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外在化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成本外在化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8-16 17:34:37

❶ 會計成本,隱性成本,外在成本間什麼關系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成本計量有五種計量方式,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即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機會成本可能等於會計成本,也可能不等於會計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機會成本等於會計成本;在商品(或生產要素)供應不足、實行配給的條件下,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在商品積壓或要素閑置的條件下,機會成本低於會計成本,甚至為零。通常,在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不等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在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的情況下,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 經濟成本相關書籍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

❷ 經濟學中,什麼是外部成本,與外部效益搭配著說。

外部成本;比如化工廠生產需要原料,勞動力,電力等,這些費用的發生都是內部的成本,為企事業經營決策計算的費用。但化工廠排放的污水污氣等對社會靠成的傷害,比如下游有養魚池會造成魚產量的下降或人的健康的傷害都是企業經營的外部成本,他不是企業經營決策考慮進去的費用。而給其他相關人或組織造成的損失或傷害都是外部成本。
外部效益;比如養蜂人在果園里放蜂,他的效益是蜂蜜的產量和質量。但放蜂行為幫助果園果樹授粉,會增加水果的產量。這便是外部效益,他不是企業決策的目標。
(2)成本外在化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外部效益內化問題
與外部成本內化問題相反的,是外部效益的內化,如雷鋒問題。企業家當然希望人人都是雷鋒,先人後己,舍己為人,對與自身不相關者產生外部效益,無疑是組織效率最大化的方式。然而現實中的人更符合理性人假設,對外部效益置若罔聞,如態度惡劣的服務窗口。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所以要提高服務質量,讓服務崗位對他人負責,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就要內化外部效益。如讓顧客監督評價,並設置與之相應的績效管理與薪酬體系,將外部效益轉嫁入內部來,再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激勵員工產生內部化的外部收益。
再如和尚挑水問題,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因為對水的產權不清,外部效益無法內化,無法形成市場交易。所以按照經濟學的方式,應該先計量水量,根據可計量的水量確定水的產權,然後就能交易水權,建立起輪班機制。然而,這種冷冰冰的市場方式雖然有效,也使三個和尚之間的情誼盪然無存

❸ 內在經濟和外在經濟分別指什麼

內在經濟是指一個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的時候,由自身的內部所引起的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現象。或者說是廠商規模的擴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的現象。

外在經濟是指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的時候,由自身以外的因素引起的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現象。

引起外在經濟的主要原因是:整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後,個別廠商可以從中獲得諸多便利,如獲得低價優質的原料,吸納優秀人才,利用便捷的交通運輸設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等,從而增加產量和降低成本。



(3)成本外在化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外在經濟的具體表現

企業外在經濟是由於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得到改善而產生的。相反,如果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惡化了,則是企業的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的具體表現是:行業規模擴大,給個別廠商帶來產量與收益的增加。 外在經濟的標準例子是果園旁邊的蜜蜂養殖場。

蜜蜂在果園里四處飛舞採集花蜜,不僅使養殖者得到收益,而且也為果樹傳播了花粉,從而提高了果園的產量。


❹ 什麼是環境成本外部化

經濟學中有個詞叫外溢成本,有的企業生產會產生污染,比如造紙廠,它的污水如果直接排放,污染水質,下游的與水有關的人承擔了這部分成本,這時候企業生產便產生了外溢成本,企業的環境成本就外部化了。

❺ 除成本外是什麼意思

比如一個東西賣價是10元錢,它的上貨批發價是5元,運費0.5元,這個5.5元就是它的成本,剩下的4.5元,就是除成本外掙的錢。這裡面的成本,還可以加上房租水電等,最後可能剩下2元,這個2元就屬於純利潤,也可以稱之為除成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