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古代木工具有哪些
扩展阅读
哪里柑橘最低价格 2025-08-02 17:12:08

古代木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6-16 06:48:03

1. 鲁班发明锯子,还发明了哪些木工工具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
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散见于战国以后的书籍中,主要有: (1)机封。《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记鲁班制做了铲。 (3)木工工具。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了■、钻、■括(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三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做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7)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古时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 当然,有些传说可能与史实有出入,但却歌颂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

请采纳~

2. 古代农民的木做的、工具有什么

由于我国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已经发明了冶炼技术,农业用具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古代农民使用的农具、而且现代还在使用,主要是:

1、耕种用的犁架、楼架、锨。

(1)在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工具了,种地、挖渠、修河时用铁锨(锹),凉晒粮食时用木锨。
黄河沿岸有铁木锨之称。

(2)由于农耕技术的变革,到了春秋时代发明了用牛牵拉耕地的铁犁头,架子是木制的。
现代世界上的机械化耕地,还在沿用铁犁,只是形态有所改变。

(3)到了汉朝时期,发明了播种用的三脚楼车,车架子是木制的。
现代世界上的机械播种机还在沿用这一技术,只是楼脚增多了。

2、木叉。
木制三叉叉子是重要的农具,在稻谷的装运、凉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木叉,在汉唐时代就已经随着种植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车
发明于三皇五帝时代,车轮、车轴、车架都是木制的。
车,首先应用于装载、运输粮食,也是现代世界上主要的运载工具和概念来源。

3. 在过去我国南方耕种水稻田所需的木制农具都有哪些

1. 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始作耒”。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

2. 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关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蔂梩而掩之。”赵岐注:“蔂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耜也和木耒一样,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战国之后,这种农具开始被淘汰。

3. 耒耜。耒为上部,耜为下部,把耒和耜两种农具连在一起,形似现在的铲,但作用是用来翻地的。比如双齿耒耜。

4. 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现在还在使用。

5. 锛。开垦土地的农具,也用于砍伐树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铜锛不仅用于农业,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后来还用于木工,古代没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锛的区别在于:
(1)安柄的方式不同,斧:柄线同刃口线平行;锛:刃口线同柄线垂直;
(2)刃的区别,斧:双面刃;锛:单面刃(偏刃);
(3)磨石痕不同,斧:斜向;锛:垂直方向。
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还在用。

7. 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也就是镰刀,现在还在用。《说文》:“镰,锲也。”

8.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锄。《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9. 锸。就是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它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10. 杵,和臼一样,是捣谷用的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说文》:“杵,舂杵也。”《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11. 镢。一种形似镐的刨土农具。《资治通鉴·唐纪》:“镢其城为坎。”

12. 锄。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有大锄、小锄之分,又有叉形和铲形之分。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战国时出现铁锄。现在还在使用~

4. 古籍中记载的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有哪些

木工工具 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了刨、钻、隐木括(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5. 古代的木头钻有几种 分别叫什么

古代的木头钻有:2种。
一、拉钻。拉钻由握把、钻杆、拉杆和牵绳等组成。钻杆长500毫米,直径35毫米,上端部制有圆榫,以便与握把配合;握把长80~100毫米,直径与钻杆相同,内有圆孔,用两瓦状竹片与钻杆顶部圆榫相接,可自由移动;拉杆长600~700毫米,直径约15毫米,两端有固定牵绳用的孔。使用时,左手拿住握把,右手拉动拉杆,因事先缠绕在钻杆上的牵绳被拉动后,通过牵绳与钻杆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随着拉杆的往复拉动,而使钻杆作往复转动而起到钻孔的作用。拉钻用红木制作,能钻直径2~7毫米的孔。
二、舞钻。舞钻是常用打孔工具,其形制是一根圆钻杆,顶端有一固定的圆形大小木轮,其作用是储存转动惯量,保证圆钻杆的转动有力。圆钻杆下端可安钻头。圆钻杆套入一根压杆,压杆两端各拴一根细皮绳,两根细皮绳固定在圆形大木轮下面的圆钻杆上。使用时,转动压杆,细皮绳便缠绕在圆钻杆上,再往下压按压杆,细皮绳便会带动圆钻杆旋转,最终完成打孔。舞钻为全红木制作,能钻直径2~7毫米的孔。

