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裡規模種植玉米,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種植成本
近兩年的玉米市場,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如果問玉米種植戶的感受,可能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利潤少了,比如最低收購價的取消,玉米價格的降低,使一些農戶不得不改變種植結構,放棄玉米,而種植大豆、花生等作物。
小幫手前段時間和幾位玉米種植戶聊天,說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把玉米的種植成本降下來一些,那麼最終的利潤是不是就高了?但說是這樣說,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可能有一定的難度。
從兩個方面給大家分析分析,一種是個人家庭種植,比如家裡有幾畝地,種植玉米的情況;另外一種是大面積種植,比如承包了上百畝地(或者更多),規模化種植的情況。
綜上來看,小幫手個人認為,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能大幅度減少成本的方案,而為了增加收入,農戶們只有增加產量,產量越多,利潤相對也就增加了。
㈡ 大面積種植玉米時,怎樣才能減輕種植玉米的成本呢
我們玉米從拔節到開花期進入快速生長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是玉米雌雄穗形成發育的關鍵時期,但是玉米吸收營養元素速度快、數量多在拔節到開花期中間有一個最為關鍵的時期就是大喇叭口期。如果土壤比較干癟,而且土壤的基肥含量較低,那麼可以增加種肥的施用量,除此之外,種肥的施用必須在保證給玉米補充必需的營養元素的基礎上,對玉米是施用種肥。
搞養殖的可以把玉米秸稈作為青儲詞料進行儲備。最差的就是利用機械進行秸稈還田,以增加土壤的腐植質。堅決杜絕焚燒秸稈現象,燒秸稈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還造成很大的浪費。玉米是大肥大水喂出來的農作物,我覺得選用長效肥尿素,復合肥可以少施其它肥料.然後選用葉面肥來作為後期的補充!但種子方面,還是不要自己留了,以免盲目造成損失。
農民種地真正要降低投資的成本,關鍵是科學技術的革新,提高機械化、集約化的管理水平。農民靠個人的力量,要想高產量、高收入,目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投入自己更多不算成本的勞動力。大規模低成本低價經營土地者必須按國家種植結構種植,主要從事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大宗糧油作物,減少與小農戶競爭,可調整供給,利於供需平衡。
㈢ 果樹怎樣能降低種植成本
說到成本,我最關心的還是收成,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農民,我也看過很多關於管理果樹的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就很離譜,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也不知道是我不會買書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差,無論是哪一種,最終,我只關心收成。
談到收成,關鍵還是管理,學好管理,成本是其次,收成高了,有很多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如果沒有收成,再低的成本也會變得很高,不知道我遇到的情況和說法是不是與大家一樣,有同感我們就繼續分析。
真正的控製成本不是三言兩語,這只是一個框架,建議您組建一個小團隊,進行市場調研,包括當地的氣候、政策、人工費、土地租金、果樹、肥料、水費等等這些方面進行一個計算,把他們歸納起來,一看就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控製成本,哪些地方必須自己解決。
㈣ 怎樣才能降低種植成本
1.科學規劃,合理選肥,控制農資投入成本。控制投入不是少投入,而是根據作物需求投入,做到產投比效益最大化。在肥料選擇上,選擇正規的肥料生產企業的整個生育期套餐肥,在保障效果的同時,可嚴格控制化肥成本投入。盡量避免購買以炒作概念、虛假宣傳為主的化肥產品。
2.採用高效設備、省工省時機械來降低人工成本。在施肥方式方面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能夠減少人工投入;在規模化種植過程中能夠機械化操作的環節,應盡量採用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工投入成本。
㈤ 馬鈴薯種植,如何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首先要增加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其次減少農葯,肥料,人工,種子的成本,最後要掌握好市場馬鈴薯的行情。
其實種植農作物想提高收益,那麼最簡單的道理就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盡量以高價賣出,這樣就能掙到更多的錢。首先我們要擴大經營面積,比如原來是五畝地來種植馬鈴薯,那麼現在要增加十畝地來種植馬鈴薯,那麼這樣一來量肯定會增加,雖然租地的金額變多了,但是如果當地政府會有補貼,而且好統一管理,批量種植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產量增加了,出售的量大了,批發的人自然一次性從你這里拿足夠的貨,就不需要再跑到別處收,這樣一來,你和批發商自然形成了長期合作的關系,那麼客戶就穩定了。
㈥ 怎麼降低有機種植成本
一、選地
按照有機水稻種植技術規程要求,種植地距離公路至少500米遠,一般選擇周圍沒有工廠、交通公路、污染源的區域為好,比如山地周邊有天然屏障的地塊,湖泊濕地周邊、森林周邊等區域,且沒有歷史沿革污染,即以前沒有污染過。以有機質含量較高、排灌方便、成土母質為紅壤土、水稻土、有機質土為好。
二、肥料
有機種植不採用化肥,全部採用有機肥料、綠肥、微生物肥料、礦物肥料等生態肥料。底肥可採用腐熟的有機肥(牛羊肥、豬糞、雞糞、畜禽糞、秸稈腐熟肥等)。
