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地產開發每項環節的費用具體是多少,怎麼算
房地產建築成本(按建築平方米算)
1、樁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鋼筋:40~75KG/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體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牆工程(包括保溫):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塗料為標准,如為石材或幕牆,則可能高達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內水電安裝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區檔次,多層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9、門窗工程(不含進戶門):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門窗面積約為0.25~0.5平方米(與設計及是否高檔很大關系,高檔的比例較大),造價90~300元/平方米,一般為90~150元/平方米,如採用高檔鋁合金門窗,則可能達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進戶門、煙道及公共部位裝飾工程:30~150元/平方米(與小區檔次高低關系很大,檔次越高,造價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價40~10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12、電梯工程(如有):40~200元/平方米,與電梯的檔次、電梯設置的多少及樓層的多少有很大關系,一般工程約為100元/平方米;
13、人工費:130~200元/平方米;
14、室外配套工程:30~300元/平方米,一般約為70~100元/平方米;
15、模板、支撐、腳手架工程(成本):70~150元/平方米;
16、塔吊、人貨電梯、升降機等各型施工機械等(約為總造價的5~8%:約60~90元/平方米;
17、臨時設施(生活區、辦公區、倉庫、道路、現場其它臨時設施(水、電、排污、形象、生產廠棚與其它生產用房):30~50元/平方米;
18、檢測、試驗、手續、交通、交際等費用:10~30元/平方米;
19、承包商管理費、資料、勞保、利潤等各種費用(約為10%):以上各項之和*10%=90~180元/平方米;
20、上交國家各種稅費(總造價3.3~3.5%):33~70元/平方米,高檔的可能高達100元/平方米。
以上沒有算精裝修,一般造價約為1000~2000元/平方米,高檔小區可達3500元以上。以上沒有包括部分國有企業開發造成的腐敗成本。精裝修造價一般為500~1500元/平方米,這要看檔次高低,也有300元/平方米簡裝修,更有3000~10000元/平方米超高檔裝修(拎包入住)。
21、設計費(含前期設計概念期間費用):15~100元/平方米;
22、監理費:3~30元/平方米;
23、廣告、策劃、銷售代理費:一般30~200元/平方米,高者可達500元/平方米以上;
24、土地費:一般二線城市市區(老郊區地帶)為70~100萬/畝,容積率一般為1.0~2.0,故折算房價為:525~1500元/平方米,市區中心地帶一般為200 萬元/畝,折算房價為:1500~3000元/平方米,核心區域可達300萬元/畝以上,單方土地造價更高;一線城市甚至有高達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單方造價; 三線城市、縣城等土地單方造價較低,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也有高達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情況;
25、土地稅費與前期費,一般為土地費的15%左右,二線城市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各地標准都不一樣。
結論:基本建設費是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動遷房,以國家最低標准承建,造價也難以少於1000元/平方米。實際上,多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200元/平方 米左右,小高層與高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500~1800元/平方米左右,檔次越高,造價越高。能讓利的主要是:小區的檔次、向政府交納的土地費及地方政府部分 的稅費、廣告策劃銷售環節的費用、裝修費用等。另外,開發商的開發品質也有一定關系,如果一味壓價,品質是要差一些;民營開發商比國營/政府開發商的成本確實也低一些,這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數民營企業主要以效益為主導,成本一般控製得好一些,二是民營企業腐敗成本相對要低一些。不論何種原因,同品質的小區成本上下也不會超過100~200元/平方米。
Ⅱ 房價這么高,成本到底有多少利潤有多大
成本大概佔到售價的90%,行情好降到80%左右。
主要包括:土地成本(拍地樓面價)、建安成本(建築材料+園林綠化+人工費)、有關稅費(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管理銷售成本
成本構成比例見下圖,開發商利潤大概在8一15%。
Ⅲ 每平米住房建設成本是多少 你知道嗎
