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我國買房成本比歐美大
擴展閱讀
鑽石激光碼是什麼顏色 2025-05-24 15:36:44
碟剎換油工具怎麼用 2025-05-24 15:30:03
碳素工具多少錢一米 2025-05-24 15:19:35

為什麼我國買房成本比歐美大

發布時間: 2022-08-05 03:44:07

㈠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一直「居高不下」

最近幾年中國的房價上漲的速度,都快趕上火箭升天的,明明中間僅僅間隔了三四年,房價卻翻了一番。三四年的准備賣房子的錢如今在拿出來,只能夠買到當初同地域同戶型房子的三分之一。這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望房生畏”,中國的房價以如此這般快的速度上漲究竟是誰給的勇氣呢。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還有工作生活的需要,對於房子的需求越來越大,房子的功能不僅僅只是用來居住,還要能夠滿足孩子學習需要,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學區房。而年輕人想要在城市裡紮根,第一件事情就是買房子,實際上房地產的供給量就在那裡,而需求量卻一直在增加,在這種供不應求的形勢下,房地產的價格自然也是要上漲的。

㈡ 買房子為什麼那麼貴

呵呵,房子是暴利行業啊。。。。。
09年是下跌趨勢。預計下跌15-25%。。現在是開發商硬撐著,有苦說不出。。。
1,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逐漸體現出來,企業裁員,減薪等,現在城鎮失業率升至9.4%,09年的經濟會更加嚴峻。。。歐美經濟還在惡化。。。
2,全國2億多平方米的空置率,開發商壓力也會更大!!中央也強調是要把房價降到合理的水平(建築真實成本所決定的價格)。拒絕暴利!
3,隨著保障性住房逐步入市,人口結構變化結婚高峰期的結束,商品房供求逐漸趨與平衡,幾乎不會出現前2年大漲的行情了。。。
況且最近3年建成的商品房質量都不怎麼好,經常聽買房的同事朋友說有牆壁裂縫,地板漏水的事情。。加上近期租房市場也開始疲軟,更加減少買房的動力。
建議最近一年不要買房,房價才剛開始下跌,遠沒有跌到底!!

現在很多樓盤雇傭人托充當萬人購房團的,給人們造成虛假搶購行情,以抬高房價。。。。開發商和一些政府部門,離開讓人民安居樂業的宗旨,而是一味地爾虞我詐,離開誠信和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理念。。。
我們老百姓只有保持清醒的認識,大家團結一起抵制高房價。。。!!

買房的黃金期早就過去,90%的買房人賺取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卻把所有的風險扔給了現在想接手的人。如果你不是必須買,就不要買。

在廣州深圳很多銀行房貸斷供現象不斷增加。。。廈門等地方退房的人也越來越多。。。
很多房產中介開始關門倒閉破產就是最好的見證。。。!
我所在的蘇州,房租已經開始降價。。很多房子都租不出去了,房東著急的要命。!!

房價到底貴在哪裡? 強烈要求政府公開透明房屋真實的成本價格。。。!!
房價成本的秘密,對開發商而言,無疑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太多見不得人的東西,被裹挾在「成本」這個藏污納垢的概念之中。比如說,競標土地行賄官員,銀行貸款打理關系,這些成本始終無法端上檯面;再者,房價離譜的暴利,一旦廣而告之,勢必不能見容於訴求平衡的社會心理,點燃大眾的仇恨。

「在廣州近郊樓房建築成本,每平米就是679塊錢(包含材料人工費)!誰不信,我可以把發票拿到北京,拿到新華網,一樣樣地算個清楚,讓全國人民看看!」這兩天,一個知情的網友說出了內幕,不知道有多少房產商人在恐懼。。。。

房產業真是暴利。。!難怪TCL,海爾等也想涉足房產業大賺一筆。。。

㈢ 你認為房價貴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房價貴的根本原因在於城市資源的分布不均,造成了一些地段的稀缺。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房價的支持力度,包括投資手段,基本上都要放在房地產來支撐的。當大量的資本進入房地產行業,勢必會鼓動一些投機者啊,會以房子為投資工具賺取更多的利潤。

㈣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這么貴(轉載)

