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武术器械有哪些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的话,我可以细致些说说
总的可以分为长,短,双,软,暗,御六大类
细分如下:
一、长兵械
1.朴刀 2.象鼻刀 3.双手带
4.春秋大刀 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
7.龙头状元刀 8.三尖两刃刀 9.干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 12.凤枪
13.拐枪 14.抓枪 15.线枪
16.锥枪 17.棰枪 18.铁枪
19.旗枪 20.梭枪 21.花枪
22.拐刃枪 23.拐突枪 24.短刃枪
25.短锥枪 26.单钩枪 27.双钩枪
28.板门枪 29.鸦项枪 30.蒺藜枪
31.九曲枪 32.三眼枪 33.雁翎枪
34.虎牙枪 35.梨花枪 36.环子枪
37.透甲枪 38.火焰枪 39.金钱枪
40.蛇镰枪 41.铁构枪 42.欺胡大
43.巴尔恰 44.留客住 45.竹条镖
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 48.十字镰枪
49.太宁笔枪 50.苗族村枪 51.太极大枪
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 54.少林挠钩枪
55.双头钩镰枪 56.蛇矛 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 60.青龙戟
61.三戈戟 62.九曲戟 63.典韦戟
64.月葫戟 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
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
70.少林殳 71.齐眉棍 72.夹刀棍
73.连珠棍 74.梢子棍 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 77.杵棒 78.马棒
79.抓子棒 80.狼牙棒 81.牛头杆棒
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 84.武当玄武棒
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 87.月牙斧
88.凤头斧 89.鱼尾斧 90.鳌头斧
91.长柯斧 92.宣花斧 93.矬子斧
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
97.套钺 98.铲钺 99.降魔钺
100.月上钺 101.双手钺 102.马叉
103.火叉 104.飞叉 105.叉杆
106.苗叉 107.三头叉 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 110.三股叉 111.四平叉
112.五股钢叉 113.抱头钢叉 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 116.笔挝 117.鹰爪
118.朝天爪 119.金龙抓 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 122.悬星锤 123.朝鲜打糕槌
124.燕子� 125.燕咀� 126.金牛�
127.雷震� 128.阴阳� 129.夜战�
130.风翅� 131.九曲� 132.五齿�
133.元宝铁� 134.梅花镏金� 135.风翅镏金�
136.燕翅镏金� 137.齿翼月牙� 138.九齿迎风�
139.沙氏燕子� 140.长铲 141.月牙铲
142.金钟铲 143.葫芦铲 144.凤翅铲
145.槊 146.掌槊 147.禹王槊
148.枣阳槊 149.混唐槊 150.护手槊
151.少林长槊 152.响钯 153.拍钯
154.六齿钯 155.七星钯 156.排耙木
157.九齿钉钯 158.雁镰 159.手镰
160.清代镰 161.少林长镰 162.劈水亮银錾
163.少林劈雷錾 164.狼筅 165.牛角
166.判官笔 167.齐头� 168.铁莲花
169.避云锄 170.日本� 171.刺天皇
172.朝天镫 173.八岔树 174.少林铁板
175.天罡拦面叟 176.天荷凤尾镡 177.壬九夺命丧