在住房建設過程中,基本建設費是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動遷房,以國家最低標准承建,造價也難以少於1000元/平方米。實際上,多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小高層與高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500~1800元/平方米左右,檔次越高,造價越高。能讓利的主要是:小區的檔次、向政府交納的土地費及地方政府部分的稅費、廣告策劃銷售環節的費用、裝修費用等。
如果簡裝,還要在建安成本基礎上加上造價約為1000~2000元/平方米,高檔小區可達3500元以上。以上沒有包括部分國有企業開發造成的腐敗成本。精裝修造價一般為500~1500元/平方米,這要看檔次高低,也有300元/平方米簡裝修,更有3000~10000元/平方米超高檔裝修(拎包入住)。
下面看看住房建設涉及那些工程,它們的費用各自為多少。
1.樁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鋼筋:40~75KG/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體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牆工程(包括保溫):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塗料為標准,如為石材或幕牆,則可能高達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內水電安裝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區檔次,多層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9.門窗工程(不含進戶門):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門窗面積約為0.25~0.5平方米(與設計及是否高檔很大關系,高檔的比例較大),造價90~300元/平方米,一般為90~150元/平方米,如採用高檔鋁合金門窗,則可能達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進戶門、煙道及公共部位裝飾工程:30~150元/平方米(與小區檔次高低關系很大,檔次越高,造價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價40~10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12.電梯工程(如有):40~200元/平方米,與電梯的檔次、電梯設置的多少及樓層的多少有很大關系,一般工程約為100元/平方米;
13.人工費:130~200元/平方米;
14.室外配套工程:30~300元/平方米,一般約為70~100元/平方;
15.模板、支撐、腳手架工程(成本):70~150元/平方米;
16.塔吊、人貨電梯、升降機等各型施工機械等(約為總造價的5~8%:約60~90元/平方米;
17.臨時設施(生活區、辦公區、倉庫、道路、現場其它臨時設施(水、電、排污、形象、生產廠棚與其它生產用房):30~50元/平方米;
18.檢測、試驗、手續、交通、交際等費用:10~30元/平方米;
19.承包商管理費、資料、勞保、利潤等各種費用(約為10%):以上各項之和*10%=90~180元/平方米;
20.上交國家各種稅費(總造價3.3~3.5%):33~70元/平方米,高檔的可能高達100元/平方米。
21.設計費(含前期設計概念期間費用):15~100元/平方米;
22.監理費:3~30元/平方米;
23.廣告、策劃、銷售代理費:一般30~200元/平方米,高者可達500元/平方米以上;
24.土地費:一般二線城市市區(老郊區地帶)為70~100萬/畝,容積率一般為1.0~2.0,故折算房價為:525~1500元/平方米,市區中心地帶一般為200萬元/畝,折算房價為:1500~3000元/平方米,核心區域可達300萬元/畝以上,單方土地造價更高;一線城市甚至有高達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單方造價;三線城市、縣城等土地單方造價較低,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也有高達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情況;
25.土地稅費與前期費,一般為土地費的15%左右,二線城市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各地標准都不一樣。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8-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Ⅳ 誰知道房價的主要構成以及大概比例其中所有稅收大概佔比多少呢
在我國目前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較大,一般在15%~25%左右。
房價的構成主要有土地費用、前期工程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市政公共設施費用、管理費用、貸款利息、稅費及其他費用等8個部分:
1、 土地費用包括城鎮土地出讓金,土地徵用費或拆遷安置補償費。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住宅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約佔20%,並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2、前期工程費主要指房屋開發的前期規劃,設計費,可行性研究費,地質勘查費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開發費用。他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低,一般不會超過6%。
