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混凝土的成本怎麼核算才對而且砂和石子怎麼計算啊一方混凝土大概需要材料成本是多少如C30,
材料成本:
1、計算出來1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含量的噸數乘以實際水泥每噸價格。
2、計算出外加劑含量的噸數乘以外加劑的實際每噸價格。
3、而根據配合比計算出來的砂石為重量,需要根據砂、石子的復試報告中的堆積密度來換算出砂、石子的體積,在根據實際砂石每立方米的價格計算出1立方米的砂石價格,比如假若砂復試報告中砂堆積密度為1350kg/m³,1立方米混凝土含有砂數量為569kg,則砂的體積為569÷1350≈0.421立方米,再用此體積乘以砂每立方米價格就是1立方米混凝土原材料砂的價格。
4、將水泥、外加劑、砂、石子的每立方米價格相加就是1立方米C30混凝土的材料成本價格。
『貳』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怎麼計算
一、計算方法:
費用基本羅列如下:
1、原材料費用:水泥、砂、砂、碎石、粉煤灰、礦粉、外加劑等所有材料的費用,這個根據配合比和原材料單價還是能夠比較簡單計算得出的。
2、運費:主要為各種車輛的油耗,主要包括攪拌車、泵車、裝載車等等的費用,一般可以通過統計計算出來,給你一個參考數值,以前記得攪拌車(工地距離為20KM左右)為18~24元/方,泵車為15~20元/方。
3、員工工資:一般商砼單位員工的工資總額跟生產方量還是呈線性關系的,這個就得看各地的工資水平和各個企業的情況而定了。
4、設備折舊:這些需要考慮的是折舊年限,比如老闆是定5年收回成本,就是設備總額/五年預計產量,即為每方砼中設備折舊費用。
5、營銷費用:包括所有在商砼銷售過程中營銷部門產生的費用(餐飲、娛樂、回扣等等),這個費用應該是控制在一個范圍之內。
6、水電、通訊費用:包括生產過程中以及員工在單位生活、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水、電、通訊費用,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固定。
二、商品混凝土的簡單介紹:
商品混凝土就是指用作商業用途,例如可出售、購買的混凝土。現建築施工大部分均使用商品混凝土。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加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
『叄』 商砼混凝土的成本核算方法
1、原材料費用:水泥、砂、砂、碎石、粉煤灰、礦粉、外加劑等所有材料的費用,這個根據配合比和原材料單價還是能夠比較簡單計算得出的。
2、運費:主要為各種車輛的油耗,主要包括攪拌車、泵車、裝載車等等的費用,一般可以通過統計計算出來,給你一個參考數值,以前記得攪拌車(工地距離為20KM左右)為18~24元/方,泵車為15~20元/方。
3、員工工資:一般商砼單位員工的工資總額跟生產方量還是呈線性關系的,這個就得看各地的工資水平和各個企業的情況而定了。
4、設備折舊:這些需要考慮的是折舊年限,比如老闆是定5年收回成本,就是設備總額/五年預計產量,即為每方砼中設備折舊費用。
5、營銷費用:包括所有在商砼銷售過程中營銷部門產生的費用(餐飲、娛樂、回扣等等),這個費用應該是控制在一個范圍之內。
6、水電、通訊費用:包括生產過程中以及員工在單位生活、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水、電、通訊費用,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固定。
商品混凝土是混凝土生產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大生產的轉變,實現了混凝土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是建築依靠技術進步改變小生產方式,實現建築工業化的一項重要改革。
(3)如何通過配合比算商混的成本擴展閱讀:
由於商品混凝土攪拌站設置在城市邊緣地區,相對於施工現場攪拌的傳統工藝減少了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居住環境。隨商品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和壯大,在工藝廢渣和城市廢棄物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方面逐步發揮更大的作用,減少環境惡化。
礦物摻合料存儲時,應有明顯標記,不同礦物摻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雜堆放,應防潮防雨,並應符合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礦物摻合料存儲期超過3個月時,應進行復檢,合格者方可使用。
外加劑的送檢樣品應與工程大批量進貨一致,並應按不同的供貨單位、品種和牌號進行標識,單獨存放;粉狀外加劑應防止受潮結塊,如有結塊,應進行檢驗。
合格者應經粉碎至全部通過600mm篩孔後方可使用;液態外加劑應貯存在密閉容器內,並應防曬和防凍,如有沉澱等異常現象,應經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肆』 求:商品混凝土成本核算步驟
1、根據配合比核算
2、根據實際消耗核算
『伍』 混凝土的成本怎麼核算混凝土的型號挺多,每種型號的成本分別核算嗎
基本上每種配合比成本都是一樣,不同的配合比,不同的拌合工藝 成本都不同。不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成本差別很大
根據不同的配合比每方材料用材料,再在算了材料運輸,損耗,裝卸。
最後在加上加工每方費用。
隱約成本可以參考定額
『陸』 混凝土配合比計算
設試驗室配合比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現場砂子含水率為m,石子含水率為n,則施工配合比調整為: 1:(x-y*m-z*n):y*(1+m):z*(1+n)。
要求解的未知數為水泥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石用量,當代混凝土由於普遍摻入礦物摻和料和高效減水劑,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數由傳統的4個變成5個甚至6個。
而所能夠建立的獨立方程式的數量卻還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體積之和等於1立方米這兩個半,因為砂率是要從經驗數據表格中選取的,充其量算半個(全計演算法因創立了干砂漿的概念,增加一個獨立方程,但仍少於未知數的量)。
如果方程式數量少於未知數的量,從數學求解的結果只能夠是無窮多。
假如這是理論配合比:水泥290kg:砂子614.8kg;碎石1267.3kg;水179.8k。
以下是施工配合比;砂子含水率是3%,碎石含水率是1%;每方的量;水泥是290;砂子含水量614.8*3%=18.44kg,砂子用量=18.44+614.8=633.24kg;碎石含水量=1267.3*1%=12.67kg,
碎石用量=12.67+1267.3=1279.97.=179.8-18.44-12.67=148.69kg.