178.八能九环禅杖 179.双月捧镫状元笔 180.少林八宝避云伞 181.双棍 182.连珠双棍 183.太极扎杆
184.双头双枪 185.拦马双橛
二、短兵械
1.汉刀 2.苗刀 3.菜刀
4.戒刀 5.鱼鳞刀 6.鬼头刀
7.雁翎刀 8.砍马刀 9.龙鳞刀
10.滚珠刀 11.鱼头刀 12.三环刀
13.云头刀 14.柳叶刀 15.浪花刀
16.太极刀 17.八卦刀 18.九环刀
19.三环尖刀 20.五齿九环刀 21.金挝钜齿刀
22.护手狼牙刀 23.侠家单剑刀 24.苗族尖刀
25.壮族齿刀 26.景颇长刀 27.彝族短体插刀
28.越剑 29.古龙剑 30.七星剑
31.龙泉剑 32.鱼藏剑 33.蛇形剑
34.彝族波形剑 35.镰斧 36.峨眉�
37.钩镶 38.少林金钩 39.铁鞭
40.方节鞭 41.太师鞭 42.秦家鞭
43.雷神鞭 44.蛇形鞭 45.尉迟恭鞭
46.袖锏 47.龙头锏 48.狼牙锏
49.混元锏 50.方楞铜锏 51.棒槌
52.五星骨朵锤 53.蒺藜骨朵锤 54.鞭杆
55.太极棒 56.柯藜棒 57.护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枪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孙膑拐
64.钩镰拐 65.鸳鸯拐 66.少林牛头拐
67.灵牙杖 68.达摩杖 69.少林龙头杖
70.少林灵云杖 71.铁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当太极金扇 74.草镰 75.�镰
76.鸡爪镰 77.并头镰 78.风车镰
79.马牙刺 80.蜈蚣刺 81.干坤圈
82.跨虎篮 83.镏 84.马架
85.板凳 86.铁笛 87.铁箫
88.铁齿 89.铁镐 90.铁棱
91.铁算盘 92.铁扫帚 93.铁如意
94.铁琵琶 95.阴阳钟 96.量天尺
97.龙头船 98.独脚铜人 99.吕祖金锥
100.傣族铁齿 101.护身金佛 102.铜头铁身娃娃槊
三、双兵械
1.月牙刀 2.麟角刀 3.镔铁双刀
4.别离双刀 5.蝴蝶双刀 6.鹿角双刀
7.干坤日月轮刀 8.双凤日月追魂刀 9.龙凤双剑
10.四门九指剑 11.双马戟 12.回族双戟
13.少林双戟 14.双斧 15.双板斧
16.风头双斧 17.子午钺 18.护手钺
19.金钱钺 20.双手钺 21.蛇形钺
22.龙行双钺 23.子午鸳鸯钺 24.鸡爪鸳鸯钺
25.少林护手双钺 26.八卦子午鸳鸯钺 27.八卦鸡爪鸳鸯钺
28.梅花钩 29.蜈蚣钩 30.鹿角钩
31.双镰钩 32.虎头双钩 33.凤翅双钩
34.双鞭 35.双侠鞭 36.竹节双鞭
37.清代双锏 38.少林双锏 39.凹面双锏
40.布依双锏 41.立瓜锤 42.卧瓜锤
43.雷公锤 44.螺丝锤 45.霸王锤
46.卧瓜铜锤 47.护手六棱锤 48.八棱紫金锤
49.武当双木槌 50.双挠爪 51.虎爪双抓
52.少林追魂铲 53.武当自然双铲 54.京城荷叶双铲
55.男女童子槊 56.苏勒拐 57.葫萍拐
58.鸭子拐 59.双短拐 60.丁字双拐
61.牛心双拐 62.孙膑双拐 63.浮萍双拐
64.八角双拐 65.牛心里拐 66.少林转堂拐
67.少林沉香拐 68.少林干坤双杖 69.少林分水双錾
70.双圈 71.袖圈 72.乌龟圈
73.乌鳌圈 74.少林如意圈 75.日月干坤圈
76.日月风火圈 77.少林日月干坤圈 78.双轮
79.少林五行轮 80.风火双轮 81.火焰风火轮
82.挎虎拦 83.跨虎双拦 84.手刺
85.月牙刺 86.峨眉刺 87.三星刺
88.双轮刺 89.鹿角刺 90.三星针
91.八卦龙形针 92.高祖太阳针 93.判官双笔
94.状元双笔 95.龙凤日月双笔 96.双手镰
97.鸡爪镰 98.鸡刀镰 99.获手师
100.双铁尺 101.少林双橛 102.羊角双橛
103.太极图 104.九龙套 105.五合掌
106.子午钉 107.金刚凿 108.日月牙
109.日月魂 110.双钹 111.铁筷子
112.点穴针 113.宫天梳 114.铁拳窝
115.双迎刷 116.僧鞋 117.铁印
118.鸳鸯手盔 119.少林宝镜 120.双钵
121.日月双� 122.闭血鸳鸯铎 123.闭血鸳鸯幡
124.闭血鸳鸯� 125.鸡爪阴阳锐 126.莲花夺命钎
127.千里追凤鹤 128.护手双狼牙棒
四、软兵械
1.双头链子枪 2.链子剑 3.两节棍
4.手梢子 5.三节棍 6.少林童子棍