3、建築安裝工程費指房屋建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建築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費用等,又被稱為房屋建築安裝造價。他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約占整個成本的40%左右。
4、 市政公共設施費用包含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兩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費主要指道路,自來水,污水,電力,電信,綠化等的建設費用。
5、管理費用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為組織和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它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差旅費,辦公費,保險費,職工教育費,養老保險費等。在整個成本構成所佔比例很小,一般不會超過2%。
6、房地產因開發周期長,需要投資數額大,因此必須藉助銀行的信貸資金,在開發經營過程中通過借貸籌集資金而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利息也成為開發成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7、稅費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包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另一部分是行政性費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取的費用,項目繁多且不規范。
在我國目前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較大,一般在15%~25%左右。
8、 其他費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項的所有費用。它主要包括銷售廣告費,各種不可預見費等,在成本構成中一般不會超過10%。
(4)房價中的腐敗成本佔多少擴展閱讀:
房價在市場價格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它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具體表現為:
首先,作為基礎性價格,房價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市場總體價格水平。表現為房價作為生產要素價格,既影響商品生產的物質成本,又影響工資成本,房價合理與否,不僅決定著生產成本和一切商品市場價格的真實程度,而且由於住房的價值量大在家庭消費支出中佔有較大比重,住房價格在全社會消費價格中的權重相應較大,對整個市場消費價格也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決定作用。
其次,住房作為重要的消費資料,住房價格對調節居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住房價格高居民承受能力低,居住水平和居住質量會由此下降;反之住房價格水平低,能增強居民的購房能力,相應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質量。因此,住房價格的高低成為關繫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
再次,價格作為市場經濟最重要的調節機制,還發揮著調節房地產市場供求總量和結構的重要作用。表現為可以調節房地產供求關系,商品房價格高,開發商有利可圖,增加開發量,由此增加供給,而房價高,消費者減少購買,也會縮小需求;反之商品房價格低,開發商無利可圖,就縮減開發量,由此減少供給,而房價低,促使消費者購買,又會增加需求,這樣就可以利用價格杠桿調節商品房供求,實現供求總量平衡。
同時,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房價結構的合理化,還可以促使商品房供給結構與消費結構相適應,從而達到房地產結構平衡。在這里,房價機制與供求機制是交互作用共同發揮其調節功能的。
Ⅳ 一張圖看清房價構成 買房的錢花在哪了
現如今,買套房子,在三四線城市至少需要幾十萬,在一二線城市,則是成百上千萬。小編一直很好奇,這上萬甚至十幾萬的房價到底是如何構成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扒一扒房價的構成。
首先說新房房價的構成。一個新樓盤從拿地開始,經過建設,最終開盤銷售,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土地成本一般來說,本地成本要佔總房價的25%-30%。大家經常看到一些土地出讓的資訊,裡面會計
算樓面地價,這個樓面地價就是該樓盤的土地成本。一般,用樓面地價乘以3或者4,大體可以測算出未來該樓盤的銷售價格。但是,目前很多地塊在出讓的時候,
採用「限房價,競地價」的土地出讓制度,所以這些地塊建成樓盤的價格不能如此測算。
2、建安成本建安成本大約占房價的30%,是指房子建築成本、設施設備安裝成本,包括:鋼筋、水泥、磚瓦、管線、電梯等等,只要是房子中有的,都算。
