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板栗采收方法有哪几种
(1)拾栗子
我国北方产区如辽宁、河北、山东等省以及西南各省的实生繁殖产区有拾栗子的传统,即球苞自然成熟开裂,坚果落地后拾取。此方法收获的栗实果个饱满,外形美观,有光泽,品质优良,耐贮耐运,同时还可充分利用辅助劳力。缺点是比较费工,必须每天捡拾,否则栗实长时间在地面裸露,容易失水风干,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拾栗一般在中午之前进行,避免中午日晒失水。栗果捡回后要立即进行贮藏,避免失水风干。捡拾栗实之前要清除栗园中的杂草、枯枝等,锄松土壤。捡拾前先摇晃栗树,使果实落地,但应注意勿使棚刺扎伤眼睛。
(2)打栗棚
我国南方大部分产区采用打栗棚的方法。当全树栗棚开裂60%以上时,用竹竿将栗棚一次性或分批打落,捡起集中堆放在阴凉处。棚堆厚度不超过80厘米,每堆放20厘米。喷洒少量清水,增加棚堆内的湿度。待5~7天棚苞开裂后,将栗果剥出,注意不要损坏外果皮的光洁度。这种方法虽然省工,但坚果成熟度不够,品质较捡拾的差,不耐贮,而且容易打断一些结果枝,影响第二年产量。另外,堆放过程中也容易遭受虫害。有的栗农为了方便和快捷,栗棚开裂后用木棒击打棚苞,这样会严重损坏果皮的蜡质光泽,甚至有的出现划痕,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果品等级。
拾栗子和打栗子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传统采收方法,目前南北方均趋向于打、拾相结合的方法。成熟前期以拾为主,同时打落少量已开裂但未落下的栗子;后期以打为主,当留在树上的栗苞大部分开裂,坚果外果皮转色后一次性打落。
(3)机械采收
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生产的栗子收获机为气流吸果原理。采收后的栗实进入采收机上的分级装置进行分级。机械采收可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在我国尚无应用。
⑵ 采摘板栗需要什么工具
1 打板栗
家乡有种植板栗的习惯,山间地头,会栽种上板栗树,几年甚至十几年下来,板栗树长的高高大大的,到了夏天,抬头望去时,会看见一个个小小的绿色刺球在枝叶间躲躲藏藏,随风摇动。待到秋高气爽,通常是中秋节前后吧,在一个夏季的风雨阳光中成熟的板栗,就沉甸甸的在枝头等着我们去采摘了。
采摘板栗,需要几样工具。①一根长竹竿;②几个簸箕或箩筐;③一把火钳;④手套和帽子。得穿长裤参加,尽量别穿凉鞋,能穿长袖就穿长袖吧。因为板栗树下,各种杂草丛生,再说了,板栗外面的刺,也不是啥善茬,一不小心刺上了,虽然不至于让人受伤,可那滋味也不好受。
那时候,打板栗通常是大人主担。举起长竹竿,朝高高挂在枝头的板栗刺球敲击。高高在上的板栗刺球,如同和我们捉迷藏一样,时而借助秋日的艳阳晃眼来遮掩身形,时而躲在叶片背后企图避开被敲落的命运。
板栗树的叶子,叶片很大,刚好可以挡住一些刺球;侥幸逃脱的刺球会继续停留在枝头,直到被阳光照射至彻底成熟后,自动张开外壳,把里面的三粒板栗果实,脱落到树下。那时候,小孩们会去板栗树下捡拾掉落的果实,运气好的时候,短短的时间里,可以捡到几十颗。
叶片还有一个“掩护”作用。当板栗刺球从树上掉落时,难免会裹挟着树叶一起落地。在地上翻滚几圈,刺球就会把树叶和杂草紧紧地裹在身上,借助绿色,藏在地上的草丛里,难以被人发现。这个时候,就轮到那把火钳登场了。两根长铁棒,刚好可以拨开各种杂草,将漏网之栗收入簸箕之中。
如今,很多人吃到的板栗,是直接脱去刺球、加工好了的。估计很多朋友也没有见过板栗带刺的样子吧。犹记得小时候,帮助大人剥板栗,也是件有趣的“游戏”。
剪刀,是剥板栗的主要道具。
夹过一个板栗刺球,半踩在左脚下面,露出一半来,用剪刀轻巧的掰开露出的那一半壳,然后再将另一半依样操作。剥开一个板栗刺球的时候,不超过10秒钟。剥的时间长了,用力猛了,右手紧握剪刀的位置,会被磨破皮,或是起个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