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年平均成本是什麼
擴展閱讀
莫里香是哪個公司的產品 2025-05-21 15:24:08
酒店行業成本有哪些 2025-05-21 15:13:26

年平均成本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8 20:41:20

⑴ 年均固定成本是什麼意思

固定成本 ,(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年均固定成本是指一年內,固定成本的平均值

⑵ 平均成本是什麼意思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total cost),總產量為Q(quantity),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verage cost)、AFC(average fixed cost)、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⑶ 約當年均成本計算公式

平均年成本=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現值/年金現值系數。約當年成本法是在機器設備購買決策中,評估不同經濟壽命的互斥投資項目的方法。當設備功能相同但經營成本和經濟壽命不同時,分別計算與各個投資項目總成本現值相對應的年等額支付,即每年的實際成本,取該年均成本較低的項目進行投資。

敏感性分析是投資項目的經濟評估中常用的分析不確定性的方法之一。從多個不確定性因素中逐一找出對投資項目經濟效益指標有重要影響的敏感性因素,並分析、測算其對項目經濟效益指標的影響程度和敏感性程度,進而判斷項目承受風險的能力。若某參數的小幅度變化能導致經濟效益指標的較大變化,則稱此參數為敏感性因素,反之則稱其為非敏感性因素。這種分析方法的缺點是每次只允許一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假定其他因素不變,這與實際情況可能不符。

資料擴展

平均年成本法把繼續使用舊設備和購置新設備看成是兩個互斥方案,並且假定將來設備再更換時可以按原來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設備。這種方法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不能計算完整現金流量,從而不能計算凈現值或其他指標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決策,但不限於固定資產更新決策。

固定資產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該資產引起的現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它是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額與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它是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現值與年金現值系數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現金流出。

考慮時間價值的固定資產的平均年成本有三種計算方法:

(1)計算現金流出的總現值,然後分攤給每一年。

(2)由於各年已經有相等的運行成本,只要將原始投資和殘值攤銷到每年,然後求和,亦可得到每年平均的現金流出量。

(3)用殘值×最低報酬率,視同每年承擔相應的利息,然後與凈投資(原始投資-殘值)攤銷及年運行成本總計,求出每年的平均成本。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約當年均成本計算公式?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⑷ 等額年金法和平均年成本法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等額年金法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而平均年成本法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⑸ 如何理解固定資產平均年成本(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公式

年運行成本是根據每年的實際成本核算得出,已經與市場掛鉤,而原始投資額與殘值都是計劃擬定的,要通過現值系數、終值系數與市場相聯系,才能得出相對實際的平均年成本。

這樣兩個公式就可以清楚的對比理解了,年金終值系數實際上是現值系數與年利率的結合。

⑹ 設備年平均使用成本

隨著設備的使用年限的延長,設備的年分攤額會逐漸減少
即:P、i不變時,n增大,則A減小
舉個例子,設備用10年的年分攤額要比設備用5年的年分攤額要小

⑺ 平均年成本法的介紹

平均年成本法把繼續使用舊設備和購置新設備看成是兩個互斥方案,並且假定將來設備再更換時可以按原來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設備。

⑻ 什麼叫平均成本邊際成本邊際產量

cost,average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總產量為Q,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FC、AVC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後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後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後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後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MP=總產量的增加量 Q/勞動的增加量 L

⑼ 工行個人積存貴金屬業務中的「年平均成本」是如何計算的

「年平均成本」計算公式為:本年積存金額/本年積存份額,其中本年積存金額包含積存手續費。
年平均成本」按自然年(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計算。
黃金積存業務,又稱為,是指商業銀行客戶在商業銀行開立黃金積存賬戶,按商業銀行標的黃金產品的固定重量或固定金額進行積存,商業銀行根據客戶的申請每月自動在其賬戶上扣除相應款項。此外,客戶也可以採取主動投資的方式在某個時間點進行一次性申購。對於積存賬戶內的黃金余額,客戶可以選擇贖回獲得貨幣資金或按商業銀行相應黃金產品的實有規格提取黃金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