眾所周知,中國的房價越來越貴了。房價漲了未必對所有人都不好,幾家歡喜幾家愁,漲這個現象的存在就有它合理的地方。前幾天在財經網上看見中國的一位官員說,房價上漲正常,是需求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對這個觀點編者立了幾個選項,同意,不同意,中立,我毫無疑問地選了不同意,一句話,坐著說話不腰疼。他所說的「需求」和「人民」都有狹隘性,下面我將要分析。 除了高官說話外,就聽不到其他的雜音,真的很奇怪,不愧於是高度集中的專制制度啊。實際我一直認為我們都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因為前不久我聽見一位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的包工頭談房價上漲的事,說得很好嘛,和我想的都一樣,只是他說的是現象,本質別人以沒必要知道這么多。我就認為大家都知道,可是聽不到聲音,直到前幾天在一家財經網上看到香港的郎咸平教授的分析,真是一針見血,大快人心,就是這樣嘛,還有什麼不好說的。讓我想起中學時的一篇文章《皇帝的新裝》,最後小孩說皇帝沒有穿衣服,當然,郎教授的直率,打破中國所謂的經濟學家的傳統思維,所謂的不敢去碰「高壓線」,憑這一點就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想當一個小孩,在郎教授面前,自己最多能算個小孩,想到這里我還是賺了,鼓起勇氣去說大家都知道的事。 房屋的價格,決定產品價格的因素很多,需求和成本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談到需求,得說說需求的背景,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的一個標志就是城市化進程如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動下,大量的人湧入城市,加上我們國家人口多的特色,造成對房屋大量的需求。我懷著好奇的心理,去翻了一些國外的發展過的經歷,象美國,日本,香港,台灣,都因為自己的特殊原因,城市化中關於房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波動,最後還有付出代價過度了,平息了,說明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這個正常的背景之下,我想說說我們國家現在有個問題,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根據報道,我國的基尼系數在亞洲第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的分配不均造成。當人們為工業化付出代價,而工業化分享的利潤被很少的一部分竊取,當人們還沒有反省過來,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這就產生了二個群體,廣義上的富人和窮人,我說的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富人就是在自己所屬的地方買得起房的人,並且還能在比自己所屬地方更發達的地方買房。窮人就是買不起房的人,或者是正在供房貸的所謂的「房奴」,如果在省城工作,有能力在縣里買房,但不適合,以屬於窮人。如果財富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裡,如果房屋是有限的,二者之間的需求結果是房價上升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住不起房。當然,由於我們國家的體制,象教育,醫療等資源集中的特色,人往更好的地方走是本性所在,客觀地使一個地方更具有向心力。象我成都的一為朋友說的,來成都買房的,大部分是四川省各個市縣及其地方的權貴,他們彷彿具有驚人的本領,退可以在本地方住,進可以去省城,由此推到全國,為什麼深圳,北京,上海的房價更貴,因為它集中了全國的權貴,他們一層一層地過著「進可功,退可守」的生活,山西人在北京大量購置房屋就是明證。城市化引起人們對城市房屋的需求,從而提高了房屋的價格,由於人們擁有財富的差別使房屋分配不了而長時間的會存在房價居高不下。 上面是需求決定價格的一個層次,可以說是一個原因,只是說了富人和窮人的關系。實際上,在富人與富人之間以有競爭,因為我國經濟的特殊原因,私人資本沒有有效的投資渠道,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放開,人們在不會把錢存入回報率很低的銀行,資本是逐利的,加上富人對投資的保守性,投資房地產是不錯的選擇,不管怎樣,總有實物在那裡,心裡塌實。那富人就把大量的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放大了房價增長的效果,以加快了房價增長的速度。走在各大城市的新開發區,房產商總是說房子以買完,但是一棟樓住的人家不多,泠泠清清的,和牆壁外的火暴形成鮮明的對比。 房屋的價格與成本的關系可有得說了,先讓我們來看看構成成本的因素有那些,土地的價格,批准房屋建設中形成的費用,修建房屋建築成本,這三個因素差不多很重要了,首先是土地的價格,誰得知道,我國城市化對土地的要求很大,甚至嚴重占據了我國的農用土地,使政府痛下決心整治不合理用地。這就促使了城市房屋用地的稀缺,由於地產商所謂的「圈地運動」,能批準的土地越來越少,而需要土地的人越來越多,象牛筋的二頭,把土地價格越拉越長,這是一個方面。大家都知道,土地是國家的,任何利益群體都不敢動,國家在深圳實行特區,搞開發試點,當時中央政府就默許了下放了一個很重要的權利,就是能賣土地的權利,用賣土地的錢來搞基礎設施建設,當然為了招商引資這以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由於有限的土地需要為工業化服務,從而減少了城市化的住房土地,深圳的土地價格這么貴,很大程度上是住房用地變得太稀缺了。現在內陸的城市開始在爭取這方面的權利,想走深圳這條路,如不按自己的實際出發,有可能是得不償失,象現在的成都,重慶,搞什麼統籌規化,把土地集中起來賣可以賣個好價錢,不斷擠壓人們的生存空間。給我的感覺就是先城市化,在帶動工業化,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房價貴之外,能走得下去嗎?這種政策又不是沒有見過,人們有這么看好嗎?真是輿論的口徑一樣,使人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在說批准房屋建設形成的費用,這就是香港郎教授說的政府官員腐敗,給我們的現象就是不斷有官員在房產方面腐敗落馬。建一座房子幾乎要在各政府部門之間走一圈,要蓋一百多個章,就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集團,並且這筆費用越來越重要,房產商投其所好,只要能在利益鏈能分到一杯羹就行。在這之中我看到一條利益鏈,它能影響房價,或者是影響的一個方面。房地產商通過賄賂官員能到土地和房子開發的權利——得到賄賂的官員通過各種方式去投資房地產——從而引起房價的增加(賄賂的官員是買了單的)——這筆錢又回到房地產商的手裡,當然,可能回更復雜,利益鏈是跨時空的。 關於房屋建設中所需要的建築成本,有材料,有人工等等其他的。由於能源材料類產品的價格持續上漲,增加了房屋的建造成本這是肯定的。我關鍵是想說說,能源材料類產品的價格上漲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房地產引起的。房地產需要是不會引起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能源材料產品的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為房地產需要的產品很有局限性。我想,能源材料類產品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化需要的結果,說明我們國家工業化在漸如佳境,對能源材料需求急劇上升引起。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城市化走在工業化前面的尷尬境地,就象一個小孩子一樣,沒有學爬就學走,摔跟斗是難免的。政府的不切實際的一相情願的發展,最後是老百姓買了單。 結束後我又想起了那個說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小孩子,安徒生沒有安排結局是聰明的,要不是網路的發展,我們那有機會表示看法。小孩子就是小孩子,有誰會在意。

