借鑒。
目前國內的某杜洛克育種場藍領與白領分工過細,加上防疫制度日益升級,白領基本不進豬舍,只在辦公宅處理報表數據,時不時還要忙於申報項目和應酬。久而久之離活口種豬越來越遠,離酒肉飯局越來越近。由於不能專心致志於場內。其結果往往記住了菜譜忘了系譜,兌好了白加酒濃度搞錯了選擇強度,算對了峰會代表禮品份數算錯了遺傳參數,能鑒別品牌煙灑是真是假搞不清一線數據孰偽孰真。豬場白領作為育種的主要執行者只有深入後備豬生產第一線,與豬朝夕相處才能找到幼齡豬
生長速度的動感,激發選種的靈感,醞釀超前選育手段的預感,凝聚育種一線職工的情感。另一方面我國原種豬場生產第一線藍領的科班出身的比例偏低而且人士調動頻繁,專業培訓的速度趕不上調動的速度。由人員變動導致的管理應激和測定性狀的系統誤差是育種群遺傳參數計算中隨機方差的主要原因。當然,並非國內所有育種場都有上述問題。有些理念先進的豬場已涌現出一批深入豬舍一線的育種白領。與此輩相見握手便立馬能聞到對方身有「豬香』』繞梁三日,來者必是藍白領兼容的活軟
件。正所謂行家一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可見,建立一支穩定專一的育種技術梯隊是中國杜洛克豬育種場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
5持久與速決
養豬選種戰略方向的持久和選種技術的速決是育種成功的基本保障。持久對培育任何豬種都是必要條件。一個著名豬種是要經過數代人乃至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杜洛克豬和大白豬長白豬等流行品種一樣都有上百年的培育普及提高的曲折歷史。80年代杜洛克豬在中國開始形成育種群體迄今將近30年,在種群規模和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已成為杜洛克種豬的飼養大國。我國在1993年成立了杜洛克種豬選育技術協作組是中國杜洛克豬育種歷史的里程碑,至今已有1 5個年頭。在這個有組織的育種初級階段,我國曾涌現過許多優秀的杜洛克後備種豬,在近l0年來的歷屆種豬賽中傑出個體層出不窮。安徽、北£、廣東、廣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多次從美舊原產地引入新版的杜洛克後備豬,這些後備石醬具有最新的遺傳進展,對提升我國杜洛克種豬質量水平起到了積極向上的效果。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從杜洛克種豬飼養大國轉向飼養強國還需要一個相當長歷史階段的育種持久戰。以美國最大的杜洛克種豬育種公NWaldo場為例,該場由現任場
主MaxWa1d的祖父在1895年開始杜洛克豬的育種 工作,現在傳到Max的子女是四代人培育一個豬種。該場種豬理想基因的積累是可想而知。在美國這種子承父業的杜洛克育種場不勝枚舉,體現了育種的持久性。我國的杜洛克育種場場齡以10年左右居多,超過2O年者寥寥無幾,屬於.一代人或半代人的檔次,育種戰略的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世界品牌的杜洛克豬的後備豬選種方向是一個貫穿多年的持久戰略,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現代版的原汁原味杜洛克育種方向是什麼?筆者Waldo
先生(圖11)和1資深育種專家Socha博士多次切磋達成的共識是:優質瘦肉的最人產量和最快長度以適應世界能源危機形勢下養大豬養快豬的潮流。為了配合此主攻方向,後備豬的選育必須強調四肢健壯體格高大修長和頭胎母豬的繁殖性能特別是泌乳力(保證仔豬早期長速)。這個既定方向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才能顯山露水。
持久戰略的實施有賴於世代更新的速決,目前不少育種場還在沿用二胎留種的傳統工藝,此舉對選擇進展多有延誤。二胎留種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觀念陳舊;其二是後備豬飼養不到位,由於限飼導致後備母豬及其胎兒體重儲備不足,生長速度受阻後優秀基因難以表現。有鑒於上述原因,對目前育種核心群應果斷採用不限飼戰術並抓住頭胎留種的機遇以加速育種進展。
新世紀杜洛克種豬業的競爭是激烈的,在群雄起四方的中國甚至是慘烈的。先有理念深達,才有戰略致遠;先有技術超前,才有戰術領先,而唯有先進理念與技術的結合才能有底氣執杜洛克育種之牛耳。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