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算成本和重算本有什麼區別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計算成本和重算本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8-16 04:50:40

1. 經濟學中,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的區別

原始成本是指資產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也稱歷史成本,是企業購置、製造或建造各項資產所發生的全部實際支出,如購置一項固定資產,其原始成本是其發票價格加上使該項資產得以投入使用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如包裝運輸費、安裝費用等。重置成本是指重新購置或建造同樣生產(服務)能力的資產所要花費的全部支出。如在對固定資產進行重新估價或計算固定資產的折舊時,必須要考慮重新購置或建造和安裝同樣生產能力的全新固定資產所需的代價。
原始成本的確定一般是以交易成立時的市場交換價格決定。由於數據易於獲得和能夠驗證,在會計工作中歷來被作為資產計價的最基本的標准,同樣也適用於負債和權益的計價。用原始成本計價,能較真實和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是其他計價標准無可比擬的。但在價格有持續較大波動時,用原始成本計價的信息便不能正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近年發展起來的其他計價標准,如重置成本等,就是對原始成本計價局限性的彌補。我國長期以來都採用原始成本計價,但在清產核資工作中,也經常採用重置成本。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計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原始成本以外的計價標准也十分重要。
確定重置成本的關鍵,在於要保持有關資產原有同等的生產或服務能力,而不是指原封不動地重置資產實物的本身。在會計上一般是用原始成本作為資產計價基礎的,但在較激烈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為了保持投入原始資產價值的完整性,特別對於長期耐用性資產,應考慮採用重置成本計價。在經營決策中,如有通貨膨脹,部分地用重置成本來取代原始成本計價,所得出的會計信息,可能更加符合客觀實際,並且真實可靠。

2. 成本核算和成本計算的區別

從字面上來說核算應該包括計算和會計處理
成本計算側重於成本計算過程。

3. 產品成本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有什麼不同搞不清這一「核」一「計」之間的區別和關系,求高手解惑!

貌是產品成本核算比產品成本計算范圍要大。
產品成本計算貌是產品成本的計算過程,算完即可。
產品成本核算貌是產品成本的計算終了,對產品的各項費用作以說明、對比、建議及改善等等。

4. 成本核算與成本計算有何區別

成本核算不但有計算,更重要的是核算原則與核算方法,以及成本形成過程與結轉對象;而成本計算僅是將相關成本數據進行數學計算,得出記入或結轉或分攤數據。

5. 實際成本核算跟計劃成本核算的區別

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的區別是:
1、實際成本核演算法是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發及結存,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核算,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計劃成本法是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發及結存,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核算,均按照計劃成本計價。
2、實際成本法,在途貨物使用「在途物資」;計劃成本法,在途貨物使用「材料采購」,也就是說,在計劃成本法里,沒有「在途物資」這一科目。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金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這是為了檢驗成本的超支或節約)。
一、實際成本核演算法。
1、概念。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發及結存,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
核算,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
2、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等,"原材料"科目的借方、貸方及余額均以實際成本計價,需要採用選定的方法對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進行計算,但不存在成本差異的計算與結轉問題。
3、採用實際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節約還是超支,從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資采購業務的經營成果。因此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少的企業。
二、計劃成本核演算法。
1、概念。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材料的收發及結存,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
核算,均按照計劃成本計價。
2、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等。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末,計算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並進行分攤,根據領用材料的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從而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3、日常核算比較簡單,可以反映材料成本是節約還是超支,從而反映和考核物資采購業務的經營成果。但期末需要進行成本差異的計算與結轉。適用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並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
拓展資料:
成本法的評估程序:
第一步,被評估資產一經確定即應根據該資產實體特徵等基本情況,用現時(評估基準日)市價估算其重置全價。
第二步,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及總使用年限。
第三步,應用年限折舊法或其他方法估算資產的有形損耗和功能性損耗。
第四步,估算確認被評估資產的凈價。

6. 會計問題: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計算方法有什麼區別

核算具有指導性,計算是對成本的計量過程

7. 重建成本與重置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1、性質不同:重建成本根據估價期日的人工和建築材料價格,並按照材料、標准與設計,建造相同的建築物所需要的建造成本。重置成本是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2、分類不同:重置成本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重建成本則沒有。

3、計算方式不同:重建成本根據當前同類建築物的建造成本進行分析計算。重置成本算公式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重置成本-累積應計損耗=重置成本-有形損耗-無形損耗(功能性損耗+經濟性損耗)

(7)計算成本和重算本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實踐工作中,選擇重置成本時,在同時可獲得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情況下,應選擇更新重置成本。在無法獲得更新重置成本時也可採用復原重置成本。

2、無論哪種重置成本,資產本身的功能始終是相同的,採用的都是資產的現時價格,不同的在於技術、設計、標准方面的差異。

3、通常而言復原重置成本大於更新重置成本。

4、如果選用了復原重置成本,則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額視作是功能性貶值的一部分。

8. 成本核算和成本會計有區別嗎

成本核算是成本會計里的一種行為,其含義分別如下: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以資產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對相關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在繼承傳統成本會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會計理論,是傳統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環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將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有效結合,具有不同於傳統成本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可隨經濟環境的改變而及時反映資產價值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

9. 計算成本與重算本期成本的區別

採用加權平均法和分批認定法計價方法的商品成本實時計算。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價的商品成本使用計算成本功能進行處理的。當然在查詢成本類報表時,系統會自動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成本計算,如果在上一次計算成本後有業務發生,則從上次開始計算成本。重算本期成本則是通過重新梳理本期的所有業務單據,確保消除無序的業務帶來的成本變化和異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