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員工工資如何成本核算
擴展閱讀
基礎美甲產品多少錢 2025-07-26 18:35:51

員工工資如何成本核算

發布時間: 2022-08-21 00:21:32

『壹』 薪酬核算方法

摘要 工業企業對於不同性質人員的工資核算方法是不同的: (一)一線操作工人工資核算 1、計件制工資 A.按照單位產成品的標准總工時(參考行業數據或者經過使用現場秒錶核對),推算每道的工序標准工時。 B.按照單位產成品的預定人工成本(可以根據產品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核定)和上述標准工序工時,推算出每道工序的標准人工工資。 C.按照不同級別操作工人的檔次,核定工資倍數,乘以B中的標准工資算出每個工人的應得工資,以茲對熟練員工的鼓勵。 D.按照生產部門規定的獎懲標准(如出勤率、產品質量、返工率等),最終計算出月度實得計件工資。 2、計時制工資 對於部分工作,如返工、停工待料、清理流水線、搬運工作等,無法使用計件工資進行核算。可以使用計時工資對計件工資進行補充。 A.標准計時工資的核定 參考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和企業的實際情況,推算出單位計時工資。 B.按照A中的標准計時工資,參考1/C的相應規定,根據車間統計員的統計結果,計算出每位工人的實得計時工資。 (二)二線操作工人的工資核算 對於非一線操作工人,如品質人員、配料員、倉庫工人等,可以參考計時工資來進行核算。若企業的工資核算比較健全,可以進一步採用與一線工人工資掛鉤的方式...

『貳』 工資核算日常主要分哪幾個步驟()

工資核算日常主要分:

1、人力資源部根據各部門上報的員工每月出勤情況及獎懲情況為依據,結合人力資源部的考勤情況,核算工資,並製作工資明細表,作為工資發放憑據。

2、工資發放採取銀行打卡制。

3、工資實際發放一律保留至元,四捨五入。

公司工資發放的計算方法:

1、入職、離職員工工資計算方法為: 當月工資=員工工資÷30×當月實際出勤天數

2、計薪天數=應出勤天數+公司福利性假期天數(公休假)

3、除公司福利性假期天數外請假: 當月工資=員工工資÷30×當月實際出勤天數 工資發放管理

工資支付的時間和要求:

我國工資支付的法律規章明確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工資應當按月支付,是指按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工資。

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對於實行小時工資制和周工資制的人員,工資也可以按日或周發放。對完成一次性臨時勞動或某項具體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協議或合同規定在其完成勞動任務後即支付工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工資支付

『叄』 成本核算中工人工資怎麼分配

由於工資制度的不同,生產工人工資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也不同。在計件工資制下,生產工人工資通常根據產量憑證計算工資並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計時工資制,如果只生產一種產品,生產人員工資屬於直接費用,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如果生產多種產品,就要求採用一定分配方法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通常按產品實用工時比例分配法:

工資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實用工時之和)*100%;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實用工時*分配率。

(3)員工工資如何成本核算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目的:

構建全面的企業成本管理思維,尋求改善企業成本的有效方法;

跳出傳統的成本控制框架,從公司整體經營的視角,更宏觀地分析並控製成本;

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優缺點,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良現有的核算體系;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為決策者提供關鍵有效的成本數字支持。

『肆』 工資如何核算才正確

目前針對固定月薪制工資計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A:(固定月薪/應出勤天數)*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C:固定月薪/20.92*實際出勤天數+固定月薪/20.92/8*1.5*平時加班工時+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時;

按照A方法:其工資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資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資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可以看出同樣的一個案例如果採取不同的薪資計算方法其工資金額相關很大。

