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暫估入賬的意思,什麼時候會暫估
原材料采購有有貨到票到款未付、有先付款後貨到票到等多種模式,比較復雜。
暫估入庫是指生產企業采購的原材料,貨到發票未到時,月末需要做暫估入庫,以保證財務賬上的財產物資明細賬和倉庫保管部門的財產物資明細賬一致。
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
下月初沖回。
暫估入庫注意事項:
- 暫估時不暫估增值稅。
2.為正確了解開票立賬應付賬款,必須設置暫估明細科目。對暫估應付賬款,財務上一般不會安排支付貨款。
3.暫估入庫操作,一般月底估,下月初沖。
4.暫估入庫的原材料 ,必須在下年度匯算清交前開具發票。
❷ 沖暫估成本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借:主營業務成本 等
貸:庫存商品 等
如果暫估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的,應當以紅字編制上述分錄.
❸ 我想問會計做賬暫估是什麼意思,暫估的是利潤還是成本
摘要 按照現行會計准則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以及謹慎性的質量要求,在具體的會計業務處理中,一種與預計負債不完全相同的業務即暫估行為出現了。這樣的業務主要是由於相關的經濟業務已經發生,但原始票據沒有及時收到或者相關結算滯後,產生了資產的增加或者經濟利益的流出。在現實工作當中,還表現為管理的脫節,比如采購部門、工程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沒有及時取得會計所要求的原始票據,導致一種不確定行為的發生,或者一些供應商或者客戶有著自己特別的處理要求,不開具發票。對於暫估業務,一般的會計處理就是在當月進行暫估核算。簡稱暫估。
❹ 財務暫估什麼意思,是做什麼用的,請通俗一點
暫估就是指金額不能確定,但是實際業務已經發生,需要計入成本或費用時,可以暫時估計一個金額入賬。
❺ 會計上的暫估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一般暫估是月度終了,對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到材料的憑證,應當分別商品科目,抄列清單,並按應付給供應單位的價格暫估入賬,並作相應的會計處理。(材料是指企業作為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以及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材料暫估具備的特點: 1、材料暫估是本月度終了,是因為有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 2、材料暫估是會計將本月度終了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而進行的會計處理; 3、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反映本月度止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的金額。 三、材料暫估的會計原則: 1、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材料已經入庫,而材料的發票賬單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同時到達或當月不能及時到達,這些到庫材料應該在本月底作會計處理,從而充分反映本月財務狀況。 2、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材料暫估的發票賬單在到達時應作相應的會計處理,充分反映材料暫估的實際金額。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應在材料到達時和材料發票到達時分別作會計處理,企業資產和負債同時得到反映,通過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可以及時的了解到企業當時未達發票賬單金額,以便企業了解當時的負債情況;及根據做材料暫估的入庫單據查明未達賬單的單位,了解發票賬單不能到達的原因,及時與對方單位進行溝通。 四、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 1、采購或倉庫部門收到實物時,按對方送貨單據或合同價格填制一式幾聯入庫單,實物進入倉庫。當月終了,對於本月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到商品的憑證,分別商品科目,抄列清單,按應付給供應單位的價款,作如下賬務處理:借:原材料、包裝物等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 2、收到材料的發票賬單並隨同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付款 ,驗收單附發票後,會計做賬:借:原材料、包裝物等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同時,根據發票賬單所附驗收單的日期或附表,統計本發票賬單需要沖減以前月份材料暫估的金額,作如下會計分錄。借:原材料、包裝物等 紅字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材料) 紅字 五、 材料暫估會計處理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材料採用計劃價時,材料暫估的處理會對當月材料成本差異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材料成本差異是隨著材料入庫而形成的。但根據以上材料暫估的處理,其成本差異並不體現在當月的賬面上,而反映在辦理發票賬單結算的那個月份。這就造成了本月有這部分材料的計劃成本,而沒有其相對應的成本差異的情況。從理論上講,計算當月成本差異率時,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口徑與原材料計劃成本的計算口徑應當一致。