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列举3至5种传统收获工具
1、扁担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类型有高扁担、低肩担、平肩担、扦担.高肩扁担一头厚一头薄,薄的一头向上翘,主要是担高挑子用,重的一头在背后,几乎挨到背上,轻的一头在胸前离肩较远.扁担中间固定有一衬肩,衬肩始终在肩上,换肩时用高肩打杵把扁担撑住再换肩;低肩扁担厚薄一致,在扁担两头各钉两颗竹钉,担绳子放在两钉之间,以免绳溜落;平肩扁担全身厚薄一致,两头较窄,中间较宽,担行李时两头重量相等,也用高肩打杵,如果没有高肩打杵,就担盘肩担子;扦担也属扁担类,两头尖翘,中间扁圆厚实,将麦田里的麦捆往回运送时用.挑麦子也有用扁担的,但是扁担头要尖,便于插进麦捆子.木扁担的材料选用桑木最好,也有用青岗木、漆木、黄栌木.此外,粗竹子(生长两年以上)分成两半做扁担挑东西,在大街上常有人用竹扁担挑东西叫卖.家用挑水扁担,两头有铁环连接的铁钩,也有用木钩的.
2、背架子背驮东西的运输工具.做前架子用四根木条,后边两根木条只用一尺长,靠前的两根木条四尺长带弓形,下边做有一方斗,斗里装上干粮、临时用物等,靠背的两根条子有三道连接档.旧时,农民用背架子背木炭到山外卖.背架子上端右偏旁拴一个小篾环,歇肩时用篾环(篾刮子)刮去脸上的汗水.
‘贰’ 关于扁担的知识有哪些
扁担
扁担是生产生活中的用具之一,尤其是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依旧是搬运货物的便捷有效的工具!
形如月牙和带“马”的翘扁担
延伸意义,武汉,重庆等地对零散临时搬运工的代称。电视剧”山城棒棒 军“描写的就是那类群体,只是在重庆主城区称为”棒棒“,在重庆万州、忠县等地称为”扁担“。
其他用途
扁担在民间舞蹈扁担舞中,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扁担在书法中,可以用来形容横写的不好像扁担。
‘叁’ 我国常见的传统农具有哪些
‘肆’ 农村人用来担谷的木扁担到底用什么木材更耐用
在胶东半岛农村,现在很少使用挑水挑柴的扁担。但许多人仍然保留着当时使用的扁担,这见证了一段历史。现在,它静静地躺在老房子的一角。扁担老了,用过的人也老了。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学会了挑水,我没有错过水桶。抓斗时,用一个大铁钩,用一根长绳的一端拴在铁钩上,在井底来回拖拉,凭感觉判断是否抓斗。在农村使用扁担不仅是这些,它可以作为一种劳动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商业工具。当时,走过村寨小巷的小贩用扁担挑起外面的世界。什么样的万花筒、漫画书等让我们大开眼界。
‘伍’ 扁担是什么材质
引言:农村当中有很多的劳动工具,扁担就是其中一种,而扁担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当人们挑自家种的蔬菜去街上售卖的时候,扁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移动工具,很多农民需要将一些重物移动的时候,也会使用到扁担,那么扁担它到底是什么材质的呢?
