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多品種的樹木將如何分攤成本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多品種的樹木將如何分攤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8-19 09:08:17

⑴ 成本費用的分攤方法

第一種,平均分攤法。把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平均攤到每個產品的成本中,它使費用的發生比較穩定、平均。平均費用分攤法是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選擇。

只需生產經營者不是短期經營而是長期從事某—一種經營活動,那麼將一段時期內(如1年)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將這段時期獲得的利潤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這樣就不會出現某個階段利潤額及納稅額過高的現象。

第二種,實際費用攤銷法。根據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攤銷,多則多攤,少則少攤,沒有就不攤,任其自然,這樣就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第三種,不規則攤銷法。根據經營者需要進行費用攤銷,可能將一筆費用集中攤入某一產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產品中一分錢費用也不攤。這種方法最為靈活。

企業如果運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當企業的經營不太穩定,造成利潤每月差別很大時,該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潤高時多攤,利潤低時少攤,從而有效地避稅。

(1)多品種的樹木將如何分攤成本擴展閱讀:

企業在進行費用分攤時應解決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如何實現最小利潤支付;

二是在費用攤入成本時如何使其實現最大攤入。

企業費用開支包括勞務費用開支、管理費用開支、福利費用開支、各項雜費開支等。其中,勞務和管理費用開支最為普通,也是企業費用開支中兩項最主要的內容。

勞務費用開支和管理費用開支有多種標准,但最小最低的標准只有一個,即它是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來決定的。

