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固定如何求最大產量時勞動,資本及產量的均衡值
由題意可知,C=2L+K,
Q=L2/3K1/3
為了實現最大產量:MPL/MPK=W/r=2.
當C=3000時,得.L=K=1000.
Q=1000.
(2).同理可得.800=L2/3K1/3.2K/L=2
L=K=800
C=2400
② 短期均衡產量怎麼求
根據MC=MR的均衡原理
求得MC=STC『=0.3Q(2)-4Q+15
因為是完全競爭行業,所以MR=AR=P
在短期均衡條件下MC=P=55
即(Q-20)(3Q+20)=0
解得Q=20
(2)固定成本最大產量均衡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短期均衡的確定: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P=MC。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由於買賣雙方對價格都無影響力,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企業的任何提價或降價行為都會招致對本企業產品需求的驟減或利潤的不必要流失。因此,產品價格只能隨供求關系而定。當邊際收益MR與邊際SMC曲線相交時,即意味著需求曲線與短期供給曲線相交,得到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條件:MR=SMC。MR曲線和SMC曲線的交點E為均衡點,相應的均衡產量為Q',此時廠商會獲得最大利潤或者最小虧損。當價格P>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線時,平均收益為EQ',平均成本為FQ'。由於平均收益大於平均成本,廠商獲得利潤(圖中陰影部分面積)。因此,如果已知一個廠商的成本函數C=1000-4Q。可以求導得到其邊際成本MC=4,這也恰恰是該企業的邊際收益MR和企業產品售價。
完全競爭市場又稱純粹競爭市場或自由競爭市場,是指一個行業中有非常多的生產或銷售企業,它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向市場提供同類的、標准化的產品,如糧食、棉花等農產品,賣者和買者對於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均不能控制。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由於買賣雙方對價格都無影響力,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企業的任何提價或降價行為都會招致對本企業產品需求的驟減或利潤的不必要流失。因此,產品價格只能隨供求關系而定。完全競爭市場全面排除了任何壟斷性質和任何限制,完全依據市場的調節進行運行,因而可以促使微觀經濟運行保持高效率。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生產效率低和無效率的生產者會在眾多生產者的相互競爭中被迫退出市場,生產效率高的生產者則得以繼續存在,同時,又有生產效率更高的生產者隨時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生產效率更高的生產者則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因而,完全競爭市場可促使生產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高效率的生產
③ 用成本理論和分配理論分析利潤最大化時的均衡產量確定
廠商均衡理論說的是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條件下廠商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超額利潤變動的規律是分中要的一部分.
1.市場結構及其特徵
市場結構,是指反映競爭程度不同的市場狀態.包括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完全壟斷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市場結構和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四種.
市場結構的特徵:
第一,交易數量;
第二,交易商品的質量是否相同;
第三,進入市場是否有障礙;
第四,廠商對市場價格的控製程度.
2.完全競爭的含義與條件
是指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條件:
第一,市場上有無數個購買者和生產者;
第二,市場上的產品無差異;
第三,廠商和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
購買者和生產者對市場信息完全化.
3.完全競爭條件下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變價格,需求曲線即價格線是水平線,同時需求曲線又是平均收益線和邊際收益線.P=AR=MR=d
但這里所說的需求曲線是指單個企業的需求曲線,而不是整個行業的需求曲線.
4.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廠商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競爭市場上產品價格和生產規模都是確定的,廠商不能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因此,從整個行業來看,就有可能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盈利)或供給大於需求(虧損)的情況.邊際收益曲線與平均收益曲線相交於平均收益曲線的最低點E,此點的產量為最大利潤產量或最小虧損產量最大.
第一種情況:供給小於需求,即價格水平高(P>SAC),此時存在超額利潤
由於供不應求,所以價格線一定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的上方.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此時總收益TR=PO·QO=POOQOE,總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額利潤=TR-TC = P0P1FE>0 或P>SAC
第二種情況:供給等於需求,即價格等於平均成本(P=SAC),此時存在正常利潤,超額利潤為零,此點叫收支相抵點
由於供求平衡,所以價格線一定與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相切.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總收益TR=PO·QO=POOQOE,總成本TC = PO·QO = POOQOE
超額利潤=TR-TC = O或P=SAC
第三種情況:供給大於需求,即價格水平低(P由於供過於求,所以價格線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的下方.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總收益TR=PO·QO=P0OQOE,總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額利潤=TR-TC=-P0P1FE<0或PSAVC),此時存在虧損,但依然生產
第五種情況:存在虧損的情況下,但價格等於平均變動成本(P=SAVC),即價格線與平均變動成本的最低點相切,此點E叫停止營業點,此時廠商生產與否對他來說虧損額都是一樣的,即生產所得只夠彌補全部可變成本.但對廠商來說,還是生產比不生產要好,因為,一旦形勢好轉,廠商可以立即投入生產.