㈤ 請教一下:如果不考慮地價、建築材料等因素,建造同等面積的住房,北方的建築成本為什麼比南方高(分析

自然環境和居住習慣不同
我國南方的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朴,內外空間界限分明。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做出總結:「南方為棚,多敞口。北方為窩,多封閉。」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通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

有此可知北方建築物的牢固度、樣式規格都比南方高,簡單說就是建築材料的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取暖成本和運輸成本(公路、鐵路與水路的區別)也高。

( 以上可做課本答案)

但是課本上不考慮了地價、政治、經濟因素,總體來說,南方房價普遍高於北方。

南比北高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6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目前均價超過1萬元的城市共有16個。
這其中,除了北京、天津和大連外,其他13個城市均位於南方,且均在長江以南的沿海地區。在直轄市之外,江蘇、福建和海南各有2個,廣東有3個,浙江則有4個之多。

氣候、地形影響
不過,除了經濟因素外,其他一些諸如氣候、地形等因素也對房價的差異有所影響。
以氣候為例,由於南方比較溫暖,因此很多北方人會選擇到南方過冬、養老。尤其是在海南、珠海、廈門等沿海地區,由於城市環境較好,氣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前來。因此,像三亞、廈門這些南方沿海旅遊城市的房價也特別高昂。
例如,海南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但作為國際旅遊島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前來置業,因此三亞的房價仍高達24080元/平方米,超出一線城市廣州將近6000元,海口的房價也超過萬元大關。
「北方人到海南這樣的地方很適應,但是如果讓南方人去北方尤其是東北的話,他們難以忍受嚴寒,除了北京,南方人到北方買房的很少。」張大偉說。

