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人们用什么工具做玉雕的
简单的说,古代玉雕使用人工旋车,上面用的砣子或者钻筒+解玉砂进行雕刻......
早期旋车是一人踩一人雕,两人配合......后来就有了自己踩自己雕的,单独操作......
楼上给的资料不错......
复杂的说,有一套叫《玉石传奇》的纪录片,可以去看看,一般视频网站应该有,在cctv记录频道播放过,可以去找找......另外就是一些关于出土文物的片子,里面间或夹杂部分古代玉雕的常识,还有各种介绍古代玉雕书籍......
‘贰’ 古时候没切割机,那5000年前的人是怎么雕刻出玉器的呢
人们对玉器的喜爱由来已久,相比于现在翡翠进入百姓家,在古时候,玉器可是只有王公贵族才玩得起的奢侈品。
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玉器开采难度大,上好的玉石难找,更多还是因为古时的工具实在有限,打磨雕刻一件玉器饰品实在太难了。
所以,当时即便是富裕人家也都是穿金戴银,能够有一件精美的玉器那肯定是几代人传下来的传家宝。玉器既然如此难以雕刻,那么
古时的人们是如何将一块玉石雕刻成光滑精美的配饰呢?
再有就是对雕刻好的玉器进行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打孔,这样才能方便佩戴。最后一步则是对雕刻好的玉器进行打磨、抛光,提升颜值。
即便到了现在,真正品质好的玉器都十分宝贵,上好的玉石也都存放在博物馆,以让其得以更好的保存!
‘叁’ 没有电动工具的古代人是怎么雕刻高硬度玉石的
玉的硬度很大,用现代电动工具轻轻松松搞定,古代人当然有他们的智慧,主要靠铁、石头、水,弓等来雕刻。
这些技艺都需要长久的磨练,其中的步骤非常多:
一、捣沙和研桨。一位工人用石臼把石沙弄碎,另一位接上去用筛子筛选石沙颗粒。
二、开玉。两位工人把石头架起,然后用自制的铁丝拉锯,用来除去玉料外面的部分石头。
八、打眼。扳指之类的玉器太小,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配上不同外形的孔洞木板,用“绷弓”来在玉器上钻出洞。后来用桯钻与管钻的办法来操作。
九、木碢。用圆盘,磨光的碢来给雕琢完毕的玉器磨光。
十、皮碢。用牛皮做的皮碢给玉器抛光上色,呈现玉色。
‘肆’ 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么完成的呢
回顾中国历史,精彩万分,不仅有四大名着,诸子百家,还有青铜器,玉器,瓷器举世闻名。你会惊叹古人的巧夺天空。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切割工具,玉石雕刻是怎么完成的呢?
在古代,既没有雕刻机,也没有打磨抛光机,如此精美玉器到底怎么做出来的。家父从事玉器行业几十载,那天我突然问了这个问题,他似乎也说不出一二三,查阅资料,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古人的智慧。
请看上图,“捣沙研浆”。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而玉的硬度一般在6.0—6.5。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开玉图”。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的更象锯。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扎砣图”。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冲砣图”,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磨砣图”。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掏堂图”。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上花图”。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打钻图”。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住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花图”。即做浮雕、镂空。
“打眼图”。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
“木砣图”。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皮砣图”。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到这一步完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智慧无限的古人。以上内容参考《天工开物》全文完【如果你捡到感觉有缘分的石头,可以让我帮你看看】
‘伍’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古代玉器是怎么制作的
古代虽然没有锋利的工具,但前人用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打磨玉器的方法。
第一步:开玉
这一步就是将未经雕琢的玉石切开,需要派人把玉架到木架子上,然后周围分别安排人用一些初级的刀具将其外边包围着的石头削去,削去多余的石头后就出现了一块完整的玉。
第五步:雕刻
工人根据画好的图样现在玉石的表面大致勾勒设计图的轮廓,然后用各种小工具一点一点雕刻成型。这里安排的工人往往都是经验丰富的工人,否则一不小心就把一块宝贵的玉料给毁了你。
第六步:打孔
古代的玉一般用来佩戴在使用者身上,所以打孔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步。工人们把玉放在小孔的桌上,然后一起使用金刚钻和弯弓来回旋转,直至穿透玉石到达桌上的小孔处。
‘陆’ 雕刻玉器需要哪些工具啊
一般人有四种。
一,横车,是那种有电机和车头组成的,功能一般,价格在800元左右。
二,锣机,这是一种可以手拿的工具,就象是握笔一样方便,但是其速度是一致的。
三,电子机,此物也是手拿的,也很方便,而且其转动速度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
三,苏州横车。和横车有些相同,但是其速度也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
后两种可以对玉器进行精细雕刻。价格在2000到4000不整。
之后就是一些在这些主题工具上安装的小工具,那些小工具都是通用的。比如切割的,打磨的,打空的,很有一些小的工具。
主要是看,做的步骤不一样,就要换不一样的工具。
‘柒’ 玉石雕刻有什么讲究 具体使用到哪些工具
在我国,玉石雕刻历史久远,通常使用的工艺包括:切、磋、琢、磨。本片向您介绍玉石的雕刻工艺:玉石的选材、造型的设计、玉件的琢磨、玉雕的抛光、成器的装潢...
