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植被农作物属于什么资源
扩展阅读
玉兰油是哪里产品 2025-07-26 19:51:26
库存积压怎么算成本 2025-07-26 19:50:32

植被农作物属于什么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6-08 19:43:56

⑴ 植物资源如何分类

植物资源类型多样。以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同形式分为:植被资源、物种资源、种质资源; 以其在植物界所处的系统位置分为:微生物、藻类、地衣、真菌、蕨类、种子植物资源;以其目前利用的状况可分为:栽培植物资源与野生植物资源;以其性质与用途区分,则有一些不同的分类体系。 1983年,中国学者吴征镒、周俊、裴盛基提出一个新的分类体系,首先区分为栽培与野生植物资源两大类,其下再区分为5大类26小类。为了便于叙述,将植物资源按植物系统区分为微生物、藻类、地衣、真菌、蕨类和种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按用途的区分,分为8大类23小类: (1)食用植物资源: 淀粉糖料、食用油脂、维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甜味剂、 蜜源植物、野生果树; (2)工业用植物资源: 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业用油脂、树脂、树胶、纤维类、经济昆虫寄主、木材类; (3)药用植物资源;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 花卉植物,防风固沙、固氮植物; (5)有毒植物资源; (6)牧草及饲用植物资源; (7)种质资源: 特有植物、农作物品种; (8)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资源、蔬菜作物资源、果树资源。 资源植物的特点之一是多宜性,即某种植物的果实可食,而花则可用于观赏,或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因此,任何资源植物的分类均是相对的,在利用时必须权衡得失,综合利用。(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

⑵ 农业资源指的是什么

农业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包括能源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能源植物泛指各种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制取碳氢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几类。

⑶ 土地资源类型的种类及其划分依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032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 其他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05 商服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商店、超市、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等
053 商务金融用地 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
054 其他商服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
06 工矿仓储用地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采矿、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061 工业用地 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
062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063 仓储用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
07 住宅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071 城镇住宅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
072 农村宅基地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081 机关团体用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
082 新闻出版用地 指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
083 科教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测、设计、技术推广、科普等的用地
084 医卫慈善用地 指用于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急救康复、医检药检、福利救助等的用地
085 文体娱乐用地 指用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及公共广场等的用地
086 公共设施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087 公园与绿地 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088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
09 特殊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091 军事设施用地 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
092 使领馆用地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的用地
093 监教场所用地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094 宗教用地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095 殡葬用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10 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101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102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103 街巷用地 指用于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包括公共停车场、汽车客货运输站点及停车场等用地
104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105 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106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107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11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112 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113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114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115 沿海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116 内陆滩涂 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
117 沟渠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
118 水工建筑用地 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12 其他土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121 空闲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
122 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123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124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125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
126 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
127 裸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一级 二级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20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201 城市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202 建制镇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203 村庄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单位用地
204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205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v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A.2进行归并。

⑷ 农作物种质资源可分为几类

农作物种质资源根据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以下4类:

(1)本地种质资源。指在本地区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培育成的地方品种。它们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的不利气候、土壤条件有顽强的抗性和耐性。

(2)外引种质资源。指从国内不同地区或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或新类型。

(3)野生种质资源。指在育种上有利用价值的各种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植物类型。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指通过人工选择、杂交、诱变、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的各种作物新类型。

⑸ 中国经济地理题,中国六大资源是什么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

耕地

根据1996年农业普查的数据,中国共有耕地13004万公顷,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亚麻和甜菜等。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水稻、柑桔、油菜等。四川盆地盛产水稻、油菜、甘蔗、茶叶、柑桔、柚子等。

但中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660多万公顷,年均减少67万多公顷。近两年国家采取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耕地减少势头有所遏制,但年耕地减少量仍然很大。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6.7万公顷,灾毁耕地3.6万公顷,生态退耕3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万公顷,查出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9.1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30.6万公顷。

林地

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量136.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6亿立方米。

中国的天然林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以及辽阔的西北地区,森林却很稀少。

中国森林树种丰富,仅乔木就有2800多种,珍贵的特有树种有银杏、水杉等。为保护环境和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3379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1.86%,已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5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97万公顷,占2006年全年营造林面积的65%。全民义务植树18.9亿株。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9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5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2万平方公里。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面积与木材蓄积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木材采伐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和红松。

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的林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林区主要树种有杉树,以及红木、楠木等珍贵林木。

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区,是中国最主要的人工林区,主要种植经济林木,如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等。

防护林体系—为了抵御风沙侵袭,防止水土流失,中国营造了许多防护林,如“三北”(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地区北部及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其中“三北”防护林体系正在营造长70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范围约2.6亿公顷,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4,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草地