拿勞務費用開支來說,任何一個企業生產經營中都有一個勞務使用最佳狀態點。在這個最佳點上,勞動力和各種人員配備使企業利益最大而勞務費用最省。

因此,尋找發現這一最佳結合狀態點是使用費用均攤法的基礎。

⑵ 公司是園林種植業,銷售一部分未長成的綠化樹,結轉這部分銷售成本時應該怎麼算啊之前從未有銷售

《會計准則—生物資產》
第八條 自行栽培、營造、繁殖或養殖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
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獲前耗用的
種子、肥料、農葯等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二)自行營造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郁閉前發
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
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發生的飼料費、人
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四)水產養殖的動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庫前耗用
的苗種、飼料、肥料等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3
第九條 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
列規定確定:
(一)自行營造的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
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
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⑶ 種樹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苗圃苗木生產成本的確認
參照《生物資產准則》,苗圃苗木屬於《生物資產准則》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應按實際成本人賬,苗圃苗木成本核算設「消耗性生物資產——某苗齡樹種苗木」科目,核算各樹種苗齡苗木發生的各項費用。
1.苗木的初始計量。(1)外購的苗木成本包括買價、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苗木的其他支出。(2)自行培育的苗木,其成本確定的一般原則是按照自行培育過程中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包括種子費、消毒葯劑、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用及應分攤的間接費用。
2.苗木成本的計算期。「消耗性生物資產——樹種苗齡苗木」科目,核算從處理種子催芽、整地、作床、播種、插條、育苗、換床、育大苗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以及到苗木出圃階段田間管理發生的人工費、物料費。因此,苗木成本賬設土地費、種苗費、人工費、材料費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苗木成本的計算與分配
苗木作為一種特殊存貨,在未出圃前始終處於在產品狀態,日常的田間管理發生的人工費、材料費及其他雜費很大,如果按月進行苗木成本費用的分配勢必會增加核算工作量。根據苗木生產及管理的季節性特點,按季度分配費用比較適合。以樹種為對象,採取直接計入和分配計人相結合的方法,將生產費用計入各樹種的生產費用明細賬,凡是能夠區分核算對象的費用應採取直接計入的方法,凡是能夠採取適當分配標准進行分配的費用應盡可能採取正確的分配標准進行分配。可供選擇的分配方法有:
(1)整地、作床、播種、起苗等費用,按實際人工工日數作為分配標准;
(2)覆蓋材料、肥料、葯料等,按消耗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3)新播苗、換床苗的澆水費按受益系數作為分配標准;
(4)按苗床的面積平均分配,如受益程度接近的費用。計算方法:某品種苗齡苗木成本=某品種苗齡種苗費+可直接計入的成本費用+分配計人的間接費用,現舉例說明如下。
亮河苗圃2008年二季度發生如下業務
樹種 苗嶺型 畝數 株數(千株) 工時
紅松 S1-0 20 4774 2000
落葉松 S1-1 7 310 700
紅皮雲杉S2-0 16 315 1300
白樺 S1-0 3.5 152 600
黃菠蘿 S1-0 2 113 400
發生的人工費是40000元,材料費38 000元,其他費用20 000元,發生的人工總工時5 000小時。
以發生的人工費為例,會計處理如下:
發生時,借:農業生產成本一人工費4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40 000
借:農業生產成本一材料費 38 000
貸:銀行存款 38 000
借:農業生產成本—其他費用 20 000
貸:銀行存款 20 000
支付時,借:應付職工薪酬 40 000
貸:現金40000
季末時,借: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紅松Sl-O一人工費 160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落葉松S1-l—人工費 5 6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紅皮雲杉S2-O—人工費 104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白樺S1一O一人工費4 800
消耗性生物資產一黃菠蘿Sl一0一人工費 3 200
貸:農業生產成本一人工費40 000
材料費按消耗定額作為分配標准,其他費用按苗木面積分配。
#苗圃苗木出圃銷售成本的確認
由於苗木生產成本的持續發生性,難以按一般企業所採用的存貨發生方式結轉成本。為了保證收入與費用的合理配比,同時又不增加太多工作量,可考慮平時按期初該苗木品種成本(定額成本)結轉,在苗木成本分配的那個會計期末進行成本調整,即每季度末根據已分配的苗木成本與定額成本之間的差額調整苗木銷售成本。會計處理如下:
按期初成本(定額成本)結轉時,
借:農產品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期末成本調整時,
借:農產品—某樹種苗齡苗木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一某樹種苗齡苗木
#關於苗圃苗木減值准備的計提
《生物資產准則》規定,企業至少每年年度終了時對消耗性生物資產進行檢查,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以及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使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變現凈值低於賬面價值的,應當分樹種苗齡,按其可變現凈值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生物資產跌價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存貨跌價准備——消耗性生物資產。
#關於苗木的期末清查
苗木的期末清查與其他存貨盤存一樣,可採用永續盤存法,通過苗木生產明細賬詳細記錄苗木的生產投入、發生數量和金額,隨時結出苗木的成本及結余數量,每年實地盤存一次,並與賬面結存數核對。考慮到苗木作為存貨的特殊性,廢苗是客觀存在的,按實地檢查苗木品種規格制定合理的年度苗木缺苗率,缺苗率之內的損失經主管領導、技術員、第三方驗收確認後方可減少數量,並相應增加苗木的單位成本。缺苗率之外的損失計入「苗木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消耗性生物資產——某樹苗齡苗木。
總之,正確計算苗木產品成本,及時分析苗木成本費用變動的原因,對改善經營管理、挖掘增產節約潛力、降低成本、節約費用起到促進作用,對提高苗木質量和經濟效益、增加資本積累有著積極的意義。

⑷ 公司院子種的樹怎麼核算

核算方法如下:
借:材料--樹苗 10
材料--化肥 5
人工--工資 5
貸: 銀行存款(或現金) 20
等到出售的時候(結轉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樹苗+化肥+人工) 20
貸:材料--樹苗 10
材料--化肥 5
人工--工資 5
確認收入:
借: 銀行存款(現金) 或者應收賬款 (視交易方式而定)
貸: 其他業務收入 (賣出交易價格)
為了核算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收入和支出,企業應設置「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兩個會計科目。該科目貸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收入,借方登記月末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去的其他業務收入,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甲公司對該項銷售確認了銷售收入。

