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分析綠色建築成本
擴展閱讀
我國怎麼儲存石油 2025-05-21 11:18:35
揉擦工具怎麼畫 2025-05-21 11:17:03

如何分析綠色建築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8-09 02:12:17

㈠ 綠色建築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什麼

在綠色建築成本效益的評價中,增量成本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對綠色建築方案的增量收益高於所支付的增量成本,可對判斷是否選擇建造綠色建築有顯著作用。
綠色建築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整個社會共享,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公共利益的政府採取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以鼓勵經濟發展而建造綠色建築激勵措施,也可以視為對社會環境和社會效益支付的成本。要完成這兩大轉換,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貨幣化定量方法合並計算經濟效益。

㈡ 按綠色建築標准施工會增加多少造價

因為綠色建築中包含了很多零增量甚至負增量成本的東西。之所以很多人覺得綠建增量成本高,一方面是只看到了一些高增量的部分,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咨詢單位本身經驗不多、對標准研究不透徹!導致為了得分大量增加一些高成本的技術和設施。

㈢ 重慶大學王英教授

畢業院校
香港理工大學

學位
項目管理碩士

主要經歷
1982.9____1986.7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攻讀法學學士;
1999.1____2002.12 香港理工大學房地產系攻讀項目管理碩士;
1986.7____至今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市綜合評標專家庫專家。

研究方向
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建設項目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地方建設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現代建築企業經營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按時間排序):
1、 China's construction regulatory systems, BUI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1.7 SCI檢索;
2、 Corporate strategic management firms,PROCEEDINGS OF'9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NGINEERIN,1998.10 ISTP檢索;
3、 基於PDCA模式的學習型企業創建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09.3 CSSCI檢索;
4、 成本策劃提升房地產企業核心競爭力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8.5 CSSCI檢索;
5、 影響綠色建築推廣的因素:來自建築業的實證研究,建築經濟,2008.2;中文核心;
6、 物業管理優質服務淺析,西北師大學報,2006.12;
7、 論不可抗力條款在索賠中的作用,重慶建築大學學報,2000.4;CSSCI擴展檢索
8、 關於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的若干思考,重慶建築大學學報2000.6;CSSCI擴展檢索;
9、 後履行抗辯權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運用,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7.5;CSSCI檢索
10、論建設立法的完善與發展,重慶建築大學學報,2000.9;CSSCI擴展檢索
11、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提升房地產企業核心競爭力, 甘肅社會科學 2008.2;CSSCI檢
12、淺析工程項目招投標法律法規以及投標風險,科技咨詢,2006.10;
13、PPP模式下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風險承擔與分配研究 建築經濟 2010.5 中文核心;
14、太陽能光電建築推廣"瓶頸與對策探究 建築經濟2011.7中文核心;
15、快速城市化下的重慶公租房制度研究 軟科學 2011.9 CSSCI檢索;
16、重慶地票交易制度與運行問題研究 建築經濟 2011.12中文核心;
17、對建築"盜版"問題的若干思考 建築經濟 2011.9中文核心;
18、A method for hesitant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isk investment 2011.7 EI核心;
19、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suitable brid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information 2011.5 EI核心;
20、Research on Public Hous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2011.1 會議
21、公租房運行中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 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1 CSSCI檢索;
22、現代企業經濟法律制度,科技文獻出版社,1995.5;
23、實用經濟法概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12等。

科研項目
完成的主要項目:
1.建築工程法律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2006.8;
2.重慶市科委軟科學計劃研究項目 重慶市綠色建築成本分析 (CSTC,2007EB9009) 2007.10;
3.重慶開縣新城發展策劃研究2007.10;
4.涪陵大劇院可行性研究 2008.5;
5.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總體發展規劃與產業布局研究 2008.10;
6.重慶市建設科技計劃項目 建設工程質量危機管理研究 2009第95號 2010.11;
7.豐都漢墓博物館項目可行性研究 2010.3;
正在承擔的主要項目:
1.重慶保稅港區水港綜合配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2.綠色建築技術開發方案及應用策略研究;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XJL008) 我國城鎮准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公私合作機制研究。

㈣ 請問國內綠色建築一星,二星,三星各自需要花多少增量成本各省市增量成本是否都一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3-24

㈤ 綠色建築閱讀理解。

綠色建築就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所謂「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節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採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節約資源: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回歸自然: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築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綠色建築的建造特點包括:對建築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凈,地磁適中。

綠色建築應盡量採用天然材料。建築中採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

綠色建築還要根據地理條件,設置太陽能採暖、熱水、發電及風力發電裝置,以充分利用環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築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築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築也應運而生。

綠色建築應走出三大誤區

綠色並不等於高價和高成本

在樓盤銷售以廣告轟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綠色建築」也毫無例外地成為房地產商們朗朗上口的新詞兒,以至於讓人們誤以為綠色建築就是高檔建築。