中国现有草地面积400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33万公顷,是世界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麓一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工草地主要在东南部地区,与耕地、林地交错分布。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中国最大的牧区,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

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和伊犁马等。

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是牦牛,还出产驰名中外的河曲马。

西藏牧区:是牦牛的主要产区。

⑹ 什么是农作物种质资源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⑺ 种质资源都包括什么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系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表现自身的遗传现象,它是生命延结和种族繁延的保证。农谚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是对遗传现象生动的描述。豆和瓜的繁衍就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在生物细胞里,有许多称之为染色体的双螺旋长链,它是由一种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简写作DAN)组成。DAN分子是由4种核苷酸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构成的长链,生物的遗传信息即寓于脱氧核糖核酸之上,DAN很长,核苷酸很小。因此,一个DAN分子包含的遗传密码数量十分惊人。如果把一个核苷酸当作一个字符的话,那么一个普通植物细胞里贮存的遗传信息,大概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全部藏书的字数。生物界如此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其奥妙即在于此。

地球上约有100万种动物、30万种植物和很多微生物,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只要发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为培育农畜新品种开辟广阔天地。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就称之为“基因库”,通俗的名称叫“种质库”。用以保存种质资源,库内有先进的保温隔湿的结构和空调仪器,常年保持着低温干燥环境,减缓种子新陈代谢,延长种子寿命,使种子在几年乃至近百年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实际上,单个的基因——DAN片段很不便于分离和贮存。基因库中收藏的品种乃是完好的基组合——农作物种子或者组织细胞。因为农作物品种的基因组成已经查明,并已绘制成基因图贮存在电脑里,待需要应用某种特殊基因时,只要提取相应的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分离就可以了。有了这个基因库,科学家索取任何育种材料都会得心应手,可以直接应用于杂交育种工作,培育所需的有用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库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180多万份。其中,禾谷类120万份,豆类35万份,根茎类8万份,饲料类20万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种质库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质库,收藏种质二十多万份。设置于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库,收藏种质七万多份。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⑻ 请问农作物也属自然资源吗

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 石油和水能都是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 石油 水能 凡是自然里面原有的 不属于后天加工的就是了

⑼ 土地资源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哈哈,拿去参考吧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生物。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对土地的利用。
1.气候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气候要素是光、热量、降水3要素。
1.1光照长度
光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都需要足够的光照长度。而光照质量的好坏则影响作物质量的高低,对农业均有影响。
1.2热量
热量受到气候、地形等的影响,一个地区积温的大小、年温差、日温差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种植制度及适宜生长的作物。
1.3降水
降水决定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降水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对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土壤
土壤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资源的种类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土壤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中,除作为城市绿地的部分,作为地基需要有着较大的承载力,而承载力小的土壤则予以开挖清除。
3地质
地质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地表的岩性、矿物质组成及风化母质具有显着的影响。它还从影响地下水储存条件及水质来制约着土地利用。
4地形地貌因素主要从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来影响土地利用。
4.1海拔高度
影响着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而且自然环境越加恶劣,越加制约着人类活动。
4.2地面坡度
地势起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和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等方面。建设用地一般需要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这样工程量少,可以节省开发投资。
4.3地形
坡度小于7度的地形适合作为农用地;5到25度的坡度的地形可以农用,但一般需要具有工程和保水设施;而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不适合农用。冲积平原一般作为主要农用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5水文
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水文地质。
5.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多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地表水资源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5.2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水量、水质和埋藏深度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直接决定供给的保证率,使用范围与开发成本。
6
生物
生物要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区域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直接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6.1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6.2植被
植被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地资源质量又是其综合特征反映,并指示出土地演替历史。有机物质以植物残体的形态回归到陆地表面的土壤中,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被还具有生态调节功能。土地资源的区域性随植被的覆盖特征,在不同气候、水、土等特征的综合作用下,使农业土地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⑽ 农产品属于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吗

农产品不属于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农产品属于可再生资源。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

一般农产品、林产品、园艺产品都算是植物性农产品,而水产品以及畜、禽和蜂产品则称为动物性农产品。可食用农产品是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也包括近年发展起来的通过无土栽培得到的产品。

农产品的其他情况简介。

可食用农产品按加工方法或特殊要求可分为加工原材料和生鲜食物原料等。加工用可食用农产品包括粮油原料、糖料及畜产品、水产品等,当然,其中有些也可以作为生鲜食品食用。

粮油原料又可分为原粮、成品粮和油料等。在居民日常生活中,通常把食品原料按烹饪食用习惯分为主食和副食。我国居民的主食主要是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体的米、麦类和谷类;副食是指含高蛋白、脂肪类食品和蔬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