⑸ 農業企業如何分攤土地租賃費 我單位新租了200畝田 每畝年租金1千元 剛種植了樹木一大片 2012年末如何分攤

作為無形資產攤銷。
20萬元,平均攤銷吧,每個月計16666.67元。

⑹ 分攤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其分配方法5種,分別是: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ABC成本法。

具體來講:
1、品種法: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分批法: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3、分步法: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4、分類法: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5、ABC成本法: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

以上方法均是基於以下分攤成本五大原則:
1. 成本降低原則。成本管理要「以人為本」,只有獲取利潤,才能求得生存,並增加投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求得發展,廣大職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須將全體員工都動員起來,真正做到全員重視成本,全員抓成本管理。
2. 有償使用原則。有償使用是指,企業把與生產經營相關的資源提供給阿米巴組織或個人使用,而阿米巴組織按照有償使用合同的規定,一次或分年度向企業繳納有償使用費的行為。
3. 資源有效使用原則。企業的有效資源是指企業整個資源體系中,可以有效利用的部分。例如,企業擁有非常優秀的人才,但沒有合理利用人才,就不構成有效的人力資源。這正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困惑,一方面公司人才濟濟,但另一方面人浮於事,有效人力資源不足。可見,有效的人力資源的大小不是由人力資源的數量決定,而是由人力資源的質量,即人力資源的適用率和人才能力發揮率決定的。
4. 一致認同原則。公共費用分攤是開展經營活動的基礎,直接決定了經營支出項目,進而對經營收益產生決定性影響,因而也決定了經營模式的認同程度。
5. 促進合作原則。公共費用分攤應當能促進組織之間的合作。

⑺ 我是會計新手,請教高手,苗圃成本怎麼結轉,苗圃剛建兩個月,沒有賣出樹苗,每個月有工人工資,租賃費,

可以先歸集生產成本費用。
設置生產成本科目;
二級科目設置
---直接材料--歸集購入的苗木種子等等;
---直接人工費用 歸集工人的工資等人工費用;
---直接物料費用 歸集為生產購入的工具、農葯、肥料等等
---其他費用 歸集生產消耗的不屬於上述科目的支出,如租賃費用、、、

屬於管理人員的支出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不在生產成本科目核算。

待苗木可以銷售時,取得收入的時候,按銷售苗木佔全部苗木的比例結轉銷售成本。

供參考。。

⑻ 多品種產品的成本如何核算

看老闆的要求,是要一個一個計成本還是按分類計,做好每個產品的進銷存記錄,最簡單的方法月底做好盤點工作就好辦了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⑼ 資產評估中對於林場中的樹木應該怎樣評估

