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收益成本
它表明單位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一般成本收益率越高,企業的運營效率越高,並且高新技術行業的這個指標很高。
② 絕對成本,比較成本的計算
1、「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的區別是:「絕對成本」是一種物品生產出來所必需的成本;而「相對成本」是不同地方,不同國家生產同一種產品所需要不同的成本。 2、絕對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企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利潤,必須增加收入,節約支出,即開源節流。絕對成本控制,是控制支出,降低消耗,屬於節流方面。 3、「絕對成本」的基本內容: ①按照先進企業的成本水平,作為本企業成本指標,實行成本絕對額層層控制; ②企業把成本指標交給職工學握,成本耗費高,可分配的利益就少,收入就少;成本耗費低,可分配的利益就多,收入就多,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價值在成本的絕對數內互相轉化,此消彼漲; ③將各項收入全部列入成本,實行兩級分配,第一級分配按企業經濟效益確定,第二級分配按職工貢獻確定; ④原材料供應部門實行開架領料,明碼標價,接受廠內單位訂料; ⑤處室實行最低經費限額包干制; ⑥技術幹部實行騁請制,按照能力和貢獻發放聘金; ⑦用「成本券」作為核算手段,廠內各單位經濟往來,按成本價格結算; ⑧絕對成本控制不是長期固定在一個水平上,而要逐步升級,由本地區先進水平逐步上升為全國或國際先進水平; ⑨技術改造項目使成本降低部分,屬於企業和社會所有。
③ 求高手解答「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的區別!!!!!!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主指是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比較成本是指設定不同廠商、不同生產地域、不同季節、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參數後的成本比較不同點: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 「劣中選優」, 「優中選優」的原則。
共同點:
A: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於技術差異論的范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B:都採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C: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並有待於進一步發展.不同點:
A:假定條件不同:絕對差異論的假定條件是全世界只有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一國在一樣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另一國,另一國在另一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此國;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國兩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另一國,在此基礎上兩種理論對國際分工進行解釋.
B:比較內容與方法不同:絕對差異論比較是直接在二者中選出誰好誰劣,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C:適用范圍不同:絕對差異論只能說明各國分別在某一種或某幾中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高於其他國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較優勢理論還可以解釋當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都高於他國時國際貿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慮到相對技術優勢,但同時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為這種理論在假定時只考慮生產力的投入,並認為勞動力的轉移勞動生產率不變,以及從靜態角度考慮國際分工.
D:有絕對優勢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是同一產品一國對另一國的優勢,是內生的,而比較優勢理論是同一國一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優勢,是外生性的.
④ 名詞解釋:絕對成本
在只有兩個國家兩種產品一種生產要素的情況下,各國根據自己的自然條件方面的優勢,生產在成本上占絕對優勢的產品,並進行交換,以此對各國都有利。
⑤ 什麼是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也叫成本效益原則,是指進行財務決策時效益要大於成本的原則,如果不能實現效益大於成本,則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應該否決這一決策。
成本效益的原則:
1.成本效益的原則規定,在會計系統中,一項活動的收益必須大於其成本。一項活動的成本和收益,會影響內部和外部使用者的決策。其他系統原則(控制原則、相關性原則、適應性原則以及靈活性原則)方面的決策同樣會受成本效益原則的影響。
2.在成本效益觀念下,成本絕對數並非越低越好,關鍵看一項成本的發生產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業總成本的節省)是否大於該項成本支出。
3.成本效益觀念是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礎,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均體現了成本效益觀念。而傳統成本管理則強調成本絕對數的節約與節省,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得不償失。
拓展資料: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驟:
1.確定購買新產品或一個商業機會中的成本;
2.確定額外收入的效益;
3.確定可節省的費用;
4.制定預期成本和預期收入的時間表;
5.評估難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將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貼現率折算為成本現值和效益現值,如果效益現值減去成本現值後的差額大於零,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現值指數法: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計算所有的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之比,如果該比率大於1,則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3.內含報酬率:指能夠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的未來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這一內含貼現率比要求的貼現率高,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⑥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個國家或每個地區都有對自己有利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如果各國各地區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生產,然後將產品相互交換,互通有無,將會使各國、各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物質財富.但是,絕對利益理論的運用有一個前提條件——雙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們的產品,如果沒有自由貿易,沒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獲得地域分工帶來的益處. 亞當·斯密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絕對成本論」.絕對成本論是早期的分工貿易理論的理論內容之一.
⑦ 在會計中,什麼是絕對成本
絕對成本是在在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必要的支出。比如購買原材料,工人的工資,機器設備等,也就是為了獲得商品是必然的花費。與之相對的就是相對成本,比如公司的綠化,員工的娛樂等屬於非必要性支出的項目。
⑧ 什麼叫絕對收益相對收益又是什麼
絕對收益,必須是正的,必須賺錢,不能虧
相對收益是相對大盤來說,比如大盤跌了10%,但是你只虧了5%,那麼你的相對收益就是正的5%,而絕對收益就是負的5%
補充:
公募基金一個是管理的錢比較多,不容易靈活操作,再一個政策上對公募基金有限制,不能亂來的,所以很多時候,公募基金很難准確的逃頂和抄底的,很難取得絕對收益,只能是用相對收益來衡量表現
⑨ 什麼是絕對利益/成本理論還有超保護貿易理論是什麼啊
絕對利益說
1、絕對利益的理論表述:
絕對利益也稱絕對優勢,它是指某一國家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比其他國傢具有的無以倫比的絕對優勢,即其生產成本絕對的低於其他國家,一國專門生產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向其他國家出口,就可以取得絕對利益。
2、 較利益的例證L
一個國家的絕對優勢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然優勢,一是獲得性優勢。自然優勢是一個國家先天具有的在氣候、土壤、礦產資源等非人力控制范圍內的自然狀態方面的優勢;獲得性優勢是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的經驗積累和技能技巧培訓而獲得的勞動熟練程度方面的優勢。
q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就會產生生產某種商品的絕對低成本,從而導致比其他國家絕對低廉的價格。
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理論是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分別源自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雖然這兩種理論已經被理論和現實證明存在很多缺陷,但對今天的國際貿易仍然有指導意義。由於受到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者兩種不同體系的教育,我發現這兩種理論存在著另外一些缺陷。絕對成本論認為同種產品在兩國之間存在絕對成本差異,如果每個國家都集中自己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去生產有優勢的產品,即初級的國際分工,那麼兩國之間通過交換,即貿易,則可以提高雙方的利益。由此可見,亞當·斯密是從成本(絕對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國際貿易的。可是我們知道,兩國間的貿易並非簡單的物物交換,大部分貿易是以貨幣為基礎的交換,這勢必會產生某物品的國際價格,如果剔除關稅因素的話,兩國間的同種物品的國內價格應該等同於國際價格。
超保護貿易政策(Policy of Super-protection)
帝國主義國家為維持國內市場的壟斷高價和奪取國外市場而採取的一種進攻性的對外貿易政策。主要措施是對進出口貿易實行更嚴厲的許可證制度及外匯管制,如對進口商品規定進口限額、徵收高額進口關稅或禁止進口,對出口商品給予津貼或關稅減免等。超保護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不同,它已經不是限於保護國內的工農業生產,而是保護高度發展的壟斷集團利益;不是防禦性的保護國內市場,而是進攻性的奪取國外市場,實現經濟擴張。
⑩ 什麼是絕對成本理論
絕對成本論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來的,亞當·斯密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絕對成本論」。絕對成本論是早期的分工貿易理論的理論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