綠色建築的成本究竟怎樣,是否會成為提高房價的因素,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做出了回答:

綠色建築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綠色並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窯洞冬暖夏涼,把它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築,造價並不高;新疆有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它的牆壁由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好的秸稈組合而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非常當地化的屋頂,就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築,其造價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謂價廉物美。

在中國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況下,大家對房價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興說,我們引進綠色建築標准和技術時,就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規定綠色建築所採用的技術、產品和設施,成本要低,要對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影響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應用了這些技術和設備後,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因為住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費、水費和其他能源費的開支,一般5年到8年之內,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比如,德國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項建築節能改造項目,政府給每戶出3000元錢,住戶自己出2000元錢,國外援助2000元,總共一戶投資7000元錢,對建築進行了從外保溫到供熱、智能、玻璃、門、天花板和水循環系統的全面改造。改造後,住戶一年所減少的開支就達到3000元以上,周邊的許多老百姓也要求運用這些技術。

仇保興說,並不是現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綠色的,要突破這樣的認識誤區。把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的發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貴族化,不會取得成功;事實證明把發展道路確定為中國式、普通老百姓式、適用技術式,綠色建築才能健康發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過彎路,許多智能建築,停留在保安、音響控制等方面,線路搞得非常復雜,造價也非常高,甚至耗電量居高不下,這不是智能建築應有的發展道路。信息時代,智能化應該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現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開關,用手機就可以控制家裡的能源開關,冬天走的時候,就把供熱開關關掉,下班之前半個小時,手機一按,就能把供熱開關啟動,這樣回到家裡時,屋裡已經暖洋洋的。主人在外邊工作的時候,家中不供熱,能省1/3的能源。再如,許多南方地區,房子里的空調40%是為了應對室外的陽光,安裝一個很小的智能測溫裝置,當太陽光正熱時,遮陽簾自動升起來,減少射入室內的陽光,減少空調的能耗。這樣的智能建築才是綠色的,才是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建築。

仇保興坦言,因為綠色建築的標識不明確,人人都可以濫用,「綠色建築」也就成為一些房地產開發商提高房價的欺騙性概念。現在應大力推廣綠色建築的標識,通過對建築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室內環境的具體性能進行實測,給出數據,規定對生態環境的保障。把綠色建築從一個簡單的概念變成定量化的檢測標准,對達到標準的給予綠色建築的標識,這樣偽綠色就會現原形,最終會退出房地產市場。

綠色建築不僅局限於新建築

「我國新建建築節能工作做得較好,基本遵循了綠色建築的標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築改造成綠色建築的工作推進得不是很順利,許多既有建築仍是耗能大戶。」業內專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據建設部統計,新建建築在設計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階段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總共每年可節約700萬噸左右標准煤。未來的30年之內,我們還要新建400多億平方米的建築,在現行建築管理體系中,達不到綠色建築標准就不得開工,所以新建建築的節能只是執行問題,難度並不是很大。難度在於我國現在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築的節能改造,如何讓既有建築成為綠色建築。

比如,北方地區集中供熱的建築面積是63億平方米,佔全國建築面積總量的10%多一點,卻佔全國城鎮建築總能耗的40%。供熱「大鍋飯」中,有人是開著窗享受暖氣,非常浪費。我國單位面積採暖平均能耗摺合標准煤為20公斤/平方米·年,為北歐等同緯度條件下建築採暖能耗的1~1.5倍。我們需要在既有建築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戶計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國實行了數十年的「單位包費、福利供熱」的供暖體制。

據仇保興介紹,既有建築現在從樓上到樓下都是一條管道供熱,是串聯式的,每一戶裝一隻計熱表,不可行。現在技術上已經有所突破,引進歐洲的先進技術,在每個散熱片上裝一個計量表,成本低,非常適合中國的計量改造。這使得供熱也像供水、供電一樣,是嚴格計量的,是可以調控的。據估算,在北方地區,如果房間里供熱是可以調節的,不用開窗,就可以節約15%的能耗;如果是可計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時把暖氣關掉,回來以後再開,就可以節約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著北京市冬季採暖節省500萬噸煤,就相當於減排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也是一個艱巨的節能減排目標,需要加大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

建築節能不只是政府的職責

每台電器設備在待機狀態下耗電一般為其開機功能的10%左右;一盞11瓦的節能燈相當於60瓦的白熾燈亮度;選用電子鎮流器,較傳統鎮流器省電30%;變頻式空調較常規的非變頻空調節能20%至30%。

這些節能小竅門看似細小,日積月累,卻能節省不少能源。推廣綠色建築不只是政府的職責,廣大居民也是綠色建築的最終實踐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築本身的節能效果不錯,可居民在裝修過程中,把牆皮打掉了,或者換了窗戶,拆掉天花板,這樣就破壞了建築本身的節能性和環保性。