3、銷售管理成本銷售管理成本包括開發商經營成本、廣告宣傳、營銷代理等。說白了,就是開發商養了一大一幫子人,要給他們開工資;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樓盤,需要打廣告。銷售管理成本大約占房價的5%-10%。
4、稅費除了買地繳納的土地出讓金之外,開發商建房賣房還需要繳納各種稅費,含增值稅、營業稅等共13項稅費。這些稅費大約占房價的25%。
開發商不是活雷鋒,買地建房賣房自然是為了賺錢,所以以上四項成本再加上大約10%左右的利潤,就構成了總房價。也就是說,我們買房花的錢,基本是就是流向了這5個渠道。
當然,各項成本與利潤之間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跟國家政策、建材價格、開發商操盤能力都有關系。
假如買房一套房子花了100萬,那麼30萬是用來買地的,30萬是用來建造房子的,5萬是來養活銷售、策劃以及打廣告,25萬用來繳稅,剩下的10萬是開發商的凈利潤。這么一算,不難看出誰拿了大頭。
看完新房的房價構成後,很多朋友肯定會問:二手房建成的早,各項成本肯定不如新房高,那為啥房價也不低呢?這主要跟房子升值有關,可以這么理解,假如把二手房拆掉在原地重建,那價格自然不能按之前的算,所以二手房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Ⅵ 房地產完全成本如何核算
房地產完全成本如何核算:
1、樁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鋼筋:40~75KG/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層含量較低、高層含量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體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牆工程(包括保溫):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塗料為標准,如為石材或幕牆,則可能高達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內水電安裝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區檔次,多層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9、門窗工程(不含進戶門):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門窗面積約為0.25~0.5平方米(與設計及是否高檔很大關系,高檔的比例較大),造價90~300元/平方米,一般為90~150元/平方米,如採用高檔鋁合金門窗,則可能達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進戶門、煙道及公共部位裝飾工程:30~150元/平方米(與小區檔次高低關系很大,檔次越高,造價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價40~100元/平方米(多層含量較高、高層含量較低);
12、電梯工程(如有):40~200元/平方米,與電梯的檔次、電梯設置的多少及樓層的多少有很大關系,一般工程約為100元/平方米;
13、人工費:130~200元/平方米;
14、室外配套工程:30~300元/平方米,一般約為70~100元/平方米;
15、模板、支撐、腳手架工程(成本):70~150元/平方米;
16、塔吊、人貨電梯、升降機等各型施工機械等(約為總造價的5~8%:約60~90元/平方米;
17、臨時設施(生活區、辦公區、倉庫、道路、現場其它臨時設施(水、電、排污、形象、生產廠棚與其它生產用房):30~50元/平方米;
18、檢測、試驗、手續、交通、交際等費用:10~30元/平方米;
19、承包商管理費、資料、勞保、利潤等各種費用(約為10%):以上各項之和*10%=90~180元/平方米;
20、上交國家各種稅費(總造價3.3~3.5%):33~70元/平方米,高檔的可能高達100元/平方米。
以上沒有算精裝修,一般造價約為1000~2000元/平方米,高檔小區可達3500元以上。以上沒有包括部分國有企業開發造成的腐敗成本。精裝修造價一般為500~1500元/平方米,這要看檔次高低,也有300元/平方米簡裝修,更有3000~10000元/平方米超高檔裝修(拎包入住)。
21、設計費(含前期設計概念期間費用):15~100元/平方米;
22、監理費:3~30元/平方米;
23、廣告、策劃、銷售代理費:一般30~200元/平方米,高者可達500元/平方米以上;
24、土地費:一般二線城市市區(老郊區地帶)為70~100萬/畝,容積率一般為1.0~2.0,故折算房價為:525~1500元/平方米,市區中心地帶一般為200 萬元/畝,折算房價為:1500~3000元/平方米,核心區域可達300萬元/畝以上,單方土地造價更高;一線城市甚至有高達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單方造價; 三線城市、縣城等土地單方造價較低,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也有高達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情況;
25、土地稅費與前期費,一般為土地費的15%左右,二線城市一般為100~500元/平方米,各地標准都不一樣。
Ⅶ 急!!忙我寫篇作文!!!「稅收·發展·民生」為主題
