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都木偶制作
成都木偶源自唐代,是一种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成都木偶在继承“川派”木偶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姊妹艺术的表演技法,广采南北各派木偶艺术之精华为己所用,形成了“阿睹传神”的成都木偶。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悍,操作方便。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公种红苕》、《刘文学》、《雷锋参军》等。成都木偶曾先后应邀到德国、荷兰、瑞典、泰国、日本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和欢迎。
木偶的制作
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
木偶头的制作
首先是打坯。目前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
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常情况下,一个熟练的师傅一天能刻三四个木偶头。
第三是打土。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后,均匀地涂在木偶头的白坯上,目的是掩盖樟木上的疤结或孔眼,使木偶头表面光滑平整。
接下来是喷色。为木偶人物的脸部着色,像关公的脸是红色、包公是黑色、寿星是肉色等。
再往下是彩绘。彩绘将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使其喜怒哀乐跃然眼前。然后要上光油,为的是使偶头的色彩历久弥新。
最后要根据具体人物配上胡须、头发等,如果是新娘子还要盘头发。至此,一个木偶头就完成了。
服饰的制作
木偶服装上最主要的装饰就是五彩缤纷、艳丽夺目的手工绣。绣品图案首先由设计人员根据特定的人物,画好设计图纸,然后比照图纸,用针稿机在衣料上打孔,再用染料涂印,勾勒出图样。绣线的颜色选择由师傅自定,像凤尾通常有五种颜色,在不同的师傅手下会有不同的效果。接下来是扫浆糊、加内衬,使绣片挺括、有型。最后是整件组合,也就是将几个绣片缝在一起,做成一件完整的衣服。
由于“千人一面”的机绣的出现,现在服饰手工绣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只是在绣人物脸部时(业内称为“开脸”),技术要求才高。
一个木偶头往往并不是由一个师傅从头到尾一手完成的。当然,如果是名家大师,会一气呵成的,其名字会刻在偶头的后面。普通师傅完成一个木偶大概需要五天的时间
B. 杖头木偶的解释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袭滑枣一种木偶戏。 比喻 受人操纵的人。成语让派例句: 他只不过是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拍拆
英语翻译: puppet show in which figurines are manipulated by wooden rods
C. 木偶是什么做的
中国木偶的种类和流派
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梁蚂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外橡碰埋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吵含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 跳"等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布袋木偶
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显现,但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龙溪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据《漳州府志》载,龙溪地区宋代已有傀儡戏。清中叶后,布袋木偶兴盛,至抗日战争前,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乡乡有专业或业余戏班。长久以来,它与闽南人民血肉相连,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袋戏的特长是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因而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龙溪布袋戏以演武戏见长。偶头是其结构的主要部件,雕刻家徐年松、徐竹初父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仔细研究戏剧各行当、角色的脸谱,结合自身体验与艺术素养,雕绘出许多深刻体现典型性格的偶头,善恶忠奸,千姿百态。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演员 、角色、偶人,常双手同时搬演两个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应自如,足见其难度与演员的功力。
着名演员杨胜是龙溪布袋戏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能代言、能歌舞,表情达意,挥洒裕如。他擅长武戏,"三国"、"水浒"、神怪,无一不精;特技众多,喘气、缩颈、甩发、脱衣,浑然天成。《蒋干盗书》使他声名雀起,《雷万春打虎》、《大名府》令他艺惊海外。他以细腻的人物塑造,丰富的舞台动作,鲜明的京剧唱腔,繁难的操纵技艺,代表了 "北派布袋戏"的最高境界, 成就了龙溪布袋木偶的艺术高峰。龙溪布袋戏剧目题材宽广,传统戏、现代戏、儿童剧数百个,足迹遍布四大洲 。《雷万春打虎》、《大名府》在第2 届国际木儡戏比赛中曾获表演金奖,《蒋干盗书》、《抢亲》、《郑成功》等都是其代表作。
D. 木偶的种类有哪些
木偶的种类有三种:1、布袋木偶,明朝一位秀才孙巧仁发明的。
E. 什么是杖头偶
杖头偶宏纯(棒偶、撑杆偶) Rod Puppet
杖头偶演拆好员由偶的下方以一只手握住命杆操控偶的重心,另一只手握住旅绝铅两根手杆来操控偶的手臂。
F. 木偶戏有哪几种
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提线禅手嫌木偶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丝线,演员拉贺手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薯粗丝木偶。
托棍木偶,又称杖头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手套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空,颈下缝合布内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内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作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
G. 夹在手指上用绳子提着玩的玩偶叫什么
提线木偶!
