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管理以什麼為核心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成本管理以什麼為核心

發布時間: 2022-08-16 16:32:39

❶ 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標及核心是什麼

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標:
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標:培植企業核心能力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1)於2O世紀9O年代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核心能力是指「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能的學識」。它包括下列五層深刻內涵:
(1)是一種競爭的能力,是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2)是一種處於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業其他能力的統領;
(3)是企業所獨具的能力,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
(4)是長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況下不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質的變化;
(5)是長期積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紮根於企業之中。因此,核心能力具有價值性、獨特性、不可仿製性、不可交易性和延展性。
可見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而以培植企業核心能力為目標的全面成本管理比傳統成本管理更加關注企業獨特的知識與技能、管理體制和員工價值觀念對企業競爭能力乃至核心能力培植和提升的影響。
圍繞這一目標,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也包括了財務(financia1)、顧客(customers)、企業內部業務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es)和企業學習成長(1earningandgrowth)四個方面:
1、財務。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利潤依然是企業財務目標;但鑒於利潤作為財務目標的缺陷以及企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其財務目標的不同,必須輔之以現金流動會計;此外,對效益的評估也延伸至對無形、間接效益的評估。
2、顧客。如何使顧客滿意,關鍵在於質量。全面質量管理指出顧客是質量概念的核心。關注顧客、關注質量就是必須關注質量成本、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及環保成本;
3、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它們通常包括研究開發過程、經營過程和售後服務過程。從這一企業內部價值鏈出發,就應當關注研究開發能力評估及作業成本管理;
4、企業學習與成長。在組織的背景下,競爭力以不同的方式發展。許多企業越來越藉助於學習工具來更快地培植核心能力。企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變化的環境中不斷成長。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人力資源成本,運用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行為會計,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與管理報酬計劃。
在以培植核心能力為目標的全面成本管理框架中,財務是最終目標,顧客是關鍵,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是基礎。企業學習成長是核心。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助於衡量、培植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
全面成本管理的核心:價值鏈分析
1、價值鏈體系
全面成本管理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致力於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了解並運用價值鏈這一有效的戰略性分析工具。價值鏈是一系列由各種紐帶連接起來的相互依存的價值活動的集合。在這里,價值是指買方願意為企業提供給他們的產品所支付的價值,價值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物資上的和技術上的界線分的各項活動。波特教授將其劃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前者如內部後勤、生產作業等,後者如采購、人力資源管理等,二者皆可進一步劃分為若干顯著不同的具體活動。
可見,價值鏈並不是獨立活動的匯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系統。在這一系統內各項活動之間相互聯系,即某項活動進行的方式影響其它活動的成本與效率。聯系的普遍存在意味著僅僅考察一項活動本身並不能全面理解這項活動的成本性態,同時為降低相互聯系的活動的總成本創造了機會,企業可以通過協調或優化這些聯系來創建其整體成本優勢。
2、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分析是一種戰略性分析工具,它可以識別和利用內部和外部聯系,目標是強化企業的戰略地位,能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控製成本動因而創造出一種競爭優勢,進而形成或加強企業核心能力。由於企業成本的發生與其價值活動有著共生的關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夠分攤到每一項價值活動之中,價值鏈分析可以衍生出企業的發展戰略,並且該戰略將會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❷ 管理會計體系中哪個層次是以成本為核心

目標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並作為合成中心全體職工奮斗目標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它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說明預算要經多部門、眾多員工的追求。也就是將成本水平控製作為工作的目標,目標成本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計劃成本、標准成本或定額成本等,一般情況下要比實際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學。

❸ 成本管理的核心是

企業成本管理核心價值:
生產管理人員、銷售管理人員、采購管理人員、倉庫管理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等各環節對企業全面業務的成本控制需求:
1、集成生產、總賬、固定資產等數據源,及時、高效完成產品產量及費用的自動化歸集
2、通過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對比分析,查明影響成本費用升降的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節約費用的潛力和途徑
3、通過成本性態、本量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手段,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有效的進行管理決策
4、通過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分類法等多種成本核算方法的組合,以及靈活的費用分配方法,准確核算產品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5、實行訂單生產成本跟蹤,幫助訂單驅動型生產企業加強產品訂單成本分析,及時調整生產和銷售決策
6、通過作業成本管理,全過程跟蹤生產作業與過程,幫助企業成本管理真正細化到車間每一道工序、每一項作業,利用精確的作業成本信息改進作業,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
7、通過日成本管理,實現更准確的產品銷售定價、接單分析和利潤預測

金蝶——企業成本管理解決方案
提供了漸進式的成本管理提升方案,實現從算清產品成本,落實部門級責任考核,到評估訂單贏利,到作業成本管理,最後達到企業全面成本管理的全員、全面、全過程考核。幫助企業逐步細化成本責任單元的考核,提升成本管理的質量,優化企業產品結構,實現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轉化,最終實現企業的低成本擴張。

詳情請咨詢——武漢江源軟體

❹ 生產成本管理內容有什麼

1) 成本預測。

它是指根據企業成本統計的歷史資料,和市場調查預測,研究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影響因素的變化,對成本變化的影響作用關系,運用專門的方法,科學地估算一定時間內的成本目標、成本水平,以及成本變化的趨勢。

預測是成本決策的基礎。只有在成本預測的基礎上,提供多個不同成本控制的思路方案,才可能有決策的優選。

成本預測同時也是成本計劃的基礎,是編製成本計劃的依據。沒有成本預測,成本控制計劃,也就必然是主觀臆斷。這種計劃,以及建立這種計劃基礎上的預算也沒有作用。

(2) 成本決策。

它是按照既定的總目標,在充分收集成本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決策理論和方法,從多種可行方案中選定一個最佳方案的過程。它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強調劃清可控與不可控因素,在全面分析方案中的各種約束條件,分析比較費用和效果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優化選擇。

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成本管理的思路、方法都得由成本決策確定。

(3) 成本計劃。

它是在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的基礎上,根據計劃期的生產任務和利潤目標,通過「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兩條路線,在充分發揮和調動全體員工積極性的基礎上,匯總編制而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控制計劃體系。成本計劃一經決策機構批准,就具有了權威性,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不得隨意改動。

它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據。

(4) 成本核算。

它是通過對成本的確認、計量、記錄、分配、計算等一系列活動,確定成本控制效果。其目的是為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提供准確的信息。只有通過成本核算,才能全面准確地把握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效果。企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情況、生產單位(車間)的管理水平,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會表現在成本上。

(5) 成本分析。

它主要是運用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通過同行比較和關聯分析,包括對成本指標和目標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成本計劃和成本責任的落實情況,上年的實際成本、責任成本,國內外同類產品成本的平均水平、最好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確定導致成本目標、計劃執行差距的原因,以及可挖潛的空間。同時通過分析,把握成本變動規律,總結經驗教訓,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

(6) 成本考核和獎懲。

它是把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與應承擔的成本責任進行對比,考核、評價目標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比如通過日事清的公司OKR管理模塊,對每個成本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在降低成本上所作的努力和貢獻給予肯定,並根據貢獻的大小,給予相應的獎勵,以穩定和提升員工進一步努力的積極性。同時對於缺少成本意識,成本控制不到位,造成浪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以促其改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