三、桑木是制作扁担最好的木材
很多老农民都知道制作扁担最好的木材就是桑木,桑木不仅材质非常的坚硬,而且柔软度也非常好,每一根桑木制成的扁担可以挑起200斤的重物。但是现在森林当中比较粗壮的桑木很少见,因为大家乱砍滥伐导致的,所以大家平常也要多爱护环境,爱护森林。
‘陆’ 扁担除了能够搬运粮食外还能有哪些用处
1无可替代的工具
交通运输实现了不同目的地之间人员、物资的转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飞机、轮船等运输方式不断提高运输的效率。但是,人工运输始终以其独特的适应能力延续了上千年。
古今中外,人工运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形式:头、手、背、脚。印度、孟加拉国和非洲草原上的女性用头运送水、粮食等物资;用手搬运这种方式只适合距离短、负载轻的场合;用背运输在崎岖的山路、拥挤的菜市场用途广泛,但运量有限;用脚运输会改变人体正常行走的姿态,增加能量的消耗。
图1(原创图片,侵权必究)
扁担运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的古埃及,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直到现在,扁担在东亚国家中(中国、越南)仍然是一种普遍的人工运输方式。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扁担运输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扁担的材料、行走的步态等是如何提高扁担负重的效率。扁担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轻松的协助搬运人体重量1/3的重物,而不过多的消耗额外的能量。
图2 (原创图片,侵权必究)
2延续千年的秘密
在2006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一种弹性背包的概念,该弹性背包的作用原理与扁担的工作原理相似,即通过使用具有弹性、阻尼特性的元件连接人体与重物,将原有的固接设定为弹性连接,实现垂直方向上人体与重物的运动解耦,此种设计完美的使人将扁担穿在了身上。弹性背包的运动可视作受迫振动,其运动过程可由状态空间方程描述,仿真的结果如下图中所示。
图3(原创)
3穿在身上的智能 "扁担"
我们团队前期自研了一款弹性背包,对于规整地面上的恒定速度行走而言,弹性背包确实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和对人肩部的冲击。但相同的设备在崎岖路或者变速运动等场景使用时,弹性背包的振动变的毫无规律,甚至使人体难以维持负重行走时的平衡。
熟练的扁担工在使用扁担之前会实现感受一下扁担在特定负载下的柔软程度,再决定是否更换更"硬"或更"软"的扁担,而扁担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完全取决于扁担工的自我调节能力。现有的弹性背包研究中,弹性绳材料的选择等效于软硬程度不用的扁担的选择,一旦确定,弹性背包所适用的负载重量、振动频率、振动幅度随之确定。
图4 (原创)
我们团队研究人员以提高弹性背包的自适应能力为目标,引入可调空气阻尼器,实现弹性背包振动过程中的阻尼可调,依据人体对不同地形、不同速度在步态、姿态上的反应,控制调节空气阻尼器阻尼,提高弹性背包对不同地形、不同使用者、不同速度的适应能力。
扁担,这个延续千年的古老工具,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智慧的光芒。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能悄无声息,但其中蕴含的无穷原理值得每一个科研人员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Bin Zhang et al. Pilot Study of a Hover Backpack with Tunable Air Damper for Decoupling Load and Human[C]. 2020 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 Boston, USA, July 6-10, 2020.
[2] Tong Li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s and balance control of the carrying pole throug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J]. PLOS ONE. June 7, 2019.
[3] Lawrence C. Rome et al. Rubber bands rece the cost of carrying loads [J]. Nature, 2006.
‘柒’ 说出好几个农具名称及用途
犁,古代耕地用具;镰,收割用具;锄,锄地、除草用具;镢,刨地用具;锨,挖沟、翻土用具;耙,平地用具;筐,竹编或树条编的容器;扁担,抬东西的用具;杈,打场的用具;水桶,盛水的用具;水车,车水浇地的用具;手推车,运输的用具。
‘捌’ 传统农具有哪些
担、耒耜、耧车、磨、砻。
1、担
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3、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中国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砻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
‘玖’ 在农村,能用来做扁担的树木有哪些哪种木材最好
扁担相信大家都有见过,在农村基本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能用来做扁担的树木最常见的有:毛竹的,桑木的,刺槐的,柳木的等。 桑木是最好的,在农村大家也会将桑木的树木用来做扁担。
‘拾’ 关于扁担的知识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广泛,主要用于原始农业,现代农业很少用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扁担
乐器类型
互击体鸣乐器
发源民族
壮族
属性
民俗乐器、农用工具
简介
扁担多用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各异,一般长约160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
扁担舞流行于广西红水河畔的都安、马山和桂西的百色、巴马一带。春节期间,壮族的男女老少便欢快地跳起扁担舞,舞者两人一对,每人手执一根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木槽旁,边击、边歌、边舞,用扁担两端互相撞击或敲击长凳,发出咯咯嗒嗒的和谐音响,节奏复杂,舞姿多变,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壮族先民骆越部族的舞蹈场面。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录了舂堂舞:“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生动地描绘了壮族欢度新春佳节、预祝丰收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后因舂杵笨重,便改用扁担,称其为扁担舞,壮语称作打虏烈或谷榔。壮族的扁担,既是肩担时的劳动工具,又是扁担舞的节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