提现木偶是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提线木偶戏,即“嘉礼”戏,又称“加礼”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 “嘉礼”、“加礼”,意即隆重的殡婚嘉会中的大礼。福建地区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因此,泉州自古以来便称提线木偶戏晌兆为“嘉礼”戏、“加礼”戏。渣谨缓此戏目前在福建地区仍然很兴盛!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都保留得较为完好。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福建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如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H. 傀儡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傀儡的意思是什么? 傀儡 :
kuī lěi
木偶:傀儡戏。借指受人操纵、没有自 *** 的人或事物:傀儡 *** 。
傀儡戏(傀kuǐ) :
kuǐ lěi xì
也称“傀儡子”、“魁子”、“窟?fefe?子”。中国古厂对木偶戏的称谓。唐宋时已很发达。宋代除杖头傀儡(杖头木偶)、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外,还纯和有利用火药爆炸作动力的药发傀儡,用水力激发木偶机关在水面上进行表演的水傀儡等。
问题二:傀儡的意思是什么? 傀儡kuǐ lěi傀儡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基本解释
1. [puppet]2. 木偶戏中的木头人
傀儡戏
3. 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立的人或组织
傀儡 ***
详细解释
1. 亦作“ 傀垒 ”。比喻郁结在心中的闷气或愁苦。傀,通“ 块 ”。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君当日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傀垒,兴酣落笔,概乎言之。” 廖仲恺 《双清词草》:“右诗词若干首,为予幽禁迅罩中穷极无聊做昌盯之作,借以排遣胸中傀儡,工拙不计也。”
2. 亦作“ 傀垒 ”。1.用土木制成的偶像。
《列子・汤问》记 周穆王 时巧匠 偃师 造假物倡者,即后来的木偶人。傀儡在 汉 代用于丧乐及嘉会, 隋 唐 已用于表演故事, 宋 代更加盛行。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所好》:“ 贞观 七年,工部尚书 段纶 进巧人 杨思齐 至,太宗 令试, 纶 遣造傀儡戏具。”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傀儡》:“世传傀儡起于 汉高祖 平城 之围,用 陈平 计,刻木为美人,立之城上,以诈 冒顿 阏氏,后人因此为傀儡。” 巴金 《秋》二一:“ 枚少爷 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举动呆板,衣服宽大,活象一个傀儡。”
3. 指木偶戏。
明 谢肇 《五杂俎・人部一》:“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然皆胡戏也。”
4. 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这等看起来,把我当做个傀儡,从那时节掣到如今,还不知觉。”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五节:“ 光绪帝 作为 西太后 的一个傀儡,才有他存在的意义,不愿当傀儡,就不能当皇帝。”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 宋 在村里本来是个傀儡,所作所为,都靠 黎伥 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如:伪 满洲国 是傀儡政权。
问题三:爱情傀儡是什么意思啊? 很爱自己的男朋友,可他却被着你跟别人处对象,爱说跟她不是认真的,真正爱的人是你.
给他交了话费,只是发条短信说一个谢字而已.用不上2天又叫你交话费.
你生病了,他只说注意休息.
分手了,爱打电话来要跟你从新开始;求你给他介绍女朋友.
总闲着没事幌你电话,又不会打通.