根據以上的處理,不但計算口徑與理論完全一致,而且不需要對當月收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進行分析,不需要剔除料到單未到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但要對單到料未到的材料實際成本進行統計核算,以算出這部分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額,從而能夠全面准確計算出當月的成本差異率;根據以上計算出來實際的材料成本率作為計算依據,雖然能准確的計算出當月發出材料負擔的成本差異,但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余額並不能與月末的庫存材料余額配比,但從長期來看,不同月份成本差異偏差則可以抵消;此外,在料到單未到的情況下,生產車間就是從倉庫領用了這部分原材料,而領用的材料也已經負擔了合理成本差異。 2. 暫估材料在發票賬單沒有到達前發生了退貨,由采購、倉庫部門填制通庫單,在當月材料暫估處理時,作相應的沖減。 3. 企業應該根據以上材料暫估的處理,建立相應的材料暫估備查賬,做到備查賬余額與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余額和未達賬單的驗收單金額三者之間的賬單相符、賬賬相符。 4. 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余額並不實際等於應付供貨商的金額。原因一,如採用了計劃價,含有應是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額;原因二,材料的實際成本不含增值稅進項稅金。
❻ 暫估成本,怎麼估會計分錄
具體分錄如下:
1、購進商品(有發票)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附件:後附發票、入庫單、驗收單
2、購進商品(無發票)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
附件:後入庫單、驗收單(按不含稅采購金額進行暫估)
3、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附件:後出庫單或發貨單、成本結轉明細表。
4、下月收回發票
借:庫存商品 (紅字)
貸:應付賬款 (紅字)
附件:後入庫單(紅字)
5、同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附件:後附發票、入庫單
(6)暫估成本按85估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貨到單未到的情況,因為實物已經驗收入庫,但是發票還沒收到就不知道價款和稅金是多少,一般這種情況是不做帳的,等發票到了一起做;但是如果等到月底單還沒到就需要暫估入庫來保持賬實相符(有些單位月末盤存)。
❼ 暫估成本是怎麼個意思
暫估成本是說企業當月購入的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了,可是還沒有收到對方開出的正式發票,所以該月末,會計在計算該材料的成本時,只能按合同上的單價金額暫估入庫,該材料成本就是暫估成本。
暫估也是指本月存貨已經入庫,但采購發票尚未收到,不能確定存貨的入庫成本。月底時為了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需要將這部分存貨暫估入賬,形成暫估憑證。暫估業務簡單的可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暫估成本的會計分錄為:
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暫估金額)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供應商 ) (暫估金額)
2. 暫估回沖。按照規定,暫估入庫要在次月月初紅字沖回,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如果當月發票還是沒有收到,月初沖回月末再次暫估,會無形中加大工作量,一般是在收到發票時再沖回。
1)紅字沖回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原暫估金額,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供應商 (原暫估金額,紅字)
2)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 (發票不含稅金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稅額)
貸:應付賬款——XX供應商 (發票含稅金額 )
拓展資料:
1、暫估是當月有入庫單,但沒有生成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這使入庫單中填寫的單價是暫時預估的成本價,需等到做了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後才能確定實際成本。在軟體中需要是業務和倉庫分開的流程才支持暫估處理,合並流程或者T+普及版都不能實現。
2、暫估的入庫單生成進貨單後會生成紅藍回沖單,紅單把之前暫估的入庫成本紅沖,藍單是把發票中真實的成本單價生成一張真實成本的入庫單。先設置暫估處理的方式,點擊系統管理中的選項設置,然後點擊核算選擇單到回沖。
3、生成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後,會自動生成紅藍回沖單,可以通過單據界面的「聯查」查詢,生成的紅藍回沖單都需要生成憑證。點擊存貨明細賬可以查看有一行入庫調整單,雙擊入庫調整單,可以查看調整類型是采購核算,並且有關聯單據和關聯單號。
❽ 暫估成本指的是什麼
暫估成本就是購進的物品已入庫,但是結算用的發票等手續沒有到,為了賬實相符,庫存商品先入上賬.待以後月份發票收到後,將原先入賬分錄用紅字原筆重回,再按發票重新做一回購進即可.
一、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
二、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三、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四、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對所得稅的影響:
按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有關規定,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准。
因此,發票未收到前,可以暫估成本。暫估入帳的成本在匯算清繳前,若是沒有取得合法憑證,則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這部分暫估的成本在進行年度所得稅匯算時必須調增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