『伍』 一個員工的真實成本如何計算

大多數企業將員工流動成本狹義地理解為離職成本(離職員工流動的現金成本)或替換成本(即招聘廣告費用)等有形成本,而忽略了與此相關的其他成本,特別是員工流動導致企業生產率下降等的無形成本。事實上員工流動的無形成本遠遠高於員工流動的有形成本。
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經理在討論或分析員工流動尤其是員工自願流動時,往往只想到企業當前人力資源的損失或流失,而忽略或低估員工流動對企業造成的特殊經濟損失以及員工流動對企業造成的中長期的影響。
企業管理人員犯的一個通病是他們往往不相信現有員工是能夠進行培訓和開發以達到企業發展的要求,但確信新招聘的員工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因此,人們往往會發現這些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不情願對現有崗位員工支付有競爭性的工資,而情願對新進的陌生員工支付比原崗位員工資高出30%-50%的工資。這是導致目前部分企業員工流動率偏高從而導致企業員工流動成本不斷攀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在年度預算中包含完整的員工流動成本(有形和無形)預算,而僅僅包含招聘費用、員工離職經濟補償等部分有形成本預算。
企業中絕大部分的中層經理對於本部門員工流動成本包括有形成本漠不關心,因為有形成本往往是人力資源部的預算范疇。
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員工的流動成本已成為當今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黑洞、底線利潤的一個無形殺手。
大多數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已計算員工年度或月度的流動率,但由於本身缺乏對計算員工流動成本重要性的認識,不清楚員工流動成本的具體構成、流動成本的模型和計算公式等因素,沒有能夠計算或完整計算員工流動成本,尤其是無形成本。

『陸』 公司員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業員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計算方法: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6)員工工資如何成本核算擴展閱讀:

按我國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社會保險費用

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含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

職工福利費用

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

『柒』 員工工資核算流程

工資核算流程:

1、考勤的處理

每月算薪前應該做好員工的考勤管理工作,登記好員工出勤的時數,請假時數、加班時數、遲到、早退曠工、補卡的情況。

2、工資花名冊的製作

工資花名冊即為本次算薪應該發薪的人員名單。一般會劃分為當月在職員工花名冊、離職人員花名冊、轉正花名冊。其中在職員工花名冊加當月離職人員名單構成本月應該算薪的人員。轉正花名冊主要是用來做轉正人員薪酬調整的。

(一)轉正人員從轉正之日起工資標准與試用期不一樣的,要做好工資標准調整(注意調整的日期);

(二)有工資標准變動的人員重新維護新的工資標准;

(三)新入職的人員根據其入職定薪表中的工資標准做好維護。

4、薪資相關數據收集

(一)績效考核數據收集:規定各部門在每月算薪前完成績效考核工作,以此數據做為核算績效工資的依據;

(二)各類獎罰表的收集(如優秀員工獎勵、部門的獎懲通知單等)。

5、社保公積金台賬的整理

(一)本月已停繳社保公積金的人員從社保公積金台賬中剔除;

(二)添加本月新增繳費社保公積金人員的繳費基數以及繳費比例;

(三)本月繳費基數有變化的人員變更繳費基數。

6、根據薪資核算的邏輯核算薪資,檢查薪資核算的准確性

7、工資提交領導審批

8、工資發放

(7)員工工資如何成本核算擴展閱讀:

工資的核算辦法

應設置「應付工資」帳戶,該賬戶總括地反映企業與職工有關工資的結算情況。貸方反映應付職工的工資額,借方反映從工資中代扣的款項、實發工資、期末結轉的未領工資,期末結接未領工資後本賬戶無余額。

主要事項的賬務處理方法為:每月發放工資前,應根據工資結算匯總表中的應發金額總數,向銀行提取現金,借記「現金」賬戶,貸記「銀行存款」賬戶。發放工資時,根據工資支付單的實際金額,借記「應付工資」賬戶、貸記「現金」賬戶。

應由職工工資中代扣款項,根據工資結算匯總表中的各項代扣金額,借記「應付工資」,貸記「其他應付款」賬戶;職工在規定期限內未領取的工資,應由財會部門入賬,借記「現金」賬戶,貸記「其他應付款」賬戶。

月末應將本月應付的工資進行分配,根據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借記「運輸支出」、「內部供應和銷售支出」、「工附業支出」、「代辦業務支出」、「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等賬戶,貸記「應付工資」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