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計算人力成本投入產出比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內含確認之後,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將人力資源成本加以量化,應根據人力資源成本項目各自不同的特點,把各個項目所涉及的費用直接或經計算相加。在本文中對此處不再詳加說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分為帳戶設置、帳務處理與財務報告三部分。在帳戶設置方面,由於人力資源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資源,相應地決定了人力資產不同於其他資產的特性,所以帳戶設置便不同於傳統會計中成本項目的帳戶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科目:人力資產、人力資源、取得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人力資產費用、人力資產攤銷、人力資產損失准備、人力資產損益。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工業企業增加值
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銷售收入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職工人數
人工成本產出系數=增加值/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銷售收入系數=銷售收入/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總成本
人工成本工資含量=工資總額/人工成本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企業增加值/職工人數
Ⅱ 一個員工的真實成本如何計算
大多數企業將員工流動成本狹義地理解為離職成本(離職員工流動的現金成本)或替換成本(即招聘廣告費用)等有形成本,而忽略了與此相關的其他成本,特別是員工流動導致企業生產率下降等的無形成本。事實上員工流動的無形成本遠遠高於員工流動的有形成本。
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經理在討論或分析員工流動尤其是員工自願流動時,往往只想到企業當前人力資源的損失或流失,而忽略或低估員工流動對企業造成的特殊經濟損失以及員工流動對企業造成的中長期的影響。
企業管理人員犯的一個通病是他們往往不相信現有員工是能夠進行培訓和開發以達到企業發展的要求,但確信新招聘的員工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因此,人們往往會發現這些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不情願對現有崗位員工支付有競爭性的工資,而情願對新進的陌生員工支付比原崗位員工資高出30%-50%的工資。這是導致目前部分企業員工流動率偏高從而導致企業員工流動成本不斷攀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在年度預算中包含完整的員工流動成本(有形和無形)預算,而僅僅包含招聘費用、員工離職經濟補償等部分有形成本預算。
企業中絕大部分的中層經理對於本部門員工流動成本包括有形成本漠不關心,因為有形成本往往是人力資源部的預算范疇。
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員工的流動成本已成為當今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黑洞、底線利潤的一個無形殺手。
大多數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已計算員工年度或月度的流動率,但由於本身缺乏對計算員工流動成本重要性的認識,不清楚員工流動成本的具體構成、流動成本的模型和計算公式等因素,沒有能夠計算或完整計算員工流動成本,尤其是無形成本。
Ⅲ 失業保險繳納比例是多少
繳費單位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全部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上年全部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和單位職工人數確定繳費基數。
法律依據:
《失業保險條例》第六條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拓展資料
一、事業單位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
1、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實行市地統籌。中央駐魯單位、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濟南軍區、省軍區所屬事業單位及其非軍籍職工,失業保險費的繳納,由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集中、統一辦理登記和徵收。具體征繳、管理、使用辦法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財政廳另行制定。
2、機關和財政核撥經費的事業單位繳納的失業保險費,1999年度從單位支出預算中列支,自2000年1月起,由同級財政列入預算;其他事業單位,從自有資金中列支。個人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所在單位從其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3、失業保險基金不計征稅費。
二、失業保險費列支渠道
城鎮企業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在行政事業費或單位自有資金中列支。
三、失業保險繳費年限的計算
按《條例》規定新納入失業保險范圍的單位,自單位成立之日到《條例》頒布之日的時間,視同單位繳費年限,與納入失業保險後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的職工工作時間,視同個人繳費年限,與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後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繳費單位職工月平均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全部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上年全部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和單位職工人數確定繳費基數。
法律依據:
《失業保險條例》第六條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拓展資料
一、事業單位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
1、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實行市地統籌。中央駐魯單位、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濟南軍區、省軍區所屬事業單位及其非軍籍職工,失業保險費的繳納,由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集中、統一辦理登記和徵收。具體征繳、管理、使用辦法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財政廳另行制定。
