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海北凈化淡水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俠客軍攻主城有多少資源 2025-05-17 18:34:24
機械表沒有工具怎麼拆 2025-05-17 18:26:25

海北凈化淡水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21 03:03:30

㈠ 一頓海水能凈化出多少淡水

一頓海水能凈化出約0.895噸淡水。
科學演算法一噸海水能提取約0.895噸淡水。

㈡ 海水淡化成本多少一噸

海水淡化成本4-5元/噸。

中國已建和即將建成的工程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為60萬噸/日,從政策規劃來看,未來十年內行業市場容量有5 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前景較為樂觀。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元/噸,經濟可行性已經大大提升,考慮到未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策扶等因素。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


海水淡化常見方法:

全球海水淡化技術超過20 余種,包括反滲透法、低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以及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術等等,以及微濾、超濾、納濾等多項預處理和後處理工藝。

從大的分類來看,主要分為蒸餾法(熱法)和膜法兩大類,其中低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和反滲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術。一般而言,低多效具有節能、海水預處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質高等優點;反滲透膜法具有投資低、能耗低等優點,但海水預處理要求高。

多級閃蒸法具有技術成熟、運行可靠、裝置產量大等優點,但能耗偏高。一般認為,低多效蒸餾法和反滲透膜法是未來方向。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水淡化將達到150萬-200萬噸/日,是現有產能的三、四倍,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

冷凍海水淡化法原理:海水三相點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並達到平衡的一個特殊點。若壓力或溫度偏離該三相點,平衡被破壞,三相會自動趨於一相或兩相。真空冷凍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點原理。

以水自身為製冷劑,使海水同時蒸發與結冰,冰晶再經分離、洗滌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種低成本的淡化方法。與蒸餾法、膜海水淡化法相比,冷凍海水淡化法能耗低,腐蝕、結垢輕,預處理簡單,設備投資小,並可處理高含鹽量的海水,是一種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水淡化技術

㈢ 怎樣將海水凈化成淡水

海水淡化即海水脫除鹽分變為淡水的過程,主要方法有四種:熱能法(蒸餾法和冷凍法)、機械能法(壓透析法和反滲透法)、電能法(電滲析法)和化學能法(溶媒抽出法和離子交換法)。常用的海水淡化法有蒸餾法、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

㈣ 既然海水能凈化成淡水,人類以後是不是不用怕沒水喝

可以,目前已經有海水淡化技術了。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 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可實現盈利的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的反滲透法以其設備簡單、易於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的優點迅速佔領市場,逐步取代蒸餾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淡化水的成本在不斷地降低,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和自來水的價格差不多。某些地區的淡化水量達到了國家和城市的供水規模。

㈤ 中水處理成本

說到中水處理,那是建立在下水處理已經完成的基礎上的深度處理段而言的。由此可以判斷為,達到排放水平的污水凈化到回用的中水水質指標。
那麼,現在能遇到的就是城市市政污水和企業污水2大類,小的還有住宅小區、農庄、辦公樓、學校、賓館等。
從規模上能分出不同的處理工藝,從回用目的上也可以分不同的工藝。
潔凈要求高的可以做到純凈水,也有COD值30mg/L或COD值50-60mg/L自然需要不同的流程完成,消耗的成本也形成很大差距。
我例舉幾個投資2700萬/450噸/小時的工藝成本消耗,:
COD
曝氣、臭氧加活性炭
CAOT組合工藝
MBR
70降到50
1.5元/噸
0.06元/噸
3.1元/噸
50降到30
2.5元/噸
0.10元/噸
5.0元/噸
製作純水,用雙膜,燕山煉油廠運行5年,1.70元/噸。
(進水COD小於30mg/L,氨氮小於5mg/L)
上述工藝中,只有CAOT組合工藝無葯劑消耗、產泥最少、抗沖擊性較強、遭遇沖擊後恢復最快,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運行,但不能脫鹽。