中國最大的漁政船——中國漁政311船在經過兩天的休整和補給後,14日從海南三亞開赴南海執行漁政管理任務,於昨日抵達西沙群島。這艘漁政船將主要擔負在中國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護漁護航的任務,並宣示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中國漁政311船原為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退役船隻,2006年年底調撥給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311船總噸位4600噸,最大航速可達22節,續航力8000海里,是中國漁政系統中噸位最大、航速最快的船隻。今後一段時間,311船將主要執行專屬經濟區巡航管理、西南中沙的護漁護航、北部灣聯合監管以及漁業突發事故救援等工作。
近年來,部分國家非法進入南海中國管轄海域內從事侵漁活動的漁船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甚至有些國家的執法船無視中國主權,在中國南海傳統疆域線內扣留中國漁船。中國漁政部門計劃通過護航護漁等一系列行動來進一步宣示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負責人表示,南海區漁政局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大規模擴充船隻數量,保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素材鏈接
漁政311——中國最大漁政執法船
本報訊 3月10日,中國漁政311船駛離廣州的碼頭,開赴南海西沙群島海域執行公務。這標志著目前中國噸位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漁政執法船正式入列使用(上圖,記者邱偉榮攝)。
中國漁政311船原是海軍南海艦隊「南救503船」,2006年年底調撥給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作為國家公務船使用。該船長113.5米、寬15.5米、可持航50個晝夜,配備現代化的通信導航設備GMDSS。
據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吳壯介紹,中國漁政311船入列使用後,將負起專屬經濟區巡航管理、西南中沙的護航護漁、北部灣聯合監管和漁業突發事故的救援工作,馳騁南海海域,為漁政事業作出貢獻,造福於漁民。
適用話題:主權,尊嚴,愛國,戰爭與和平,
2、立法崇拜」難除「欠薪逃匿」
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提出,對於已發生的欠薪逃匿事件,現行法律無力追責逃匿的企業主。因此,他已提交提案,建議《刑法》增設「欠薪逃匿罪」。(3月12日《新京報》)
實際上,增設「欠薪逃匿罪」的提議並非首次出現。只不過始終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因此才一次次「舊話重提」。「欠薪逃匿罪」之所以難產,不僅是因為「惡意欠薪」之難以界定,更是難在欠薪逃匿應承擔怎樣的責任。那麼,針對惡意欠薪逃匿,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維權途徑又是怎樣呢?
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作為勞動者的「保護神」,《勞動法》是任何用人單位都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是否得到了應有的懲戒?
接下來再看維權途徑,如果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可以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結果應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如果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如果勞動者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法院裁定用人單位欠薪而用人單位又拒不執行,實際上就已觸犯了《刑法》第313條的規定,有可能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
看到這里,疑問隨之而來——惡意欠薪逃匿事件屢見不鮮,到底有多少不良企業負責人真正承擔起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當身處弱勢地位的勞動者費盡周折經過勞動爭議仲裁之後,那一紙寄託著他們無限希望的裁決書是否發揮出了足夠的威力?當很多人都義憤填膺地表示,行政執法和民事訴訟等手段力度不足的同時,可曾想過,這些手段原本就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威力,或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打了折扣?
顯而易見,只有現有的各項法律制度充分落實到實處,才能檢測出其是否對欠薪逃匿具有足夠的殺傷力,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增加相應的刑法內容。從這種意義上說,嚴格執行現有規定是增設「欠薪逃匿罪」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做不到這些,「欠薪逃匿罪」不過是一種刑法萬能的立法崇拜,紙上談兵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適用話題:法制,觀念,為民,做與說,
3、將"農民工"變為"外來青工"也不能解決問題
「實際上我認為現在是不應該再叫農民工,農民工本身就帶點歧視性質。」在兩會特別節目《小崔會客》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當工人就是工人,而且都是一樣,都是合同工,所以我們現在叫外來青工,不叫農民工