用材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
林木資源資產也稱為立木資源資產,是森林資源資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森林資源資產中產權交易最活躍的部分,也是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最主要的內容。用材林是森林資源中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部分,在森林資源中面積最大、蓄積量最多。用材林根據其內部結構與經營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同齡林與異齡林兩大類,其林木資源資產也分為同齡林林木資源資產和異齡林林木資源資產。
根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的規定,林木資產評估測算的方法主要有:市價法,包括市場法(市場價倒演算法、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收益凈現值法、收獲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成本法(序列需工數法、重置成本法)。
一、市場價倒演算法
市場價倒演算法又叫剩餘價值法,它是將被評估林木資源資產皆伐後所得木材的市場銷售總收入,扣除木材生產經營所消耗的成本(含稅、費等)及應得的利潤後,剩餘的部分作為林木資源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5-1)
式中:E——評估值;
W——木材銷售總收入;
C——木材生產經營成本;
F——木材生產經營段利潤。
市場價倒演算法是成、過熟齡林木資源資產評估的常用方法。該法所需的技術經濟資料較易獲得,各工序的生產成本可依據現行的生產定額標准進行測算,木材價格、利潤、稅費等標准都較易收集。立木的蓄積、胸徑和樹高在資產核查中已確定,無須進行生長預測,財務的分析也不涉及到投資收益率和折現率等問題。該方法計算簡單,測算結果最貼近市場,最易為林木資源資產的所有者、購買者所接受。
該法測算時關鍵的問題有:
1、合理確定木材的平均價格
在木材市場上,木材的交易價格是按口徑、長度確定的,是規格化的產品價格。而在林木資源資產評估中,這種規格化的產品價格必須轉化成某種材種或某類材種的平均價格。由於不同的林分所產出的同一材種的規格不同,其同一材種的平均售價將發生很大變化。在單片的成熟齡林分的評估中,必須根據待評估林分的胸徑、樹高、形數、材質,以單獨確定材種的平均價格,而不能直接採用當地的材種平均價格。在大面積的評估中應根據近年來的交易價格和未來森林資源總體狀況確定其材種的平均價格。
2、准確確定待評估林分各材種的出材率
構成立木資產的林木蓄積不是規格化的產品,不同林分的立木由於胸徑、樹高、形數和材質的不同,其不同材種的出材率有很大的差別。材種出材率的差異直接影響了木材的總售價,稅費的測算,使評估結果發生較大變化。
3、合理計算稅費
在木材的交易中,雖然稅費的標准有明確的規定,但各地的計稅基價規定可能不同。稅費收取的項目、幅度都可能不一樣,有些企業可能還有政策性優惠。因此,其稅費的數量必須依照當地調查的實際資料確定,而不能參照其他地區的標准進行。
4、合理確定木材生產經營成本
木材生產經營成本主要包括作業准備成本(伐區設計費、道路維修費等)、採伐成本(場地清理、採伐、打枝、造材、鏟皮等費用)、集運成本(集材、短途運輸費用)、銷售費用(檢尺、倉貯)、管理費用、不可預見費、稅費等。這些成本的項目多,涉及的范圍廣,不同的山場成本不同,在單塊小班的評估中必須根據小班的具體情況確定其成本,在大面積的評估中要以待評估資產的整體平均水平確定其成本。
5、合理確定木材生產經營利潤:它包括采運段利潤和銷售段利潤兩部分。實際操作中主要考慮經營者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社會的平均利潤率,通過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和資料的收集,綜合確定每立方米林木的合理木材生產經營利潤。
市場價倒演算法主要用於成、過熟林的林木資源資產評估,但在一般的收益現值法、土地期望價法、收獲現值法中,其林分主伐的預期收獲的計算均是採用該法進行,它是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最基本的方法。
例:成、過熟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
成、過熟林林木是可立即採伐或在近期內可採伐的林木,一般採用市場價倒演算法或現行市價法。在林木資源資產交易市場發育不充分、買賣交易不活躍及資金交易價格透明度低的地區,市場價倒演算法是成、過熟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的首選方法。
例5-1:2008年某個體戶擬轉讓10 hm2杉木林分,該林分經營類型為一杉中,年齡為28年,林分平均胸徑為16cm,平均高為15m,蓄積為150m3/hm2,請評估該小班價值。
據調查相關技術經濟指標為:
1、木材銷價:杉原木900元/m3,杉綜合750元/m3