2、機關和財政核撥經費的事業單位繳納的失業保險費,1999年度從單位支出預算中列支,自2000年1月起,由同級財政列入預算;其他事業單位,從自有資金中列支。個人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所在單位從其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3、失業保險基金不計征稅費。
二、失業保險費列支渠道
城鎮企業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在行政事業費或單位自有資金中列支。
三、失業保險繳費年限的計算
按《條例》規定新納入失業保險范圍的單位,自單位成立之日到《條例》頒布之日的時間,視同單位繳費年限,與納入失業保險後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的職工工作時間,視同個人繳費年限,與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後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Ⅳ 《經濟學》簡述失業的成本
失業對於個人來說,是減少了未來的可預期收入,會減低失業者的消費意欲。
對於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經濟體)來說,失業會減少整個社會的經濟動力和消費,失業率越高,社會的不穩定性就會增加,社會保障的資金壓力會越大。
Ⅳ 失業賠償是怎麼計算的
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其失業補償金按照其工作年限來計算,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最高可補償十二個月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5)失業的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失業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1、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2、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3、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Ⅵ 人力資源成本核算方法
答:人力資源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三類:
一是人力資源原始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原始成本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獲得成本(包括招聘成本、選拔成本、錄用和安置成本等);開發成本(包括專業定向、在職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等);使用成本(包括維持成本、獎勵成本、調劑成本等)。
二是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內容主要包括方面:獲得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包括離職補償成本、離職成本、離職前低效成本、空職成本等)。
三是人力資源保障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主要包括勞動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養老保障成本;失業保障成本等
4.人力資源規劃系統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⑴人員檔案資料,用於估計目前的人力資源(技術、能力和潛力)和分析這些人力資源的利用情況。
⑵人力資源預測,預測未來的人員要求(所需的工作者數量、預計的可供數量、所需的技術組合、內部與外部勞動力供給量)。
⑶行動計劃,通過招募、錄用、培訓、工作安排、工作調動、提升、發展和酬勞等行動來增加合格的人員,彌補預計的空缺。
⑷控制與評價,通過檢查人力資源目標的實現程度,提供關於人力資源計劃系統的反饋信息。
Ⅶ 失業人士的機會成本是零如何解釋
機會成本就是把資源用於其他用途的最大收益。
我覺得失業人士的機會成本為零這個說法有些問題。因為假如這個失業人員在家裡從事家務勞動,那麼機會成本就不是零了,因為如果她出去幹活了,家裡就得重新雇個人來幹活,一個月還得給她比如說500塊,那麼這個失業人員外出幹活,機會成本就是500了。
如果這個失業人員失業了什麼也不幹,整天無所事事,他出去幹活,對於家庭,對於個人、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會 產生成本,那麼,他出去工作的機會成本才為零。
Ⅷ 人力資源成本核算有哪些方法
人力資源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三類:
一是人力資源原始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原始成本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獲得成本(包括招聘成本、選拔成本、錄用和安置成本等);開發成本(包括專業定向、在職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等);使用成本(包括維持成本、獎勵成本、調劑成本等)。
二是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重置成本的內容主要包括方面:獲得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包括離職補償成本、離職成本、離職前低效成本、空職成本等)。
三是人力資源保障成本的核算。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主要包括勞動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養老保障成本;失業保障成本等
Ⅸ 失業保險應計什麼會計科目
由企業負擔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雖然文件只提到「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未明確規定應在哪個具體的成本費用科目核算,但由於社會保險費是按國家規定統一上繳的一項收費,不是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只是以工資總額做為計算依據,並不是企業的人工費用,不屬於生產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所以應該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記入管理費用科目。計提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其他應付款」。
因此,企業為職工交的失業保險,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失業保險
貸:其他應付款
上交時
借:其他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Ⅹ 概述失業的經濟成本
失業的影響 – 薩伊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物質和精神的負面影響。 – 影響社會穩定。 – 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增加經濟運行成本;帶來產出 損失;影響社會信心,加重社會經濟的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