關於農民工稱謂,表面上是名號問題,實質上牽涉到名譽權、身份權乃至人格權。也就是說,農民工稱謂帶有歧視性質背後,是工資歧視、僱用歧視、文化歧視等各類歧視的長期存在。筆者以為,倘若農民工是一個強勢群體,便不存在究竟應該如何稱呼的問題。易言之,在眼下諸多各種歧視不能糾正的前提下,即便將「農民工」轉變為「外來青工」,也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使農民工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有機運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他們處於城市和農村的夾縫中,生活狀況令人擔憂。他們的職業和生活缺乏制度化的保障,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的甚至失去他們在農村賴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城市又沒有好的生存際遇,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歧視。歧視直接導致他們權益的損失,權益的損失又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
農民工受歧視當前無疑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進而造成社會結構性失衡。農民工在城市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卻沒有全面享受到城市的發展成果,如,沒有成為城市居民,流動而不能定居下來,反而受到歧視。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注意到了這方面問題,採取各種措施,盡力讓農民工也能享受到城市發展成果。但總體來看,農民工享受的發展成果還不多,需要做的工作也還有很多。
必須指出,受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文化素質等方面的限制,農民工仍然缺少代表農民利益階層的代表——全國農民工人大代表僅有大家都知道的幾位。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農民工政治權益的切實路徑。當前,各地必須注意按照這一要求,切實推進農民工政治權益的實現。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農民工的城市適應能力,特別是提高其生存技能。農民工畢竟來自相對落後的農村,與城市居民相比,在綜合素質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他們的文化素質與城市人相比相對較低,且職業技能也相對不足,因而喪失了與企業討價還價的資本。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另一方面農民工也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逐步提高城市適應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身份歧視。
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農民工這一群體。各城市應採取有效措施使農民成為城市居民並使其融入城市主流文化,讓農民全面享受發展成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對農民工的身份歧視。
適用話題:稱呼,和諧,能力;他們,歧視
4、代表委員不應「平時不露面」
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各階層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提案議案,不僅得到了認真討論、審議,也通過媒體的傳播和公眾的關注,在社會上引起熱烈的、廣泛的反響。
「兩會」是民意代表監督政府工作、提交議案和制定、修改法律法規的場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兩會」一年一度的召開和落幕,總能成為輿論和公眾矚目的焦點是正常的、應該的,代表、委員們利用這一場合和機會積極參政議政、暢所欲言,也是職責所在。
但美中不足的是,「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亮相頻頻,言論活躍,媒體關注,公眾矚目,而在一年大多數時間里,不少代表、委員卻不大看到蹤影。
適用話題:露臉,偶然,如何面對榮譽,完善體制
5、解讀高中生「文理分科」
在現實中,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這是所有高中生都必須面臨的選擇。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分科無疑決定了一個高中生未來的命運。作為過來人,筆者也曾面臨這個「生存還是死亡」的命題,並最終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了文科。現在,作為一名文科類博士生,為了研究之便,盡管惡補了高等數學和高中的物理、化學常識,卻仍然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文理相通有一個典型例子:熵是物理、化學中的一個用來度量混亂度的單位,可是,隨著美國社會學家J·里夫金的《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的出版,「熵」理論如今已無處不在。
適用話題:命運,理想與現實,選擇,教育,
6、翻新電視機下鄉?農民不是消「廢」者