形差異對房價也有一定影響。丁長發說,北方很多城市像沈陽、呼和浩特等地,有大片的平地和發展空間,供給十分充分,建造房屋的成本相對也比較低。而南方尤
其是浙江和福建等地,由於山地丘陵多,這些地方的城市都比較小,可供建設的土地不多。這也是為何福建、浙江很多縣城的房價動輒八九千、上萬的一個重要原
因。
其他方面,如戶型設計方面,張大偉稱,北方的房子普遍戶型比較大,得房率(實際使用率)不如南方,南方的房子實際使用率相對比較高,這也對房價有所影響。

㈥ 外國的房價有中國高嗎為什麼

美國的房價(下)

——美國訪問、交流之六

時寒冰

《美國的房價》上和中發出後,引起的反響出乎意料。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地產界幾位「胖子」(重量級人物)私下閑聊時,評價說「姓時的最近表現很不好」。其實,對於某些人而言,我何曾「表現好過」?我只是寫下美國之行的一點見聞而已,真不明白何以惹得那麼多人「忍無可忍」,以至於有人興致勃勃地上門叫陣,被我慈祥地摸一下頭又回去洗洗睡了——當然,摸腦袋的事情不能常干,畢竟,搶神父的飯碗是很不厚道的,所以,再出現這類事情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幫我一把,只當做慈善了。

對於我前面拍攝的照片,有人說美國的那些房子都是木頭房,以便於隨時拆遷。你當我和那些帶我去看房的在美國生活了30年以上的華人,都是吃泡泡糖長大的么?你當美國是中國,人們時刻准備著離開家園為城市改造獻青春嗎?美國的憲法和法律不是僅供觀賞的。而且,在美國,由於標准要求高,木結構的房屋成本並不低,對防火、防潮、防蟲、透氣等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比如,用來建造美式木屋的木材的平均含水率只有17%),否則,一旦因房屋質量出現問題而被告上法庭,所面臨的賠償可能令其傾家盪產。即使在中國,木結構房屋的造價也並不低。為此,我專門咨詢了幾位開發商,並查詢了相關資料。資料顯示:木結構房子全部完工後的總成本與混凝土等其他結構房相當,甚至更貴一些,獨立木結構住宅每平方米的總建造成本甚至能達到6000元左右。

整體而言,即使從絕對值上比較,中國的房價也超過了美國,更不用說像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房價了。如果從房價收入比來看,中國的房價絕對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家不妨參看一下曾在美國生活過的多位財經人士寫的中美房價的比較文章,更可以參看中國和歐洲的房價對比——這種對比更直觀。至於物業稅,我走訪過的住宅小區,物業稅一般在1%(劉廣宇先生所在區域)至1.2%(Jack家所在區域)之間,由於政府通過很多優惠措施減輕自住房者的負擔,實際支付的稅收要遠低於這個規定值,更何況,物業稅都有明確的支出項目,繳納稅收換取了優質的服務,這是美國公民自願繳納物業稅的重要原因。

在《美國的房價》上和中發出後,我也收到幾位在美國工作的朋友的來信,他們提供的資料與我在美國了解到的情況相吻合。

我們今天不妨從簡單的數據入手做做一下比較吧。

2008年,美國人均年收入(全美國民)為3.76萬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國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國居民)僅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4倍。當然,這樣算可能會讓一些人不爽,脾氣大點的可能會「忍無可忍」,伸長腦袋讓你摸,以折磨你善良的內心。

我們退讓一步比較吧。中國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200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5781元,約摺合2300美元;2008年,全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761元,摺合700美元。顯然,即使拿中國城鎮的人均收入與美國(含農村)的人均收入對比,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僅相當於美國的6%,或者說,美國(含農村)的人均收入是中國城鎮居民(不包括農村)人均年收入的16.3倍。另外別忘記了,美國有健全的社會保障,並且,物價水平低於中國——這一點下篇文章介紹。

這樣比較讓開發商們平衡點了吧?

