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采購材料記入什麼會計科目
1.購入並已驗收入庫的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2.自製並已驗收入庫的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等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3.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4.以其他方式增加的材料,在材料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不同方式下確定的材料的實際成本,貸記有關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5.生產經營領用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6.出售材料時,按收到或應收價款,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等科目,按實現的營業收入,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按應交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
Ⅱ 企業購入材料發生的運雜費等采購費用應計入什麼
應該計入原材料的成本。外購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材料采購成本是由買價、外地運雜費、包裝費、運輸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包括損耗)等構成。即通過采購方式取得材料而實際發生的費用。
核算內容:
1.買價(供貨單位的*位為價格);
2.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
3.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4.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資支出和必要的損耗,並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
5.購入材料負擔的稅金和其他費用。
材料采購成本賬戶的設置及其對應關系:
1."物資采購"賬戶--反映材料采購資金的支出、材料采購成本的計算和采購成本結轉情況的成本費用類賬戶。
◆發生的材料的買價和采購費用,記借方;
◆驗收入庫轉入"材料"賬戶借方的實際采購成本,記貸方。
◆期末如有餘額在借方,表示在途材料的實際采購支出。
◆該賬戶應按材料品種設置明細賬。
2."材料"賬戶-核算庫存材料成本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資產類賬戶。
◆已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記借方;
◆發出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記貸方
◆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該賬戶應按材料的種類、名稱等設置明細類賬。
3."應付賬款"賬戶--反映和監督企業因采購材料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結算債務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負債類賬戶。
◆應付材料供應單位的款項(包括價款、增值稅和代墊運雜費),記貸方;
◆償付的供應單位的款項,記借方;
◆期末貸方余額,表示企業尚欠供應單位的款項。
◆該賬戶應按供應單位設置明細賬。
4."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簡稱"應交稅金-進項稅額")賬戶-核算企業因購買材料或勞務而應向供應單位連同買價一起支付的、代下一環節(最終為消費者)預先墊支的增值稅額--用來抵減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負債類賬戶。
◆預先墊支並用來抵減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記借方。
◆購貨退出或折讓應收回並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記在該賬戶的借方。
◆該賬戶沒有貸方發生額。
5."預付賬款"賬戶-核算企業因向供應單位預付材料價款,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債權結算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的資產類賬戶
◆預付的貨款,記借方,表明企業的資產被對方佔用,與"銀行存款"賬戶發生對應關系;
◆沖銷預付款(一般為收到材料)時,記貸方,與"物資采購"賬戶發生對應關系;
◆期末借方余額,表示未收到材料的預付款項;
◆該賬戶應按供應單位設置明細賬。
6."應付票據"賬戶-核算企業採用商業匯票采購材料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債務結算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的負債類賬戶。
◆企業開出承兌匯票時,記貸方,表明企業與供貨單位的債權債務關系的確立(增加);
◆償還應付票據款時,記借方,表明企業與供貨單位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消失(減少)
◆期末貸方余額,表示尚未到期的應付票據款。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業購入材料發生的運雜費等采購費用應計入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Ⅲ 材料實際成本該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核算中先按實際成本入賬:
AJ借:材料采購
貸:銀行存款
按計劃成本核算: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核算差異: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
一:會計分錄亦稱「記賬公式」。簡稱「分錄」。它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的要求,對每筆經濟業務列出相對應的雙方賬戶及其金額的一種記錄。在登記賬戶前,通過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
二:每項會計分錄主要包括記賬符號,有關賬戶名稱、摘要和金額。會計分錄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簡單分錄也稱「單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一個賬戶的貸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復合分錄亦稱「多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與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以一個賬戶的貸方與幾個賬戶的借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
三:業務鏈法
所謂業務鏈法就是指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此種方法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四:會計分錄在實際工作中,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實現的,它是保證會計記錄正確可靠的重要環節。會計核算中,不論發生什麼樣的經濟業務,都需要在登記賬戶以前,按照記賬規則,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確定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以便正確地進行賬戶記錄和事後檢查。會計分錄有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
五:為激勵經銷商,很多企業都會制定返利獎勵政策,目的是通過返利來調動其積極性。返利是指廠家根據一定的評判標准,以現金或實物的形式對經銷商進行獎勵,它具有滯後兌現的特點。通過採取以下方式:折扣銷售,包括商業折扣、現金折扣及銷售折讓;商業返利,以平價低於進價銷售,它包括現金返利和實物返利兩種。
Ⅳ 材料采購費用如何計入材料的采購成本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5
Ⅳ 購買原材料而產生的費用屬於什麼費用
企業購買原材料,發生的費用可以計入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並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備用件、包裝材料、外購半成品等。
原材料購入後成本計入"原材料"賬戶,之後要被領料,生產產品----產品完工入庫----被售出後才可以結轉已售產品的"主營業務成本"。原材料消耗時,按領用原材料的部門,分別計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第六條規定: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由於各種材料是分批取得、分批耗用的,而每次取得材料的單價又往往不同,按實際成本計價進行材料核算時,計算耗用材料成本時,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計價方法進行處理。