2、稅費計征價:杉木原木600元/m3,杉木綜合材300元/m3。
3、木材經營成本
(1)伐區設計費:按蓄積7元/m3
(2)檢尺費:8元/ m3
(3)直接採伐成本:90元/m3;
(4)道路維護費;5元/m3
(5)短途運輸成本:15元/m3
(6)銷售費用:銷售價的1%
(7)管理費:銷售價的3%
(8)不可預見費:銷售價的2%
4、稅費
(1)育林費:按統一計征價的12%徵收。
(2)維簡費:按統一計征價的8%徵收。
(3)森林植物檢疫費:按調運木材統一計征價的0.2%徵收。
(4)增值稅:按不含稅價的6%徵收。
(5)城建稅:按增值稅額的5%徵收。
(6)教育附加稅:按增值稅額的3%徵收。
(7)所得稅:按不含稅價的2%徵收。
5、經營利潤率:直接木材生產成本的15%計算
6、投資收益率:6%
7、出材率:按待評估山場成熟林林木的平均胸徑以及當地生產的實際情況,確定杉木出材率70%(其中原木25%;綜用材45%)
8、林地使用費:按新林價(杉原木160元)的30%計,綜用材為原木林價的70%。
9、平均主伐年齡:杉木中徑材平均主伐年齡為26年,
解:根據上述指標計算:
1、每立方米杉原木純收入為:900-7÷0.7-8-90-5-15-900×(1%+3%+2%)-600×(12%+8%+0.2%)-900÷1.06×(6%×1.08+2%)-90×15%-160×30%=463.3元
2、每立方米杉綜用材純收入為:750-7÷0.7-8-90-5-15-750×(1%+3%+2%)-300×(12%+8%+0.2%)-750÷1.06×(6%×1.08+2%)-90×15%-160×30%×70%=409.3元
3、據此可計算該林分評估值為:10×150×(25%×463.3+45%×409.3)=450015元
為此,該林分評估值為450015元
二、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也稱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它是將相同或類似的森林資源資產在目前市場上的實際成交價格作為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5-2)
式中:E一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Kb一物價調整系數,可以用評估基準日工價與參照案例交易時工價之比或評估基準日時某一規格的木材價格與參照案例交易時同一規格的木材價格之比;
G一參照物的市場交易價格(可按面積或按蓄積)。
現行市價法是一般資產評估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理論上它可以用於任何年齡階段、任何形式的森林資源資產。該法的評估結果可信度高、說服力強、計算容易,但主要取決於收集到的參照案例的成交價的可靠程度。採用該法的必備條件是要求存在一個發育充分的、公開的森林資源資產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可以找到各種類型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參照案例。
使用現行市價法時關鍵的問題是:
1、合理選擇評估的參照案例
現行市價法評估時,其評估的結果主要取決於所收集的參照案例的評估價格的合理程度,因此,選定幾個合適的評估案例是使用該方法的關鍵所在。案例的林分狀況應盡量與待評估林分相近,其交易時間應盡可能接近評估基準日。
2、正確確定林分質量調整系數與物價指數調整系數
由於森林資源資產不是規格產品,故其林分的質量差異極大,各參照案例的林分不可能與待評估林分完全一致,必須根據林分的蓄積、平均直徑、地利等級等因子進行調整。此外,由於森林資源資產的市場發育不充分,要找多個近期的評估案例十分困難,而利用過去不同時期的評估案例必須根據當時的物價指數以及評估基準日的物價指數進行調整。
3、合理綜合確定評估值
根據《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規定,使用現行市價法時必須選用三個以上的評估參照案例。應用不同評估案例測算的結果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因此,必須根據待評估林分的實際情況,以及它與各個參照案例的林分的差異綜合確定一個合理的評估值。
三、收益凈現值法
收益凈現值法是收益法的一種,它通過估算被評估的林木資產在未來經營期內各年的預期凈收益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為現值,並累計求和得出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5-3)
式中:En——n年生林木資源資產評估值;
At——第t年的年收益;
Ct——第t年的年成本支出;
u——經濟壽命期;
i——折現率;
n——林分的年齡。
收益凈現值法通常用於有經常性收益同時具有經濟壽命的林木資產,如經濟林林木資產。這些資產每年都有一定的收益,每年也要支出相應的成本,同時具有一定的經濟壽命期。收益凈現值法的測算需要預測經營期內未來各年度的經濟收入和成本支出,其預測較為麻煩,在無法使用其他方法進行評估時才採用的方法。
選用該方法時必須注意:
1、各年度的收益和支出預測
各年度收益和支出的預測是年凈收益現值法的基礎,它們決定了評估的成敗。因此,必須盡可能選用科學、可行的預測方法來進行預測,以滿足評估的要求。預測的收益和成本都應按基準日的價格水平進行測算。
2、折現率的確定
收益現值法中折現率的大小對評估的結果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一般來說,折現率中不應含通貨膨脹因素,一則因為通貨膨脹率變化不定,確定困難;二則在未來收益的預測中直接用評估基準日的價格較為方便,預測未來的價格較預測實物量更為困難。所以在收益現值法中採用的收益和成本都按基準日的價格水平進行測算,它們之間不存在通貨膨脹率。但如果在未來各年的收益和成本的預測中已包括通貨膨脹因素,則其折現率也應包括通貨膨脹率。在確定折現率時要注意與預期收益的口徑保持一致。
四、年金資本化法
年金資本化法是將被評估的森林資源資產每年的穩定收益作為資本投資的收益,再按適當的投資收益率求出資產的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5-4)
式中:E——評估值;
A——年平均純收益額;
i——投資收益率。
該方法公式簡單,要測定的因素少,計算方便,但它的使用有兩個嚴格的前提條件:
l、待評估資產的年收入必須十分穩定;
2、待評估資產的經營期是無限的,它可以無限久地永續經營下去。
年金資本化法主要用於評估年純收益穩定的森林資源資產,如花年毛竹林資源資產、均勻齡級結構的整體森林資源資產。該測算公式稍作改變也可以用來測算大小年明顯的毛竹林資源資產價值和異齡林資源資產價值。
該方法的合理應用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年平均純收益測算的准確性,要認真測算各項收益、成本及成本的利潤,將收益總額減去成本和成本的正常利潤,剩餘部分才是其純收益;二是投資收益率必須是不含通貨膨脹率的當地該類資產的投資的平均收益率。
五、收獲現值法
收獲現值法是根據同齡林生長特點提出的專門用於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資產的評估測算方法。該方法利用收獲表預測的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在主伐時純收益的折現值,扣除評估後到主伐期間所支出的營林生產成本(評估後第二年開始支出的成本)折現值的差額,作為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值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5-5)
式中:En——n年生林木資源資產評估值;
Au——參照林分u年主伐時的純收入(指木材銷售收入扣除采運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有關稅費和木材經營的合理利潤後的部分),即主伐時的林木資產價值;
Da,Db——參照林分第a、b年的間伐純收入(n>a,b時,Da,Db=0);
i——投資收益率;
Ct——評估後到主伐期間的營林生產成本(主要是森林的管護成本);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收獲現值法是評估中齡林和近熟林資產經常選用的方法。收獲現值法的公式較復雜,需要預測和確定的項目多,計算也較為麻煩。但該方法是針對中齡林和近熟林造林年代已久,用重置成本易產生偏差,而離主伐又尚早,不能直接採用市場價倒演算法的特點而提出的。該方法的提出解決了中齡林和近熟林資產評估的難點,將重置成本法評估的幼齡林資產與用市場價倒演算法評估的成熟林資產的價格連了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立木價格體系。該法的使用必須注意:
1、標准林分u年主伐時的純收入預測
主伐時純收入的預測值是收獲現值法的關鍵數據,其測算通常先按收獲表、生長模型或其他方法預測其主伐時的立木蓄積量,然後再按木材市場價倒演算法計算出主伐時的純收入(立木價值)。其採用的木材價格、生產定額、工價等技術經濟指標均按評估基準日時的標准。
2、投資收益率的確定
由於收益和成本測算中均按評估基準日時的價格標准測算,因此,其投資收益率必須是扣除通貨膨脹因子的該森林經營類型當地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資收益率。
3、評估後到主伐期間的營林生產成本
評估後到主伐期間的營林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在一般的生產實踐中間伐的成本在間伐純收入計算時已扣除了,因此這一階段的營林成本主要是按面積分攤的年森林管護成本(V),這一成本相對比較穩定。這樣可用有限期年金的現值進行測算,
(5-6)
為便於計算可將(5-5)式簡化為:
(5-7)
4、主伐時間u的確定
主伐時間u通常取該林分所屬森林經營類型的主伐年齡的齡級下限。即主伐年齡為v級,齡級年限為5年時,u=21年。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ce45870101uq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