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裡可以學灌湯包 學灌湯包技術需要多少錢
哪裡可以學灌湯包
建議到正規的學校學習,這樣我們才可以學習的全面,要學到技術,學內校的硬體容設施必須要過硬才行,只有操作多了,熟能生巧,自然技術就學到了。重點是教學模式,實踐課程多不多,技校著重在於多動手練習,理論知識也要跟得上。如果天天只講理論知識,也學不到什麼,最好的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去實地考察是最好的,可以了解得更多。
『貳』 開封灌湯包的做法及配方
主料
高粉200g 豬肉糜250g
高湯200g 鹽大半勺
砂糖半勺 香油1.5勺
生抽1勺 老抽半勺
薑末半勺 雞精小半勺
料酒半勺
開封灌湯包的做法步驟
1、將麵粉倒入面盆中,倒入適量溫水
2、和成絮狀,繼續加入溫水
3、揉成面團,蓋上濕布,進行餳面
4、餳面10分鍾後,繼續揉面,我反復做了5次至面團非常光滑有筋度
5、將半塊濃湯寶用沸水化開成高湯,晾涼備用
6、取一個大盆,倒入豬肉糜
7、加入所有調味,將肉餡和調料順一個方向攪動,直至肉餡和佐料完全混合。
8、分次加入高湯
9、不斷用手攪打上勁
10、取一塊殤好的面,揉成長條,切成劑子
11、按扁後擀成圓片,我的每個15克
12、包入餡料,捏成18-24個褶子,我的餡料25克
13、全部包好後靜置5分鍾
14、放入墊油紙的籠屜中,保持一定的空隙
15、等蒸鍋大火上汽後,放入籠屜蒸8分鍾即可
16、灌湯小籠包完成
小貼士
我家沒有高湯就用濃湯寶化開做成高湯!一定分幾次加入到肉末中攪勻融合,如果實在太稀就放冰箱冷凍一會再做!因為要加大量高湯,所有鹽和生抽都用,最後的量還是要你自己掌握的,因為高湯是否有鹹度不確定的,所有鹽和生抽的量最終看實際情況來加!
『叄』 如果每個灌湯包賣兩元,這些灌湯包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灌湯包。<
我們可以使用公式:灌湯包總數×灌湯包單個價錢=灌湯包總價
灌湯包,是一種漢族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開封。
『肆』 開一家灌湯包店需要多大的投資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開支,一是房屋租金,這個是由你選擇區域和面積決定的,區域越繁華,租金越高,面積越大成本越高,像我們這里小縣城非鬧市區,2間鋪面,5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6,每個月就是5000元;二是人工成本,師傅4000元/月,小工2000元/月,一般是一個師傅加一個小工,如果你是夫妻兩個,這方面的開支可以忽略;三是桌子板凳和鍋碗瓢盆,50個平方左右,大概擺放15-20個小桌子配小凳子,去二手市場去淘,大約1-2萬元搞定,碗筷200副1000元;四是麵粉肉類原材料,這個邊買變賣不超過2000元。總的要保證一年的租金和工人開銷,花費15萬元(請人加開的鋪面比較大)。另外你可以只租一個10平方的小鋪,而且只在那裡做包子,人工也全是自己人,客人買了就帶走,成本就基本上只有租金加上5000塊,生意適中基本穩賺不賠,,,這個你要看好附近消費群體,像在學校、工廠、單位、小區(不要問我為什麼小區附近也可以,因為現在懶人很多,都不願意做早飯)附近最好。
『伍』 小籠包子一籠多少成本
外面賣的杭州小籠包一屜(10個小包子)4元,
如果包子直徑在4厘米左右的話成本大概是0.15~0.25元.
『陸』 蟹皇湯包的製作
蟹黃湯包以皮薄湯多,鮮香肥嫩而聞名,蟹黃湯包也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名聞遐邇,是全國六大名包之一。蟹黃湯包具有稠而不粘、油而不膩、皮薄如紙、湯多味美的特點。湯包柔如軟殼雞蛋,製作工藝十分復雜,最傳統的蟹黃湯包講究「放在盤里如座鍾,夾在筷上像燈籠」,每個包子33 個褶,還有「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的食用要訣。怎樣才能做出優質蟹黃湯包呢?
