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績效管理的主要指標
很多啊
一、財務方面:
1、評價經濟效益指標
產品銷量
銷售原成差
邊際貢獻
利潤額
2、資產運營狀態指標
原材料周轉天數
產成品周轉天數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逾期應收帳款額
3、償還負債能力指標
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營運現金流量
凈現金流量
4、衡量發展能力指標
營業額增長率
新產品百分比
高檔產品比率
5、成本費用指標
噸產品可控銷售費用
噸產品可控管理費用
噸產品製造費用
6、其他財務指標
產銷率
分部門費用明細
二、顧客方面:
(一) 顧客核心成果量度
1、市場佔有率
產品1市場佔有率
產品2市場佔有率
市場覆蓋率
2、客戶維系力
客戶流失數
客戶維系率
3、顧客取得力
新客戶數
新客戶銷售量
新客戶開發成本
4、顧客滿意度
顧客滿意率
客戶投訴率
5、企業獲利率
凈毛利率
新產品獲利率
新客戶獲利率
(二) 顧客價值主張
1、產品和服務特徵
功能:產品的使用定位
一般需求
特定使用需求
質量:售出產品不良率
內在質量不良率
包裝質量不良率
運輸質量不良率
價格:價格行情指數
產品1
產品2
時間:按時交貨率及服務響應
車皮最長到達時間
汽車運貨最長到達時間
庫房汽車發貨效率
現場顧客最長等待時間
技術服務最遲到達時間
最長商務處理時間
2、顧客關系
顧客關系綜合評價
對顧客的經營影響度
雙向信息溝通
業代對客戶的拜訪次數
公司對客戶的拜訪次數
3、形象和商譽
包裝形象
促銷手段
廣告支持
宣傳品支持
產品訴求點
(三) 內部顧客服務
1.財務之於各部門
稅收與資金籌劃滿意度
采購付款計劃完成率
出納、收款服務滿意度
部門帳務滿意度
會計報表准確性與及時性
報帳核銷滿意度
原成差、利潤預測之准確性與及時性
存貨管理
2.辦公室之於各部門
文秘工作滿意度
車輛管理滿意度
行政後勤滿意度
員工食堂滿意度
信息系統滿意度
安全保衛滿意度
人事管理滿意度
3.技術品管之於儲運、生產、銷售
原輔料檢驗滿意度
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滿意度
產品質量控制滿意度
計量工作滿意度
質量事故處理滿意度
ISO質量體系有效性
三、內部營運流程:
(一) 創新(改良)流程
新產品比例
獨家產品比例
新產品上市速度
新產品計劃進度
新產品設計質量
BET(收支平衡時間)
(二) 營運流程
1、采購環節
采購計劃完成率
原料合格率
包裝物合格率
輔料合格率
原料價格指數
車皮計劃准確率
合同履約率
采購及時率
質量目標達成度
2、儲運環節
原料噸裝卸費
產品噸裝卸費
零工費用
破袋回機比例
車皮接收滿意度
車皮發出效率
集裝箱發出效率
裝運准確率
盈虧比率
倉儲管理滿意度
裝卸隊伍管理滿意度
3、加工環節
技術方案滿意度
生產計劃完成率
技術參數執行率
產品出率
凈生產率
單位產品電耗
安全運轉率
工藝故障率
電氣故障率
機械故障率
入庫出庫損耗比例
生產回機比例
4、檢驗環節
一次交驗合格率
不合格產品數量
百萬產品不合格率
成品合格率
5、銷售環節
銷售計劃完成率
產品1比例
產品2比例
銷售退貨比例
滯銷產品比例
不合格銷售記錄數
(三) 售後服務流程
對帳單簽回率
收貨確認單簽回率
技術服務比例
技術服務滿意率
退貨速度
商務處理成本
四、學習與成長:
1、員工能力
員工滿意度
員工離職率
員工流動率
行政管理員工培訓率
生產技術員工培訓率
業務人員培訓率
事故發生率
員工生產率
2、資訊系統
信息系統支持流程能力
員工獲取外界信息能力
員工獲取內部數據能力
3、激勵、授權、整合度
員工建議數
員工建議採納數
重要流程的實際改進速率
臨時工轉正比例
新員工比例
員工晉升比例
員工發表論文數
個人與組織的整合度
團隊的意識與績效
『貳』 什麼是成本指標
成本指標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最終的利潤目標,與收入目標所對應的成本支出,就稱為績效目標的成本指標。是指設計方案採用後,礦山在生產和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所支出的費用總和。它是最重要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能夠比較集中地反映出企業資源利用情況、技術裝備和利用程度、原材料消耗情況、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
拓展資料
企業文化:
1、首先,要有哲學的方法,從中國企業文化的現實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把握企業文化各種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系。依據實踐經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進行科學的概括、總結。其次,要通過實踐把所認知的企業文化的本質及一般的特徵去偽存真,從而確定企業文化的本質。第三,要認識到企業文化不是單一的因素構成的,找出企業文化最基本的決定性的因素及其與諸因素的關系。第四,要看到企業文化這個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過程,在發展中形成,並在社會歷史發展中豐富和變化。
2、企業文化的內涵具體包括如下一些因素:價值觀、行為准則、企業經營管理哲學、經營理念、企業精神等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為生產經營管理而形成的觀念的總和。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理論,它強調管理中的軟要素,其核心涵義是企業價值觀。
3、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鏈接,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態。
『叄』 項目管理6個績效指標是什麼
1、成本:即項目必須是所能負擔的起。
2、時間:即項目經理總要關注一個問題,就是項目將在什麼時候完成。
3、質量:項目產品必須符合目標。
4、范圍:項目交付的到底是什麼,項目經理要杜絕范圍蔓延。
5、風險:所有項目都伴隨著風險,到底准備承擔多大風險,如何應對風險。
6、收益:這個是PRINCE2比PMP更為關注的,也就是為什麼做這個項目,項目經理必須要對項目的投資目的有清晰的認識,要確保項目交付與其期望回報保持一致。
項目管理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產品界面上的數據分靜態和動態2種,靜態數據一般是客戶端寫死,動態數據一般是介面傳的。對於界面的動態數據,可以單獨列一個表格,標明數據名稱、數據格式以及數據的溢出空值狀態。
如果是比較大的項目,可以用Xmind列出產品的總體信息結構,也就是產品涉及到的全部欄位。服務端開發可以通過參考你的欄位表,很便捷地創建數據結構,開發介面,從而加快項目進度。
『肆』 成本的指標有哪兩個
成本指標主要有一個,即成本考核指標,保括所有的商品以及產品的總成本計劃指標;一單位的產品成本計劃指標;能夠比較的產品的成本降低計劃指標。
實際上成本指標並不只有兩個。為了能夠對企業的成本情況進行考察與衡量,中國總共使用了以下三種類型的成本考核指標: 即所有的商品以及產品的總成本計劃指標;一單位的產品成本計劃指標;能夠比較的產品的成本降低計劃指標。成本考核指標,是指衡量對目標成本的實現情況和成本計劃指標的完成結果進行的全面審核、評價的單位或方法。全部商品產品總成本計劃指標;二是單位產品成本計劃指標;三是可比產品成本降低計劃指標,即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和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這是成本的主要考核指標,計算方法如下: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100%在進行成本考核時,還應計算出下面兩個實際指標: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額=∑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總成本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率=實際成本降低額/∑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100%。
拓展資料:
1、 成本指標就是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當期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所帶來的收益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l00%其中,成本費用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利潤))×l00%,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利潤,應當是指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
『伍』 績效目標申報表中的效益指標有哪些
①產品銷售率。它可以反映產品生產已實現銷售的程度。
②資金利稅率。它可以反映企業資金運用的經濟效益。
③成本利潤率。它可以反映單位生產投入所帶來的利潤額,即降低成本的經濟效益。
④凈產值率。它可以反映企業物化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
⑤全員勞動生產率。它可以反映活勞動的使用效益。
⑥流動資金周轉率。它可以反映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
『陸』 項目成本指標三級指標怎麼填
成本指標的三級指標包括:
1、成本計劃的數量指標:按子項匯總的工程項目計劃總成本指標;按分部匯總的各單位工程計劃成本指標;按人工、材料、機具等各主要生產要素劃分的計劃成本指標。
2、成本計劃的質量指標: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率=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責任目標成本計劃降低率=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
3、成本計劃的效益指標: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總成本;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總成本。
是項目或技術應用(成果轉化)、推廣或服務中所產生的業務收入。
產出指標:反映根據既定目標,相關預算資金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情況。可進一步細分為:
1、數量指標:反映項目計劃完成的產品或服務數量, 通常用絕對數表示。如舉辦培訓的班次,培訓學員的人次,新增設備數量等。
2、質量指標:反映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達到的標准、水平和效果,如培訓合格率,研究成果驗收通過率等。
3、時效指標:反映預期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及時程度和效率情況,如培訓完成時間,研究成果發布時間等。
『柒』 成本指標的三級指標有哪些,請列舉出來
1.成本計劃的數量指標
(1)按子項匯總的工程項目計劃總成本指標。
(2)按分部匯總的各單位工程(或子項目)計劃成本指標。
(3)按人工、材料、機具等各主要生產要素劃分的計劃成本指標。
2.成本計劃的質量指標,如項目總成本降低率
(1)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率=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
(2)責任目標成本計劃降低率=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
3.成本計劃的效益指標,如項目成本降低額
(1)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總成本。
(2)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總成本。
成本
成本是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的必要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的分類:1、根據應用情況可以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2、根據形成的時間可以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3、根據生產經營的范圍可以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4、根據與決策的關系可以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降低企業成本的方法包括節約企業的材料消耗、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成本的管理、加強企業成本的預算控制以及實施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等。
收益
收益是指來自企業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它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會計收益是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減去為實際銷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這些經濟業務,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內部交易。與外界的業務活動使企業的資產或負債發生轉移,由於它通常是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確切的。企業內部的資產之使用或轉移,由於是非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並不確切。按照傳統會計觀點,市場價格或預期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價值變動不包括在內部資產轉移之列。當發生交易時,舊資產的價格通常轉移到新資產中,這便是計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會推導出在銷售或交易時確定收益這一程序以及會計中成本轉移慣例。
2、會計收益是建立在會計分期的假設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間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早期的會計收益是根據現金收付制來計算的,而現代的會計收益則是按權責發生制劃分當期收入和費用,在進行了恰當的配比後計算出來的。不過,以現金制確定的收益更易於被使用者所接受。
『捌』 簡答題成本指標有哪兩個
首先,需明白成本指標是什麼?
就是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當期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所帶來的收益的能力。
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l00%
其中,成本費用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
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利潤))×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利潤,應當是指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
這是因為:
1、利潤總額中除了包括營業專利潤以外,還包括了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等非營業性收入在內。
2、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是用於反映屬企業的正常的營業活動獲利能力,因此,成本費用只包括與營業活動有關的成本及費用,即營業利潤前發生的各類成本及費用。
所以,基於上述原因,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中的利潤,應當使用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
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數量表現時,是以理論經濟學所確定的經濟范疇的涵義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