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中tr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tr表示廠商的收入,價格變化對於廠商總收益的影響的公式為:dTR/dP=Q(1-Ed)。tr它在經濟學中的意思其實就是比例稅。TR它是總收益。Tr是政府轉移性支出。它倆字母大小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倆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
微觀經濟學的任務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功能,平衡價格決策,研究市場機制如何調整個人行為,以獲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和途徑。微觀經濟學是以價格為中心分析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又稱價格理論。
一、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效時政府幹預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了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等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
二、宏觀經濟學中的短期和長期主要是看價格是黏性的還是具有伸縮性的,即所謂的價格和工資剛性,不能及時調整,產出受需求影響而波動,這就是短期,如果價格具有伸縮性,以及實際產出處於充分就業產出水平狀態,不受需求變動的影響,需求變動只會引起價格的波動,就認為是長期。
1.P:價格 Q:數量 D:需求 S:供給 E:均衡或期望e:彈性 ed:需求的價格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U:邊際效用 CS:消費者剩餘。
2.MRS: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L:勞動力 K:資本 TP:總產量 AP:平均產量 MP:邊際產量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3.TFC:總不變成本 TVC:總可變成本 TC:總成本 AFC:平均不變成本 AVC:平均可變成本。
4.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AC:長期平均成本 SAC:短期平均成本。
5.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MR:邊際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W:勞動價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 PEP:價格拓展線。
❷ 管理經濟學的兩個問題,求詳細的加大過程,要公式哦,字母什麼的麻煩解釋一下含義~謝謝
一,先給你說思路,邊際成本時總成本函數對Q求導,邊際收益是總收益函數對Q求導,邊際利潤是總利潤π=TR-TC函數,對Q求導,把Q=4帶入就算出來問題(1),利潤最大的條件是MC=MR,這個方程可以解出Q的值。
二,效用最優化的條件是:麵包對牛奶的邊際替代率=麵包的價格比牛奶的價格。自己看看3/1與1/1.5是否相等,相等的話就達到效用最優化了,不等則沒有達到效用最優化。這里顯然不等,所以沒有達到效用最優化。
❸ 什麼是「邊際成本」和「邊際利益」
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邊際利益:又作邊際效益、邊際收益,指每多消費一單位商品所帶來的利益。一般而言,隨著消費商品數量的增加,會有邊際收益遞減的現象。
邊際成本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假如有一家餃子店,每個月的成本是30000元,也就是說每天的成本是1000元。每份餃子售價11元,原料成本1元。也就是說每天要賣100份餃子才能支付每天的成本。一個是平均成本1000元,一個是原料成本1元。
邊際成本按照經濟學中的解釋為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也就是說生產100份餃子後的再生產每份餃子的邊際成本是1元。
而超出100份的餃子在賣出後,再次獲得的收益就被稱作邊際收益,於是餃子店開始在晚上8折售賣多出來的餃子。但超出100份餃子後,製作每份餃子就要多付員工加班費1元。
因此,他們每多賣出一份餃子,邊際收益就是11*0.8-1-1=6.8元
而他們的邊際成本就是每份1元成本和每份增加的人工成本1元,也就是2元。這樣最終餃子店每份餃子都能賺到4.8元的利潤。
但如果還剩下20份的時候,要求店長按照8折去賣,那今天就不能達標。但實際上,店長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僅僅是1元。
(3)邊際成本中tr是什麼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❹ 銀行折上TR和CS是什麼意思
現金交易-Cash Transfer, 轉賬交易-Transaction Transfer
TR和MR分別指的是:Total Revenue和 Marginal Revenue,總收益與邊際收益
TR:表示廠商的收入,價格變化對於廠商總收益的影響的公式為:dTR/dP=Q(1-Ed)
MR: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邊際收益是廠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於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任何廠商的產量變化都不會影響價格水平,需求彈性對個別廠商來說是無限的,總收益隨銷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邊際收益等於平均收益,等於價格。
二者的關系:MR是TR的一階導數
❺ 微觀經濟學中Tc,Q等這些字母代表的是什麼
TC代表的是總成本,Q代表的是數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
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5)邊際成本中tr是什麼擴展閱讀:
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
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
鉑略咨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❻ 微觀經濟學中各英文字母都代表什麼啊,求科普
I代表收入,P商品價格,Qd商品的需求數量,C生產成本,E生產者對未來收入的預期,T生產技術有時也代表管理水平和偏好,,e彈性系數,,MU邊際效用,,TU總效用,CS消費者剩餘,,MRS邊際替代率,,,FI固定收入,,VI可變收入,,
❼ 項目管理中TR代表什麼
TR的意思是技術評審,是英語TechnicalReview的簡寫。
下面是某產品的技術評審點,
TR1——概念階段技術評審點:產品需求和概念技術評審(業務需求評審)。
TR2——計劃階段技術評審點:需求分解和需求規格評審(功能需求評審,產品級規格)。
TR3——計劃階段技術評審點:總體方案評審(系統設計,架構設計,概要設計)。
TR4——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
1:模塊/系統評審(詳細設計,BBFV測試結果)TR4A——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
2:原形機的質量SDV結果和初始產品的准備情況TR5——開發階段技術評審點。
3:初始產品的質量(SIT結果)(SITAlpha測試技術評審)。
TR6——驗證階段技術評審點:發布評審(SVTBeta測試、製造系統驗證等)。
(7)邊際成本中tr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技術評審的主要特點
是由一組評審者按照規范的步驟對軟體需求、設計、代碼或其他技術文檔進行仔細地檢查,以找出和消除其中的缺陷。
技術評審為新手提供軟體分析、設計和實現的培訓途經,後備、後續開發人員也可以通過正規技術評審熟悉他人開發的軟體。評審小組至少由3人組成(包括被審材料作者),一般為4至7人。通常,概要性的設計文檔需要較多評審人員,涉及詳細技術的評審只需要較少的評審人員。
二、注意事項
正規技術評審注意事項
(1)評審應針對被審材料而不是被審材料的作者。評審會的氣氛應該保存輕松、愉快,指出問題的語氣應該溫和。
(2)每次評審會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當被審材料較多時,應將被審材料分為若幹部分分別進行評審。
(3)限制爭論和辯駁。在評審會上,對於一時無法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應先記錄在案,另行安排時間進行深入討論。
(4)闡明問題而不要試圖解決問題。不要在評審會上解決發現的問題,可以在會後由作者自己或在個別人的幫助下解決這些問題。
❽ 經濟學中7個成本之間的關系等式
"總成本=顯成本+隱成本TC=TFC+TVCAC=TC/QAC=(TFC+TVC)/QAC=AFC+AVCMC=TC'
TC代表的是總成本,Q代表的是數量。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
因此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
拓展資料:
西方經濟學中MC是指邊際成本,MP是指邊際產量。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很多。
在邊際產量中,若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單位變動投入要素所得到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立,要素的邊際產量在可變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是遞減的。
微觀經濟學的字母縮寫的意思
P:價格, Q:數量, D:需求, S:供給, E:均衡(或期望),e:彈性, ed:需求的價格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U:邊際效用 ,CS:消費者剩餘。
MRS: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L:勞動力, K:資本, TP:總產量, AP:平均產量 ,MP:邊際產量,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TVC:總可變成本, TC:總成本, AFC:平均不變成本 ,AVC:平均可變成本。
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AC:長期平均成本, SAC:短期平均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MR:邊際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W:勞動價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 ,PEP:價格擴展線。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
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