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月成本提高,營業利潤虧損,這會有什麼影響嗎
成本提高,會減少營業利潤的總額;營業利潤虧損一般會使凈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從而影響所有者權益,使所有者權益減少。如果營業利潤是虧損的,而凈利潤是盈利的,則表明該企業的盈利不是依靠自身的企業營運,而是通過出售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等方式來使凈利潤提高!
㈡ 當月生產成本越低是不是主營業務成本就越低
生產成本越低,主營業務成本就越低,這是沒錯的。
在加權平均法下,當月生產成本越低,會使加權平均商品單價越低,主營業務成本也就越低
但是,當月生產成本越低,不一定主營業務成本就越低。因為主營業務成本是銷售商品的成本,按照先進先出法,當月銷售的產品不一定是當月生產的。會有時間差。
㈢ 生產定單沒有關閉對於當月的成本核算有什麼樣的影響
沒什麼影響的,如果是DLV的狀態是沒有影響的,如果一張生產定單已經完成,但是它只是PDLV的狀態(有可能是生產的消耗或者是副產品的影響,沒有完全入庫),那這張定單其實應該是過入成品了,但是由於沒有TECO,那就在在製品里了,所以已完成的定單,最好在當有全部TECO!
㈣ 成本對企業的影響
1.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直接服務於企業的目的。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潤。即使不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的國有企業,如果成本很高,不斷虧損,其生存受到威脅,也難以在調控經濟、擴大就業和改善公用事業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還會影響政府財政,加重納稅人負擔,對國計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2.是抵抗內外壓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
外有同業競爭、政府課稅和經濟環境逆轉等不利因素,內有職工改善待遇和股東要求分紅的壓力。企業用以抵禦內外壓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和增加產銷量。提高售價會引發經銷商和供應商相應的提價要求和增加流轉稅的負擔,而降低成本可避免這類壓力。
3.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成本低了,可減價擴銷,經營基礎鞏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尋求新的發展。許多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況下盲目發展,一味在促銷和開發新品上冒險,一旦市場萎縮或決策失誤,企業沒有抵抗能力,很快就跨下去了。
㈤ 當月生產的產品成本一定會影響當月的損益么
不一定,生產的產成品成本進入是庫存商品科目,資產類科目,屬於公司資 產,和當月損益無關,而在有銷售出去的情況下產成品的成本會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也就是影響了當月的損益
㈥ 公司的成本與費用的變化分別對營業利潤的影響是什麼
從利潤表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成本的變化直接並同步地影響著營業利潤的變化;而費用的變化對營業利潤沒有影響。
不妨我們來看看利潤表中各種指標的運算關系:
1、主營業務收入
2、主營業務成本
3、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4、營業利潤(4=1-2-3)
5、其他業務收入
6、其他業務成本
7、銷售費用
8、管理費用
9、財務費用
10、投資收益
11、營業外收入
12、營業外支出
13、利潤總額(13=4+5-6-7-8-9+10+11-12)
14、所得稅費用
15、凈利潤(15=13-14)
從上面利潤表中的運算關系來看主營業務成本對營業利潤的影響是直接的。主營業務成本增加多少,營業利潤就同步減少多少;反之就同步增加多少。
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大期間費用只對利潤總額有直接影響,而對營業利潤卻絲毫無影響。
㈦ 成本和費用對利潤的影響
成本和費用都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因素,二者都很重要。不同的是,成本決定了你的產品利潤空間,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營業利潤,控製成本是關鍵的一步;成本大體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一定程度下固定成本基本不可以再降低,其可控范圍較小,只能加大對其變動成本的控制力度。費用當中有很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降低的,關鍵在於控制。每降低一分錢的成本或者費用,你就多賺一分錢。省下的都是凈利潤。
做好成本控制和費用控制是每一個企業經營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所謂的企業管理,除了管理人以外,就是管理錢,而錢在企業中的用途也基本上就是成本和費用了,所以說管理好了,效益就上去了。
拓展資料:
影響損益的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
而影響利潤總額的不包括所得稅費用,其它的都包括,影響營業利潤的不包括營業外收支和所得稅費用,其他的都包括。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
⑤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製造費用是成本類科目,不影響當期損益。
㈧ 當月發出商品金額大對成本的影響
當月發出商品金額大對成本的影響是成本風險大,存在收不回成本的可能性,比如發生自然事故滑坡、泥石流等,第三方可以不用承擔費用,由商家自行承擔。
當月發出商品金額大,意味著當月庫存商品減少,發貨商品增多,主營業務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意味著需要足夠的資金進行周轉,以防意外發生。商家與第三方在發貨上有簽訂協議,非第三方的責任是需要商家自行承擔責任和費用,所以當月發出商品金額大,成本大,風險大。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