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發展冷鏈物流
在體系建設上,規劃具體對生產、加工、倉儲運輸、貿易環節提出要求。
一是在生產環節 ,強調要對接畜禽主產區與主銷區冷鏈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主要集中強調冷鏈設施建設包括鼓勵宰企業建設標准化預冷和低溫分割加工車間、配套冷庫等設施。在肉類加工環節,提出集中規模化屠宰,重點在預冷排酸、低溫分割、保鮮包裝等加工環節強調加強全程溫控與保障監管追溯。
二是在肉類倉儲運輸環節 ,支持肉類公共冷庫改擴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廣專業冷藏車等設備的使用。強調冷鏈儲運鏈條不斷鏈,全程冷鏈保障並做到溫度監控。其中較為新穎的提出了發展「牧場+超市」、「養殖基地+肉製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以此減少中間環節,進一步減少冷鏈流通損耗。以此促進冷鏈物流產業上下游融合。
三是在貿易環節 ,鼓勵冷鮮肉生產、流通企業對接農貿市場、連鎖超市、社區生鮮店鋪、生鮮電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營零售網點,健全冷鮮肉生產、流通和配送體系的內容。以此提升冷鮮肉消費佔比方面。
未來,冷鏈物流企業可在已有業務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做到全鏈條發展,對構建肉類冷鏈物流體系起到積極作用。
安陽天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創立於2019年,是一家以生豬屠宰為主導,集科、工、農、貿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食品製造、冷鏈物流、零售終端等服務於一體的企業,年屠宰生豬50萬頭,主導產品包括冷鮮肉、高中低溫白條、豬副產品等。本公司致力於高低溫肉製品系列,為有效保障冷鮮肉食品安全,天韻食品構建了嚴格的產業鏈檢疫安全體系,實現了從生豬源頭一屠宰、檢疫、分割檢疫、冷鏈配送、終端銷售全程檢驗檢疫可追溯。為消費者的食用冷鮮肉的儲藏保存和食品健康安全構建了堅實的保障。
2. 冷鏈物流發展前景怎麼樣
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逐年增長
據統計,2014-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500億元開始逐年增長,到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為3832.0億元,比2019年增長440.8億元,同比增長13.0%,並且仍保持增長態勢。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冷鏈運輸中車輛的修理費用和設備維護費用高的原因
主要表現為專業管理人員的缺乏。
主要表現為專業管理人員的缺乏、物流設施設備的落後、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冷鏈物流成本的高起。
冷鏈物流車輛較普通運輸車輛價格高,車輛保養維修費用高,實現全程冷鏈物流服務關鍵環節需要冷鏈物流車輛軟體配置支持,冷鏈物流車輛收入往往難以覆蓋車輛運維成本。
4. 如何解決冷鏈物流運輸成本過高的問題
冷鏈物流一直被看好,但是與其相伴隨的是冷鏈成本較高,盈利甚少,這成為冷鏈行業發展的最大阻力。現在就各個環節進行成本的分析。
養殖戶在供貨的時候就需要進行保鮮的,如捕撈業的生蝦時打撈時需要加氧,運往保溫船,再搬運到保溫車中。而為保證成活率,捕撈到銷售要保持在兩個小時之內,如果天氣情況惡劣,則產生的消耗更大些。同時,批發商需要收取養殖戶或種植戶的中介費用。
再看批發商,批發商主要銷售給當地攤位或者是飯店,而在收貨轉貨的過程中存在缺乏冷藏或者冷藏不達標的情況。
再看車隊和司機這一環節,冷藏車的成本油、工人費、司機費、路費、以及可能出現的超載罰款費用,再加上季節性的費用不平衡等因素,司機的利潤不高,如果是運輸活鮮,則還需要打氧、低溫等各環節不能出錯,由於冷藏車車停製冷不能停,因此在市區運輸時會產生更多油耗。同時客戶運輸運量難以控制、生鮮運輸等時效性較強這些問題也給冷鏈運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消耗。
在冷庫等冷藏體中,中國冷庫溫控無分級或分級不嚴格,有可能不需要冷藏冷凍的貨物放到了冷凍庫,需要冷凍的又放到了冷藏庫,造成生鮮的電力的損耗。
而如何解決成本高的問題呢?首先需要實現產業規模化,只有形成了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則會形成規模效應,冷鏈物流的相關物流成本則會下降並且穩定下來。其次,實現產品的集中送貨和約定送貨,這樣減少了冷藏車的空載空置問題,也可以實現產品的及時和新鮮。再次,對冷庫的技術改造和冷藏車入冷庫裝卸貨,實現冷藏產品的按溫度等級分類放置,同時冷藏車入庫可以減少裝卸貨這段時間產品的損耗問題。而通過這樣方法,冷鏈物流的成本才會真正的降低下來。
5. 冷鏈物流成本有哪些