所以在短期,廠商繼續生產的條件是P≥SAVC.
第六種情況:在存在虧損的情況下,但價格小於平均變動成本(P綜上所述,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MC
5.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
在短期內,完全競爭廠商雖然可以實現均衡,但由於不能調整生產規模,廠商在短期均衡時可能會有虧損,如上所分析的那樣.但在長期中,所有的生產要素的數量都是可變的,廠商就可以通過調整自身的規模或改變行業中廠商的數量來消除虧損,或瓜分超額利潤,最終使超額利潤為零,實現新的均衡,即長期均衡.
具體過程如下:
如果供給小於需求,價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額利潤時,各廠商會擴大生產規模或行業中有新廠商加入,從而使整個行業供給增加,市場價格下降,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下移,使超額利潤減少,直到超額利潤消失為止.
如果供給大於需求,價格水平低,即存在虧損時,則廠商可能減少生產規模或行業中有一些廠商退出,從而使整個行業供給減少,市場價格下升,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上移,直至虧損消失為止.
供給等於需求,實現長期均衡
在長期內由於廠商可以自由地進入或退出某一行業,並可以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所以供給小於需求和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都會自動消失,最終使價格水平達到使各個廠商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這時,整個行業的供求均衡,各個廠商的產量也不再調整,於是就實現了長期均衡.
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AR=MC=AC
也可寫成:MR=AR=LMC=LAC=SMC=SAC
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狀態的特點:
第一,在行業達到長期均衡時生存下來的廠商都具有最高的經濟效率,最低的成本;
第二,在行業達到長期均衡時生存下來的廠商只能獲得正常利潤.如果有超額利潤,新的廠商就會被吸引進來,造成整個市場的供給量擴大,使市場價格下降到各個廠商只能獲得正常利潤為止;
第三,在行業達到長期均衡時,各個廠商提供的產量,不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之最低點的產量,而且必然是其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之最低點的產量.
6.對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行為模式的評價
在理解長期均衡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長期均衡的點就是收支相抵點(P=AC).這時成本與收益相等.廠商所能獲得的只能是作為生產要素之一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正常利潤.正常利潤作為用於生產要素的支出之一,是成本.收支相抵點中就包含了正常利潤在內.所以只要獲得正常利潤就是實現了利潤最大化.
第二,實現了長期均衡時,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相等(MC=AC),這就說明了,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或叫經濟效率最高,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資源在各種產品之間的分配是最優的.
全競爭市場機制像一隻看不見的手,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7.完全壟斷的含義,特徵與存在的原因
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
條件:
廠商即行業,即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它提供了整個行業所需要的全部產量;
廠商所生產的產品沒有任何替代品,即產品的需求交叉彈性為零,這樣,廠商就不受任何競爭者的威脅;
其他廠商幾乎不可能進入該行業.
在這些條件下,一個完全壟斷者就沒有了競爭對手,市場中完全沒有競爭的因素存在,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
存在的原因:
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產品的全部資源或關鍵資源的供給.
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產品的專利權.
政府的特許權,如對鐵路運輸,供水,供電等部門,政府往往授予某個廠商壟斷經營
自然壟斷,是指那些生產的規模效益需要在巨大產量條件下才能呈現或具有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特徵的行業.
8.完全壟斷條件下的廠商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在完全壟斷市場上,由於市場中只有一家廠商,對壟斷者產品的需求,就是對整個市場產品的需求,所以,壟斷者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就是整個市場的需求曲線.完全壟斷的廠商是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它可以通過改變銷量來決定價格,因此,完全壟斷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它表明完全壟斷廠商要想增加銷量,就必須降低售價,廠商只能在高價少銷或低價多銷間進行選擇.