7.铁链夹棒 8.龙头杆棒 9.银丝鹿角棒
10.独角椎 11.三仙叉 12.剑鞭
13.三节鞭 14.九节鞭 15.筒子鞭
16.虎尾鞭 17.赶山鞭 18.龙梢鞭
19.西域鞭 20.蛇形软鞭 21.少林钩鱼鞭
22.廿四节麒麟鞭 23.廿四节赫铃鞭 24.廿八节窜宫鞭
25.卅六节天罡鞭 26.十三节蛇骨鞭 27.十三节麦骨响铃鞭28.大流星锤 29.双流星锤 30.亮银链子锤
31.棱角流星 32.彝族流星 33.狼牙球
34.锚抓 35.双飞抓 36.少林滚龙掌
37.少林大铁锚 38.蛐蜒� 39.梢锤四节�
40.爝 41.绳镖 42.双头镖
43.绳索 44.山河带 45.蒙仙网
46.串珠 47.拂尘 48.铁莲花
49.血滴子 50.阴阳扁 51.龙须钩
52.呜喽嘟 53.藏族白嘎
五、暗兵械
1.飞镖刀 2.单指剑 3.三指剑
4.匕首 5.袖圈 6.飞叉
7.飞铊 8.飞爪 9.鞭铊
10.有尾飞铊 11.飞锤 12.双飞挝
13.铁蛤蟆 14.铁蒺藜 15.铁鸳鸯
16.梅花针 17.点穴钉 18.锥镖
19.鸳鸯镖 20.燕子镖 21.柳叶镖
22.金钱镖 23.蝙蝠镖 24.四刃镖
25.旋风镖 26.雪花镖 27.枣仁镖
28.三星镖 29.七星镖 30.八刺镖
31.仁者镖 32.四尖四刃镖 33.少林亮银镖
34.袖箭 35.袖内箭 36.梅花袖箭
37.摔手箭 38.卖眉弩 39.少林低头弩
40.点穴针 41.飞腿踢针 42.掌心雷
43.四门张 44.铁橄榄 45.崩龙袖锤
46.少林金钗 47.双头判官笔 48.飞蝗石
49.布依飞石 50.游球 51.排鞋针
52.铁弹弓
六、御射兵械
1.弓 2.弓袋 3.弩 4.三弓床弩
5.弹弓 6.弹丸 7.矢
8.箭桶 9.火龙出水 10.长牌
11.藤牌 12.竹立牌 13.龙头盾牌
14.狮头盾牌 15.虎头盾牌 16.少林盾牌
㈡ 北京哪里有卖武术器材的 太极用品的 而且性价比较高的吗
这位朋友。你去过香山公园那边吗?我上周去的,那边有好多家武术器械专卖店。。我一家一家挨着转了。。。都很不错。。虽然有点远。。但是我好喜欢那些武术器械嘿嘿。。就在去香山那边。
㈢ 请问广东省东莞市哪里有卖武术器械
体育用品店应该有
㈣ 中国武术中有种兵器由链子构成挺长的,是什么啊
你说的应当是“十八般兵器”中的
十三、镐(挝):骨朵、锤、锥、椎、链子锤(流星锤)、蒜头锤、骨朵锤、卧锤、重锤
挝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此器大约赤始于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将,不得其用也,近来习此者,巳寥若晨星,盖古法失传矣。惟锤镋之法,皆脱胎于此,略能想象耳。嵩山拳叟李杰,曾从名武师真传,转辗传授,故北方健儿多能之者。法只十五手,而各势不同,非若刀枪剑斧等法之有重复,意古人随势换法,并未加以组织耳;然按抡舞,亦并不觉其散漫无序,而每手换势,尤见其神化敏捷之妙;惟器重无锋,尃以猛攻见长,毫无含蓄之意,未始非微疵也;故力弱之人,决不宜用笔挝,因易迟钝而受算也。
镐(挝)、骨朵。锤、椎。
《后汉书·独行列传》:温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杀数人。”《旧五代史·唐书·李存孝传》:“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 ,挺身陷阵。”宋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首不巾,执 如骨朵状。”
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锤头,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 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明代的与宋代的骨朵相似,但柄较短。
椎,在着名的“窃符救赵”故事中,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窃得虎符,矫诏命将军晋鄙发兵援赵,晋鄙尚有所疑,即遭勇士朱亥取出暗藏的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杀。过了四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张良使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路旁,企图行刺,而误中副车。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铁锥,没有固定形状,随使用者的力气而制汉初淮南厉王刘长,刺杀辟阳侯审食其时,用的是一种小型的金锥。
