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
扩展阅读
京油果什么价格 2025-08-03 04:39:23
1个烧麦的成本是多少 2025-08-03 04:23:32
自己在哪里找产品货源 2025-08-03 04:21:04

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19 03:40:56

①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1)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汇率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站在人民币汇率的角度看,汇率稳定对一国金融环境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影响不需赘述,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自然也会带来资本外流压力,进而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运行,并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转型,因而保汇率并不是牺牲国内经济,而是为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央行于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后表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这一说明也表现央行对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短期内资本管制对汇率的稳定效果尚可、离岸央票效果尚需观察;但外汇管制不是长久之计,长期来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导释放压力。

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从市场上大量购买资产,释放流动性,它可以实现两大目标。

第一,它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私人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者,经济不可能增长。

第二,通过量化宽松购买资产释放流动性,那么它就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把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买过去,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鼓励它们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增加信用,来刺激企业投资,刺激个人的消费。

②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够影响市场货币供应的政策都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③ 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1、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央行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下半年)、应对国内通胀压力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阶段(2014年以来)。

在这三个阶段实施的货币政策最为显着的特征是,持续下调或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公开市场操作。

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品种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银行票据,它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发行对象为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是投放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可以视为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的一项货币政策创新。

3、再贴现。

“新型”再贷款政策的主要特点在于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持有的优质信贷资产、地方政府债券等,而传统的再贷款是一种单纯的信用贷款,使央行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

(3)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限性:

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应状况的工具。

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着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

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和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

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

④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什么

一、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拓展资料:

中央银行产生背景: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欲望。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在推动欧洲大陆的货币兑换商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加速了新银行的涌现。

(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

(5)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网络

⑤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目标制订的关于利率方面的各种制度、法令和条例的总称。

4、汇率政策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来控制进出口及资本流动以达到国际收支均衡之目的。

(5)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①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②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③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⑤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⑥常备借贷便利工具

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参考资料:网络-货币政策工具

⑥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够影响市场货币供应的政策都可以说是货币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希望采纳

⑦ 简述题,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优惠利率,保证金利率,行业信用管制等的间接信用控制;如贷款量的最高限额和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的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⑧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常规工具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

三、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四、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8)传统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工具作用:

1、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