完全壟斷廠商確定了產品價格後,買者所支付的價格,也就是廠商出售單位產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廠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隨產品銷量的增加而不斷減少的,平均收益曲線AR與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D重疊.與此同時,廠商從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銷售中所得到的邊際收益MR也是遞減的,且在每一個銷量下,都小於AR,所以邊際收益曲線在平均收益曲線的左下方.
9.完全壟斷條件下的廠商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
完全壟斷市場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與完全競爭相比,從文字論述上來說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圖形的變化.因為在完全壟斷市場上,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而在完全競爭市場上,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具體過程如下:
廠商短期均衡:
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可以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來實現利潤最大化,但居於完全壟斷地位的廠商也並不能為所欲為,要受市場需求狀況的限制.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仍然要遵循利潤最大化的原則(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來確定其最佳產量,這種產量決定後,短期中難以完全適應市場需求進行調整.這樣,也可能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盈利)或供給大於需求(虧損)的情況.
要注意以下幾點:
需求曲線即價格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因為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是價格的決定者,他可能改變價格;
邊際收益小於平均收益;
邊際收益曲線相交於平均收益曲線的最低點E,此點的產量為最大利潤產量或最小虧損產量最大.
第一種情況:供給小於需求,即價格水平高(價格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上方),此時存在超額利潤(圖a)
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時的價格和產量是最優的,此時的價格和產量分別為PO,QO.做圖時要注意,要由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交點向橫軸(數量軸)引線,此點QO為最優產量,再向需求曲線做引線交F點,再引向縱軸(價格軸),此點PO為最優價格.
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此時總收益TR=PO·QO=POOQOF,總成本TC = H·QO = HOQOG
超額利潤=TR-TC = P0HGF(圖a中陰影部分)
(a) (b)
第二種情況:供給等於需求,即價格等於平均成本(價格線與平均成本線相切),此時存在正常利潤,超額利潤為零,此點叫收支相抵點(圖b)
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總收益TR=PO·QO=POOQOE,總成本TC = PO·QO = POOQOE
超額利潤=TR-TC = O
第三種情況:供給大於需求,即價格水平低(P價格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下方),此時存在虧損,超額利潤為負(圖c)
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MR=MC,總收益TR=PO·QO=P0OQOE,總成本TC = H·QO = HOQOG
超額利潤 = TR-TC = - HPOFG(圖c中陰影部分)
在存在虧損的情況下,企業是否生產 此時要看平均變動成本的情況,只要平均變動成本在價格線的下方,盡管虧損,但依然生產,因為此時廠商能收回全部可變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生產比不生產要少虧損.
第四種情況:存在虧損的情況下,但只要價格大於或等於平均變成成本,企業就依然生產,價格線與平均變動成本的相切點F,叫停止營業點,此時廠商生產與否對他來說虧損額都是一樣的,即生產所得只夠彌補全部可變成本.但對廠商來說,還是生產比不生產要好,因為,一旦形勢好轉,廠商可以立即投入生產.(圖c)
所以在短期,廠商繼續生產的條件是P≥AVC.
(c) (d)
第五種情況:在存在虧損的情況下,但價格小於平均變動成本(即價格線在平均變動成
本線的下方,)此時廠商只能收回部分可變成本,生產比不生產虧損要大,所以必須停止生產.
綜上所述,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MC
長期均衡條件:
在短期內,完全競爭廠商雖然可以實現均衡,但由於不能調整生產規模,廠商在短期均衡時可能會有虧損,如上所分析的那樣.但在長期中,完全壟斷廠商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改變生產規模,從技術,管理等方面取得規模經濟,所以廠商總會使自己獲得超額利潤,加之完全壟斷行業在長期內也不可能有其它廠商加入,廠商的超額利潤是可以而且應該長期保持的,如果一個完全壟斷廠商在長期經營中總收益不能彌補其經濟成本,那麼,除非政府給予長期補貼,否則它勢必會退出此行業.完全壟斷行業的長期均衡是以擁有超額利潤為特徵的.如圖所示:
圖中,壟斷廠商的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與邊際收益曲線MR相交於E點,此時,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廠商實現了長期均衡,均衡產量為Q0均衡價格為P0,廠商獲得的超額利潤為圖中陰影部分.
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LMC=SMC
10.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與壟斷廠商長期均衡的區別
第一,長期均衡的條件不同.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的條件是:P=MR=SMC=LMC=LAC=SAC.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是:MR=LMC=SMC.