即;水泥:砂子:碎石:水=290:633.2:1279.97:148.69,投料數量0.345立方,水泥100kg:砂子218.34kg:碎石441.37:水51.3kg。
(6)如何通過配合比算商混的成本擴展閱讀
1、在設計配合比時,高度關注水泥強度。在設計計算混凝土配合比時,要對標準的水泥強度等級進行應用,對種種不確定因素必須要考慮周全。
將一定的強度富裕量在設計中留設出來,在過去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此環節被稱之為強度保證系數。並且,後續的發展中應該在1.1-1.2范圍內控制其數值。
2、在提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質量的基礎上,也應該確保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一些單位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都是為滿足設計強度而工作。
按照傳統的經驗或者一定的要求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砼強度在試配後只要滿足要求計算通過了,這樣就會提升水泥用量,會導致混凝土徐變增大與收縮裂縫出現,這樣就會將成本增加。
很多工程建設單位在設計混凝土配比的過程中,只是為了實現某種設計強度,根據傳統的經驗或者規范要求完成相應的配合比設計,達到了試配強度要求之後就以為成功了。
其實,這樣做是完全不正確的,所以,應該在相關標准許可的基礎上,將不同的配合比在實驗室內配製出來,以工作性能、質量和經濟等方面出發進行合理的控制與選擇,而且按照不同的評定方法、施工部位進行相應的調整。
努力防止用一個配合比方式完成相同強度的混凝土配製,只有確保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確,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建築行業發展。
『柒』 混凝土地面的成本怎麼計算,計算方式是什麼,和厚度的關系是什麼
(一)混凝土地面成本的計算方法:
1、原材料費用:水泥、砂、砂、碎石、粉煤灰、礦粉、外加劑等所有材料的費用,這個根據配合比和原材料單價還是能夠比較簡單計算得出的;
2、運費:主要為各種車輛的油耗,主要包括攪拌車、泵車、裝載車的費用,一般可以通過統計計算出來,給你一個參考數值,以前記得攪拌車(工地距離為20KM左右)為18~24元/方,泵車為15~20元/方等
3、員工工資:一般商砼單位員工的工資總額跟生產方量還是呈線性關系的,那揚州地區舉個例子銷售元的底薪在1500元左右(各地可能有差異),剩下的就是提成,各地的提成也是不一樣。
4、設備折舊:這些需要考慮的是折舊年限,比如老闆是定5年收回成本,就是設備總額/五年預計產量,即為每方砼中設備折舊費用;
5、公關費用:包括所有在商砼銷售過程中營銷部門產生的費用(餐飲、娛樂、回扣等等),這些費用是一般公司都會有一定的預算金額,根據公司的提供參考值去計算;
6、水電費用:包括生產過程中以及員工在單位生活、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水、電費用,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固定!另外此處還有一個通訊費用,某些公司這筆費用是算在業務員自己的消耗裡面。各個公司根據自身的情況去計算。
7、消耗品費用:商砼企業某些消耗品的費用,例如泵車泵管、S閥等,攪拌車機油、機油濾清、空氣濾清、輪胎消耗等(泵車、裝載車同樣有),攪拌機襯板、攪拌臂、機油等;
8、檢測費用:主要是攪拌樓、地磅、試驗設備的年檢費用,檢測站檢測費用;
9、稅收費用:國家的稅收,這個是避免不了的,除非你賣的是無證的貨物,但是無證的貨物銷售難度也會有呈幾何倍數增加;
10、其他費用:包括辦公消耗品,網路費用,GPS費用、ERP費用等;
以上所列出的10項費用全部是都應該計算在混凝土的成本費用裡面。最後在預算一下平均每季度或者每年自己的銷售量。用年成本費用除以實際年銷售量,那麼就可以得出一方混凝土的單價。
(二)混凝土地面成本和厚度的關系:
樓地面混凝土厚度是按基本厚度與增補厚度計算的。基本子目是調整子目的基礎。
當設計厚度大於或小於基本厚度時,要用調整子目進行調整。
『捌』 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計算
水泥、水、砂子、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