為了利於控制原材料成本,企業要以單源供應為原則在原材料配件城中選擇唯一的供應商進行原材料供應,在專業中的供應商一般可信度高,避免在尋找供應商的時候走彎路,在選擇的時候要選擇貨源充足,並且有強大運輸條件的,避免貨源不足和送達不及時造成企業停工待料。
在庫存方面,要進行合理優化,倉儲容量有限,在原材料入庫後要進賬,並進行分類擺放,原材料領用要有嚴格的出庫記錄,並對一年中的高低峰期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行適量采購,盡可能達到原材料入庫和出庫的平衡,避免原材料供應不足和過量這兩個弊端,這樣不僅能直接減少庫存成本,還能優化庫存空間,避免庫存積壓帶來的資金流動問題。
在生產消耗方面,車間在進行生產加工的時候,要求員工能把精益生產當做信仰,重視工匠精神,將原材料使用率最大化,避免原材料的浪費造成的原材料成本流失。
從這些方面著手能幫助企業很好的控制原材料成本,從而提升企業利潤空間,增加流動資金,讓企業發展之路更暢通。
Ⅵ 會計里采購成本怎麼計算
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采購成本不包含進項稅額;但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進項稅額包含在其采購成本之中。
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
節約采購成本的策略:
就企業采購來說,節約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八種:
1、價值分析法與價值工程法,即通常所說的VA與VE法:適用於新產品工: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價值工程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統的研究與分析,現在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已被視為同一概念使用。
2、談判: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目標,達成彼此認同的協議過程。談判並不只限於價格方面,也適用於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談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購價格降低的幅度約為3%-5%。如果希望達成更大的降幅,則需運用價格、成本分析,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VA、VE)等手法。
3、早期供應商參與ESI:在產品設計初期,選擇夥伴關系的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小組。通過供應商早期參與的方式,使新產品開發小組依據供應商提出的性能規格要求,極早調整戰略,藉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杠桿采購:避免各自采購,造成組織內不同單位,向同一個供應商采購相同零件,卻價格不同,但彼此並不知的情形,無故喪失節省采購成本的機會。應集中擴大采購量,而增加議價空間的方式。
5、聯合採購:主要發生於非營利事業的采購,如醫院、學校等,通過統計不同采購組織的需求量,以獲得較好的折扣價格。這也被應用於一般商業活動之中,如第三方采購,專門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業單位服務。
6、為便利采購而設計,DFP—自製與外購的策略: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利用協辦廠的標准與技術,以及使用工業標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這可以大大減少自製所需的技術支援,同時也降低生產成本。
7、價格與成本分析:這是專業采購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結構的基本要素,對采購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購不了解所買物品的成本結構,就不能算是了解所買的物品是否為公平合理的價格,同時也會失去許多降低采購成本的機會。
8、標准化采購:實施規格的標准化,為不同的產品項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設計、規格,或降低訂制項目的數目,以規模經濟量,達到降低製造成本的目的。但這只是標准化的其中一環,應擴大標准化的范圍,以獲得更大的效益。
Ⅶ 計劃成本下,購入原材料怎麼做會計分錄
計劃成本法下的會計分錄,做法如下:
1、購入材料時按實際成本計入「材料采購」科目: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2、驗收入庫後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兩者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注意事項:
企業材料的收法業務比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准確,健全,一般會採用計劃成本法對原材料進行核算。使用計劃成本法,企業原材料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都需要按照計劃成本進行登記。
原材料的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通過「材料成本差異」這個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在月末的時候,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Ⅷ 材料的采購成本如何計算
采購成本計算公式:采購成本=訂貨成本+物資材料成本+存貨成本+缺貨成本。材料采購成本是由買價、外地運雜費、包裝費、運輸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 (包括損耗) 等構成。即通過采購方式取得材料而實際發生的費用。
采購是企業開展工作的首要環節,控制材料采購成本對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至關重要。材料采購成本下降不僅體現了企業現金流出的減少,而且直接體現在成本費用的下降、利潤的增加,企業競爭力的增強。由於材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較高,控制好材料采購成本並使之不斷下降,是一個企業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增加利潤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加強材料采購成本的管理和內部控制,完善材料采購管理制度,使材料采購成本總體下降,將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Ⅸ 采購成本怎麼算
采購成本計算公式:采購成本=訂貨成本+物資材料成本+存貨成本+缺貨成本。
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采購成本不包含進項稅額;但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進項稅額包含在其采購成本的費用。
9日購進免稅農產品一批,支付購買價款150000元,另發生裝卸費10000元、挑選整理費12000元.則該農產品的采購成本應172000。
采購費用可分為直接采購費用和共同采購費用兩種。
1、直接采購費用是指發生時能直接確認應由某種材料負擔的費用,該種費用發生後直接記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
2、共同采購費用是指應由多種材料共同負擔的采購費用,該種費用發生後應按一定標准分配記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分配標准主要有采購數量、價格等。
Ⅹ 材料采購計入什麼科目及會計分錄怎麼寫
「材料采購」屬於會計要素中的資產。
(一)企業支付材料價款和運雜費等時,
按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材料采購」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的款項,貸記「銀行存款」、「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科目。
小規模納稅人等不能抵扣增值稅的,購入材料按應支付的金額,
借記「材料采購」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科目。
(二)購入材料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如分期付款購買材料),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購買價款的現值金額,借記「材料采購」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因此,對於材料采購的會計分錄,簡單點來說可以這樣:
一般納稅人
如果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運費*93%+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稅費+運費*7%)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若為小型企業。則運費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直接作為原材料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