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工成本包括哪些
人工成本主要包括:
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1)工資成本總額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人工成本亦稱「勞動成本」,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由投入勞動力要素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性報酬和福利性供給,是企業總成本的組成部分。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
Ⅱ 職工工資總額包括哪些
職工工資總額是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計算原則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
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以及其他根據有關規定支付的工資,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按國家規定列入計征個人所得稅項目的,還是未列入計征個人所得稅項目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資總額內。
(2)工資成本總額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近年來國家統計局有關工資總額的補充規定和解釋,用人單位的工資總額還應包括以下項目:
(1)企業銷售人員的工資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其工資按提取額計算;
(2)企業職工年終結算的獎金;
(3)企業發給職工的保健津貼(除接觸有毒物質、砂塵作業、放射線作業和潛水、沉箱作業、高溫作業等五類工種所享受的由勞動保護費開支的保健食品待遇外);
(4)學校發給本校教師的超課時講課費,教師節發放的現金;
(5)單位一次性或按月發放給職工的旅遊費、商業保險費、午餐補貼、過節費、勞務費、通訊費等;
(6)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職工代扣代繳的社會保險費、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
(7)以下屬單位的名義發放的現金或實物;
(8)以工會名義發放的現金和實物(除現行制度規定不應計入工資的勞保福利費和勞動保護費項目外);
(9)由職工自行支配的房改一次性補貼和按月發放的補貼;
(10)單位在不減輕對職工個人應負的責任之外為職工購買的人身保險(最終受益者是職工個人),單位為個人購買的國庫券、債券等;
(11)證券公司的「襄理」工資(即證券公司以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形式支付給受理委託交易的員工的工資);
Ⅲ 工資總額包括什麼
法律分析: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法律依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四條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第十一條 下列各項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 (一)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有關規定頒發的發明創造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以及支付給運動員、教練員的獎金; (二)有關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方面的各項費用; (三)有關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待遇的各項支出; (四)勞動保護的各項支出; (五)稿費、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 (六)出差伙食補助費、誤餐補助、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七)對自帶工具、牲畜來企業工作職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補償費用; (八)實行租賃經營單位的承租人的風險性補償收入; (九)對購買本企業股票和債券的職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紅)和利息; (十)勞動合同制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時由企業支付的醫療補助費、生活補助費等; (十一)因錄用臨時工而在工資以外向提供勞動力單位支付的手續費或管理費; (十二)支付給家庭工人的加工費和按加工訂貨辦法支付給承包單位的發包費用; (十三)支付給參加企業勞動的在校學生的補貼; (十四)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補貼。
Ⅳ 工資成本包括個人社保
1)計提工資時:(應發部分)
借:管理費用--工資
銷售費用--工資
製造費用--工資
生產成本--工資(分產品計入)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發放工資時,代扣個人社保、公積金、個稅:
實發工資=(1)應發工資總額-(2)代扣個人社保-(3)代扣個人公積金-
(4)代扣個人所得稅。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
其他應付款--個人公積金
銀行存款/現金
3)計提企業應交社保、公積金
借:管理費用--社保+公積金
營業費用--社保+公積金
製造費用--
社保+公積金
生產成本--社保+公積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公積金
4)交納社保、公積金
借:其他應付款--代扣個人社保
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其他應付款--個人公積金
應付職工薪酬--公積金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XX
希望幫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與職工成本總額有什麼不同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與職工人工成本總額的最根本區別就是納入統計的人員口徑不一致,企業工人工成本總額納入比諸的人員口徑是從業人員發生相關成本,而職工成本總額納入統計的人員口徑是職工發生的相關成本,所以企業人工成本總額所統計的人員范圍比職工人工成本總額更大些。
拓展資料:
人工成本總額可以根據銷售收入凈額、企業增加值、盈虧平衡以及綜合效益等來確定,分別稱之為銷售凈額法、勞動分配率法、盈虧平衡法和工效掛鉤法。一般情況下,企業做薪酬預算時,勞動分配率應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總額的增加反映在員工人數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兩個方面,首先應確定新年度所需員工人數,那麼上述公式可以表達為: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企業增加值×勞動分配率,從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長率應該和人均企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保持一致。