三、水分
按照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標准及有機水稻種植技術規程要求,採用「乾乾濕濕法」管理水分,促進水稻健康生長,增強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增加根系活力,促進營養物質和水分向籽粒轉移。一般苗期淺水出苗,寸水護苗,深水返青,淺水促櫱,深水孕穗,保水灌漿,後期曬田,促進作色成熟。
四、種子
選用適應當地的水稻栽培品種,如湖北黃岡市黃梅縣就選用黃華占品種栽植,在龍感湖地區表現很好,高產、優質、較抗病蟲、抗逆境。
五、密度
根據本品種要求,合理種植密度,一般每畝株數較常規種植降低5%左右,以加強通透性,增強抗性和提高品質。
六、病蟲害防治和植物保護措施
有機水稻病蟲防治不採用化學農葯,而採用利用天然屏障條件、水肥調節措施(如高鉀肥、控水防紋枯病等)、農業技術措施、生物農葯等措施防治。1)採用湖北農科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推廣的蘇雲金芽孢桿菌系列產品(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等)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採用苦參鹼、煙鹼、印楝素等防治稻飛虱、稻薊馬、稻水象甲、稻葉蟬等
害蟲。2)放養青蛙、鴨子、鱉、泥鰍、魚類等防蟲有活土、肥田,一舉多得。3)採用殺蟲燈、昆蟲信息素、誘蟲黃板等防治成蟲。
七、改進耕作制度與方式方法,改進機械設備
有機稻米種植適應連片種植為好,一家一戶很難做成,大農場制、大公司制、公司+農戶、農場主模式、合作社模式等集約化模式為好。機械化的統防統治方式,更有利於防治突發性病蟲危害。
八、管理科學
用好用足基肥、提前及時預防病蟲害、科學管理肥水、選用適應當地的水稻品種、注重信息化種植、這些都是管理的要義。
總之,有機水稻的種植技術包含多方面的內涵,要因地制宜,保持生態控制為主導,生物技術為輔助,充分發揮品種本身的優秀顯性高產、優質、抗性基因的作用,才是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根本措施。
㈦ 生活中如何才能降低油菜種植成本,提高收益呢
油菜不僅是市場上受歡迎的蔬菜,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來,由於勞動力和農資價格不斷上漲,油菜種植效率低下,播種面積減少。如何解決成本增加收入減少的情況?下面從病蟲害角度分析。
以上就是關於油菜病蟲害防治的相關方法,供大家了解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㈧ 梨樹栽培降低生產成本之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坐果率
在栽種杏樹的情況下如何降低成本,針對每一個梨樹種植者而言,全是一個始終科學研究的課題研究。但是,伴隨著農牧業科技的發展和新農業科技的應用,相對於以往栽種杏樹而言,農業生產者輕鬆了很多。必須的果樹專用肥能夠與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商開展訂購。必須的農葯殺菌劑滅蟲劑可與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公司或銷售商開展協作。
如今人力成本太高,因此要省勁,藉助很多機械自動化實際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噴葯,剪枝,採收等工作中能夠藉助農機車。(以往不明白種植果樹不懂操縱栽種行間距和樹乾的生長發育,促使噴葯,剪枝等作業所有必須靠人力資源進行。農機車不能進地,通常給100畝杏樹施一次葯就要25本人干整整的一天。
㈨ 如何減輕種植玉米成本
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種植,近年來玉米價格跟小麥、稻穀價格類似,都是相對平穩的走勢,絕大部分地方玉米價格在1元/斤下方運行,對於種植戶來說,畝產毛收益1200元也很難達到。近年來玉米價格上漲幅度不大,然而相關的種植成本上升明顯,如種子、農葯、化肥、人工等費用佔了大頭,萬一遇到不利天氣,種植收益就不好說了,弄不好就得賠錢。如何減輕種植玉米的相關成本?微塵微視界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種植玉米對天氣因素挺敏感的,乾旱了容易出現枯苗、死苗等現象,玉米過多容易出現洪澇,也不利於正常生長,有時狂風暴雨容易倒伏,花期連續陰雨容易出現授粉不良。一旦遇到不利天氣,要能及時做出恰當的補救措施,盡最大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比較頻繁,在種植玉米時要有一定的預判,提前做好相應防範措施。
總之,種植玉米減少種植成本還是有一些可行操作的,具體能做好哪些,得看自身實際情況,能省則省,不能省的還得正常開支,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想辦法提高種植利潤。
㈩ 蘋果價格「跳水」,果農種植效益下降。種植戶應該如何控製成本
今年開春以來,冷庫蘋果持續低迷的價格直接影響到早熟蘋果的行情,加之肥料價格上漲幅度大,種植效益下降,果農抱怨吃不消,許多人就尋思著怎樣能控製成本。針對這種現象,我的意見是:在提高果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控製成本。
2.現在種果樹的基本都是60、70後,子女們大都在城市打拚,有他們的交際圈,這一點完全可以利用起來。附近有位果農,女兒在成都上班,開始只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鄰居們之間介紹家鄉酥梨,寄過去10件試試,結果口口相傳,相繼售出1千多箱,他家的梨子就這樣賣完了。廣大果農朋友可以讓在外的孩子們效仿著試試。
針對蘋果生產不景氣的狀況,果農朋友首先要做的是如何科學務園,生產優質果,而不是想著怎樣控製成本。其實科學施肥澆水、及早預防病蟲害和合理的修剪間伐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壓縮了生產成本,並提升了果品質量,如果能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那提質增效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