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做的毛利率和成本率的表頭叫什麼
財務做的毛利率和成本率的表頭叫:
收入、成本、毛利統計分析表
『貳』 毛利率是什麼意思
指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簡稱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額。
計算公式:
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收入×100%=(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銷售收入=銷售量×單位售價
銷售成本=銷售量×單位成本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增加銷售收入或者降低生產成本都可以提高毛利率。又因為產品價格影響銷售數量,進而影響銷售收入,所以說,該指標主要反映了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有關的問題。
(2)成本毛利分析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銷售毛利率的比較分析通常可從因素分析、結構比較分析和同業比較分析等多方面進行。
1、因素分析即對同一企業不同時期之間或不同企業同一時期之間的銷售毛利率差異原因所進行的分析。企業的銷售毛利率與主營業務收入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成本成反比,可以從這兩個影響因素入手,分析毛利率發生變化的原因。
2、結構比較分析是從銷售毛利率的構成要素及其結構比重的變動情況進行的分析,旨在更進一步分析毛利率增減變動的具體原因。
3、同業比較分析將某企業的毛利率指標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獲利能力的相對強弱程度,從而更好地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狀況。
『叄』 財務報表毛利率是什麼
財務報表中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肆』 毛利表(單支成本表)
毛利就是收入-成本,毛利率是(收入-成本)/收入
毛利可以算總的毛利,也可以分成每樣產品的毛利,來分析各個產品
『伍』 什麼是成本毛利率
毛利率是指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拓展資料:
毛利率的計算公式不僅有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也可以用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來計算。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企業老闆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老是做虧本的生意,毛利是企業經營獲利的基礎,企業要經營盈利,首先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毛利額大,毛利率高,則意味著利潤總額也會增加,而利潤總額是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稅基,企業交納企業所得稅和股東紅利稅的多少,都與企業的利潤正向相關,根據增值稅理論稅負的相關原理,決定增值稅的交多交少與企業的毛利率正向相關,企業為了逃避繳納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通常會在企業外帳做假,可能通過虛增成本,或虛降售價的方式去降低企業帳面體現的毛利總額和毛利率,進而降低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的計稅稅基,以達到其偷逃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股東紅利稅的目的,對於出口企業,通過價格轉移方式降低毛利率,還可以獲取多退稅款的好處。在進行審計稅審稽查作業時,如發現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太低,或者與同行業同類產品相比低得太離譜,而其毛利總額剛好或不足維持其期間費用,帳面長期體現微利或虧損時,則其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毛利率太低通常是虛增成本和收入隱匿的表現形式。
『陸』 毛利成本是什麼意思
你10元進的貨,賣了15元,那5元就是毛利,去除運費、稅金、工資等等所有成本後的利潤就是純利。
『柒』 如何分析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如何分析毛利率:
一、看行業
每個行業的毛利率因素是不一樣的,例如銀行業與製造業的毛利率肯定是不一樣的。
二、看毛利率是怎麼形成的
單純從計算公式看,毛利率=毛利額/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也就是說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和成本,那麼剩下的就看是什麼影響了收入和成本。
而分析收入和成本的影響因素,一定要結合公司的實際業務進行分析。我們做分析的本質是結合公司業務從數據的層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拓展資料:
怎麼影響毛利率?收入和成本:
(一)首先影響收入的因素
1、業務結構:這個主要是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的。
2、地區結構:如國內與國外、南方與北方,不同的地區市場趨勢是不一樣的,增長趨勢也不同。
3、員工結構:如新老員工結構;優秀員工與低績效員工結構,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產出。
4、客戶結構:如新老客戶結構;頭部客戶貢獻佔比等
5、渠道結構:線下線上差異,即使是線上和線下,其內部結構也存在不同,線下可以是直營模式也可以是加盟模式;線上可以是直播模式,也可以是平台賣貨模式(如天貓)。
6、貨品結構:新產品與老產品結構;常規產品與非常規產品結構等
7、客群結構:性別、年齡、地區、文化差異、收入差異等
8、產品線:例如童裝有嬰童、幼童、中童、大童
以上因素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營銷策略,不同的營銷策略可能影響商品折扣等因素,因此也需要對營銷策略進行分析
(二)影響成本的因素
1、供應商板塊:供應商的結構;頭部供應商的能力等
2、生產、製造板塊:生產製造環節的效率和損失等
3、采購板塊:采購員的能力、采購委員會的執行效率等
4、成本管控板塊:財務對成本的管控能力和管控策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成本有效性。
5、收入板塊:收入的結構也很大程度上影響成本的構成,需要上下串聯分析。
『捌』 什麼是毛利什麼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都包含什麼
1、毛利是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
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2、人工成本是指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勞動耗費的貨幣表現。人工成本是工業或建築產品價值的直接構成部分,也是工業產品成本或建築安裝工程成本的一個重要項目。
建築安裝工程的人工成本表現為直接從事建築安裝工程施工(包括在現場直接為施工製作構件)的工人和在施工現場從事運輸、配料的輔助工人的基本工資、附加工資、工資性津貼(如糧貼、冬煤津貼、副食補貼等)。
施工企業的人工成本一般有:工程預算人工成本、工程計劃人工成本及工程實際人工成本等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有關工業產品或建築安裝工程人工成本的發生額可通過直接歸集或適當比例分配計算而得,並對有關成本帳戶進行總分類和明細分類核算。在全部成本制中,人工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產或施工技術裝備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高低。
(8)成本毛利分析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毛利和人工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商品流通企業計算公式: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
生產製造企業計算公式: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總額/同期人數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100%
『玖』 成本毛利率是什麼意思
比如一個商品進價100,賣出價120,那麼毛利率20%。但還有運輸、人員、鋪面等成本要去除才是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