锤,是一种带柄的 状打击兵器。元朝蒙古骑兵善用铁锤,一种六棱形,称“西夏帕耳”;一种锤头为六角形,用短铁链系于柄上,称“佛来尔”。
清军入关前也很喜欢用锤,成立过铁锤军,定鼎中原后,遂不复用。
挝是一种构造较复杂的兵器。宋代有两种长兵,一种抓枪,长二丈四尺;一种抓子棒,无刃而有铁爪,都有击抓之作用。但这种“抓”与“挝”是否一物呢?明茅元仪《武备志》上图示了一种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着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
挝兼有抓勾之作用,与宋之抓枪、抓子棒相似,但挝要抛,而抓则不离双手;同时挝五指活动具有机械能力,被抓住即难逃脱,可辅助长短兵器之不足。何良臣《阵记》亦提到明有抓枪与抓子棒,说明“挝”与“抓”是有明显区别的兵器。
清代有一种飞爪,脱胎于棉绳套索,《中国兵器史稿》说:“此器仅一绳一爪,爪以铁制,与人掌同;惟而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三节。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及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盖每节小机括,亦有弦索通于总索也。飞爪着人,将索一抽,小机括使爪深陷入人体,敌挣奔则愈深,万难逃脱。”估计,飞爪可能是承袭《武备志》之双飞挝而制,而且因明之双飞挝不便,而改为单爪。
十七、绵绳套索:
绵绳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并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一丈二尺,构造至为简单,用法亦止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之一类也;若用为架格攻击,则非所宜。
此物法虽简单,用之者非功力充足不可;古人云:断钢易、而断水难,用硬器只须力足以举其器,即可指挥如意;用軮器者须贯其力,使軮者亦变如钢条,然后始可以临敌,故軮鞭流星锤等之不易习也。习軮器者,须能将两臂之力,运入其械,此则非精于軮功者不能也。绵绳套索为器中之尤軮者,较诸軮鞭流星锤为更难。
㈤ 请问武术里面有连招吗
武术招式基本上都是可以交叉混合应用的,像是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是可以不按套路把单个招式随意组合来练习使用的。
因为在实际格斗中,对方不可能按照你练的套路来给你喂招,必须是见招拆招,所以下一招和上一招有没有关联,有没有固定使用的连续招式,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在实际格斗中真的能按照顺序使出你说的那些招式,那么对方基本上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那既然对方没有还手之力了,你也不用使出这些招式了吧?难道你想把人打死吗?
还有,如果你的基本功过关,那么对方只要挨你一招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战斗了,如果你这么多招都打在对方身上还不能把对方撂倒,那你练得一定是花拳绣腿。
还有楼上的说法我不太认同,练招不练力,那是花拳绣腿,练力不练招,那是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蛮力,练力连招不练脑,那一样是蠢人一个,成不了大家宗师。
这里说的练招,是指练习单个招式,不是练习死套路不知变通。
中国武术这么多年传下来的套路只是为了门人弟子练习时方便记忆,不是让你当做金科玉律的死教条连打架时都不可违背的。
打个比方,数字1~1000里面,随便抽出100个打乱顺序让你记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难而且容易忘记,但是让你按顺序数1~100,应该没有数不下来的吧?