說起蟹黃湯包,最重要的有三大部分
一、蟹油
蟹黃油原料:
活湖蟹800 克。調料:蔥末、薑末、紹酒各10 克,鹽、香醋各4 克,白鬍椒粉3 克,熟豬油50 克。
製作過程:
1、將活螃蟹刷洗干凈,用繩子捆綁好,上籠大火蒸20 分鍾至熟,取出放涼,去殼取蟹肉、蟹黃備用。
2、鍋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人蔥末、薑末炒香,入蟹肉和蟹黃,翻炒至出蟹油,加紹酒、鹽、白鬍椒粉調味,打去浮沫,淋上香醋,起鍋裝盤即可。
小貼士:
1、螃蟹要選鮮活的、江南水質較好的湖裡出產,黃多,比較肥美的,這樣才能制出更多蟹油。一般而言,陽澄湖蟹最好,固城湖、高郵湖蟹效果也不錯。目前,多數酒店為了控製成本凡選單個重量低於75克的湖蟹。
2、蟹有很濃的腥味,製作時要特別注意祛腥。薑末、紹酒、白鬍椒粉、香醋都有祛腥作用。其中,薑末可以適當多放一點。白鬍椒粉要少放,以免制好的蟹黃產生辣味。紹酒要選江浙一帶生產的,酒精度在7 度左右,去腥效果最好,香醋不要淋多,也不要直接淋在原料上,而是要沿著鍋邊淋下去,使之遇熱迅速產生香味,否則蟹黃就會有酸味。
3、豬油要選用自己熬制的優質品,最好不要用成品豬油。因為成品豬油含水量較大,熬制蟹黃時容易產生水分,導致蟹黃香味不足。
4、炒蟹黃時,油溫不要超過三成,否則蟹黃就會被炒干,熬不出蟹油。
5、熬制蟹油時,一定要小火熬,熬出的蟹油多,顏色也好看。火大了則很快將湯汁收干,熬不出蟹油,蟹黃也會發苦,無法使用。
6、調味時,不要添加過多鹹味調料,即不要調全口。因為蟹黃還要與皮凍等一起製成餡料,鹽放多了則導致餡料過咸,鮮味不足。
二、雞湯凍
雞湯熬皮凍原料:
母雞2500 克,豬肉皮1500 克。
調料:蔥、醬油各50 克,姜、紹酒、蝦子、食用鹼各20 克,蔥花、鹽各15 克,白糖3 克,雞精、白鬍椒粉各10 克。
製作過程:
1、將母雞宰殺,去內臟,用清水洗凈,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汆去血水,撈出,用熱水洗凈。
2、將豬肉皮洗凈,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燒5 分鍾至肉皮斷生,待肉皮捲曲時撈出。
3、在盆中放入50℃左右的溫水3 千克,加食用鹼調勻,放入肉皮,洗掉油脂,取出沖洗掉鹼味,去掉殘留的豬毛和油脂,漂洗干凈。
4、將豬皮、母雞一同放鍋中,入清水10 千克,放入蔥、姜,大火燒開,改小火燜制2 小時撈出,用絞肉機絞碎肉皮,製成豬皮蓉。
5、將雞湯過濾,放入鍋中,下入豬皮蓉,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50分鍾,打去浮沫,待湯汁約剩7 千克時,依次放入蝦子、醬油、鹽、白糖、紹酒調味,待湯稠濃時,調入雞精、白鬍椒粉,撒上蔥花,2分鍾後起鍋,趁熱過濾,將湯汁放在盤中,並不斷攪拌,待湯汁冷卻,凝固後捏碎即成皮凍餡
小貼士:
1、母雞要選隔年的農家雞,因為當年的母雞生長時間短,肉質嫩,鮮味不足,生長時間過長的母雞,肉質老,熬制時間較長,往往會出現豬皮已經熬好了雞肉的鮮味還沒有完全析出,影響成品的味道。
2、豬皮永水時要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汆去血水後用熱水沖洗一次,再用熱鹼水洗掉油脂,去掉殘留的豬毛。用熱鹼水洗掉油脂是十分重要的步驟,很多師傅往往會忽略掉,或者洗不幹凈,這將直接導致蟹黃湯包十分油膩。用熱鹼水清洗油脂的道理與洗碗時去油脂的道理一樣,用冷水加食用鹼的效果遠遠沒有用熱鹼水的效果好,盡管用洗潔精的去油效果也很好,但這種方法不健康,也會使豬皮殘留洗潔精的味道。
3、熬制皮凍的另一個關鍵是把握皮凍的粘稠度,皮凍過稠則餡心易老,湯汁少,成本高;皮凍過稀則餡心難以凝固,容易破皮。一般加10 千克水能得7 千克湯汁,因為生原料經過汆水、去油脂等加工後,重量會減輕不少,再經過50 分鍾左右的燉制,湯汁變稠,就很容易凝固了,為保險起見,湯汁可以稍微濃稠代點。
三、麵皮
高筋麵粉500 克,陳村梘水2 克,鹽3 克
製作過程:
1、將鹽、陳村梘水放入碗中,加清水275 克凋勻,製成混合水。
2、將高筋麵粉放在案板上,逐次倒入混合水,揉和成面團,搓成粗條,放在案板上,用干凈的濕毛巾蓋好,場制20 分鍾。
3、將場好的粗條搓細,下重約25 克的小面劑30 個,均擀成直徑約16 厘米,中間稍厚,周邊略薄的圓形麵皮。
4、取麵皮1 張,放在手心,五指收攏,包入蟹黃餡100 克,將麵皮對折,左手夾住,右手推捏收口,成圓腰形湯包坯。
5、將湯包坯置於籠屜中,每隻間隔3.3 厘米,置於沸水鍋上,旺火蒸制7 分鍾即熟。
7、將裝湯包的盤子用開水燙過、瀝干,用右手五指把包子輕輕提起,左手拿盤隨即插於包底,配醋、姜絲,帶吸管上桌。
小貼士:
1、製作蟹黃湯包最怕破皮漏湯,所以麵粉一定要用筋度高的高筋粉。和面時添加少量陳村梘水和鹽,醒制20 分鍾,可以有效增加麵粉的筋度。和面時,也要一邊攪拌一邊加水,讓水和面充分接觸,以增加面團的韌性。
2、製作麵皮時,一定要做到麵皮中間略厚,邊緣薄。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蒸好的包子裝盤時「掉底」』,二來可以避免食用到最後麵皮被泡透,沒有咬勁。
3、給包子收自時要擰緊,千萬不能有空隙,否則蒸制時麵皮回縮,包子開口漏湯。
4、蒸蟹黃湯包時,蒸汽不能過猛,否則會沖破麵皮,導致湯汁外漏,因此最好用老式蒸籠。如果用蒸箱,蒸汽量控制在中等即可。
5、蟹黃湯包裝盤前,要用開水將盤子燙一遍,一再瀝干水分,這樣既有保溫作用,又能避免麵皮與盤子粘在一起,夾不起來。
6、姜絲和醋必不可少,蟹黃湯包鮮味十足,客人吸完湯汁後,很難馬上嘗出餡料的鮮香,必須加點姜、醋調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