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量屬性成本一般多少
擴展閱讀
石膏鋼板手術哪個費用高 2025-07-26 17:40:21

計量屬性成本一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27 10:39:07

A. 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都是什麼意思請舉例。

1、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

(一)歷史成本

又稱實際成本,是指企業取得或生產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的償還負債與其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二)重置成本

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在重置成本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三)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四)現值

也稱折現值、貼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等的一種計量屬性。在現值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五)公允價值

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即脫手價格。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公允價值定義對相關資產或負債進行公允價值計量。

2、舉例說明

例如小明1年前買了一批材料,當時花了(1)10000元;如果現在小明購買同樣的一批材料需要(2)12000元;如果小明將這批材料出售,賣出價款為(3)8500元(因為是舊材料);如果小明只是打算把材料賣掉,估計的售價為9000,支出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為200元,則可變現的凈值為(4)9000-200=8800元;如果小明准備2年後將它賣出,則預計可以收到的價款為(5)9000元。

則(1)為歷史成本,(2)為重置成本,(3)公允價值,(4)為可變現凈值,(5)為現值

B. 會計五種計量屬性有哪些

1、歷史成本

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3、可變現凈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4、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5、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2)計量屬性成本一般多少擴展閱讀:

1、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考慮的因素:

(1)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鑿證據;可變現凈值不可以隨意計算,以避免利潤操縱行為的發生。

(2)持有存貨的目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生產,一個是直接對外出售。

(3)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的影響。

考慮該因素,亦即不能只根據當前情況作出分析和判斷,還需要考慮日後期間的情況。比如2009年12月31日,對一批庫存商品計算可變現凈值,以當前的市場價格分析,可變現凈值可能較高,但已經有確鑿證據表明日後期間由於國家新政策的出台,產品售價將大幅度降低,發生減值跡象。

2、不同情況下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持有產成品、商品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例如,企業持有一批商品,無銷售合同,市場價格100萬元,進一步銷售中會發生的銷售費用和稅金為8萬元,則可變現凈值為100-8=92(萬元)。若賬面成本為95萬元,則計提3萬元的存貨跌價准備。

(2)持有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無銷售合同。

可變現凈值=市場價格-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3)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原材料(重點)。

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計提准備,應該與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結合起來。當產品的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的情況下,材料應該計提減值准備;當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高於成本時,即使材料的市場價格低於材料成本,也不用計提准備。

可變現凈值=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進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4)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重點)

可變現凈值=合同價格-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如果企業持有的同一項存貨的數量多於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訂購的數量的,應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並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准備的計提或轉回金額。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C. 企業應該如何選擇計量屬性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

一、會計計量的概念
會計計量是指為了在會計報表中確認和計量有關會計要素的實際狀況而確定其貨幣金額的過程。計量問題是會計的核心問題。
會計計量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一項經濟業務所帶來的某一會計要素變化的數量多少,體現會計信息的定量化特點。
會計計量由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兩個方面構成。會計計量單位主要是以貨幣為主導的計量單位,同時為了管理的需要輔之以各種實物量度。
二、會計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有5種: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1.歷史成本:又稱為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
2.重置成本: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重置成本適用的前提是資產處於使用狀態,且能夠繼續使用,對所有者具有使用價值。重置成本法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凈值: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4.現值: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注】企業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D. 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哪幾種

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

附註:

  1. 歷史成本一般在會計要素計量時均採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

  2. 重置成本是盤盈存貨、盤盈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均採用重置成本。

  3. 可變現凈值是在存貨跌價准備的計提中,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4. 現值計量情形:

    1、固定資產採用現值計量。

    2、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3、辭退福利補償款超過一年支付的,以現值確認辭退福利金額。

    4、預計負債計量時,應當綜合考慮有關風險、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影響較大的,以相關現金流出的折現值作為其最佳估計數。

    5、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6、銷售(勞務)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採用遞延方式、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按照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未來應收款的現值)確定銷售收入。

  5. 公允價值計量情形: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口徑選擇;

    2、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口徑選擇之一;(企業對於投資性房地產,在存在確鑿證據且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計量,其餘的仍採用原來的計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口徑選擇;

    4、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選擇之一;

    5、資產減值准則所規范的資產在認定其可收回價值時,公允處置凈額是備選口徑之一;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處理時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非貨幣性交易中,新准則規定了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處理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該項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7、債務重組中,如果是以轉讓非現金資產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則債務重組利得是以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定的。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產轉讓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E.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五種計量屬性分別是什麼

新准則規定的計量屬性有五個,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會計要素計量是指企業計量中確定會計要素數額的依據。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1、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是指為取得或製造某一財產而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稱流動成本,是指根據當前市場情況,重新獲得同一資產所需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數量。
3、可變現凈值:可變現凈值是指預計的銷售價格減去正常經營過程中的進一步加工成本、預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4、現值:現值是指未來現金流以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的價值。它是一種考慮金錢時間價值的度量屬性。
5、公允價值:指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或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一般貿易性金融資產、貿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將按公允價值計量。
會計要素: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企業的會計要素可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類。其中:前三個要素直接關繫到資產負債表中財務狀況的確認。是企業財務狀況的靜態反映;後三個要素,和損益表對經營業績的確認計量,從動態的角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拓展資料
會計計量是通過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記錄在賬簿上並在財務報表中報告來確定其數量的過程。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應的金額。
會計計量是財務會計的基本特徵,在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財務會計信息是一種定量信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六個會計要素,必須進行計量,才能在財務會計中得到體現。

F. 什麼是會計計量屬性,能舉例說明嗎

會計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所謂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如對一張桌子,可以分別從長度、寬度、高度、體積、重量等方面進行測量,也就有不同的計量屬性。
比如,對購進材料、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採用歷史成本計價;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
(6)計量屬性成本一般多少擴展閱讀
研究目的與意義
會計計量是財務會計的核心內容,它貫穿於財務會計過程的始終,是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會計計量屬性是會計計量模式的基礎,直接關繫到會計計量模式的運行效率。
會計計量是以貨幣計量單位實施的價值計量,這就決定了會計計量屬性必須是計量客體能夠用貨幣單位測定或計量的方面。隨著會計和經濟的發展,會計計量的內容日益豐富,范圍逐漸擴大,會計計量的技術逐漸完善、發展和提高。
會計計量的作用在會計信息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要探索會計理論發展規律,把握當代會計發展方向,研究會計理論和方法,就離不開研究會計計量和會計計量屬性,因此研究會計計量屬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計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