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变是指哪三变呢
三变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一、三变改革的内容:“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资源,让过去的“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让“散”资金形成合力,放大使用效益;“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
二、三变的发源地:贵州省六盘水市。
三、三变改革的意义:“三变”改革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让沉睡资源活起来,让分散资金聚起来,让农民致富的渠道宽起来,通过持续提升改革效益、持续增强带动能力、持续抓好经验推广,“三变”改革已成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品牌和独特标识。
以上内容参考:定西市农业农村局-什么是三变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三变改革综述
② 资源,资产,资本,资本金,资金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各区别如下:
一、概念不同
1、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2、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本是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和财产,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4、资本金,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5、资金,是指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同时也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
二、性质不同
1、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
2、资产,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3、资本,可以分为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会政治思想等变革来实现。
4、资本金,我国现行《公司法》实行认缴资本制,即实缴资本与注册资金不一致的原则。资本金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5、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三、系统不同
1、资源,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2、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任何营商单位、企业或个人拥有的各种具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
3、资本,是指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它是耐用品。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4、资本金,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金被称为股本,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一般企业的资本金被称为实收资本。
5、资金,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是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
它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 资源性资产包括哪些
资源性资产(resourcesassets)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可待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系统研究自然资源的生态循环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规律便成为我国经济学科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对其经济循环过程从量化角度进行全面反映和控制的会计,也有必要进行以下专门研究。
1、从其 本质特征来看,资产是一种 经济资源,企业能够借助于它的运用而在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经济学角度所说的资源一般指稀缺资源,效用是经济资源能够成为资产在自然属性上的必备条件。此外,作为资产,在社会属性上又必须存在稀缺性,即为了获取它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2、从其所有权 特征上来看,资产是由某个企业实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财。一项资源能否被视为某经济实体的资产,关键要看该实体有无对其自主支配的权利,而不应与法律上“所有”的概念相混淆。
3、从存在形态上来看,资产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也包括无形的经济权利。
4、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因而能够用货币尺度或实物等量度对其进行计量。
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长期资产存在于特定的会计主体中,其数量随着资源产品的产出而逐渐消耗,以至衰竭。
随之,其价值随着资源储量的逐渐消耗而转移至资源产品成本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自然资源的耗减,相应地造成生态资源的损失,生态资源的损失也应由资源产品成本来负担。由于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出资源产品,从而给所有者和控制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和财富,所以资源也是一种资产,但这种资产与一般会计上所说的资产有所区别,可称之为资源性资产。
资源性资产是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实物或其他量度计量,能带来未来效用的资源。资源性资产具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而且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其经营性属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经济利益,而非经营性属性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或者间接经济效益。总之,资源性资产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能够带来未来的效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应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一。
④ "资源变资产 资产变资本"怎么理解
比如说,农村土地是一种资源,如果对其进行了确权登记,办理了产权证,那它就变成了一种资产,农民可以利用土地资产进行抵押融资那它就变成了资本。
⑤ 三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村“三变”改革发端于贵州六盘水市,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资源变资产是指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
2.资金变股金是指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补贴、救济、应急类资金除外)、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户的除外)、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贫困户优先)参与分红;
3.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技艺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
【拓展资料】
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是农村改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迫切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提出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变”改革,通过创新经济组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解决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为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供了重要途径,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
二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从贵州的经验看,“三变”改革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集中,促进了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集约、由自给向市场、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三是增强脱贫稳定性的有力抓手。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三变”改革把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与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连为一体,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使产业扶贫更加具体化,更有操作性,放大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空间、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