冷鏈物流是專門針對生鮮食品而建造的物流體系,這就對物流企業有很高的要求,並且運費也非常的高昂,一度被稱為貴族物流,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沉痛的負擔。
冷鏈物流的高費用和高要求:
首先做冷鏈物流需要建造一個冷庫用來存放貨物,之後還要建設配套的製冷和控制系統,再加上製冷車和每年消耗的電費,成本就成為了一個幾何數字,這些最後都是要攤到托運人身上的,自然冷鏈物流的價格就是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現在食品安全心系每一個人,使得各個食品企業對食品運輸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的加大,在經過實踐的證明,冷庫的優點也在一步一步的體現出來。
現在的很多物流行業為了增加收入,已經開始做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調整,本來由於高成本的原因,冷鏈物流是大型商超的專屬,也是有這些大企業才做得起冷鏈物流。像便利店和餐飲企業的市場是很大的,這就需要一條新的低成本冷鏈物流體系的出現來解決。隨著生鮮食品市場的發展,有理由相信冷鏈物流黃金期的到來已經不遠了。(摘自長風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6. 冷鏈物流成本控制有哪些理論方法
控製成本無非就這幾點啊,一是科學管理減少損耗,比如很多損耗是裝卸時候不規范,導致貨物受損的,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二是提高周轉效率,減少儲存的成本,如提高運送的效率,盡快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啊,等等。
7. 冷鏈物流成本怎麼樣
正規的提供第三方冷鏈物流的物流公司成本較高。冷鏈物流需要對裝卸貨物時的封閉環境、儲存和運輸等等全程低溫控制貨物,對物流的運輸要求比較高,因此成本也會比較大。
8. 目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存在著哪些挑戰
客觀地說,相較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若想實現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目前還有三大障礙亟待克服:
1、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以冷庫為例,我國冷庫容量低的問題仍然突出。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冷庫總容量達到10742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而我國的人均冷庫容量卻與冷庫總容量呈倒掛態勢。2016年,全球人均冷庫容量為0.2立方米,而冷鏈物流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人均冷庫容量高達0.96立方米,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為0.143立方米。同時,我國沿海地區冷鏈基礎設施相對分布較多,然而,承擔了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批發交易的中西部地區卻冷鏈資源匱乏。
可否認的是,冷鏈物流的基礎配套設施初始投資成本巨大,而這種投資在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時,盈利能力總是較低的。因此,僅靠民間資本力量很難實現快速發展與完善。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發展初期,大多是由政府直接投資建設冷庫等大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而我國在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2、冷鏈市場尚無統一的規范標准
我國冷鏈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都不甚健全,缺乏必要的行業標准和監管機制。加之冷鏈運輸貨品種類繁雜,各地對於冷庫、車輛的規范化要求差異大,對冷鏈行業的標准設立而言也是一種障礙。從本質上來看,冷鏈是通過集約化、標准化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利潤的,所以前端企業生產、加工包裝以及政策都亟需標准化和規范化。
3、冷鏈信息化程度還有待進步
總體上看,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目前還缺乏系統化、規范化、連貫性的運作,導致「斷鏈」現象嚴重,冷鏈腐損率較高。在新零售熱潮下,冷鏈物流的發展還應進一步得到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賦能,進而通過技術集成化、信息系統化、裝備智能化、運作集約化的轉型與升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