仇保興表示,現在規定,凡是財政投資的項目,都必須達到建築節能的最低標准,一定要應用建築節能的標識;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不管哪個公司或機構建造,都必須是節能的綠色建築,這需要政府去實施,也需要廣大市民關心監督。仇保興說,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不能只停留在專家、政府官員和一些大企業、大城市,應進入尋常百姓家。要讓老百姓知道什麼是綠色建築,不是有鮮花綠草、噴泉水池、綠化得好的樓盤就是「綠色建築」。如果老百姓都能關注到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氣體的減排,那麼大家的共識就會形成綠色建築的市場需求。有了市場需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才能在全社會廣泛地推廣應用。

㈥ 綠色建築是不是高成本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能夠保持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的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是能為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並不意味著高成本

㈦ 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

建設部發布的信息表明,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築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築;既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據建築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目前我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以上;實心黏土磚每年毀田12萬畝;與發達國家相比,鋼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攪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正如建設部長仇保興在其講話中說到「當前,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同時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在世界范圍內,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為特徵的傳統經濟正在逐漸失去昔日的榮耀。由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成為正處於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機動化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戰略選擇。」 綠色建築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築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築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收過程)內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破壞環境的建築物。綠色建築是以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建造低環境負荷情況下的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持續發展。面臨世界能源利用的嚴峻形勢,推廣綠色建築已勢在必行。綠色建築的推廣和實施同時要考慮技術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做到技術上、經濟上合理和社會上合理。 與傳統建築相比,綠色建築具有積極的外部性,並採用大量的綠色材料和綠色技術。綠色建築的初始建造成本更高(多由開發商獨自承擔),而其運行成本、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更低(使用者和社會獲益)。有必要從全社會的角度出發,對綠色建築從項目的構思、策劃、土地獲取、設計——建造——使用、維護、翻修直至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即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簡稱LCC)進行分析和評價。因此,對綠色建築的成本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我們在本課題的研究中主要對綠色建築成本中的以下兩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 ①基於特徵映射的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一方面,實現從設計特徵到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的映射;另一方面,實現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對設計特徵的反饋。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設計階段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②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研究。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影響因素分析模型不僅是一個績效評價模型,而且可以對生命周期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辨別和確定。 在本文中,我們分六部分就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對整篇文章所研究的問題、目的以及意義進行論述;第二部分,對相關的理論以及閱讀的文獻進行一個綜述性的評論;第三部分,對本文所研究的對象進行界定,並構建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體系。第四部分,論述基於特徵影射的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第五部分,構建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影響因素分析模型;第六部分,對該課題研究的結論進行總結陳述,並對課題研究中的不足進行陳述,希望能夠為後面研究提供幫助。 本文由於作者能力有限,才疏學淺,對所研究的問題也只是淺嘗則止,研究之中未免有紕漏之處。敬請諒解,同時希望讀者能夠給予指正和提供寶貴的意見.

㈧ 請問國內綠色建築一星,二星,三星各自需要花多少增量成本各省市增量成本是否都一樣

公建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分別為40元/㎡、152元/㎡、282元/㎡,住宅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分別為33元/㎡、73元/㎡、222元/㎡。各省市增量成本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省份的政策都是不同的。

在建造符合《綠色建築評價標准》要求的綠色建築目標下,因採用了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利用技術方案而增加的成本,稱之為綠色建築增量成本。

對此有需求的話可以聯系朗綠科技,該公司的產品理念與價值是想讓每一個人居住的更好!從客戶維度:健康舒適,提升客戶生活品質;從社會維度:節能環保,減少污染降低排放;從企業維度:創造價值,持續增加企業聲譽。

㈨ 分析綠色建築經濟的價值

,在全球環境惡化以及低碳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逐漸意識到與環境生態的相互關系,從而迫切的尋求環保、綠色、健康的新型建築,進而更好地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而實現綠色建築的低碳發展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於是,綠色建築概念應運而生,即將節能、環保這些新的要素融入到建築的實施方案中,這給建築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

1
綠色建築定義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設計當中,融入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等綠色理念,盡可能的為人們提供既舒適又健康的生活空間。同時要求使建築在全壽命周期中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各種資源,最低限度地降低對能源的消耗。此外,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因素,建築物也應該滿足較少排放廢物的要求。將以上要求具體運用與實施到建築的設計規劃中,從全局考慮,把握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行優化設計,在滿足人類生活舒適、便利的基礎上實現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
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是繼農業、工業、商業之後又一新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僅僅依賴傳統建築業那種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難循環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是難以實現長遠發展的。預計到2020 年,我國的建築面積將達到800 億m2 ~1000 億m2。所以迫切需要採取科學有力的節能減排措施,樹立低碳理念,研究綠色建築的發展對策,積極改善空氣質量,為實現2020 年單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50%的政策目標。

面對當前資源日益短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綠色建築的設計從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出發,是我國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同時通過綠色建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