四是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的关键一招。“三变”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把大量的农村资源,通过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按股分红,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解决村集体“无本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五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三变”改革,既带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撂荒的土地得到耕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又提高了村级组织统筹服务的能力,推进了治理方式现代化,同时具有文化、社会、道德、法治等多重价值。
资料来源:甘肃日报
⑥ 农村“三变”改革,变什么,怎样变
农村“三变”改革,是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
一、资源变资产
资源变资产指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以资本的形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以下简称“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二、 资金变股金
资金变股金指包括财政资金变股金、村集体资金变股金及村民自有资金变股金。其中财政资金包含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姓“农”的前提下,原则上可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通过民主议事和协商等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主要包括5大块:生产发展类资金、农村设施建设类资金、生态修复和治理类资金、财政扶贫发展类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类资金。
三、农民变股东
农民变股东指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资金(物)、技术等,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⑦ 农村三变改革十大步骤
“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资源变资产:就是要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也就是要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指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以资本的形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土地包括:集体土地、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其他土地等)
建设用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用地等)
2、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就是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
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集中投入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鼓励有技术、懂管理的能人大户,有头脑、懂市场的返乡人才,在家乡领办创办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资金主要包括5大块:(生产发展类资金、农村设施建设类资金、生态修复和治理类资金、财政扶贫发展类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类资金)
3、农民变股东,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就是要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通过这种办法,有效转变农民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十个步骤:
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培训
清查核查资产、明晰产权归属、评估资产价值
公开公示结果、接受审查验收、建立资产台账
健全管理制度
(7)资源变资产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为什么要实施“三变”改革
解决因资产监管缺位,集体资产流失问题。长期以来,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权能不完整,集体成员权益不明确。
解决集体资产闲置,集体经济活力不足问题。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无法进行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
解决农村权能不健全,城乡资源要素流转不畅的问题。集体资产产权权能不完整,无法进行市场化配置。
解决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农民无法分享集体收益问题。集体成员对集体权益不明确,看似人人有份,实则人人无份。
对于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要采取主动的办法帮助和引导他们参与“三变”,可以通过个人自助变、组织帮助变的形式让他们参与“三变”改革,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第一,个人自助变。有土地、有资源、有资金的贫困户,可以同通过自助入股的形式参与到“三变”中脱贫,这样的方式,特别要注重加强引导,进村入户进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三变”的好处。
第二,组织协助变。这要求各级政府做到“六个优先”:
一是针对土地进不来的问题,对贫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权等进行优先确权,让他们提前参与“三变”。
二是针对资金进不来的问题,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可变资金以集体名义投入到经营主体,产生的收益在集体内部优优先分配给贫困农户。
三是针对企业进不来的问题,对吸纳贫困户参与“三变”的企业,政府进行优先担保。
四是针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吸纳贫困户入股企业的,银行优先提供贷款,并建立风险补偿。
五是针对贷款贷不了的问题,在产业覆盖方面优先覆盖贫困户。
六是针对贫困户意识低的问题,优先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了解有关政策,主动参与“三变”。
指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资金(物)、技术等,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洛南县委组织部-推行“三变”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⑧ 资源和资产,区别是啥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资产指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资产的分类很多,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8)资源变资产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
森林资源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1.耗竭性自然资源。它以一定量蕴藏在一定的地点,并且随着人们的使用渐减少,直至最后消耗殆尽。矿藏资源就是一种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2.稳定性自然资源。它具有固定性和数量稳定性的特征。如土地资源。
3.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这种资源总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再生,同时又以 一定的速率不断消失,如阳光、水(水域资源除外)、森林等。
流动性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是恒定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总员总是保持不变,如阳光资源和水能资源等。二是变动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总量会由于人们的开发使用而发生变化,如森林资源和水体资源等。
⑨ 土地三变的好处
1、资源变资产,就是要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也就是要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一是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等自然资源入股。对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清理核查、确权颁证、评估认定,入股到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二是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对集体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进行有效盘活,入股到经营主体,获得资产收益。三是推动技术技艺等资源入股。就是将个人的技术技艺、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协商折价为技术股、管理股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按股获得分红。
2、把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就是要加大各类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投放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3、把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就是要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效转变农民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对于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要采取主动的办法帮助和引导他们参与“三变”,可以通过“个人自助变、组织帮助变”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