盈虧平衡點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的產量。以盈虧平衡點為界限,當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就虧損。盈虧平衡點可以用銷售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也可以用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國務院國資委為有效行使出資者職責,需要加強對其監管企業薪酬制度的管理,工效掛鉤方式是對國有企業薪酬管理進行監督、控制的主要方式。同時,在企業所得稅制度改革之前,工效掛鉤法是計稅工資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企業所得稅法》已經於2008年開始實施,根據新的稅法,合理的工資成本都是應稅扣除項目,因此工效掛鉤不再是計稅工資管理的形式了。工效掛鉤是指企業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具體做法是:企業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基數、經濟效益基數和掛鉤浮動比例,按照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實際情況,提取工資總額,並在國家指導下按以豐補欠、留有結余的原則,合理發放工資。
Ⅵ 工資薪金總額包括哪些
工資薪金總額包括企業按照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和,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主要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一) 計時工資
1. 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准支付的工資;
2. 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
3. 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
4. 運動員體育津貼。
(二) 計件工資
1. 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2. 按工作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3. 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三) 獎金
1. 生產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安全(無事故)獎、考核各項經濟指標的綜合獎、提前竣工獎、外輪速遣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
2. 節約獎:各種動力、燃料、原材料等節約獎。
3. 勞動競賽獎:包括發給勞動模範、先進個人的各種獎金和實物獎勵。
4. 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
5. 其他獎金:包括從兼課酬金和業余醫療衛生服務收入提成中支付的獎金等。
(四) 津貼和補貼
1. 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高空津貼、井下津貼、流動施工津貼、野外工作津貼、林區津貼、高溫作業臨時補貼、海島津貼等。
2. 保健性津貼:衛生防疫津貼、醫療衛生津貼、科技保健津貼、各種社會福利院職工特殊保健津貼等。
3. 技術性津貼:特殊教師補貼、科研津貼、工人技術津貼、中葯老葯工技術津貼、特殊教育津貼等。
4. 年功性津貼:工齡津貼、教齡津貼和護士工齡津貼等。
5. 其他津貼:直接支付給個人的伙食津貼(火車司機和乘務員的乘務津貼、航行和空勤人員伙食津貼、水產捕描撈人員伙食津貼、專業車隊汽車司機行車津貼、體育運動員和教練員伙食補助費、少數民族伙食津貼、小伙食單位補貼等)、合同制職工的工資性補貼以及書報費等。
6. 物價補貼。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如肉類等價格補貼、副食品價格補貼、糧價補貼、煤價補貼、房貼、水電貼。
7. 貨幣化的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
8. 貨幣化的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
9. 貨幣化的通訊補貼。
10. 支付給職工節日補助;
11. 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
(五) 加班加點工資:
1. 加班工資;
2. 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1.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
2.附加工資;
3.保留工資。
(6)工資成本總額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工資薪金總額不包括的項目:
(一)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相關規定頒發的發明創造獎與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以及支付給運動員、教練員的獎金;
(二)有關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方面的各項費用;
(三)有關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待遇的各項支出;
(四)勞動保護的各項支出;
(五)稿費、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
(六)出差伙食補助費、午餐補助、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七)對自帶工具和牲畜來企業工作職工所支付的工具與牲畜等的補償費用;
(八)實行租賃經營單位的承租人的風險性補償收入;
(九)對購買本企業股票及其債券的職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紅)和利息;
(十)勞動合同制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時由企業支付醫療補助費及生活補助費等;
(十一)因錄用臨時工而在工資之外向提供勞動力單位支付的手續費或管理費;
(十二)支付給家庭工人的加工費及其按加工訂貨辦法支付給承包單位的發包費用;
(十三)支付給參加企業勞動的在校學生的補貼;
(十四)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補貼。
Ⅶ 一家企業的綜合用工成本包括哪些
很多企業會有以下3個誤區:
誤區一:人力成本等於工資。
誤區二:人力成本等於工資總額。
誤區三:人力成本等於使用成本
其實都是片面的認知!
企業的在人力用工這塊的成本可遠遠不止這些!
IT人力外包靈活用工
下面唐普就來為你盤點下,那些顯性和隱性的企業用工成本吧!
1、招聘成本
2、選拔成本
3、錄用成本
4、安置成本
5、培訓和學習成本
崗前教育成本+崗位培訓成本
6、離職成本
包括離職補償成本+離職管理費用+空職成本
以上都屬於企業的綜合用工成本,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在人力用工上花費的成本可遠遠不只是人員工資那些!
當然現在有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都開始採用靈活用工的方式。使用外包人員,解決業務發展需求,最大程度上降低用工成本,幫助解決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提升企業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