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和一般流程是什麼
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
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
2.其中材料成本的計算尤為重要,一般分為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能確定產品成本歸屬的直接計入產品,不能明確劃分成本歸屬的,根據實際生產工藝確定分配標准。
一般流程:
1、根據生產方式確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實際運用中,這三種可以相互結合。如果公司具備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數據管理軟體,而且運行良好(雖然絕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僅僅勉強達到數據統計功能,但也對成本核算的細節起到一定幫助)。
2、基本資料收集:
2.1《BOM表》,即生產工藝流程標准及材料用量標准。這是實際生產成本分配標準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2.2車間材料領、用、存明細表,這個不用說了,主要材料的統計,重要性不問可知。關鍵是要根據確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設定統計表的項目格式。或按訂單統計,或按產品品種統計,或根據生產步驟統計,或三者結合。
2.3倉庫材料進、出、存明細表,這個是為了檢驗車間領、用存明細表的正確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倉庫成品進、銷、存明細表,這個是成本報表的重要採用數據《生產成本表》、《銷售成本表》。
2.4員工工資明細表,人工成本原始資料。關鍵是要分部門統計,如果有計件工資更好。
2.5製造費用明細表,按部分統計,這個要在原始單據在最初入帳時都要按部門記帳。這個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礎之一。
3、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
3.1成本報表主表是《產品生產成本表》和《產品銷售成本表》,這個做起來不復雜,關鍵是之前的資料統計要細致,才能計算的相對精確。
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虧分析和保本點分析。
3.3深入的分析是品質成本分析和重點成本分析,這才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通過以上的說明,對成本會計有一定研究的人,應該明白我所講的全面性問題和重要性問題了。希望更多對成本有研究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❷ 什麼是成本核算(財務會計)
成本核算是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所進行的核算。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核算的要點有三:(1)確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種目的,如存貨計價、計算銷售成本和確定收益;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等。(2)確定成本核算的對象。不同核算目的決定了對象的多樣化。如以各種、各批、各生產步驟產品作為對象,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各個責任單位為對象,計算責任成本等。(3)確定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費用歸集分配與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費用歸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須確定成本開支的范圍,明確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對於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後測定和記錄所積累的成本數據,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歸集,採用一個標准在各個成本核算對象間進行分配,以匯總所耗用的費用總數。產品成本計算就是按照成本計算對象,把匯總的費用進行分配,計算出各個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工業企業,由於一個企業往往生產多種產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在產品,因此還要將生產過程的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各種產成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❸ 成本核算都有哪些內容原則
成本核算的內容:
1、完整地歸集與核算成本計算對象所發生的各種耗費。
2、正確計算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和應計入本期成本的費用額。
3、科學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項目、期間以及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保證各種產品成本的准確、及時。成本核算的實質是一種數據信息處理加工的轉換過程,即將日常已發生的各種資金的耗費,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經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或使用范圍進行費用的匯集和分配的過程。正確、及時地進行成本核算,對於企業開展增產節約和實現高產、優質、低消耗、多積累具有重要意義。
成本核算原則: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過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計入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❹ 成本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在進行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先確定成本對象。
所謂的成本對象,就是需要計量成本的任何事項,也就是當我們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想找到某個特定事項的成本,這個「事項」就是成本對象。比如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提供的某項服務、運營中的某個部門,都可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確定成本對象之後,就可以對成本進行歸集。
所謂的成本歸集就是通過會計系統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需要收集與產品相關的不同類別的成本,比如不同原材料類別的成本、不同人工類別的成本以及監督成本之類的間接生產成本。
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構成成本的各種不同類別,才能完整的把成本進行歸集。成本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直接/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階梯式成本/混合成本、製造成本/非製造成本。
將成本進行歸集以後,接著需要把成本分配給指定的成本對象。
在分配過程中,直接成本的分配問題不大,可以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中,但是對於間接製造成本,比如監督成本,其中涉及到多種產品的監督,那麼應該以什麼比例或方法把監督成本分配給某個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呢,這裡面就涉及到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的不同,將直接導致產品成本核算的差異,而成本核算的差異又將決定產品盈利性和業績表現,從而影響企業的各種管理決策。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管理決策至關重要。
❺ 什麼叫成本核算怎樣核算成本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並按規定的方法計算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分為傳統成本核算和作業成本核算。
註:成本核算主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做好計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建立並嚴格執行材料的計量、檢驗、領發料、盤點、退庫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動力、工時等消耗定額;嚴格遵守各項制度規定,並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成本核算的組織方式。
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成本水平,對成本控制的績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檢查和測量,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可以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