武术套路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师父教你一套拳,里面有50个招式,但是这些招式是分开练的,不能连着练,那么我相信你练习的时候没准就得忘上两三个。但是如果师父告诉你练习的时候练习的时候要一式一式按顺序练习,第一式完了练第二式然后再练第三式,那你只要记住顺序应该就很好记忆了,就算练习的时候哪一式忘了或者跳过没练,师父或者同学也很容易看出来并加以指导。
所以套路只是一个练习方法,不要给它太多的定义~~
㈥ 双节棍是什么年代发明的武器
双节棍的确切历史无从查证,但是我总会想法知道事物如何进化、发展的。双节棍最早应该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连枷。13至14世纪,大批中国人移民到冲绳岛,日本附近的一个岛屿。
冲绳岛
这些移民的中国人在一个叫Kumemura的城市定居下来。他们掌握着多种武术,其中之一是使用武器的,他们管这种武器叫做“双节棍”。日本人对这种武术非常感兴趣,许多日本人都跑到Kumemura城市去学习这种吸引人的防身自卫术。后来,双节棍技术被日本改进,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武术特点,同时,双节棍的名称也被改变了。
日本人称它为nunchaku。他们还改变了双节棍的形状——中国人设计的双节棍是由两根圆木棍与一条铁链组成的,而日本人的双节棍是由两根八角形的木棍和一条绳索连接而成的,而且这种形状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1970年至1974年,欧洲出现了李小龙功夫电影热,富有传奇色彩的功夫英雄李小龙在他的电影里使用了这种精悍的武器——双节棍。
李小龙
有了双节棍,李小龙就像一台无敌无敌的机器,这种手上武器的威力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李小龙的电影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非常成功,体育俱乐部也迫切地要求学习东方武术,犹其是双节棍越来越流行。
双节棍的风靡也带来了它不利的一面。经常会有人使用双节棍在街头打架,甚至会有人因此而犯罪。小孩子也觉得拿着双节棍很酷,虽然他们并不懂得如何使用。很快,这种东方手持武器被大众看成是一种“扼杀棍”,这是完全错误的定义,因为这种武器是用于打击,当然不是只为了扼杀用。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误解依然存在。
荷兰政府调查了双节棍的起源和历史,但是那时的荷兰武道联盟(由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组成)提出了一个错误的观点:双节棍是一种侵略性的武器。因此,荷兰人不承认双节棍是东方武术。双节棍被法律禁用了,并且被贬为棍棒、刀子这种低等武器。那时练习双节棍是根本不可能的,就连那些认真学习空手道的人(事实上双节棍是空手道的传统武器)。
幸运的是,自从来自Amstelveen的Milco Lambrecht赢得了一次由Zendokan杂志举办的大型骑士武术大赛后,情形发生了改变——因为双节棍技术是Milco Lambrecht获胜的主要因素。从那以后,专门练习双节棍的组织建立起来了。Milco Lambrecht从全国招集了数名双节棍高手来研究如何举行双节棍比赛。很快地,大家便有了一个想法:要发展起官方的独立的双节棍运动。
1985年,Lambrecht先生发明了一种塑料泡沫双节棍,称为“安全双节棍”。有了这种安全双节棍,组织双节棍比赛便有了可能。特制的服装、头盔、比赛规则以及毕业标准也都有了,双节棍运动终于展露头角。
部分因为评论员ohn Haanen的支持吧,双节棍运动发展得相当迅速。各地培训双节棍教练员,组织武术大赛,如火如荼。1987年,荷兰双节棍基地(SNN)成立了。这个组织在1990年得到了NSF的承认,并同意其加入东方武术联盟(FOG)。
黄-黑安全双节棍是SNN唯一允许使用的双节棍,其它双节棍都禁止使用;SNN的安全双节棍也是正义组织和检查官唯一承认的双节棍。
双节棍运动1984年的一个开端到现在已经是会国承认的武术了,双节棍再也不是街头罪犯使用的侵略性武器了。1996年,世界双节棍协会(WNA)终于成立了,全世界12个国家加入了这个组织。
注:本人英语水平非常有限,加上文章中有不少专用名词,所以译得可能不是很准确。译文基本上是按照原文译过来的,有些生硬,见笑了。
二、中国说
下面是马明达的一篇文章,我觉得有理有据。
从“连枷棍”到“二节棍” 在我幼年的时候,连枷棍曾经是武术场上经常能见到的器械,但现在见不到了,在官办的“竞技武术”中它早已杳无影。 记得80年代初,在兰州市的一次业余武术表演中,永登县农民李明贤练了一套连枷棍,那时,这已经是十分罕见的器械了。李练的是长柄连枷,功力不错,连枷叮当作响,劈砸有声,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就有人向主持表演的我提问:“连枷不是农具吗,怎成了武术器械?”回答这个问题,我曾在《甘肃日报》写了一篇短文,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连枷的历史,还告诉读者,古代兵器不少是从农具转化来的,连枷棍正是这类兵器的典型。在官办的规定武术一统武林几十年之后,传统武术的许多珍贵内容逐步销声匿,不复存在了。有的虽偶然还能见到,但不免走了样,也变得“手舞足蹈”起来。不久前,我曾向熟悉西北民间武术的朋友打听,武风很盛的甘肃农村现在还有没有练连枷的?回答说“不知道,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 实际上,连枷棍是一种历史久远而文化蕴涵相当丰富的武术器械,不但值得保存下来,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它的来龙去。
