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本動因分為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什麼意思看不懂,能不能分別舉例
在作業成本會計中,成本動因可分為兩種:一是資源動因;二是作業動因。
1、資源動因是指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的標准。
它反映了作業中心對資源的耗用情況。
2、作業動因是將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產品或勞務的標准。
它反映了產品消耗作業的情況。
在該模型中,作業成本法是一個二階段分配過程。分別是資源向作業分配和作業向成本對象分配,與此對應,成本動因也被分為兩類,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分別用於資源成本面向作業分配和作業成本面向成本對象分配。
資源動因是表示作業、成本對象對於資源需求的強度和頻率的最恰當的單一數量度量標准,它用來把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成本對象。作業動因是表示成本對象或者其他作業對於作業需求的強度和頻率的最恰當的單一數量度量標准,它用來把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或者其他作業。
成本動因是從本質上定義,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本身不具備任何可操作性。資源動因、作業動因是從實務和操作角度定義動因。
『貳』 什麼叫作業成本什麼叫成本動因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作業是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根據企業業務的層次和范圍,可將作業分為以下四類:單位作業、批別作業、產品作業和支持作業:
(1)單位作業:使單位產品或服務受益的作業,它對資源的消耗量往往與產品的產量或銷量成正比。常見的作業如加工零件、每件產品進行的檢驗等;
(2)批別作業:使一批產品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的批次數量成正比。常見的如設備調試、生產准備等;
(3)產品作業:使某種產品的每個單位都受益的作業。例如零件數控代碼編制、產品工藝設計作業等;
(4)支持作業:為維持企業正常生產,而使所有產品都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數量無相關關系。例如廠房維修、管理作業等。通常認為前三個類別以外的所有作業均是支持作業。
成本動因,指的是解釋發生成本的作業的特性的計量指標,反映作業所好用的成本或其他作業所耗用的作業量。成本動因可分為三類:交易性成本動因、延續性成本動因和精確性成本動因。
(1)交易性成本動因,計量作業發生的頻率,例如設備調整次數、定單數目等。當所有的產出物對作業的要求基本一致時,可選擇交易性成本動因,以家電製造企業為例,安排一次某型號冰箱生產或處理同一型號產品訂貨,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與生產了多少產品或訂貨的數量無關。
(2)延續性成本動因,它反映完成某一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不同數量的產品所要求的作業消耗的資源顯著不同時,則應採用更為准確的計量標准。例如,工藝流程簡單的產品每次所進行的設備調整時間較短,而工藝流程復雜的產品所需要的設備調整時間較長,如果以設備調整次數為成本動因的話,則可能導致作業成本計算的不實,此時以設備調整所需要的時間為成本動因更為合適。
(3)精確性成本動因,即直接計算每次執行每項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在每單位時間里進行設備調整消耗的人力、技術、資源等存在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採用精確性成本動因,直接計算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
『叄』 成本動因指的是什麼
成本動因是指:
成本動因的成本動因亦稱成本驅動因素,是作業成本計演算法的核心內容。先對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動因是指決定成本發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動或事項。它可以是一個事項、一項活動或作業。從廣義上說,成本動因的確定是作業成本計算實施的一部分;狹義的看,它又可視作企業控制製造費用努力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本動因支配著成本行動,決定著成本的產生,並可作為分配成本的標准。作業和成本動因的區別在於作業是為達到組織的目的和組織內部各部門的目標所需的種種行為;而成本動因是導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從定量角度而言,成本動因的確認可通過在各種動因和相互成本之間進行相關性分析而展開;就較為主觀的手段來說,成本動因的確認又可通過涉及成本的部門和主管討論決定。因此,影響成本動因選擇的主要因素有四個:
(1)計算成本動因的成本;
(2)選定成本動因與實際作業消耗間的相關性;
(3)成本動因的採用所導致的行為;
(4)採用成本動因的數量。
『肆』 資本成本的動因
資本成本概念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公司要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必須使所有的投入成本最小化,其中包括資本成本的最小化,所以正確估計和合理降低資本成本是制定籌資決定的基礎。
二是公司為了增加股東財富,公司只能投資於投資報酬率高於其資本成本率的項目,正確估計項目的資本成本是制定投資決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