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
扩展阅读
银行信贷产品在哪里申请 2025-05-15 12:05:20
各位是如何评价格瑞的呢 2025-05-15 12:05:18
钻石首饰水分多少 2025-05-15 12:05:14

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22 00:40:36

⑴ 如何保护本民族文化

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应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法律、政策、技术、产业的保护都不可缺少,政府、专家、企业、普通群众都是保护的主体。

观念更新。必须提高西部地区民众的意识,提高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各民族自己决定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一要树立信心。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尽管有些内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但有相当多的成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且在当今和今后都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使各民族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信心,那么在西部开发和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诸多的外来文化,就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文化保护和发展不利的选择;二是选择性保护。民族文化的内容较为复杂,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被动、消极、原封不动的保护,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保护;三是吸纳性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不与外界接触,虽然短时期内传统状态中的文化因素不会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个民族不会获得发展。因此,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外界文化,民族文化应采取包容、积极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种种优秀文化,使本民族文化获得发展。

政府保护。各级政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起主导作用和负主要责任,尤其在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宏观控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其它力量不可替代的。一是落实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通过落实政策及出台新的政策来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二是加大投入。各级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保存、挖掘、维护、整理和利用的资金投入,保障文化人和民间艺人的基本生活;三是在开发中要整体规划,保护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简单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立法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建国以来,国家制定的一些民族法律法规中有不少关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习俗、文物等规定,但是还不太健全。大部分民族文化资源还没有相应的保护法规,如饮食用具、古老的生产工具、手工制作品、民族器乐等。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性及全国性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重点保护。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文化保护区或核心带。国家民委应继续推进民族文化联系点的工作。

分类保护。民族文化内容广泛、类别繁多,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

加强教育。一是普及教育。重视对各民族干部群众进行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工作部门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写出供广大干部群众阅读的民族文化知识读物;常规性的开展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如国家民委组织的民族文艺会演、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民族知识大赛等,对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着力培养继承人。许多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民族语言、土医土药、音乐舞蹈等随着老一代人相继离世,将面临消亡危机。国家和地方应有规划地培养继承人,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主体代代相承。

⑵ 民族文化具体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呢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从诞生的原始社会到经历科技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衣食住行以及用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智,让其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服。所以民族文化就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内容。物质文化就是关于衣食住行以及使用的工具方面的物质,而精神文化就是在科学艺术创造,宗教风俗等内容。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反映了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三、民族文化的困难

我们现在,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旅游开发,是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文化类的旅游项目是最难开发的,因为它不像山水风景那样,有必要的资源。文化类的旅游要不断的提炼概括,所以难度比较大。

⑶ 中国的56个民族各有什么文化或是最出名的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特定的节日,民族的节日对于他们本身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比如像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第1天,人们相互泼水代表着祝福,三月三是壮族的节日,所以每到三月三广西那边就进入了放假的状态,歌舞节目是少不了,雷山苗年相当于苗族的春节,苗族的文化一直有着一种神秘感,在苗年的时候,你会看到千人歌舞的震撼场面。

三、拉祜族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也有很多,除了和汉族一样的之外,有他们自己的火把节,拉祜族的春节也很隆重,按照他们自己的日历,在闰月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出现过两次节的情况,可能由于拉祜族的人很少,所以他们那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观念,拉祜族的老人非常的受尊敬,他们认为老人是寨子里最博学的人,所以在平常的用餐还是生活中都是老人为先。

⑷ 什么是民族文化特色资源

民族文化,就是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也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中国的生肖,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

⑸ 什么叫民族资源

民族的文化遗产,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民族聚居区的山川河流,都属于民族遗产,只是当前我国对山川河流都收归了国有,所以这个遗产属于国家了。

⑹ 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有哪些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至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和谐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urism, the minority culture is facing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This impact will devalue the culture resources of minorities and lead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influenc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to develop the culture reasonably at the foundation of prote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culture at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thus, to push the minority culture tourism into the development with harmony and continuance.

Key words: minority culture;tour resources;the tour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protection

【全文见引用地址】

⑺ 丽江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有哪些

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景区面积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鹃王国、丹霞地貌以及99个龙潭等景观闻名于世。有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800余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江”即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还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
“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和东巴绘画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即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此外,以丽江为主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景区,已于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境内还有永胜程海、灵源箐及石刻观音像、六德他留人古墓群;华坪轿顶山、仙人洞等风景区。

丽江市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风格。各民族有众多的特有节日,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这些旅游资源开发后,是丽江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支撑点。

⑻ 列举两种云南民族文化资源

广义的民族文化定义即普遍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其中,物质方面的成果实质上就是民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所属的多种物品,以及制造这些物品的物品。如食物、服装、日用器物、交通工具、建筑物、道路、桥梁、通讯设备、劳动工具等等。

节庆指南

花山节(苗族):农历正月初三 蒙自屏边 男女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三月街(白族):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大理 土特产等物资及文化交流会

木脑纵歌(景颇族):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六 陇川 芒市 唱歌,跳舞,敬米酒

绕三灵(白族):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 大理 宗教祭祀活动,郊游,唱歌

⑼ 民族文化都包括那些

民族文化包括本民族鲜明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总和体现,同时也是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的一个标志。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内容分别为:

一、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内容。

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

一、春节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还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二、立春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三、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汉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圆人团圆,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

五、腊八节

腊八节,又称腊祭日,是中国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9)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扩展阅读:

民族文化不仅具有国家意义、民族意义,同时还具有者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第一,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

不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

第二,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绘画、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古典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

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

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是这些以审美的艺术教育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它可以把学生带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