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為權益法,股利需要追溯調整嗎
「是需要追溯調整的,成本法的處理是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權益法的處理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因此需要進行調整,即 借:投資收益(需要用留存收益代替)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及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涵義:
1、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而是一個可持續循環的過程。
2、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3、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B. 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核算怎麼做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應當自實際取得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時,按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帳面余額減去相應的減值准備,下同)作為初始投資成本進行結轉。其中:
1.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按基準日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計算)的金額,計入「投資成本」明細科目;
2.原帳面價值(即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如為正差的,計入「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如為負差的,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科目。
具體會計處理:
1.原帳面價值(即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借:長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指成本法下的投資成本)
2.原帳面價值(即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借:長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指成本法下的投資成本)
C.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的會計分錄解釋(例題)
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核算時,需要進行追溯調整,即剩餘的40%的股權視同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按照權益法進行的核算。
由於在自取得投資至處置時這段時間里,要調增的長期股權投資=5000*40%=2000(萬元)。然而這僅限於處置當年實現的凈利潤的部分。對於跨了年的就不能直接調投資收益的數了,而是對應的調留存收益。
由於其中1000萬元的凈利潤是當年的,可以直接調整投資收益。其中4000萬元的凈利潤是跨了年的,不能直接調投資收益,而是調整留存收益的數=4000*40%=1600。因此有了下面的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2000
貸:投資收益 4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440(1600*90%)
盈餘公積 160(1600*10%)
5000萬是自A公司取得對B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後至部分處置投資前B公司實現的凈利潤,4000萬4000萬是自A公司取得投資日至2009年年初實現的凈利潤。同時也說明A單位在2009.01.01~2009.01.06之間,B公司的凈利潤是1000萬。
(3)成本轉為權益法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一、處置部分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差額)
二、剩餘部分追溯調整
1、投資時點商譽的追溯
剩餘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按照剩餘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屬於投資作價中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屬於初始投資成本小於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同時,應調整留存收益。
2、投資後的追溯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留存收益(盈餘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原投資時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留存收益變動×剩餘持股比例)
投資收益(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至處置日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變動×剩餘持股比例)
其他綜合收益(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變動×剩餘持股比例)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剩餘持股比例)
D.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處理步驟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處理步驟:
1.確認初始成本明細
例題1、正保公司07年初投資乙公司1000萬取得10%股權,投資當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9500萬,08年初追加投資取得15%股權。
(1)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9500萬: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明細為長期股權投資入帳價值=1000萬(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按照高者入帳)
(2)如果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2000萬: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明細為1200萬(公允價值份額大於初始投資成本,入帳價值為1200萬)
2.初始投資成本
始投資成本的確定要按照權益法對於成本法初始投資進行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和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高者確認投資成本。
投資成本大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公允價值份額的,按照初始投資成本作為成本明細;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公允價值份額的,按照公允價值份額確認,差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3.公允價值變動份額
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份額需要區分:凈利潤影響、現金股利影響、資本公積影響和資產評估價值影響幾個部分。
其中凈利潤影響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明細;
現金股利影響「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和「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明細;
資本公積和資產評估價值變化影響「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明細。
如果是不區分明細科目的追溯調整,主要是掌握成本法和權益法的處理差異,先把權益法獨有的處理:凈利潤確認投資收益和確認其他權益變動解決掉。然後處理現金股利的問題。
現金股利處理是主要的差異點:特別注意權益法下現金股利沖減成本和損益調整的區別。
E. 公允價值計量或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如何做
公允價值計量或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指的是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及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為追加投資或者減少投資變成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公允價值計量轉換為權益法核算:
轉換後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轉換日原投資公允價值+新增投資的公允價值
原持有的股權投資類別為其他權益工具的,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原計進其他綜合收入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當轉入改按權益法核算的留存收入。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剩餘持股比例部分應該視同從取得投資時點採用權益法核算,對剩餘部分進行追溯調整,將它調整到權益法核算的結果。
關注環球網校公允價值計量或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