㈥ 如何比較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工程

就北京、天津等地而言,個人認為海水淡化優於南水北調。成本問題。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調的成本其實都可以簡單地分為運水成本和水處理成本,不過海水淡化的主要成本是水處理,目前比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成本可達4-5元/噸,最低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廠(淡水售價僅為3.6元/噸,年生產年能力約2.3億噸),未來隨著技術發展很可能還會降低,而海水從渤海灣送到北京僅100km,天津就更近了,所以運輸成本很低。南水北調的主要成本則是運輸成本(包括工程建設、運行成本、工程折舊等等),到北京、天津的成本價各種估計都在10元以上,河北將近10元,水處理成本很低。

能耗問題。海水淡化一般耗能2.5-4.0 kWh/噸水,運水一般耗能0.1-2.5 kWh/噸水,常規水處理一般0.02-0.5 kWh/噸水,再生水處理一般耗能0.2- 2.5 kWh/噸水。南水北調應該不包括在這個「一般」里,相關數據貌似沒有任何公布,個人不認為會比海水淡化低多少。

水質風險問題。海水淡化出來是純凈水,基本杜絕了污染風險,而運輸過程中對水質管理要求不高。南水北調沿途要面臨各種水質風險,對管理要求較高

生成能力、銷路等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取決於政府支持力度,海水淡化的生成能力並不受限於技術(不過貌似目前國內的生產技術主要來自國外),而受限於市場,如果政府能以支持南水北調的力度支持海水淡化,銷路不成問題。

此外海水運輸距離短、成本低,運水量相對比較靈活,但是南水北調的水有時候你用不用都給你調過來,那都是錢啊。

最後,關於有人提到的海水淡化不能解決內陸缺水的問題,其實水資源管理是一個綜合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要老想著搞一個大工程一步到位,大工程常常伴隨著大問題,而且南水北調中線跟西線沒有半毛錢關系,中線不搞也完全可以搞西線。再說中線,如果北京人民不缺水,河北會去搞南水北調么?

當然,討論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已經上馬的大工程是不可能停下來的。

㈦ 以色列幾乎不下雨,為何當地的淡水價格還很便宜

以色列地處中東,超過60%的領土被沙漠所覆蓋。再加上它屬於地中海型氣候,乾旱少雨,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稀缺的國家之一。因此從建國那天起,為了爭奪水資源,沒少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打仗。

為了控制水資源,以色列佔領了原本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將有著「中東水塔」之稱的淡水湖加利利海據為己有,解決了以色列北部的淡水需求。

但和北部溫潤的氣候相比,占以色列絕大部分面積的南部地區,卻是沒有水源的沙漠地帶。可時至今日,以色列不僅解決了全國的淡水供應問題,而且每噸水的售價,還不到五元人民幣。

這不禁讓人好奇,嚴重缺水的沙漠之國以色列,是如何實現只有水資源大國才有的供水低廉價格的?

(青蔥翠綠的滴灌田地)

三、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長期缺水的狀態,使得以色列民眾非常注意節水及循環利用。早在1965年,以色列就發明了滴灌技術,不僅大大提升了水的利用效率,有效減少蒸發,還能將肥料直接滴灌到植物根部,避免肥分浪費和流失。

以色列還注重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在蓋利莫非歇的大型土豆加工廠,我們看到,清洗土豆的消毒水並不會直接排放,而是在凈化池沉澱過濾後,繼續用於農作物的灌溉。

對於一些大型的畜牧場也是如此,畜舍沖洗後的污水進入垃圾處理器後,進行水、糞分離,凈化後的水再次用於沖洗和植被灌溉。

目前,以色列的污水回收利用率,達到全球第一。每年不僅為當地的農業提供大量灌溉淡水資源,對當地的環境保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就連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中,都專門提到了以色列在污水回收方面的成就。

為了解決惡劣自然條件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以色列人民發揮其聰明才智,在落後的環境下做出了出色的成就。極低的海水淡化成本,不僅使供水價格比一些水資源大國都要低,還成了中東沙漠中的淡水出口及農業生產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