那麼,美國目前的房價是多少呢?

2009年10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的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0.4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0萬元(美國所發布的房屋中間價是比平均價更能反映房屋平均價格水平的指標)。換句話說,在美國每套約20萬美元的房子,是絕對的主流。需要強調的是,這指的是美國的新房價格,二手房價格的中位數一般要比新房中間價低4萬美元左右。

美國的新房指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呢?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與預測研究室主任劉熀松先生曾經撰文指出:美國的房屋面積一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的單價摺合成人民幣大約6800元/平方米。

其實,這樣算並不嚴謹。因為,美國的住房不像中國這樣按照所謂建築面積計算,美國是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的,而且,諸如車庫、陽台、地下室、儲藏室這樣的都不算入面積,綜合折算下來,美國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當於中國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這也顯出中國既得利益者用建築面積計算房價的高明)。即便這樣,還沒有考慮前後院,美國住房的前後院也是不算入面積的。另外,還有四點不同:其一,美國的房子在中國被稱為別墅,而中國被稱為房子的住房在美國只是公寓。嚴格說來,美國的房價與中國的別墅價格相比才是恰當的。那樣的話,差距就更離譜了——中國公寓的價格遠遠超出了美國的別墅價格。其二,中國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當於一次繳納了70年的租金,而美國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遠歸其所有。其三,中國的是毛胚房,美國的是精裝修房。其四,美國的住房質量和品質更好,美國的住宅平均壽命是80年——100年,而中國是30年(這個數字連開發商自己都「供認不諱」,不妨看看他們此前寫的文章)。

在中國,許多普通人,用花費畢生心血積累的財富,換取的是價高質次的商品房。美國中低收入者花費幾萬美元就可以買一套房,房屋質量雖然不能跟幾十萬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種花草,是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且,位置稍遠一些的房子,幾萬美元的照樣舒適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磯的時候,我們開車去看一位朋友,導航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同名的街道,那裡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價格也就4萬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園一般。

正因為美國的房子品質好價格低,所以,才有那麼多的官員、商人,悄悄地在國外買房,心甘情願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體驗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復還」。最聰明的當屬開發商,他們一邊說中國的房價低,美國的房價高,一邊又悄悄地把財富轉移走,去國外買房。據一位開發商職業經理人估計,至少超過一半的有實力的開發商,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了國外。他們自己則既不買也不住他們所聲稱的由他們自己建造的「絕對物有所值」的房子。

美國的住房政策對建設美國特色(原諒我用這種表述)的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對公眾購房尤其自住房有很多優惠政策。通過媒體的報道,國內的讀者一般都知道,美國自住房住滿兩年以上出售時享有增值稅減免優惠,自住房貸款利息可抵消個人所得稅等等政策。其實,還有更多。據《》一書介紹,美國建立住房體系過程中,有兩大主題:一是自有房。為了讓民眾買得起房,美國政府採取補貼等措施,幫助民眾買房。「聯邦和州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通過降低抵押貸款的利率來減少自有房的費用。更近些的辦法對低收入住戶的本息還貸支出進行補貼,使得他們可以獲得購房所需的抵押貸款……到1972年為止幫助40萬戶家庭成為了有房戶。」(該書第265、266頁)後來,聯邦政府又通過發行抵押貸款收益券等方式,為購房者提供補助。「除了住房抵押貸款利息支出免交個人所得稅之外,其他針對有房者的稅收政策還包括不動產稅減免、出售住房所得的資本收益減免,以及由免稅債券資助的面向首次購房者的低利率貸款……除稅收支付之外,聯邦政府為低收入者提供的資助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支付具體住房工程的建設;二是幫助租房者獲得私人市場的住房;三是為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使其發展自己的項目。」(第6頁)根據《》一書的介紹,美國自有房住戶的住房支出絕大部分(接近80%)在其總收入的30%以下,而且,美國的社會保障健全,這使得民眾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消費,所以,很少聽到美國拉內需,人家一直是超前消費。與美國的情況相比,中國由於社會保障不健全,相當一部分收入要用於彌補社會保障不足的缺口(教育、醫療、養老等等),能夠用於買房的收入應該佔到總收入的10%是合理的,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比例在中國到底有多麼令人觸目驚心!不然也不會有「房奴」這樣的詞產生出來。