在我国,玉石雕刻历史久远,通常使用的工艺包括:切、磋、琢、磨。本片向您介绍玉石的雕刻工艺:玉石的选材、造型的设计、玉件的琢磨、玉雕的抛光、成器的装潢。
玉雕产品有着质地坚实致密、透明晶莹浑厚、光泽温润等显着特性。自从北京奥组委决定2008年奥运会金牌镶嵌玉饰以来,玉饰玉雕产品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期节目详细介绍玉石雕刻工艺。
自从北京奥组委决定二OO八年奥运会金牌镶嵌玉饰以来,玉饰玉雕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从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开始,我国的玉雕品种就不断丰富和发展,到现在,分别有古代造型、器皿、人物、兽类、花卉、雀鸟、配饰等种类。玉雕产品有着质地坚实致密、色彩鲜艳夺目、透明晶莹浑厚、光泽温和滋润等显着特性。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就有对于琢玉工艺技术的描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实切磋琢磨四个字就是古代玉石雕刻的工艺程序,切,就是切开设计、磋,就是成型修治、琢,就是雕刻成器、磨,就是抛光罩亮。玉石雕刻工艺技术从石器时代开始,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到现在它的加工程序一般分为选料、设计、雕琢、抛光、装潢五个工艺程序。
玉石雕刻工艺技术
一、玉料的选择
选料是玉石雕刻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必须通过眼睛直观来辨别玉石的优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玉石的特点。在选料这一节里我们分别从玉石的质地、颜色、透明度和光泽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识别。
1、质地鉴别
我国玉石大约有二十多个种类,其质地分为硬性和软性两大类。通常称为摩氏,有十个度数。所谓摩氏硬度计量是选定十种原物矿石代表硬度的级别。比如其中滑石级别最低为1度,而金钢石最高为10度,在4-6度之间为软性玉石,硬性玉石大约在5-7度之间,7度以上的为宝石。
检验玉质:查看玉石质地,除直观外,还要打出断口,切磨部分侧面,对其质地、纹理、透明度、光泽、颜色等进行观察。挖脏去绺:大多数玉石都有裂纹,行内把这些裂纹叫“绺”绺是影响玉石质地重要的因素。绺的处理方法称为去绺或遮绺。纯色的玉石中夹杂的不和谐颜色被称为“脏”,为了整体的美观,在选料时就要处理掉脏色,行内叫“挖脏”。
2、颜色识别
玉石的颜色有的纯净温润,如白玉、黄玉、墨玉;有的色彩斑澜,如岫岩花玉等等,有的晶莹鲜艳,如红宝石、蓝宝石等等。就是色彩把玉石推上了世界珍品的地位,以其特有的自然美引人喜爱,受人珍视。识别料色:要明确玉石颜色的去留,在兼顾各种颜色时,要将旺色留在显眼的部位。如白玉就不宜作得很薄,这样会影响白玉温润特色;七彩花玉花色艳丽,适宜制作成山水花鸟的大型玉雕摆件;透明纯色适宜制作成玲珑剔透的作品。
3、透明度
玉石有了透明度,可以对质地和颜色有烘托作用,有透明度的玉石能反映内在的颜色。这个特点对玉石的选用、鉴定、价值影响很大。观察玉石的透明度,要将玉石局部抛光才能鉴定。透明度一般分为透明体、半透明体、微透明体、非透明体四种。
4、玉石的光泽
光泽是指玉石抛光后对光的反射能力。一般情况硬性玉石光泽较强,软性玉石光泽较弱。光泽能够反映出玉石质地、颜色、透明度状况,它可以烘托玉石的内在美感。
1 2 3 下一页
‘捌’ 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玉器的
古代人雕刻玉器图解如下:
一、捣沙研桨
看图片,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解玉沙】、【磨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