「家電下鄉」不僅滿足了廣大農民的消費需求,也激活了廣大農村的消費市場,所以,這一惠農政策自推行以來,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從試點到全面推廣,「家電下鄉」做得日益紅火,也因此讓一些人得了「紅眼病」。重慶市工商部門近期就查獲了5起借「家電下鄉」之名銷售翻新電視機的案件,這些翻新電視機仿冒名牌產品,便宜是便宜,但質量、安全根本無法保證。
所謂翻新家電,就是將廢舊家電換上新殼,以次充好、以舊充新,是徹頭徹尾的假冒偽劣產品。這樣的家電賣到農民手中,後果不堪設想。問題還在於,翻新家電牟利坑農借的是「家電下鄉」之名,這就使「家電下鄉」這樣一項好政策蒙塵,並誤導受害的農民朋友把不滿情緒指向「家電下鄉」政策本身。因此,對包括翻新家電在內的一切損害「家電下鄉」名譽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大力查處之,負責實施「家電下鄉」的所有部門要共同聲討之。
我不知道是些什麼人在干這樣傷天害理的勾當。把城裡人當廢品賣的家電加以翻新,賣給農民朋友,這等於是把農民當作消「廢」者,把農村當作垃圾場。翻新家電之外,也不排除一些廠家把積壓的、滯銷的產品混入「家電下鄉」的行列。這就不是借高尚之名干下作之事,而是在高尚的名義下干下作之事,與翻新家電者沒有什麼本質不同。「家電下鄉」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對參與其中的企業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責任,切不可見利忘義、渾水摸魚。相關監管部門也不能因為企業舉著「家電下鄉」的旗幟,就放鬆對其產品質量的監管,否則就與失職無異。
在當下,廣大農村是一個有待培育開發的潛在市場,廣大農民的購買力還不夠強,但農民也是和城裡人一樣、受同樣法律保護的消費者,而不是低人一等的消費者,更不是可以任意欺矇的消「廢」者。任何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贊成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農民的現實權益。不過,農村消費維權工作,和農民自身的維權意識、維權能力一樣薄弱。在這個意義上,「家電下鄉」只是全部工作的開始,當前迫切需要的是為農民開辟售後服務爭議解決和維護權益的綠色通道。「家電下鄉」延伸到哪裡,農村維權工作就應當延伸到哪裡。有了及時的法律救濟和暢通的維權渠道,農民朋友就不會成為懵懂無奈的消「廢」者,誰想再把他們當作消「廢」者都將是一廂情願。
適用話題:好與壞,溫暖,送,權益,
7、樓市腐敗成本更需要「微服私訪」
樓市成交量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房價問題。誰都知道,當下中國房價過高、導致房市低迷的基本格局並未根本改變,無論房價漲跌,大抵皆未能改變中國房價收入比遠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的事實。
而房價問題的核心是成本問題;成本問題的核心又是,其中有無或有多少腐敗成本。「有公章之處,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早先,一位房地產開發商坦言:「樓盤開發成本只佔房價20%,房產商能夠拿到其中40%的利潤,餘下超過40%的利潤全部被相關職能部門『層層消化』掉了。」在近日《小崔會客》節目中,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成思危就談到:「要解決這個問題(房價中的腐敗成本),首先就要反腐敗,如果沒人索賄,他就不是非付不可了。」
毫無疑問,弄清房價成本,讓真實房價成本大白於天下,尤其是將其中的腐敗成本抖落剝離出來,再按照市場規律降低成本,就能讓房價回歸理性。這不僅利國利民,也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救市」措施。
故而,有關部門與其急於微服私訪樓市成交量真相,毋寧先微服私訪樓市腐敗成本原委,因為前者為「末」後者為「本」,後者更迫切更現實更有用。
適用話題:本與末,規則,談房價,送與贈
Ⅷ 房地產建築成本怎麼計算
建築成本計算包括:
土地費用包括城鎮土地出讓金,土地徵用費或拆遷安置補償費。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土地方式有三種:協議出讓,招標出讓,拍賣出讓。
基本以後兩種方式為主。隨著國家對土地宏觀管理政策趨緊,通過拍賣方式獲得開發用地成為大多數開發商獲取開發用地的有效方式。在我國城鎮商品房住宅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約佔20%,並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基礎設施建設費主要指道路,自來水,污水,電力,電信,綠化等的建設費用。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用指在建設用地內建設的為居民提供配套服務的各種非營利性的公用設施(如學校,幼兒園,醫院,派出所等)和各種營利性的配套設施(如糧店,菜市場等商業網點)等所發生的費用。
同時還包括一些諸如煤氣調壓站,變電室,自行車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該項目所佔比例較大,我國一般在20% ~30%左右。
(8)房價中的腐敗成本佔多少擴展閱讀:
如果企業為地下停車場所(含車庫、車位)單獨繳納了土地出讓金,辦理了相關產權手續,即屬於可售的開發產品,應單獨作為成本對象核算。
如果企業未單獨繳納土地出讓金,利用地下基礎設施建造停車場所(含車庫、車位)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可作為公共配套設施費計入開發成本。
但若有證據表明企業利用地下基礎設施建造的車庫(不含車位)對外出售,則地下車庫的面積應作為可售面積,參與單位成本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