6. 古代木制交通工具信息(历史、用处、特点、材料)

第一,舟、车、路的出现。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 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 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此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 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人类早期在运输方面的另一件大事是懂得驯养牛、马、 骆驼和大象等动物,并用它们代替人力运送货物,还供人骑乘。商周时期甲 骨文、青铜器铭文中已有表示车的象形字,说明车早已出现,并反映出当时 的车已有辕和可供乘坐的车厢,人们已掌握了“驾马服牛”的技术。车出现 后,为了加快运送速度和提高负荷量,便有了修筑道路的要求。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各国为争夺中原霸权,纷纷修筑能够通行战车的道路。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更是大修驰道,“车同轨”,兴路政,使车辆直达全国各地。汉 朝时期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第二,造船和航运的兴起。我国在商朝就能制造木船,在周朝,黄河、 长江和珠江领域已有较大规模的内河船。人类在利用天然的内河、湖、海航 运的同时,很早就懂得挖掘人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我国 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凿了胥河、邗沟和其他一些运河。秦朝的人工运河灵渠在 我国和世界航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都是很科学 的。汉代已有了比较完整的水军体制,发展了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船舰。 汉代楼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初步成熟的标志。汉代船舶技术的进步 还表现在橹、舵和布帆等的发明和应用上。我国古代的造船和航运,长期在 世界上保持着领先地位。
第三,机动运输工具的传入。18 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

革命。从 19 世纪初开始,蒸汽机相继应用于船舶和在铁路运行的车辆上,于 是机动船和机车问世了。从此,开辟了近代运输的新纪元。1840 年鸦片战争 以后,帝国主义把铁路等新型运输方式作为侵略工具传入了中国。19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海上运输中出现了由英国制造的蒸汽机船。1872 年,李鸿章筹 办招商局,中国才自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航线。中国第一 条铁路是英国商人 1876 年修筑的淞沪铁路。1881 年中国修建了唐胥铁路。 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 和施工,并于 1909 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在中国,汽车初见于上海,是在
1902 年从国外运进的。汽车运输要求修筑路面坚硬的公路。中国的公路始于
1908 年修筑的广西省龙州到那堪之间的公路,但没能全线通车。航空运输出 现比较晚。着名飞行家冯如 1909 年制成了我国的第一架飞机。20 年代初, 北京和天津之间,开始了正式载运旅客的航空运输。
第四,邮政、电信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传递信息的活 动。古代邮驿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在古代,主要利用人力或畜力传 输政令或军令。直到 1896 年,我国才正式建立起近代邮政。中国的电信业, 也是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的目标之一。1871 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我 国沿海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电话在 1881 年首先出现于上海英租界,属英商瑞记洋行经营,显然是为帝国主义的侵略 政策服务的。在帝国主义在华经营电信业的同时,我国也在清朝末年开始自 办起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业务。
以上对我国古代交通史的概况从两个角度和侧面进行了简略的交叉分
析。先总述,后分述。在初步了解古代交通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我们将把古 代交通方式和工具划分成九个专题,在后面逐一加以介绍。