第二,長期均衡點的位置不同.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產生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而完全壟斷廠商長期均衡不可能產生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第三,獲得利潤不同.
完全競爭廠商在長期均衡時只能獲得正常利潤;而壟斷競爭廠商由於其他廠商無法進入該行業,可以獲得超額壟斷利潤.
11.完全壟斷廠商的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或差別定價,即壟斷者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的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
實行價格歧視的條件:
第一,賣者是一個壟斷者,可以操縱價格;
第二,賣者了解不同的消費者對其所出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
第三,賣者能將按不同彈性區分的市場分離開,使低價格市場上的消費者無法將低價購進的商品在高價市場上出售,否則,價格歧視無法實行.
種類:
一級價格歧視,也稱完全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按每一單位商品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確定單位商品的價格.
二級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按照消費者不同的購買量段收取不同的價格,購買量越小,廠商索價越高,購買量越大,廠商索價越低.
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把對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消費群,不同市場上分別收取不同的價格.
12.壟斷競爭的含義與條件
壟斷競爭是指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類產品,市場中既有競爭因素又有壟斷因素存在的市場結構.它兼有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這兩種市場結構的特點.
條件:
1.市場上有很多的生產者和購買者,每一個生產廠商的生產規模都比較小.
2.行業中廠商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而這些產品彼此之間又存在很好的替代性.
3.進入市場的障礙較少,生產廠商和生產要素都可以比較自由地進出市場.
比較壟斷競爭市場和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發現,二者市場結構比較接近,根本區別在於產品的差別性.產品差別是造成壟斷競爭市場上壟斷因素與競爭因素並存的決定性原因.
13.壟斷競爭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廠商面對的需求曲線既不像完全競爭廠商那樣是水平的,也不像完全壟斷廠商那樣陡峭,而是比較平坦的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壟斷競爭市場結構的特點使每一個廠商面臨著兩條需求曲線,如圖5-10所示,一條是廠商期望的需求曲線d,另一條是廠商實際的需求曲線D.
圖5-10 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14.壟斷競爭的廠商均衡
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
MR=SMC
d=D
此時,廠商可能有超額利潤,虧損或只得到正常利潤.
壟斷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是:
MR=LMC=SMC
AR=LAC=SAC
d=D
15.寡頭壟斷的含義與條件
寡頭壟斷(又稱寡頭)是指少數幾個廠商控制整個市場中的生產和銷售的市場結構.
一般用集中率作為測定寡頭壟斷程度的標准,集中率是指一定數量廠商(如四個)的銷售量(或產量,雇傭人數,資產等)佔全行業的比率,集中率越大,壟斷程度也就越高.
條件:
1.行業中廠商數量較少.
2.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可以是無差別的,也可以有差別.
3.入寡頭壟斷市場存在比較大的障礙.
16.古諾模型
是法國經濟學家古諾創立的,最早的寡頭壟斷模型.
古諾模型的假定條件是:市場上只有A,B兩個廠商生產完全相同的產品;廠商生產的成本為零,因而只須獲得最大收益便可獲得最大利潤;兩個廠商面臨相同的線性需求曲線,採用相同的市場價格;每一個廠商都認為對手的產量不會發生變化.
在這樣的假定條件下,A和B的均衡產量都等於市場最大需求量的1/3,兩個廠商的總產量等於市場最大需求量的2/3.如果該行業有n個廠商,則每個廠商的均衡產量為市場最大需求量的1/n+1,總產量則為市場最大需求量的n/n+1
17.斯威齊模型
是美國經濟學家斯威齊提出的,用以解釋寡頭壟斷市場上所存在的價格具有相對穩定的現象.
斯威齊模型的假定條件是:由於寡頭廠商會意識到相互依賴的關系,因此,當一個寡頭廠商提價時,其競爭對手並不提價,以保持市場份額;但是當一個寡頭廠商降價時,其競爭對手也降價,以避免市場份額減少,由此形成有特點的需求曲線——折彎的需求曲線(突點的需求曲線),如圖所示E點即為彎折點.