南宋学者周密,清代学者赵翼都曾留意于它,我们提供了一些追索的络。 作打麦的农具,连枷在我国出现得很早,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国语》卷6《齐语》记管仲对齐桓公说:“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枷、芟。”三国韦昭的《注》说:“枷,拂也,所以击草也。”《汉书》卷100《王莽传》云:“西载 ,北载拂。”唐代师古的《注》说:“拂音佛,所以治禾者也,今谓之连架。”可见“连架”这个名字唐以前就出现了。在唐代,这种农具又被军事家们排上用场,用来作一种守城的兵器。杜佑《通典》卷152《兵五·守拒法》中曾提到它在守城时的功用:“连枷,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这简单的十几个字告诉我们,作兵器的连枷非直接取自农具,而是专门制作的,状如连枷,但一定比农家的连枷要重,要结实,不然便没有足的杀伤力。
宋代是连枷走俏的朝代,不但仍旧用之于守城,而且变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 先说守城。《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南宋初,陈规以自已的亲身经历写成《守城录》一书,在卷3《德安守御录》中写道:“城上人用砖石及连黠棒、长枪、弓弩拒退。”“连黠棒”应是“连枷棒”的异写。从上引两例不难看出,宋代以连枷用之于守城,是从唐代延续下来的,主要功用还是对付已经攀登到城头的敌兵——利用连枷结构上的特点,打击敌人露出垛口的手和头。
骑兵用的连枷,属于短兵类,有的通体用铁制成,如南宋周密所说“又以铁之,短兵之利便也。”有的是木质而用铁皮裹其外,或加上铁箍。《武经总要·前集·器图》有它的图式,还有一段文字介绍: “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所谓“西戎”,应指长期与北宋对抗的西夏。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北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西夏等,骑战中喜欢用铁质的击打型兵器,如铁鞭、铁简、铁椎,此外还有铁链椎、铁链棒等。这当然与少数民族擅长骑战有关。充分利用战马奔驰的冲击力,发挥精良的骑术,以重器打击身着优质甲胄的汉军,特别是“自上击下”来攻击步兵,是少数民族作战的技术优势。所以南宋初才有了那个着名的“金国有敲棒,我国有天灵盖”的笑话。长期同少数民族作战的宋军,不能不注意到对方的优长,于是,大力发展骑兵,采用马上击打兵器,成宋代武备的一个显着特点。“铁链夹棒”学之于“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被汉人用守城兵器的连枷,经少数民族的改造利用,成了骑兵的击打短兵,又转而传来汉地,被中原王朝所采用,而且“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这个你来我往的传播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交流对我国古代武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经总要》是北宋的官修兵书,所载兵器都是北宋军队的基本装备,可见铁链夹棒也是宋军的常规兵器之一。古代的军用兵器,一般都由政府统一制作和管理,有一定的制作标准,制度十分严格。北宋庆历元年(1041),名将韩琦曾制定了多种马上铁兵的份量规格和武艺考试办法,规定:“马上铁鞭、铁简、棍子、双剑、大斧、连枷之类,是一法,每两条共重十斤及等,但取左右实打有力者中。”马上连枷同铁鞭、铁简一样,也应该有单有双,《武经总要》没有反映出这一点,但这既可以从宋代多见的双鞭、双简、双剑推而知之,也可以由后来清代的双连枷棒加以印证。两条连枷统重十斤,一条约五斤。宋代重量标准略高于现代,五斤约合现在六斤,应该说这个份量是很适中的。虽然某些膂力超群的人物所用兵器大大超过这个重量标准,但那毕竟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㈦ 请问湖北哪里有卖武术用品特别是如双节棍的地方 不懂双节棍的不要乱说 要那种专业棍子
现在网购比较方便也比较便宜!我们这边都是自产直销省去中间利润,有专业的双截棍,我们自己武馆也有开设双截棍的教学课程,我们淘宝是皇冠信誉武术用品专卖老店在上海也有开了12年的实体店可以来自取,其他地区可以到淘宝上看好快递过来,你可上我们官方网站看一下网络搜索我的名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