7. 传统木匠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在电动工具未普及前,木工工具光类型就多如牛毛,还不算类型下的分支,列些我知道的传统木工工具(部分没用过),仅限中式工具。其实就我了解到的来说,目前中国还在使用或保留传统木工工具的很少了,也未做改进,倒是欧美的手动工具真是齐全,而且改进的好赞。有兴趣的可以下载一些国外的木工杂志,你会爱上木工的(图片多来自淘宝,无利益关系): 斧子:粗略的修整使用,做靠椅的木工就我所知到现在还有人仅使用斧子和槽子做椅子。也兼顾锤子功能,不可或缺; 刨子:刨平木料,有时也做未小幅度修整。刨子分为多种(不含刨刃宽窄),常规刨,分粗刨和光刨,前者大幅度修整,较长,光刨子短且多无握把,小幅度刨光; 完爆/鸟刨/一字刨(名字叫法不一),仅有握把大小,在狭窄地方或曲面时使用; 线刨,厚度多为 20mm 或以下,狭窄地方或厚度小的木料使用; 角刨:斜切均匀规整刨出倒角,有导轨; 槽刨/刨床:用来刨出平槽,对应现在的电动工具就是手持修边机(线刨也可替代),这个没用过; 凿子:因为传统木工家具是榫卯结构,需要开槽才能固定,是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凿子宽窄不一,也有处理边缘和挖料的圆凿,更是传统中式雕花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有平口凿、斜口凿、鱼尾凿、半圆凿、三角凿、雕花凿等,和刨子是分类最多的木工工具;木锯:杀树用的我就不放了,那玩意太霸气了,就是一个硕大的锯片(我玩过宽度 400mm的)两头有木棍,两个人拉大锯,小时候我帮忙杀过好几颗直径 400mm 的树呢。 传统木锯:样子基本没变,只是紧固件变了,以前都是绳子中间别根木棍拧成麻花固定绷紧锯条的; 板锯/chuo锯:这个我太确定是不是中式木工锯,但现在仍是装修木工必备工具。轻便、前端无阻碍、左右排列锯齿效率很高,现在手柄都有凹槽了,我玩那会一点都不人体工程学; 墨斗: 上图是老古董,我倒是差点得手一个,但没偷成功,那个老木匠识别我的把戏,最后给了我一枣木刨子。下图这个我有个,搬家时丢了,其实挺粗糙的,不同心还裂了。 手摇钻:上图是古董级别的,无机械件,靠的是绳子上劲往复,如果你见过制作秤的,应该有印象。我老家还有一家百年老铺子墙上有,去问过人家不卖。下图我 90 年代还用过,这种还是先进的,还有一种 “一U一”型的。 定规(不知准确叫法):做秤必备,和可以锁死的现代圆规原理一样,快速标记固定距离。木工我没见用过,不过相比古代也有类似的工具,包括角尺。 画线类:见过国外木工爱好者用很锋利的薄片刃具做标记,相比中国之前也有,虽然标记不是很清楚,但在精准度方便比铅笔和墨斗强的多。搜索发现有个玩意叫日式划线器,和刨子原理一样,不过有滑道,利用刀刃快速划长线,有单线和双线版; 天亮了都,先这样吧,随后再慢慢补充,包括一些日式和欧美那么的玩意。

8. 古人丈量土地的工具木制工具有哪些

古代常用的工具有矩、准(水平仪)、测绳、规、表、直尺、指南针等。

规就是画圆的圆规。

矩是曲尺,是最常用的多途测量工具,可用于检查直角,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准是水准器,用于检查是否水平。

绳子可用于画直线和检测直线。

准和绳,现在仍是木工和建筑工人的主要测量工具。

指南针用来指方向。

9. 木工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木匠工具有,,锛,凿子,刨子,锯[线锯,刀锯,鱼头锯,手摇钻。墨斗,木锉。有角尺,直尺,画规。斧子,还有雕花的刻刀。
现代的就大部分是电动工具了,电刨子,电锯,手提电锯,。好呢多的 斧头,刨子,钻,据,墨斗、角尺和竹尺.

传统的木匠师傅使用的墨斗、角尺和竹尺这三件关键的工具,传说是鲁班先师留传下来的,它们包含着泥木匠产品的设计和建造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直线直角和计量的内容,被称为木匠师傅的“师傅”,一定程度代表了鲁班祖师,相当于皇上的“尚方宝剑。
木工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刃口,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例如锯割、刨削、斧劈时,都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脚的姿势正确。在操作木工机械时,尤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