由於需求曲線有彎折點,對應邊際收益曲線也就成為間斷的兩段:MR1,MR2.那麼當邊際成本曲線MC位於FG兩點之間的任何一個位置上時,廠商的最大利潤所對應的產量和價格都保持不變.也就是說當成本在一定范圍內變動時,廠商的產量和價格都是相對穩定的,總收益(價格與產量的乘積)也是不變的.成本下降(由MC1下降到MC3)而收益不變,那麼利潤(總收益與總成本的差額)將增加.
④ 固定成本、平均成本、總成本、邊際成本之間的換算方法是什麼
總成本--總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TC--TVC=TFC
(總可變成本+固定總成本)/總產量=總平均成本
(TVC+TFC)/TQ=
AC
即:總成本/總產量
邊際成本為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要增加的成本
MC=△TC/△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AFC=TC/Q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AVC=AC/Q
MC(邊際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關系
①
MC、AC、AVC三條曲線是U形且MC交AC於最低點;MC交AVC於最低點
②AFC是反函數,始終處於下降趨勢
一、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①總成本與邊際成本:
TC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別表現遞減、最小值、遞增
②總成本與平均成本
TC曲線上任一點和原點的連線的斜率是AC,當AC達到期最大時,TC和原點的連線正好也是TC的切線。
③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MC>AC時,AC遞減增;MC<AC時,AC遞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關系
MC曲線和AC曲線都是U型的,造成這種形狀的原因都是由於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的遞減或遞增,但這兩種成本的經濟涵義和幾何涵義不同,MC曲線反映的是TC曲線上的各點切線的斜率。而AC曲線則是TC曲線上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所以MC曲線比AC曲線更早到達最低點。MC曲線與AC曲線相交於AC曲線的最低點上。
在這一點,MC=AC,就是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遞減,AC>MC,就是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
在這一點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遞增,AC<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AC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的,當MC下降到一個更低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下降,但它同前面較高水平計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於MC,以至當MC到達最低點以後轉而遞增,在其未達到平均值時,AC仍在MC之上,並且AC仍繼續遞減,直到與遞增的MC相交,AC才到達最低點,而後轉向遞增。
而過這一點之後,情況相反,AC還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當MC上升到一個更高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上升,但它同前面較低水平計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於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1、總成本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
總成本TC是產量的函數,由於沒有考慮固定成本這一因素,總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品產量為零時,TC為零,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也相應增加,總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決定於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率,也就是邊際成本率。
平均成本(AC)是每單位產品的成本,等於總成本與產品產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幾何意義上AC是TC曲
線上的任一點與原點O的連線的斜率。AC曲線形狀為U型,表明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增加先遞減後遞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先遞減後遞增的
2、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
一般來說,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最初在產量開始增加時由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產量很小。隨著生產的進行,生產要素利用率增大,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成本的增長速度,所以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邊際成本又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慮最初的短暫情況,那麼,它的變動規律主要表現就是:邊際成本先是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增加
而增加,因此,邊際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⑤ 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許值公式
摘要 擴展;: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⑥ 西方經濟學 均衡產量 計算
利用均來設立相關的等式50000-2000p=40000+3000p,然後計算出均衡價格p=2,均衡產量為10000,所以廠商的可變成本 2q3-24q2+75q 。之後可以推算出平均可變成本AVC為2Q2-24Q+75,這樣就可以求出當Q=10000是AVC=很大 ,而一般這樣的數據或者說情況,廠商是會選擇關門的,畢竟廠商是要賺錢的。
拓展資料:
均衡產量是指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數量均衡產量是指當供求均衡時,我們將一個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量叫做均衡產量。均衡價格的含義:均衡價格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也就是這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相交時的價格。對均衡價格的理解應注意這樣三點:第一,均衡價格的含義:均衡價格就是由於需求與供給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使價格處於一種相對靜止、不行變動的狀態。第二,決定均衡價格的是需求與供給。第三,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最後的結果,其形成過程是在市場的背後進行的。
支持價格是指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生產,對該行業產品規定的高於市場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實行支持價格後,該商品市場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導致供大於求,出現該商品過剩。此時,政府可採取的措施包括:(1)政府收購過剩商品,或用於儲備或用於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收購過剩商品會增加政府財政開支。(2)政府對該商品的生產實行產量限制,規定將生產的數量控制在均衡產量,使供求平衡,但這需有較強的指令並且代價較高。限制價格是指政府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價格而對它們規定低於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其目的是為了穩定經濟生活,保護消費者利益。實行限制價格後,該商品的市場價格下跌,刺激需求,導致該商品出現短缺,可能形成搶購現象或黑市交易。此時,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是控制需求量,一般採取配給制,發放購物券。但配給制只能適應短期的特殊情況,否則,一方面可能使購物券貨幣化,還會出現黑市交易,另一方面會挫傷廠商的生產積極性,使短缺變得更加嚴重。
⑦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短期平均成本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固定成本定義: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固定成本分類:
固定成本通常可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質量成本體系約束性固定成本: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酌量性固定成本: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⑧ 微觀經濟學競爭企業的均衡產量怎麼算
微觀經濟學競爭企業的均衡產量求法:
1、短期中:令MR=MC,可求出均衡產量。
2、長期中:均衡條件:MR=LMC=SMC=LAC=SAC,MR=AR=P。
微觀經濟學計算公式:
一、需求彈性:
1、弧彈性計算;
2、彈性的中點計算公式;
3、點彈性;
二、需求收入彈性;
四、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五、短期成本;
1、總成本(TC)=固定成本(TFC)+可變成本(TVC);
2、平均成本(AC)=TC/Q;
3、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
4、平均可變成本(AVC)=TVC/Q;
5、邊際成本(MC)=d TC/d Q=d TVC/d Q;
六、均衡條件Qd=Qs;
七、邊際替代率MRS=;
八、總效用最大化====λ;
預算線:I=P1Q1+P2Q2消費者均衡時MUx/Px=MUy/Py
九、邊際產量:MP=d TP/d L平均產量:AP=三階段生產函數第一階段(0,MP=AP)(MP=AP/MP=0)(MP=0,無窮大);
十、給定成本,求產量最大,給定產量,求成本最小;
MP L/w L=MP K/r,wL+rK=C捷徑L=K=Q;
十一、平均收益AR==P邊際收益MR==d TR/d Q;
十二、利潤最大化的條件:MR=MC;
十三、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滿足一階導數為0,即MR=0;
十四、廠商的停產點:P=AVC的最低點求出AVC,再一階導等於0二階小於0即可;
十五、壟斷廠商邊際成本定價,即MC=P=AR;
政府限定的價格為收支相抵的價格,即P=AR=AC,或TR=TC;
十六、假設壟斷廠商面臨兩個分割的市場1和2,廠斷廠商在兩個市場上的最大利潤原則為:MC=MR1=MR2(Q=Q1+Q2);
列出方程組,解Q1 Q2代入需求函數得到:P1 P2兩個市場的收入分別為:TR1=P1Q1 TR2=P2Q2總利潤=TR1+TR2-TC TC是關於Q1 Q2的函數。
⑨ 微觀經濟學,生產函數均衡值
(1)等成本線方程:5L+2K=4500.....①
根據廠商實現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PL/MPK=w/r
可得:K=5L...........②
把②代入①,可得:L=300,K=1500, Q=
(2)等產量曲線方程:9000=3L1/3K2/3。。①
根據廠商實現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PL/MPK=w/r
可得:K=5L...........②
把②代入①,可得:L= ,K=
C=
⑩ 完全壟斷企業實現最大利潤的均衡條件是什麼,如何運用均衡條件進行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計算
壟斷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SMC,其利潤可以大於零,或小於零,或等於零。
壟斷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是:
MR=LMC=SMC,且π>0。
(1)關於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壟斷廠商在短期內是在給定的生產規模下,通過產量和價格的調整來實現MR=SMC的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可以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仍然根據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的原則來決定產量,即均衡的條件仍為MR=MC。但居於完全壟斷地位的廠商也並不能為所欲為,要受市場需求狀況的限制。如果價格太高,消費者會減少其需求,或購買其他替代商品。
(2)關於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
在長期,壟斷廠商是根據MR=LMC的利潤最大化原則來確定產量和價格的,而且,壟斷廠商還通過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來生產長期均衡產量。
所以,壟斷廠商在長期可以獲得比短期更大的利潤。
由於壟斷廠商在長期可以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而在短期只能在給定的生產規模下生產,所以,壟斷廠商的長期利潤總是大於短期利潤。此外,在壟斷市場上,即使是長期,也總是假定不可能有新廠商加入,因而壟斷廠商可以長期保持其高額的壟斷利潤。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