通过上面的事情可以明白什么是傀儡了吗
他只希望你对他付出 他只想得到他想要的 而不顾及你所需要的 你只是他的一个工具而已 他不会对你付出真实的感情
傀儡 就是1个木偶身上被挂着许多线 被它上面的人所操纵
爱情傀儡 顾名思义 就是受对方摆布 约束 跟着对方的步子走 没有丝毫主见的人
我是从别的地方复制到不是抄某个人的哦
问题四:请问傀儡是什么意思? 比喻受人摆布.操纵没有自 *** 的人或组织。例傀儡 *** 。
问题五:傀儡是什么意思? 傀儡
基本解释:
--------------------------------------------------------------------------------
傀儡(kuǐ-) : 木偶:傀儡戏。借指受人操纵、没有自 *** 的人或事物:傀儡 ***
问题六:傀儡是什么意思 词典解释:1.木偶戏里的木头人。2.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问题七:傀儡是什么意思? 傀儡(kuǐ lěi):亦作“傀垒”,原指木偶,如傀儡戏。后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如“傀儡皇帝”“傀儡皇太子孺子婴(被王莽操纵)”。通俗点说就是被人控制的木偶,受人摆布。
问题八:傀儡是什么意思? 别人的附庸
问题九:傀儡是什么意思? 傀儡[kuǐ lěi]
[puppet]
木偶戏中的木头人
傀儡戏
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立的人或组织
傀儡 ***
问题十:傀儡是什么意思 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傀儡戏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用木偶进行表演的戏剧,今通谓木偶戏
I. 木偶到底是什么
木偶,作为道具戏中的木偶戏,它是“演员”;作为玩具和欣赏品此轮,它是玩偶和艺术品。
布袋木偶戏,也叫“手拖傀儡。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表演,使之栩栩如生,生龙活虎。它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还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一个演员可以同时用双手操纵两个性格、情绪完全不同的角色或动物,技艺奇特,动作灵活,细腻生动,传真如神,特别擅长武打戏。
杖头木偶形体一般约为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杆,艺人用棍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北京的托偶戏森旁信、四川的托脑壳戏、广东的托戏等都属于杖头木偶,我国的杖头木偶戏再宋代已流行。当时称“杖头傀儡”。
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戏”。这种是由广东潮洲的纸影戏传入福建招安一带发展而成的。艺人用三根竹杆套上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手,身段和手启稿势灵活细致。唱潮剧或广东汉调。
J. 简单提线木偶的制作方法
提线木偶制作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纸一张、硬纸板一张、铅笔一支、彩笔数支、针一枚、线一轴、胶棒一个、剪刀一把、钉扣五个、筷子一支。
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只站着的兔子,要四肢完整,便于后岁答面剪开。
2、用彩笔把兔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为了提线时更结实,用胶棒把画好的纸兔子粘在硬纸板上。
4、把粘完硬纸板的兔子用剪刀剪下来。
5、再用剪刀把兔子的头、躯干和四肢都剪开。
6、用针穿上线,从头顶扎过去。
7、留一段双线后,在线的末端打一个结。
8、再用针线在手的大拇乎渗慧指处扎过去。
9、也留一段双线后,在线的末端打个结。
10、头和四肢都用针线穿过,留一段双线以后,打个结,一共是五条线。
11、用钉扣把头和躯干连接起来。
12、再用钉扣把四肢和躯干连接在一起。
13、最后,把头和四肢上的五条线都分别绑在筷子上,提起来,调整一下各条线的长短,把兔子的状态调整好,兔子提线木偶就做成了。
五种。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1、提线木偶是古老的传统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当地民间俗称嘉礼。
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传统戏剧剧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2、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喊桥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3、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戏剧。据《漳州府志》载,龙溪地区宋代已有傀儡戏。清中叶后,布袋木偶兴盛,至抗日战争前,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乡乡有专业或业余戏班。长久以来,它与闽南人民血肉相联,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铁枝木偶又称铁线木偶或阳窗纸影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主要流行于广东省东部(潮汕、揭阳、饶平一带)的民间傀儡剧种,演出时用木偶身上的铁丝完成操纵动作,这是铁枝木偶的最大特点。由于它发源于潮州地区,也有人称它为潮州木偶戏。
5、药发木偶源于宋代的一项烟花杂技,是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传统手工技艺。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浙江泰顺民间的“放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自清朝中叶从福建传入。
至今完整保留起制作、表演技艺。在一根长度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隔层装置特制烟花轮和身穿光腊纸服装的木偶,当最低层的烟花轮引线点燃后,会逐层喷放艳丽火花,带动木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