在美國,對於買不起房的人,政府通過提供房租補貼等方式幫助他們。「總的說來,目前有將近690萬低收入家庭接受某種形式的房租補貼,其中,受政府工程補助的私人所有出租房是最大的補助項目,提供了200萬套廉價住房。租房券作為第二大項目,提供塞180萬套廉租房。公共住房排名第三,提供了120萬套住房……剩下的190萬套廉租房由低收入住房稅收補貼、免稅多戶住房債券和Home項目資助。絕大多數受資助的住房獲得了多種渠道的補助……住房政策不只局限於提供項目資助和稅收激勵,它還涉及與住房有關的融資、開發、租賃、銷售等各個方面。換句話說,所有致力於為低收入和少數族裔住戶提供住房的制度、法規與實踐都是住房政策的中心。」(該書第7頁)而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住房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他們為了力推房價以把地賣個好價錢,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動力嚴重不足。保障性住房跟不上,任何調整房價的措施都必然失敗。實際上,許多調控手段被巧妙地扭曲成了推高房價的手段。

美國建立住房體系的第二大主題是收入融合(IncomeIntegration),簡言之就是化解貧富對立,建設和諧社會。兩個辦法,一是「分散」,幫助公共住房居民和其他極低收入住房搬入中等收入、通常位於郊區的社區,二是「收入融合型住房」,即把不同收入階層的住房置於同一建築或同一開發項目中。(全書第269頁)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想再像前兩篇那樣,用自己拍攝的照片作為說明,免得有人繼續說我不客觀。在拉斯維加斯的時候,我拿了兩本當地出版的售樓指南,本想找個掃描儀,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掃描出來,讓大家看看,20萬美元以下的房子,在美國是不是主流,讓大家明白,「美國9月份的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0.48萬美元」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但是,我們偌大一個報社,居然沒有掃描儀,我只好用數碼相機翻拍下來代表主流的信息,讓大家看個大概。由於才疏學淺,時間匆忙,不當之處請指出,本人即更正。

再說明一點,這只是我在美國的一些見聞。美國不是天堂,但是,我們要汲取它好的一面,經常對照別人的優點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各級官員從諸如「釣魚」這樣的繁雜事務中擺脫出來,認清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執政者通過重視諸如住房這類民生欺騙、麻痹人民的可恥伎倆,認真執行中央的各項民生政策,正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以使民眾擺脫房奴的枷鎖,在生活質量上趕超英美,使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露出猙獰的面孔,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使中國特色的執政理念成為各國效法的典範,在人類歷史上寫下最光輝的一頁。

㈦ 請問美國房價有中國房價高嗎其他歐美國家呢與中國比

我在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留學生活過,相信我的回答會有參考價值

單論房價,而且是同樣檔次的大城市,比如美國洛杉磯和中國上海相比,同樣檔次和面積的房子,美國肯定比中國貴

美國住房分2大類,house和apartment。一般家庭都住house,國內也有叫別墅,因為一般的美國家庭至少都有2個小孩,多的可能會有4-5個,普通公寓一般不夠大。而公寓又要分2類,高檔區和窮人區,住高檔公寓的往往都是高收入的單身或者丁克家庭;窮人區一般是失業的,以拉美人和黑人居多

歐洲我只能介紹英國,因為歐洲大陸我不太清楚,英國的情況和美國類似,大部分人住house,單身的也有住flat的,但是英國的公寓多數是沒有傢具的,一般都是住戶自己購買傢具

雖然前面說歐美房價高於中國,但是一定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同樣的工作,歐美國家的收入要比中國高很多,如果計算收入/房價比率的話,那麼歐美的房價要比中國便宜太多了,而且在澳大利亞買房的話,政府會有退稅,也就是說有購房補貼,美國和英國不知道有沒有

因為我有打算在澳大利亞買房,所以關注過澳的房價,一般墨爾本的house摺合人民幣200-300萬元,美國和英國的價格就不太清楚了,不過肯定比澳大利亞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